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之端午节班会主持词_第1页
主题班会之端午节班会主持词_第2页
主题班会之端午节班会主持词_第3页
主题班会之端午节班会主持词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端午节班会主持词【篇一:端午节班会主持词】端午节班会主持词:(一)活动序幕1: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2:这可难不倒我!我国的传统节日有(边说边扳手指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立夏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传统节日都有一些习俗,要吃一些特殊的食品,举行一些特殊的活动。比如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立夏节吃鸡蛋,清明节全家踏青扫墓,元宵节闹花灯 ? 1:看来你知道的还不少嘛。2 :先别夸我。我也来考考你:你知道哪个传统节日要吃粽子吗?1: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大家说什么节吃粽子?(全班同学齐回答:端午节)2: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在端午节里还有些什么习俗和活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端午节去了解一下吧。

2、(齐说):话说 “端午 ”主题班会现在开始!1: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也叫“端阳 ”、 “龙日 ”、 “夏节 ”、 “五月节 ”、“诗人节 ”“女儿节 ”、 “小儿节 ”等等。2: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大多相同的。(一)端午故事(二)端午习俗(三)端午诗会1:端午节还被称作 “诗人节 ”。几位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端午节的诗篇。 2:那就请上来念给大家听一听(鼓掌)(齐说)话说 “端午 ”主题班会到此结束,恭祝大家端午节快乐!【篇二: 2016 端午节主题班会主持词】2016 端午节主题班会主持词端午节主题班会主持词为大家整理庆祝端午节的主题

3、班会活动的主持词及班会流程,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端午节主题班会旨在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以及促进师生的交流。端午节主题班会主持词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同学们对端午节的知识了解多少呢, ?我宣布:端午话传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一、展示(1) 首先由各小组交流整理各自收集的的有关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及屈原的事迹。(2) 由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自己收集到的知识,师生交流、汇总,共同学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

4、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 278 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如九歌、离骚,深入人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等熔铸着屈原思想光辉和人格精魂的隽永诗句,两千多年来,影响和哺育着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和文人墨客。人们惜而哀

5、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每到端午节,人们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

6、纪念屈原、举行仪式公祭屈原,此外还有挂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二、交流1) 选取学生代表说出有关端午节的诗歌及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师生交流、汇总(2) 选取代表朗诵李清照端午、九歌、离骚部分诗句,师生评价。(3) 师朗诵离骚部分诗句,引起共鸣,师生齐读,升华情感。三、升华师进行情景升华:今天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及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及他的作品,就是要弘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今中国不仅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更需要成千上万富有高尚爱国情操的仁人志士。我们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及希望,更要做一个爱国的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四、拓展:(1) 讨论交流:为

7、了明天更幸福,我们应该怎么做?(2) 师生小结讨论交流情况。五、班主任总结今天的主题班会开展的很成功,同学们团结协作,积极参与,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以及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和他的作品,真正接受了一次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更懂得了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努力学习,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以上这篇端午节主题班会主持词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主持稿尽在:晚会主持望大家多支持本网站,谢谢 端午节主题班会主持词相关推荐:端午节主持词大全【篇三: 2016 端午节主题班会主持词】2016

8、 端午节主题班会主持词端午节主题班会主持词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同学们对端午节的知识了解多少呢, ?我宣布:端午话传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一、展示(1) 首先由各小组交流整理各自收集的的有关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及屈原的事迹。(2) 由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自己收集到的知识,师生交流、汇总,共同学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

9、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2016 端午节主题班会主持词 2016端午节主题班会主持词。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如九歌、离骚,深入人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等熔铸着屈原思想光辉和人格精魂的隽永诗句,两千多年来,影响和哺育着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和文人墨客。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

10、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 #from 2016 端午节主题班会主持词来自 end# 、诗人节、龙日等等。 2016 端午节主题班会主持词文章 2016 端午节主题班会主持词出自,此链接!。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

11、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每到端午节,人们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纪念屈原、举行仪式公祭屈原,此外还有挂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二、交流1) 选取学生代表说出有关端午节的诗歌及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师生交流、汇总(2) 选取代表朗诵李清照端午、九歌、离骚部分诗句,师生评价。(3) 师朗诵离骚部分诗句,引起共鸣,师生齐读,升华情感。三、升华师进行情景升华:今天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及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及他的作品,就是要弘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今中国不仅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更需要成千上万富有高尚爱国情操的仁人志士。我们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及希望,更要做一个爱国的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四、拓展:(1) 讨论交流:为了明天更幸福,我们应该怎么做?(2) 师生小结讨论交流情况。 2016 端午节主题班会主持词本站提供中小学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设计 -主题班会教案 -主题班会实录。五、班主任总结今天的主题班会开展的很成功,同学们团结协作,积极参与,老师为你们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