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综合-173模拟题_第1页
西医综合-173模拟题_第2页
西医综合-173模拟题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医综合 -173一、A型题 ( 总题数: 29,分数: 58.00)1. 支气管扩张症的主要病因是A. 先天性发育缺损B. 有害气体的吸入C. 长期大量的吸烟D. 支气管 -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 支气管扩张的主要病因是支气管 - 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两者相互影响,促使支气管扩张的发生和发 展。支气管扩张也可能是先天发育障碍及遗传因素引起,但较少见。另约有30%的支气管扩张患者病因未明。2. 支气管扩张的病变本质是A. 自身免疫性疾病B. 气道慢性炎症 C. 支气管平滑肌可逆性痉挛D. 支气管平滑肌内 2 受体功能低下 支气管扩张的病变本质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2、3. 继发于支气管肺组织炎性病变的支气管扩张多见于A. 右肺下叶B. 左肺下叶 C. 右肺上叶D. 左肺上叶 左下叶支气管细长,与主气管的夹角大,且受心脏血管压迫而引流不畅,容易发生感染,故继发于支气管 肺组织感染性病变的支气管扩张多见于左肺下叶。4. 下列选项中,属于支气管扩张咳痰特点的是A. 可大量咳痰,每天达几百毫升B. 脓痰静置后可分为数层 C. 痰量可在夜间卧床时增多D. 可出现臭味痰 支气管扩张症分为湿性支气管扩张和干性支气管扩张。前者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痰液分泡沫、脓性黏 液、浑浊黏液、坏死组织等几层,味臭,痰量与体位有关,夜间卧床时增多;后者可无痰,反复咯血。5. 支气管扩张

3、最有意义的体征是A. 广泛性哮鸣音B. 杵状指C. 固定持久的局限性哮鸣音 D. 呼气音延长早期或干性支气管扩张可无异常肺部体征。 病变重或继发感染时可闻及下胸部、 背部固定而持久的局限性 粗湿啰音。有时闻及哮鸣音。部分慢性患者伴有杵状指(趾) 。其中最有诊断意义的体征是背部固定持久的局限性粗湿啰音。6. 下列检查中,诊断支气管扩张最简单易行又敏感度高的是A. 高分辨率 CT B. 胸部 X线检查C. 支气管造影D. 支气管镜高分辨率 CT是目前临床诊断支气管扩张最常用的检查。7. 对支气管扩张最有确诊价值的检查是A. 胸透B. 肺 CT检查 C. 支气管造影术D. 肺动脉造影术 可明确支气管

4、扩张诊断的影像学检查为支气管造影,但由于这一技术为创伤性检查,现已被CT 取代。高分辨 CT(HRCT的) 出现,进一步提高了 CT诊断支气管扩张的敏感性。 由于其无创、 易重复、 易被患者接受, 现已成为支气管扩张的主要诊断方法。8. 男性, 40岁,慢性咳嗽、咳痰病史近 20年,早晚咳痰重,痰量多,无吸烟史,近 1周来发热,咳黄色 脓痰,时有痰中带血,每日痰量约 300ml 。查体:杵状指,左肺底可及固定性大水泡音。该患者首先应该 考虑的疾病诊断是A. 慢性支气管炎B. 肺脓肿C. 支气管肺炎D. 支气管扩张 患者中年男性,慢性咳嗽、咳痰病史近 20 年,近 1 周来加重,咳脓性痰,量多,

5、伴咯血,无吸烟史,查 体可见杵状指及肺部固定性湿啰音,根据以上症状和体征,考虑患者有慢性肺疾病,感染后急性加重;由 于患者平日痰量较多,有杵状指,此次有咯血,考虑支气管扩张感染可能性最大。9. 支气管扩张的治疗最关键的是A. 外科治疗B. 改善气流受限和控制感染 C. 清除气道分泌物D. 治疗基础疾病 支气管扩张病情加重的常见诱因为呼吸道感染,因而控制感染和改善气流受限是其最关键的治疗措施。10. 支气管扩张并中等量咯血可以选用的药物是A. 卡巴克洛B. 云南白药C. 垂体后叶素 D. 维生素 K 支气管扩张并咯血,若量少可对症治疗或口服卡巴克洛、云南白药;若量中等,可静脉给予垂体后叶素或 酚

6、妥拉明;若量大,内科治疗无效可考虑介入栓塞或手术治疗。11. 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是A.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B. 慢性支气管炎C. 支气管哮喘D. 肺结核ABCD 都为呼吸衰竭的病因,但以 COPD最常见。12. 慢性呼吸衰竭最常并发的酸碱平衡失调是A. 代谢性酸中毒B. 代谢性碱中毒C. 呼吸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慢性呼吸衰竭常伴 CO 2 潴留,易导致呼吸性酸中毒。13. 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产生高碳酸血症的最主要机制是A. 通气不足 B. 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C. 肺内动 -静脉解剖样分流增加D. 弥散障碍。低氧血症和 CO 2 潴留(高碳酸血症 )的发生机制有 5种:肺通气不

7、足、弥散障碍、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 肺内动 - 静脉解剖分流增加和氧耗量增加。肺通气不足:正常成人在静息状态下有效肺泡通气量约为 4L/min 才能维持正常的肺泡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肺泡通气量减少会引起肺泡氧分压下降和二氧化碳分 压上升,从而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弥散障碍:指O 2 、CO 2 等气体通过肺泡膜进行交换的物理弥散过程发生障碍。静息状态时,流经肺泡壁毛细血管的血液与肺泡接触的时间约为 0.72s ,而 O 2 完成气 体交换的时间为 0.25 0.3s ,CO 2 只需要 0.13s ,并且 O 2 的弥散能力仅为 CO 2 的 1/20 ,故在弥散故障 时,通常以低氧血症

8、为主;通气 / 血流比例失调:通常仅产生低氧血症,而无CO 2 潴留;肺内动 - 静脉解剖分流增加:为通气 / 血流比例失调的特例,也无 CO 2 潴留;氧耗量增加:氧耗量增加可导致肺泡氧 分压下降,也无 CO 2 潴留。14. 诊断呼吸衰竭最重要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是A. 动脉血氧分压低于 60mmHg B.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高于 50mmHgC. pH 低于 7.35D. 二氧化碳结合力高于 29mmol/L 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时,不论是型还是型,动脉血氧分压都低于60mmH,g 这是必备条件。15.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急性加重, 严重型呼吸衰竭, 应用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呼吸; 3

9、 小时后, 氧分压由 50mmHg升至 80mmH,g 二氧化碳分压由 80mmHg下降至 25mmH,g pH7.55 ,BE-1。该患者酸碱平衡紊 乱类型最可能为A. 继发性呼吸性酸中毒,代偿期B. 原发性呼吸性碱中毒合并继发性代谢性碱中毒 C. 原发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原发性代谢性碱中毒D. 继发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原发性代谢性碱中毒严重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呼吸, 3 小时后血气分析示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正常, 系由于短期内排出过多二氧化碳,造成呼吸性碱中毒。同时患者二氧化碳潴留未纠正时,肾代偿性保留碳 酸氢盐,机械通气后呼吸性酸中毒很快得到纠正,但肾还未及时排出多余的碳酸氢

10、根,导致继发性代谢性 碱中毒。16. 呼吸衰竭低流量吸氧的目的是A. 保持低 O2 对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刺激 B. 保持 CO2潴留对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刺激C. 保持低 O2 对呼吸中枢的刺激D. 保持 CO2对呼吸中枢的刺激低流量吸 O 2 的目的是保持低 O 2 分压对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使呼吸运动维持正常。颈动脉体的 化学感受器对低 O 2 敏感,若纠正了低 O 2 状态,病人的呼吸运动反而处于抑制状态,不利于改善心衰病 人的呼吸困难。17. 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是A. 保持呼吸道通畅 B. 病因治疗C. 氧疗D. 抗感染呼吸衰竭总的治疗原则是:加强呼吸支持,包括保

11、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和改善通气等;呼吸衰竭病因 和诱发因素的治疗;加强一般支持治疗和对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和支持。对任何类型的呼吸衰竭,保 持呼吸道通畅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疗措施。18. 下列有关呼吸衰竭应用呼吸兴奋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病因以中枢抑制为主时,疗效好B. 病因以肺换气功能障碍为主时疗效差C. 病因以神经传导系统病变为主时,疗效好 D. 病因以呼吸肌疲劳为主时,疗效差呼吸兴奋剂通过刺激呼吸中枢或外周化学感受器, 增加呼吸频率和潮气量以改善通气。 呼吸衰竭时有二氧 化碳潴留,此时使用呼吸兴奋剂疗效较好。对中枢反应低下,呼吸肌疲劳引起的低通气量,呼吸兴奋剂对 改善嗜睡状态有一

12、定的好处。肺炎、肺水肿和肺广泛间质纤维化及传导神经系统有病变,呼吸兴奋剂不宜 使用。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失代偿期,型呼吸衰竭,给氧的原则是A. 氧浓度 25%30%,氧流量 12L/min ,间断给氧B. 氧浓度 25%30%,氧流量 12L/min ,持续给氧 C. 氧浓度 35%40%,氧流量 23L/min ,持续给氧D. 氧浓度 40%55%,氧流量 34L/min ,持续给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失代偿期,型呼吸衰竭时,其给氧原则是持续低浓度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即可,以避免高浓度吸氧引起二氧化碳潴留。氧流量应控制在12L/min ,氧浓度应控制在 25% 30%。20. 社

13、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A. 肺炎球菌 B. 大肠埃希菌C. 金黄色葡萄球菌D. 呼吸道病毒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 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 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CAP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 支原体、 衣原体、 流感嗜血杆菌和呼吸道病毒等。21. 有感染高危因素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多为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表皮葡萄球菌C. 大肠埃希菌D. 肺炎链球菌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 48 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无 感染高危因素患者的常见病原体依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14、大肠埃希菌、肺炎 克雷伯杆菌、不动杆菌属等;有感染高危因素患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肺炎克 雷伯杆菌等。22. 肺炎球菌肺炎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A. 细菌内毒素B. 细菌外毒素C. 细菌荚膜 D. 细菌对组织的侵袭力 肺炎球菌肺炎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荚膜。23. 下列选项中,常引起渗出性胸膜炎的是A. 肺炎球菌性肺炎 B. 葡萄球菌性肺炎C. 肺炎支原体肺炎D. 病毒性肺炎肺炎球菌性肺炎的病变常开始于肺的外周, 易累及胸膜引起渗出性胸膜炎。 葡萄球菌性肺炎易引起气胸或 脓气胸。肺炎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都属于间质性肺炎,很少引起渗出性胸膜炎。2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肺炎链球菌

15、性肺炎特点的是A. 常见于青壮年男性B. 可咳铁锈色痰C. 可合并肺脓肿 D. 是纤维素性炎症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是由于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大叶性纤维素性肺炎, 常发生于健康的青壮年男性, 发病前常 有受凉、淋雨等病史,起病后高热寒战、咳铁锈色痰;若不伴其他细菌感染,一般不发生脓肿。25. 男性 26 岁,受凉后突然畏寒,高热,左侧胸痛伴咳嗽,咳少量铁锈色痰,胸部X片见左下肺大片淡薄阴影,其最可能的诊断是A.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B. 结核性胸膜炎C. 肺炎球菌肺炎 D. 病毒性肺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是由于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大叶性纤维素性肺炎, 常发生于健康的青壮年男性, 发病前常 有受凉、淋雨等病史,起病

16、后高热寒战、咳铁锈色痰;若不伴其他细菌感染,一般不发生脓肿。26. 治疗肺炎球菌肺炎时,首选的抗菌药物是A. 青霉素 B. 三代头孢菌素C. 红霉素D. 庆大霉素 肺炎球菌肺炎一经诊断即应给与抗菌药物治疗,不必等待细菌培养结果。首选青霉素G,用药途径及剂量视病情轻重及有无并发症而定。27. 男,30岁,高热、咳嗽 3天,咳铁锈色痰; 体温 39.4 ;胸片示右上肺片状阴影; 血白细胞 20×10 9 /L, 中性粒细胞 0.91 ;给予青霉素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两天后体温再次升高。体温再次升高的原因可能为A. 细菌耐药B. 肺外感染可能 C. 药物热D. 未及时加用退热剂铁锈色痰是肺

17、炎链球菌肺炎的特征性痰液,本例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 胸片示右上肺片状阴影, 可诊断为 肺炎链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治疗。一般经过治疗后,高热常在 24 小时内消退,或数日内逐渐下降。如体 温降而复升或 3 天仍不下降,应考虑肺外感染,如并发脓胸、心包炎或关节炎等。耐药菌株感染者,可用 呼吸氟喹诺酮类、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等药物,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者可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2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葡萄球菌肺炎特点的是A. X 线可呈“假空洞”征 B. 多数经血行感染C. 全身中毒症状重D. 常形成肺脓肿 葡萄球菌肺炎多见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慢性病患者及住院病人,可由呼吸道吸入及血源感染致病。起病

18、急骤,热型呈弛张型或不规则热型,毒血症状显著,可出现感染性休克。X 线呈“假空洞”征为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消散期特点。29. 某糖尿病患者,男性, 68 岁,突发高热、寒战、右胸痛,次日咳痰,为黄色脓性带血丝,量多, X线显 示右下肺实变,其中有多个液性囊腔,该患者首先应该考虑的疾病诊断是A. 活动性肺结核B. 急性肺脓肿C. 肺炎链球菌性肺炎D. 葡萄球菌性肺炎 葡萄球菌性肺炎患者有突发高热、寒战、胸痛,咯大量痰,痰中有血丝,肺叶实变。 X 线检查可见:叶、 段分布的炎性实变阴影,由于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在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气道征。该患者有糖尿病 史,提示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葡萄球菌感染。二

19、、B型题 ( 总题数: 4,分数: 18.00)A. 弥散障碍B. 第一秒用力呼气率降低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分数: 4.00 )(1) . 支气管哮喘A.B. C.D.(2)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A.B.C. D.(1) 支气管哮喘发作时,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MMFE)、最大呼气流量 (PEF) 均明 显降低。 (2)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时,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肺活量比值(FEV 1 /FVC%)<60%,最大通气量低于估计量的 80%,残气量增加。由于肺泡壁破裂和毛细血管减少, 弥散面积因而减少, 通气/ 血流比值失调, 肺换气功能发生弥散

20、障碍。A. 支气管哮喘B. 支气管扩张C. 慢性支气管炎D. 浸润性肺结核(分数: 4.00 )(1). 两肺散在湿啰音、可伴哮鸣音及呼气延长A.B.C. D.(2). 两肺广泛哮鸣音,呼气延长A. B.C.D.支气管哮喘: 两肺广泛哮鸣音, 呼气延长。 支气管扩张: 局限性粗湿啰音、 哮鸣音。 慢性支气管炎: 两肺散在湿啰音、可伴哮鸣音及呼气延长。浸润性肺结核:肺实变体征,支气管呼吸音和细湿啰音。A. 激动 受体B. 激动 受体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分数: 6.00 )(1). 氨茶碱A.B.C.D. (2). 福莫特罗A.B. C.D.(3) . 肾上腺素A.B.C. D.(1)

21、氨茶碱能抑制磷酸二酯酶, 提高平滑肌细胞内 cAMP浓度,同时具有腺苷受体的拮抗作用, 增强气道纤 毛清除功能和抗炎作用。 一般不具有激动 和 受体的作用。 (2) 福莫特罗是 受体激动剂, 通过激动呼吸 道平滑肌 2 受体,激动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腺苷含量增高,游离钙离子减少,从而松弛支气 管平滑肌。 (3) 肾上腺素可以激动 和 受体,可以解除平滑肌痉挛,因为其心血管副作用而限制其应用。A. 支气管哮喘B. 支气管扩张C. 慢性支气管炎D. 浸润性肺结核(分数: 4.00 )(1). 两肺下叶局限性固定粗湿啰音A.B. C.D.(2). 广泛性哮鸣音,呼气音延长A. B.C.D.支

22、气管哮喘: 广泛性哮鸣音, 呼气音延长。 支气管扩张: 局限性粗湿啰音、 哮鸣音。 慢性支气管炎: 两肺散在湿啰音、伴哮鸣音及呼气延长。浸润性肺结核:肺实变体征,支气管呼吸音和细湿啰音。三、X型题 ( 总题数: 12,分数: 24.00)30. 参与哮喘气道炎症反应的炎症细胞有A. 肺泡巨噬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嗜酸性粒细胞 D. 肥大细胞 过敏原进入机体,刺激机体产生 IgE 抗体, IgE 抗体附着于肥大细胞后致敏。过敏原再次进入体内与肥大 细胞上 IgE 结合,促进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出组织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过敏性慢反应物质、血小板聚集因子、 PG、

23、缓激肽等,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黏膜充血、分泌增加,肺泡 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增加。31. 支气管哮喘的激发因素包括A. 感染 B. 寒冷刺激 C. 精神紧张 D. 运动 诱发支气管哮喘的环境因素很多:如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吸入物;感染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原虫 等引起的感染;运动、气候变化 (如寒冷刺激 ) 、精神紧张等。32. 下列选项中,属于支气管哮喘动脉血气分析特点的是A. 呼吸性碱中毒B. 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哮喘严重发作时可有缺氧, O 2 分压降低,由于过度通气可使 CO 2 分压下降, pH 上升,表现呼吸性碱中 毒。如重症哮喘,

24、病情进一步发展,气道阻塞严重,可有缺氧及 CO 2 潴留。 CO 2 分压上升, pH下降,表 现呼吸性酸中毒。如缺氧明显,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33. 下列药物中,属于支气管舒张药物的是A. 2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B. 抗胆碱药 C. 氨茶碱类药物 D. LT 调节剂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药物分为两类:缓解哮喘发作的药物,作用为舒张支气管,也称支气管舒张药。包括 2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抗胆碱药和茶碱类; 控制或预防哮喘发作的药物, 主要治疗哮喘的气道炎症, 也称抗炎药。包括糖皮质激素、 LT 调节剂、酮替芬等。34. 支气管扩张症的典型症状包括A. 慢性咳嗽B. 大量脓痰C.反复咯血D.呼吸

25、困难支气管扩张的典型症状为: 慢性咳嗽、 大量脓痰; 反复咯血; 反复肺部感染; 慢性感染中毒症状。35. 支气管扩张胸部 X 线检查可表现为A. 支气管双轨征 B.肺部囊腔C.气液平面D.可无异常支气管柱状扩张的典型 X 线表现为“双轨征”,是增厚的支气管壁影;囊状支气管扩张的气道表现为显著 的囊腔,腔内可存在气液平面。但这一检查对判断有无支气管扩张缺乏特异性,病变轻时影像学检查可正 常。36. 支气管扩张症的患者发生大咯血时,禁用垂体后叶素来止血的情况包括A. 合并高血压 B. 合并冠心病 C. 合并妊娠 D. 合并呼吸衰竭 大咯血时,可以采用垂体后叶素静点,主要是由于垂体后叶素可收缩小动

26、脉,包括心脏冠状动脉、毛细血 管和肺小血管等,从而减少肺血流量,达到减少咯血的目的。但对患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病和妊娠的患者忌用。37. 慢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包括A. 重度肺结核 B. 肺间质纤维化 C. 尘肺 D. 胸廓畸形 慢性呼吸衰竭多由支气管 - 肺疾病引起,如 COPD、严重肺结核、肺间质性疾病、尘肺等;胸廓和神经肌肉 病变如广泛胸膜增厚、胸廓畸形等,亦可以导致慢性呼吸衰竭。38. 呼吸衰竭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有A. 肺通气不足 B. 弥散障碍 C. 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 D. 肺内动 -静脉分流增加 低氧血症和 CO2 潴留 ( 高碳酸血症 ) 的发生机制有 5 种:肺通气不足、弥散障碍、通气 / 血流比例失调、肺 内动 -静脉解剖分流增加和氧耗量增加。 肺通气不足: 正常成人在静息状态下有效肺泡通气量约为 4L/min 才能维持正常的肺泡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 肺泡通气量减少会引起肺泡氧分压下降和二氧化碳分压上升, 从而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弥散障碍:指O 2 、CO 2 等气体通过肺泡膜进行交换的物理弥散过程发生障碍。静息状态时,流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