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义层面看“使”和“令”作为使令动词的差异_第1页
从语义层面看“使”和“令”作为使令动词的差异_第2页
从语义层面看“使”和“令”作为使令动词的差异_第3页
从语义层面看“使”和“令”作为使令动词的差异_第4页
从语义层面看“使”和“令”作为使令动词的差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语义层面看“使”和“令”作为使令动词的差异摘要: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具有使令意义的動词,其中“使” 和“令”作为常见的使令动词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和用法。本文从 分析“使”和“令”分别的语义出发,对比这两个使令动词不同 义项,从而分析其使令意义在运用中的差异。关键词:使令动词;使令意义;差异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具有使令意义的动词, 如使、令、叫、让、 请、派等词语,但其中“使”和“令”与“请、派”等词语不同, 这两个词本身不具有具体的行为意义,也没有明显的目的意义, 而只是单纯的表示使令或致使的含义。同时,它们经常出现在现代汉语的兼语句中,构成“N1,V1,N2,V2的结构,句法结构相同。本文主要从分析

2、总结“使”和“令”不同语义入手,找出“使” 和“令”在使令句式中使令用法的差异,以便于为更加准确地使 用“使”和“令”等使令动词提供一个参考。一、“使”和“令”的语义分析“使”和“令”自古都有命令、派遣的意思,因为这样的语 义特点,这两个词很自然地就产生了使令的用法,从使令义又发展出致使的意义。需要注意的是,本文认为使令义和致使义并不 相同,使令是因个人意愿而要求或促使其他个体按自己意愿行动, 如“老师叫我去办公室”;而致使则是事件一导致事件二的产生, 如“这个实验结果令人震惊”。但为了描述方便,讨论使令动词 的使令用法时包括使令义和致使义两方面的意义。(一) “使”的语义1使用、使唤(1)这

3、把榔头不好使。(2)这个主意倒使得。“使”字有使用某种工具某种能力的意思,如例(1)中,“使”字表示使用榔头的意思。如果使用的对象不是工具或者能 力,而换作是人,“使”字就有了使唤、支使的意思,但在这里 “使”字仍然有一定的行为动作,不是一个单纯的使令动词。例 (2)中的“使得”表示的是可以使用的含义,“使”字在这类句子中又有了“可行”的意思。“使”字“使用,使唤”的含义是 其特有的。2.致使(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 的阶段。(4)他使我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贫乏。很明显,“使”有“致使”的含义,表示由一个事件导致了 另一个事件的产生。如例(3)中,马克思主义的诞

4、生导致了教 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事件的产生。而例(4)中N1是“他”,如果理解为使令义,因为他想让我意识到自己的生活 是多么的贫乏,所以我去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贫乏,很明显在逻辑上不通的,“去意识”和“意识到”在语义上也是相悖 的。所以我们把“他”看作是“他的生活”或者“他所做的事” 的简省,仍然是一个事件导致另一个事件的产生,这里的“使” 还是致使义。加之参考使字句的语料,本文认为“使”字只有致 使义而没有使令义。(二) “令”的语义1. 命令(5)这封奏折上了以后,道光令各省的督抚讨论。(6)对于随地吐痰的人,可令其擦去痕迹,也可给予罚款。“令”字本义就是发布命令,也就是上级对

5、下级的指示。例(5)中是道光皇帝对督抚的命令,例(6)虽然没有出现主语, 但我们可以推断主语是政府或者规章制度,都是具有强制性让人 遵从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具有层级性和强制性的使令义。2. 致使(7)国内许多高等院校相继在大学生中开设科学史课程, 这是非常令人咼兴的。“令”字同样有致使义,例(7)中高校开设科学史课程这 一事件导致了人们高兴这一事件的产生,可以看出“令”字不仅 有使令义,还有致使义。二、“使”和“令”使令用法的差异分析“使”和“令”都是使令动词,除了上述说的“使”没有使 令义,在致使义的层面上,“使”和“令”很多时候可以互换, 而几乎没有意义差别。但“使”和“令”在“同”的基础上

6、仍存 在差异,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是“使”和“令”在使令用法上各自 的特点。(一) “使”的使令用法的特点1客观性上述已经说明了“使”没有使令义,而只有致使义,也就是 说几乎没有人主观意愿的参与,而是陈述客观的推论或现象(8)教徒也向群众宣传宗教,以便使群众信仰宗教。(9)“文革”十年对教育造成的灾难,使我国人才年龄出现 了一个大的断层。例(9)中,陈述了“文革”的灾难造成了人才年龄出现断 层这一现象,没有个人意志。“使”的前面往往是原因事件,后 面往往是结果事件,所以“使”的主语很多时候是表示事件的短 语或小句,很少出现省略主语的情况,而“N2,V2”通常构成一个具体的结果,这个结果往往包含着一

7、种变化。如例(8),有明确的主语和原因事件,有明确的结果,包含着群众从不信教到信 教的变化。这样的客观性也导致“使”常常用来表示符合逻辑和 现实的推论,而很少用来表达猜想和希望。2固定搭配和书面语体(10)艾滋病细胞结合,使得这些免疫细胞失去了抵抗病菌 的能力“使”的致使义有两个常见的固定用法“使得”和“使之”。“使得”之后常常是一个明确的结果,如例(10)中,艾滋病细 胞结合有个明确的结果,就是这些免疫细胞失去了抵抗病菌的能 力,跟上文说的“使”后面往往有一个具体的结果相符,“使之” 后也常常加“成为”,这也跟我们说的结果包含变化的含义相符。 同样,这两个词的出现说明“使”的致使义语法化程度

8、较高,而 且常用于书面语,“之”就是一个典型的书面语体词。因此,我 们说“小丑的表演使我笑了” ,在感情的表达上显得有些矛盾,“使”给人一种严肃客观的印象,而句意却是随意的,这里用“使” 并不妥当。(二) “令”的使令用法的特点1. 层级性和强制性上文已经讨论过了,因为“令”本义的影响,在表示使令义 时,“令”往往带有强制性和层级性,这里就不再赘述。2. V2常表示心理活动(11)郭沫若在甲骨文上的研究令人瞩目。(12)音韵学古代被目为“绝学”,不免令常人望而生畏。通过上面两个例子,还有其他的语料分析,发现“令”的致 使义所导致的结果事件往往是人的心理活动,V2常常由形容词或心理动词充当,而当

9、V2是动作作词的时候,“令”则多是使令 义,而不是致使义。3固定搭配和书面语体(13)在其授田时期,令其负担相当的租额。比起“使”的语法化程度,“令”的语法化程度更高,在我 们的语料分析中,除了發现“令”常常表示心理活动,还发现“令” 常常和“人” “其”合用,并且比单独用“令”的时候多得多, 特别是“令人”通常构成四字词语在书面语体中出现,如“令人 发指” “令人惊叹” “令人回味”等等。因此,在这样的固定结构 中,将“令”换成任何一个字都会给人造成语感上的不适,影响 表达的流畅。同样,“令”本来历史悠久,又有许多固定搭配, 书面语体色彩也较浓。三、结语“使”和“令”都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使令

10、动词,它们的使 令用法常常令人困惑。上文首先分析了“使”和“令”的不同语义,“使”和“令”都有表示具体行为意义的语义,如“使”的“使用、支使”,“令”的“命令、派遣”等意义。当表示实际行 为的时候,它们并不容易混淆。但“使”和“令”都从各自的本 义中发展出了使令意义。通过分析“使”和“令”的不同语义,我们可以看到“使” 和“令”在使令用法上的差异。“使”字具有强烈的客观性,引 出的结果事件往往是符合现实和逻辑的,往往需要出现主语;“令”的使令义具有强制性,“令”的结果事件往往跟人的心理活动有 关。参考文献:1 吕叔湘著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2 刘月华著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胡裕树著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4 朱琳著汉语使役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