《角的度量》的教学设计_第1页
《角的度量》的教学设计_第2页
《角的度量》的教学设计_第3页
《角的度量》的教学设计_第4页
《角的度量》的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设计作者信息姓名荆文钧电科数学年级四年级邮件Sxyq1970单位阳泉郊区平坦联校坡头小学教学设计教学主题角的度量一、教材分析角的度量第二课时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3739页的内容,本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角的度量是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介绍量角器和角度量的方法。第二层次,让学生通过对两组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概念,这不单纯是让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操作和作图的技能。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也已经初步感知角

2、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但是第一学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感知,而四年级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抽象出来角的各个特征。同时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也学习了直线、射线、知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这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上认识量角器,进一步学习角的测量,会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同时这节课的学习是学生下节课学习画精确的角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角的分类以及四年级下册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基础。三、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观察,相互介绍来认识量

3、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计量单位。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主归纳出角的测量方法,并能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正确读出角的度数。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有关,而与边长的长短无关。4、通过上面的一系列的操作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在交流汇报时,让学生学会倾听,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充分利用多媒体,创造性地使用教

4、材,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被动地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教师工作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全面地理解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这节课主题画的资源信息比较单一,留给学生分组学习和主动探索的空间不足,不能让学生多角度地分析思考问题,探寻不同的解答问题的方法。所以,我通过制作CAI课件,对主题画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改动,选取了“本班部分学生的的课间活动情境”的录像和学生喜爱的的“葫芦娃”动画片作为教学素材,呈现多种资源信息,为学生的自主探索留下广阔的空间,为学生多角度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探寻不同的解答方法

5、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合理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对于入学的仅仅三月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让他们合作交流还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教给学生交流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交流的意识。本节课在这方面体现的较为明显,如把学生需探究的情境画片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时教师积极的参与,学生展示时教师的适时点拨,生生之间的质疑等,并实时的展示学生不同角度的观察情况,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容量和质量。3、运用多媒体抓准切入点,让学

6、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探究、应用,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从而体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本节课在设计上力求与学生的生活紧紧相连,如课件在制作时设计的四个活动“看动画、校园活动、游动物园、把自已观察的情境用图画画出来”,无不与生活紧紧相连。在熟悉的情境的探究与应用中,学生创新的火花时时闪现,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得到了培养。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提问: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个角的各部分名称? (

7、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2.创设情境:1)今天我们就进角的王国看看。可这一会,角的王国里有两个角发生了口角,角2对角1说:“我的角比你大,你应该叫我老大,你看我的边比你长多了。”而角2不服气地说:“才不是呢,我的角比你大多了。”两个人在争论不休。2)提问:同学们,你们说是哪个角大呢?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学了这部分内容之后我们就知道了,到底角2比角1大多少了。(板书:角的度量)1、学生的回答【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都会说是角2大,因为角2两边叉开的要比角1大。同时学生也会说角的大小跟两边长短无关。让学生初步回顾了第一段所学的知识。】2、学生欣赏各个美丽的角组成的图片。让学生初步回

8、顾了第一段所学的知识。3、由于角的度数对于多数学生还没接触到,还不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学情预设:由于角的度数对于多数学生还没接触到,还不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因此不能说出准确的度数来。此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到底是大多少呢?】4、让学生回顾角的各部分名称,有利于为下面角的测量提到中心点要与顶点对齐作铺垫。课件演示,那到底角2比角1要大多少呢?探究新知展开讨论1. 认识量角器1)学生自学课本P37页,自学提示:量角的大小要用哪个工具?角的计量单位是什么?观察量角器,你知道了量角器哪些名称。2)同桌相互介绍量角器。3)指名学生进行汇报)4)小结:量角器是测量角的大小的工具,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9、176;”2.观察量角器,找出常见角的大小。1)在量角器上找出90°有多大?。2)再找出30°45°60°120°有多大,同桌相互指一指。3.学生自主探索角的测量方法。1)老师已经把角的王国里的角1与角2请到了我们的作业纸上了。你们要做裁判,到底角2比角1大多少?要准确测量出他们的大小,好让他们不要继续争吵下去。(角1是20°,角2是50°)2)小组进行讨论:怎样测量这两个角的度数?(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组内交流,得出角的测量方法。4.小结:测量角的度数的过程与方法:一是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二是把角的一边

10、与0刻度线对齐,三是读出另一条边所对准的刻度线表示的度数。1、 学生自学课本P37页2、 同桌相互介绍3、 组长汇报(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小组派代表汇报并进行演示(课件出示量角器,辅助学生讲解。出示课件加以说明,1)在量角器上找出90°有多大?。2)再找出30°45°60°120°有多大,同桌相互指一指展示各组的优秀作业动手操作巩固内化1.先估计三角板的角度,然后再进行测量。2.量一量,下面的角各是几度。(P38做一做第2小题) 3.集体进行校对,同时请两位学生进行演示,怎么测量的。一步体会到角的大小跟两边叉开有关,跟边长的长短无关。1、

11、学生熟悉的三角板上进行估计,这角大概是多少?2、 测量队旗跟五角星的度数。利用实物投影仪中演示不同学生的作业,相互学习和见解应 用拓 展提 升能 力1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你发现了什么?(P38例1)2.学生自行总结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学生测量这两组角的精确值课堂小结1.这一节课,你学习了哪些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相对应的课堂作业本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中,让学生回顾角的各部分名称,有利于为下面角的测量提到中心点要与顶点对齐作铺垫。再引出两个角的大小比较,既复习

12、了角的大小跟两边叉开有关,又自然引出了新课教学。这样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的情境,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二、探究新知、展开讨论中,我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来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再学生汇报时,教师辅助进行讲解,完善学生的知识。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常见角的大小。在第一段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了直角,因此先让学生观察90°的大小,并体会到与直角相联系,得出直角就是90°。这一环节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量角器的测量方法,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同时通过小组派代表汇报,集体评价,学生能自主归纳出测量的过程与方法,

13、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三、动手操作、巩固内化中,先从学生熟悉的三角板上进行估计,这角大概是多少?然后动手操作测量。最后到测量队旗跟五角星的度数。这个练习的设计是让学生多次操作测量,巩固内化。要求每一位学生会测量角的度数。落实教学目标。四、应用拓展、提升能力中,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测量出这两组角的精确值,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角的大小跟两边叉开有关,跟边长的长短无关。总之:合理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本节课在这方面体现的较为明显,如把学生需探究的情境画片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时教师积极的参与,学生展示时教师的适时点拨,生生之间的质疑等,并实时的展示学生不同角度的观察情况,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