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介文-用坐标表示平移_第1页
董介文-用坐标表示平移_第2页
董介文-用坐标表示平移_第3页
董介文-用坐标表示平移_第4页
董介文-用坐标表示平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一、地位和作用分析本课数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学生在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从形的角度理解平移),在本章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知识后,本节课学习用坐标来表示平移(即从数的角度刻画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其实就是一个平台. 在这个平台中,图形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就是数字. 通过它可以重新刻画图形的性质、运动图形的平移就是这样被刻画的. 通过本课数学内容,让学生看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另外本课的学习也为今后学习其它几种图形变换如轴对称变换、

2、旋转变换、位似等奠定基础,对后面研究函数问题也有帮助. 二、教学目标初步掌握点的坐标变化与点的平移关系,进而理解图形各个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并解决与平移有关的问题. 经历探索点的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规律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了解利用图形的平移变换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发现并归纳点的坐标变化与点的平移的关系;教学难点是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坐标表示之间的转化以及应用.三教学问题诊断1. 情景引入学生可能困惑的是:既然已经学习了图形平移,为什么还要研究用坐标表示平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以建国60周年阅兵式中的士兵方

3、阵为背景,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保证方阵的移动整齐划一?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利用网上公布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进而让学生体会用坐标表示平移的作用.2. 规律总结在总结规律时,不希望学生死记硬背口诀“左减右加,上加下减”,这对学生的后继学习可能会造成干扰,所以授课中没有过分强调. 考虑到学生基础较好,在总结规律后,将学生的认知进一步提升,也就是将四个方向上的平移转化成两个方向上的平移,并且从较抽象的字母直接入手探究一般规律. 3. 问题的延伸实际上,学生在研究完点沿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平移后,细心地学生就会发现点可以沿任意方向进行平移,此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

4、想知道此时平移与坐标的规律又是什么?因此,在教学中,安排了这一问题的讲解说明,既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又体现了知识的可持续性.4. 数学思想的逐步深化学生对于“点的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规律”的应用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主要体现在数与形之间不能灵活转化,其实现阶段的学生并不十分理解什么是数形结合思想,什么时候要用这个思想?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程度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我在教学中是借助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坐标表示的转化来实现的。如果转化成图形语言,就是“形”;如果转化成坐标表示,就是“数”. 在现在所学习的章节中,这样解释数形相结合,学生好理解,也好运用. 当然根据不同的知识,数

5、形结合思想的体现方式也有所不同. 四本节课的教法特点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启发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从情境引入,到引导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寻点的平移与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直至在平移过程中运用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都立足于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难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足够机会展示思维、发展个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根据班级学生基础较好的特点,我把这节课分为五个环节:知识运用知识拓展探究新知情境引入探寻点的坐标变化与点的平移规律归纳小结,布置作业探寻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规律(一)情境引入本环节主要是创设情境,

6、在实际问题中引出本节课题.1首先观看建国60周年阅兵式短片,然后提出问题:短片中,方阵可以看成是进行什么运动?2. 方阵的平移就是组成方阵的每一个士兵的平移,那么怎样保证方阵的移动整齐划一?其实在训练期间,标兵准确地编入了方阵指定位置,完成了对每位参训人员坐标定位的编号工作.为了走的更齐,他们找来胶带在地上每六十公分就贴上一条,这样做就可以保证每一位士兵的落脚点一致.【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可以借助地面标尺(平面直角坐标系)刻画士兵的移动(点的平移),进而可以刻画方阵的移动(图形的平移).(二)探究新知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点的坐标变化与点的平移规律. 例1. 如图,已知A(1 , 2),

7、根据下列条件,在相应的坐标系中分别画出平移后的点,Oyx11A写出它们的坐标,并观察平移前后点的坐标变化.(1) 将点A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1;将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2;将点A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3;将点A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4;(2) 将点A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5;将点A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 得到点A6;将点A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7;将点A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 得到点A8;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明确:将哪个点沿着什么方向,平移几个单位后,得到的是哪个点.【设计意图】 采用实验、观察、探索的学习方法,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

8、依赖,体现了“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的全新理念。通过亲自画图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将直观操作和间接说理结合起来,还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意识和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在例1的基础上总结规律,为了易于学生接受,规定a0,b0. 在此基础上可以归纳出: 点的左右平移点的横坐标变化, 纵坐标不变 点的上下平移点的横坐标不变, 纵坐标变化反之,点的坐标变化可以引起点的位置的如何变化?引导学生继续探究.那么,我们可以得到:点的左右平移点的横坐标变化, 纵坐标不变 点的上下平移点的横坐标不变, 纵坐标变化最后得到点的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的一般规律:图形平

9、移与点的坐标变化间的关系(1)左、右平移:原图形上的点(x,y) ,向右平移a个单位(x+a,y)原图形上的点(x,y) ,向左平移a个单位(x-a,y)(2)上、下平移:原图形上的点(x,y) ,向上平移b个单位(x+by)原图形上的点(x,y) ,向下平移b个单位(x-b,y)【设计意图】1. 引导学生从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坐标表示三种方式描述平移.2. 将点向四个方向平移的问题转化为两个方向的平移,主要是淡化口诀“左减右加,上加下减”,防止学生在学习函数图象平移过程中出现混淆.练习(1) 点A (1 , 2) 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点D的坐标是_.(2)

10、 点A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点C( 2 , 4 ),则点A的坐标是_.(3) 点A (1 , 2) 向 _平移_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点C (1 , 3).(4) 点A (1 , 2) 先向_平移_个单位长度,再向_平移_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点D (3 , 3).让学生明确:将哪个点沿着什么方向,平移几个单位后,得到的是哪个点.在探究完用坐标表示点沿水平、竖直方向的平移后,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点沿任意方向的平移用坐标该如何表示? 学生受所学知识限制,并不能解决这类问题,里面涉及函数、三角形等知识,因此这里只是简单说明一下情况,不做研究,等到相应知识学完后,再进行探究. 但应让学生认识到:

11、任意方向的平移都可以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平移.设计意图: 通过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思考过程,加强训练,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他们的想象、联想能力,同时,也为图形的斜向平移埋下伏笔。(三)知识拓展例2 1如图, ABC三个顶点的坐标A(4,3),B(3,1),C(1,2)(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纵坐标不变(2)依次连接A1,B1,C1,各点,得到三角形A1B1C1则有A1 ,B1 ,C1 。猜想: A1B1C1与ABC的大小、 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2、如图,将A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猜想: A2B2C2与 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3

12、、将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 6,纵坐标减5,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总结:图形的斜向平移, 可通过左右平移和上下平移来完成。 【设计意图】由于图形的平移是建立在点平移的基础上的,因此这一知识点可由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在练习中,学生逐渐联想到用坐标表示图形平移时,往往通过某些特殊点的平移来解决,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间相互联系的认识。练习3(2)与前面提到的点的斜向平移互相呼应,加强学生知识点间的联系。总结规律2: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间的关系(1)横坐标变化,纵坐标不变:原图形上的点(x,y) ,(x+a,y) 向右平移a个单位原图形上的点(x,y) ,(x-a,y) 向左平移a个单位(2)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化:原图形上的点(x,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