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第五单元表格教案(共30页)_第1页
人教版八下第五单元表格教案(共30页)_第2页
人教版八下第五单元表格教案(共30页)_第3页
人教版八下第五单元表格教案(共30页)_第4页
人教版八下第五单元表格教案(共30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题: 与朱元思书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2、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教学设计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集体备课修改意见第一课时一、激活思维。 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点? (学生讨论回答。) 二、检查预习。1、给文章中下列字注音:2、检查朗读。缥、湍、轩、邈、泠、嘤、鸢、窥、柯 三活动过程。活动一:朗读训练。1、自读,注意节奏,语速,语调

2、,读音等方面训练,读出感情。2、指名读书,其他人听后评议。3、老师范读,听并用 划出节奏。4、齐声读。活动二:师生互相质疑,疏通课文文意。重点词语第一自然段:风烟共色俱许独绝从流飘荡第二自然段: 缥碧。急湍直视无碍第三自然段:寒树负势竞上轩邈泠泠相鸣。戾天:到天上;戾,至。息心经伦、忘反横柯上蔽。犹。重点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注意: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搞不懂的问题,通

3、过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三、课后学习、熟读课文。 、翻译全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活动过程。活动一: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文章三个自然段的大意: 1、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2、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3、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活动二:探究内

4、容。 1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老师归纳: 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 2写景要注意条理,请大家分析讨论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 活动三:比较分析,学生自主阅读,比较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三峡湖心亭看雪在景物特点、写景目的、写景方法上的异同。 三、课堂小结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学生回答交流感

5、受多种形式朗读识记,小组活动作好记录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熟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小组交流,发言,探讨。思考、分析,回答,记录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分析比较堂堂清背诵课文。 作业设置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的景色,作为本课所放录像的解说词。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五柳先生传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朗读,体悟主人公性格志趣和安贫乐道的精神。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3、学习抓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的写人方法。教学重点1.积累字词,理解内容。2.朗读课文,体会陶渊明的思想性格。教学难点1、陶渊明安贫乐道的

6、生活态度。2、“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理解。教学设计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集体备课修改意见第一课时一、激活思维李白诗云“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同学们可知诗句中写的人是谁?彭泽令,五柳先生,是陶渊明。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桃花源记,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景色怡人,远离战争,人人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五柳先生传,进一步了解陶渊明的生活状态、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二、检查预习1、读音辄zhé尽   短褐hè 黔qián娄 曾zng不 箪dn瓢 俦 chóu衔觞shng

7、2、朗读检查。齐声读,老师正音。三、活动过程。活动一:朗读训练。1、自读,从节奏,语速,语调,读音等方面训练,读出感情。2、指名读书,其他人听后评议(2 -3人)。3、老师范读,学生听,并用 划出节奏。师教读。4、齐声读。活动二:师生互相质疑,疏通课文文句。1、第一段。词意: 因以为号焉 每有会意 造饮辄醉特殊句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闲静少言2、第二段。词意: 戚戚 汲汲特殊句式: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三、课后学习、熟读课文。 、翻译全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

8、、活动过程。活动一:精品细读:1、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语句。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9、?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活动二:探究质疑1.全班齐读课文。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a.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介绍了他哪些方面的特点?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b.文中所用篇幅最多的是写他哪方面特点?写他喝酒的篇幅最长,也最传神(体会一下“晏如也”的感受。)3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

10、么作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活动三:拓展思考这篇文章是作者的自传吗?请课外查找资料,结合你所学过的陶渊明诗作 ,谈谈自己的看法。三、课堂小结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学生联想感受小

11、组检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自己翻译小组活动作好记录交流翻译情况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朗读课文自主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全班展示各抒己见齐读课文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朗读课文品鉴语句小组交流朗读课文交流心得畅所欲言堂堂清背诵课文。作业设置完成配套练习册一、二题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马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3、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体会本文托物寓

12、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教学设计: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集体备课修改意见一、激活思维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二、作者介绍(屏幕显示)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

13、,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 三、活动过程活动一:初读课文,正音上口。 1、屏幕显示flash制作的朗读素材。 要求:明确读音,停顿,语调。 2、学生齐读课文,了解全文大意。活动二:师生互相质疑,疏通课文文句。字词祗(zh)   骈(pián)   槽枥 (cáo lì ) 粟( sù ) 食(sì)马者  其真无马邪(yé)一词多义策   策之不以其道  (  

14、0;       )  执策临之      (          )   之   策之不以其道  (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15、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其   策之不以其道   (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16、(            )翻译骈死于槽枥之间 一食或尽粟一石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三、课后学习、熟读课文。 、翻译全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活动过程。活动一:合作探究读课文,思考写了问题:(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4)作者是怎样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17、?(6)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活动二:深层探究1、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它们各指的是什么?2、 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活动三:拓展延伸1、作者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其实封建社会不知道埋没了多少人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同情百姓,写出民苦“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的(柳宗元);与民同乐的太守(欧阳修);还有李白、苏轼、王维这些都已成为了历史。那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是怎么看待伯乐的作用呢?2、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念是片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伯乐难道

18、就一定是公正、无私的吗?如果你是千里马,你会怎么做? 三、小结:1、理解文章结构。    本文虽短,结构却十分精巧,作者先从正面提出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是如此密切,而伯乐却不常有,千里马被终身埋没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接下去,自然就写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其才美不得外现的原因,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最后又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屏幕显示版书)2、理解文章的深层寓意 。

19、0;   提问: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明确:不是。“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慧眼识才者;“食马者”比喻愚妄无知的统治者。文章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之情。(屏幕显示版书)四、教师寄语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刻苦勤奋,努力学习,成为一匹千里马。策马扬鞭,马到成功!学生介绍教师补充介绍朗读,评价小组交流作好记录归纳总结全班展示交流翻译情况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感情阅读全文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思考学生

20、讨论交流再读课文体会感情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朗读课文,交流心得学生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学生交流教师补充再读课文思考交流堂堂清背诵课文。作业设置完成配套练习册课内部分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送东阳马生序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2、学习对照的写法。3、领会苦学方能成才的道理。教学重点诵读,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对照的写法。教学设计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集体备课修改意见第一课时一、激活思维孟子说过;"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笔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

21、的垫脚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送东阳马生序这篇古文吧。二、作者介绍(屏幕显示)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三、活动过程活动一:初读课文,正音上口: 1、屏幕显示flash制作的朗读素材。要求:明确读音,停顿,语调。 2、学生齐读课文,了解全文大意。活动二:师生互相质疑,疏通课文文句(一)注意加点字读音。1天大寒,砚(   )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dài(  

22、0; )。2或遇其叱(   )du(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   )其欣悦,则又请焉。3负箧曳(   )x(   )行深山巨谷中。4足肤jn(   )裂而不知。5媵(   )人持汤沃(   )灌,以qn(   )拥覆,久而乃和。(二)解释句中的加点词1余幼时即嗜 2以是人多以一书假余 3益慕圣贤之道4未尝稍降辞色 5故余虽愚     6卒获有所闻

23、 (三) 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养不若人也。(2)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三、课后学习、熟读课文。 、翻译全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活动过程。活动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章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与作者读书时相比,现今太学生的读书条件怎样?3、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活动二:精读课文,局部研讨1、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2、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3、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活动三:

24、拓展延伸1.你知道哪些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2.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我们的心灵。三课内精读。阅读第一段:1. 本段选自课文        作者_,_朝人。2.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 余因得遍观群书。                B.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5、C.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援疑质理              2)俟其欣悦3)媵人持汤沃灌          4)烨然若神人4. 下面句子“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余故道而学之

26、难以告之A. 无从致书以观       B. 计日以还 C. 人多以书假余       D. 以衾拥覆5.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的?6.作者谈这些求学经历的目的是什么?7. 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养不若人也。 (2)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四、小结: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现实意义)对比手法的运用。 学生回顾孟子说的话了解作者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朗读课文小组检查了解词义小组讨论交流翻译情况回顾

27、上节课所学知识朗读课文,思考问题小组讨论交流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读交流故事畅所欲言全班展示读课文做练习全班交流学生质疑交流难点谈收获堂堂清熟读背诵课文。作业设置完成配套练习册课内阅读部分。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诗词曲五首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3、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教学重点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教学难点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教学设计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集体备课修

28、改意见第一课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激活思维:  今天,我们学习诗词曲五首,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你会读吗?烂柯k人   侧畔pàn 长zhng精神   寥liáo落     惶huáng恐  宫阙què    绮q户 婵chán娟jun    踌chóu躇chú二、作者简介:刘禹锡 (772-842)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

29、(今属河南)人。原是匈奴后裔,后改汉姓。自幼好学,博览百家。贞元九年(793),与柳宗元同科进士,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后任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后,任用王叔文推行改革,他与柳宗元同为革新派核心人物,因革新失败,一贬再贬,居外23年。后奉召回洛阳,官终检校礼部尚书。其作品吸取民歌营养,继承诗经以来讽谕刺时的传统,如聚蚊谣、百舌吟等。还有许多咏怀古迹、表现风土人情的名篇佳作。散文以论说文成就最突出。在哲学、政治、医学、书法等领域均有论述。其哲学著作天论三篇,驳斥了“天人感应”说。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写作背景介绍: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

30、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三、活动过程:活动一:诵读。1、学生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四人一组讨论:该诗歌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来读?为什么?并说明理由。6、教师提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活动二:品读。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

31、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四、小结: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谪,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全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之上。第二课时一、赤壁 (一)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人。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

32、,以别于少陵。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写作背景: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外,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二)活动过程:活动一:诵读诗歌1、生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要求学生概述诗意)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四人一组讨论:该诗歌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来读?为什么?并说明理由。3、请学生有感情地表演朗读。活动二:品读诗歌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含义?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4.这首诗表

33、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二、过零丁洋(一)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是我国南宋大臣、文学家。公元1275年,元军进逼南宋,文天祥在江西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浙江杭州)帮助朝廷抗敌。第二年担任右丞相,奉命去元营谈判时被扣留。后来脱险,冒着九死一生到达福州,继续抗元。最后兵败被俘,被送往燕京(今北京市),囚禁了三年。元朝统治者千方百计利诱威胁,要他投降,但他坚贞不屈,从容就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被俘后写下的名句,表明他丹心报国、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介绍写作背景: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

34、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二、活动过程:活动一:1、学生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要求学生概述诗意)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四人一组讨论:该诗歌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来读?为什么?并说明理由。3、请学生有感情地表演朗读。活动二: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4.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第三课时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

35、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 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晢宗亲政启用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之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当时为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享年六十六岁。高宗朝,赐太师,谥文忠。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

36、,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也玉成了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呈现出“吞五湖三江”的气象。他的一生政治讽谕诗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苏轼诗中数量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苏轼的诗今存 2700 多首,有着丰富多彩的风格,或雄奇奔放,或富于理趣,或简淡自然。他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语言流畅,气势奔放。他还善于幽默旷达的笔调,随时生发奇警新鲜的人生意趣,令人耳目一新。这都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他的诗词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

37、科”的旧框框。他和南宋的辛弃疾行成词坛的“苏辛”豪放词派。他的散文,书,画等成就都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资禀忠爱,议论英发,历典州郡,所至皆有去思。其文章政事为天下所宗仰,盖过欧阳修为文坛领袖。轼喜交游,推奖后进不遗余力,一时知名之士皆归之如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号称苏门四学士。有东坡集行世。其词集名东坡乐府,传本甚多,王鹏运四印斋覆刻景元延佑本,朱氏强村丛书编年本俱佳。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从词前小序可见,此词作于

38、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宋词介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声”(燕乐)而创作的歌词,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脱离按曲拍谦词的束缚,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至今。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二、活动过程:活动一:朗读1、学生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要求学生概述诗

39、意)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四人一组讨论:该诗歌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来读?为什么?并说明理由。5、请学生有感情地表演朗读。活动二:品读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什么含义?3.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4、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二、山坡羊 .潼关怀古(一)作者简介: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

40、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登华不注,游大明湖,览龙洞,赏泉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 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二)活动过程:活动一:诵读。1、学生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要求学生概述诗意)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四人一组讨

41、论:该诗歌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来读?为什么?并说明理由。3、请学生有感情地表演朗读。活动二:品读读诗歌思考:1“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2“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3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4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5.这首曲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拓展延伸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本课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都表达乐怎样的内涵呢? “隔千里兮共明月”隔千年兮共文字,回顾所学的五首诗词曲,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发挥想象,将其改写成一篇短文。100

42、200字。学生朗读识记学生介绍教师补充了解写作背景学生多种形式诵读讨论交流体会思想感情反复诵读讨论交流心得学生质疑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学生多种形式诵读讨论交流读诗歌思考问题讨论交流心得学生质疑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学生多种形式诵读诗歌讨论交流读诗歌思考问题讨论交流心得学生质疑学生介绍教师补充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学生多种形式诵读诗歌讨论交流朗读思考小组交流了解写作背景学生多种形式诵读诗歌讨论交流朗读思考讨论交流心得学生质疑改写诗歌堂堂清背诵这几首诗词。作业设置默写诗词。完成配套练习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总第 课时活动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习欣赏、吟诵、演唱古诗词,

4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学习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培养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课前准备、整理学习、背诵、积累的古诗词。、选取自己喜欢的古诗,收集鉴赏、吟诵的有关资料。教学设计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集体备课修改意见一、激活思维:1、创设话语环境让学生用学过的诗词来回答,引发他们进一步认识诗歌是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2、介绍温家宝“以诗言志”论工作的事,激励学生应积极地学习古诗词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二、活动过程活动一:腹有诗书气自

44、华背诵。目的:考察学生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活动说明: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上台抽签背诵指定的主题,每小组要背诵出有关主题的两首,就可获得基本分100。要求学生用清晰流畅、富有美感的声音把诗歌背诵出来。多媒体:播放相关的主题图片和音乐,尽量让诗歌和音乐画面珠联璧合。主题:(1)描写四季的古诗 (2)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3)描写花鸟虫鱼的古诗(4)抒发离情别绪的 (5)表达友谊的 (6)表达哲理的活动二:别出心裁品古诗品评。目的: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受能力和审美情趣,懂得表现美,创造美。活动说明:师生选出两首古诗词,分别是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充分地发挥联想和想象,换一种艺术样式来表现这首诗的内容、情感和意境。或者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简要介绍这首诗的作者、题材、风格、意境、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可以用朗诵、绘画、音乐、书法、舞蹈等来表现,可以是个人也可以集体合作。然后评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