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ⅲ人民版1.2汉代儒学课时训练_第1页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1.2汉代儒学课时训练_第2页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1.2汉代儒学课时训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汉代儒学一、选择题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董仲舒的新儒学是指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而形成的。2.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对天地非常崇敬。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右图是明清皇帝祭祀上天祈求丰收的天坛。这种现象与我国古代儒家()A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有关B荀子的人道有为思想有关C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有关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有关解析:选D。董仲舒认为皇帝承天命而治

2、天下,以此来神化皇权,祭祀天地是皇帝宣扬自己统治正当性的重要活动。3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因此,他向汉武帝提出()A天人感应学说B君权神授学说C独尊儒术建议 D崇尚法治主张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分析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一统”去理解独尊儒术的建议。4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共同用意在于()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祇C宣扬君权神授 D报答天地之恩解析:选C。从材料内容分析,帝王泰

3、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宣扬君权神授。5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关注民生,恢复生产。这一施政的理念主要来源于()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把握,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运用。6汉书·食货志载:“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旱灾发生后,商王汤即命在郊外设祭坛,每日安排人行“郊祭”,祈求上天降雨。这体现了()A三纲五常的思想 B君权神授的思想C无为而治的思想 D天人感应的思想解析:选D。本题为材料选择题。“郊祭”祈求上天降雨,主要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故选D项。7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

4、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A孔子有教无类 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五经”的流传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国主流思想,所以东汉时,诸将皆有儒者气象。8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C三纲五常 D和谐中庸解析:选C。选项中唯一可以称为道德准则的就是三纲五常。9“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董仲舒思想中,最能够体现这

5、一观点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C“春秋大一统” D“三纲五常”解析:选B。董仲舒思想中,体现“神学化”“宗教化”“教主化”的只有B项。A、C两项是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服务的;D项是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10下图是某研究生班学生身穿博士服的合影照片,在当今,能成为博士,是众多莘莘学子的追求,也是一个人学识学力的证明,但汉代的“博士”含义却和今天不一样,它是指()A汉武帝设立的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B儒家学派的弟子C有很高的学问并博闻广记的士人D泛称有高深学问,帮助皇帝出谋划策的官员解析:选A。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博士”这一历史常识的理解。汉代兴办太学,由儒

6、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汉代的博士是传授五经的教官。11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诗书墨子春秋A BC D解析:选C。太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儒家学说。在中诗书春秋都属于儒家经典,而墨子则属于墨家学派的著作,应该排除。12汉武帝时期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对与此有直接关系事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B大一统的文化体制形成C民间私人办学蔚然成风D选官方式和程序排斥民意解析:选C。汉武帝时期,虽然也存在着民间私人办学,但文化共同体的基础是儒家思想,而以儒家思想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是官办学校,因此说,民间私人办学蔚然成风与形成以儒

7、家思想为基础的文化共同体并无直接关系。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推崇。世界上很多看过中国天仙配的人,都说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材料2:“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在全国“两会”发言的重要内容。李汉秋建议在教育部门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教学内容,逐步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1)材料1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起源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念有关?该故事为什么能受到统治者推崇?(2)最早提出将“仁义礼智信”作为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的是谁?政协委员建议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你认为是否合理?说出你的理由。解析:解答时要注意理解“忠孝”和“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仍可借鉴其积极的一面。答案:(1)“孝”道或儒家伦理道德。“孝”容易被统治者引申为“忠”,有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