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红 茶(1) 红茶概况1 红茶简介(1) 红茶鼻祖红茶的鼻祖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2) 红茶特征红茶创制时称为“乌茶”。英文为Black tea。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 。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3) 红茶市场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出口量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50%左右,客户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销量最多的是埃及、苏丹、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巴基斯坦、
2、英国及爱尔兰、加拿大、智利、德国、荷兰及东欧各国。目前红茶出口额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国际市场上也是以红茶为主。2 红茶得名 严格说起来,红茶不是指茶的品种,而是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3 红茶种类红茶较多,产地较广,按照其加工的方法与出品的茶形,一般又可分为三大类: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 滇红、祁门闻名天下,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处处留香,此外,从中国引种发展起来的印度、斯里兰卡的产地红茶也很有名。 4 红茶环境要求适合茶树栽培的地域需要满足下面的条件:热带
3、或亚热带。气温高的季节有足够的降水。弱酸性土壤。土壤的排水性良好。在收获季节,在干燥的日子一日内温差较大能够够厚或具有芳香的优质茶叶。(2) 红茶发展历史1 红茶的鼻祖在中国l 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l 最早的原产地实际上在中国的云南与西藏交界处的山岳地带。l 现在已经无从探究那时候人们是用什么方法发酵红茶。也正是此时亚洲贸易盛行,茶作为一种特殊的饮品在亚洲各地迅速流传开来。l 2 红茶传入欧洲l 红茶的历史是从17世纪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开始的。从那时候起欧洲从中国进口红茶,这样才真正有了红茶。据史书记载,欧洲进口红茶的确切时间是161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以东南亚
4、为中心的整个亚洲贸易,他们最先把红茶带到了欧洲,随后饮用不发酵的绿茶的习惯传到了法国和英国。 l 说到红茶人们自然会想到英国。实际上,荷兰是欧洲最先开始饮茶的国家,他们从17世纪30年代就开始有饮茶的习惯,而英国人则是从17世纪50年代才开始饮茶。虽然那时英国已经开始了和亚洲的贸易往来,但是重点在印度,而当时的印度并没有饮茶的习惯,直到19世纪人们才发现了印度的阿萨姆红茶。l 3 红茶在英国的发展l 1662年,西班牙公主凯瑟琳嫁入英国王室,公主嫁中有许多当时非常珍贵的红茶和砂糖,她每天都要在红茶里加入大量砂糖饮用,受凯瑟琳的影响这种饮茶方式开始在贵族流行,至此红茶盛行开来。 l 后来,英国不
5、满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所有红茶贸易,便悍然发动了对荷战争。在战争达到白热化的1669年,英国制订了禁止从荷兰在进口红茶的法律。最终英国取得该场战争的胜利。从此英国夺取了荷兰在亚洲的红茶贸易权,并以中国福建、厦门为根据地开始红茶贸易。l 1689年中国的红茶被直接通过海运送到英国。那时红茶刚从船上卸下,伦敦大街小巷便传来叫卖声,往往家里藏有红茶显示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为什么许多贵族家里是主妇来烹茶呢?原因有二:一是显示了主人的热情好客,其二便是防止某些客人的“顺手牵羊”,可见红茶之重。当时英国从厦门购入的红茶近似于现在红茶中的半发酵茶武夷茶。因为红茶呈黑色,又名乌茶。这样,人们的喜好渐渐从不发酵的
6、绿茶转移到半发酵茶,红茶文化也最终在欧洲开花结果。l 4 波士顿倾茶事件-打破了茶叶贸易垄断l 到了18世纪下半叶,红茶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并深受喜爱。l 美国施行殖民统治的英国,垂涎于美国这个巨大的新兴红茶消费市场,特别制定了征收高额红茶贸易税的法律印花税法,并于1765年开始执行。l 法案一经颁布就受到了美国人民的抵制,并在美国掀起了抵制英货的运动。l 英国虽然迫于压力取消了法案,但依然保留了很高的茶税l 英国的这种做法更加激化了美国的反高税收运动。l 终于,在1773年爆发了波士顿倾茶事件。(一些美国青年袭击了停泊在波士顿港的英国商船,把商船上堆放的342箱红茶倾倒进大海里。)l 以波士顿
7、倾茶事件为开端,美国的各个港口也纷纷效仿,发生了类似的事件,最终导致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l 5 发现阿萨姆红茶l 1823年,揭开红茶历史新的一页。英国探险家罗伯特布鲁斯在印度的阿萨姆地区发现了野生茶树。这就是现今的阿萨姆红茶,这是完全不同于中国红茶的新品种。1839年,全新的阿萨姆红茶正式诞生。 l 随后在1845年,英国人发现阿萨姆红茶叶片较大,比现在的中国红茶更适合批量生产。于是他们把阿萨姆红茶和中国红茶进行杂交后在当时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和斯里兰卡人工种植这一新品种。自此,英国的茶文化广泛地流传开来。6 印度是红碎茶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l 1835年 印度阿萨姆开始种茶,茶种是由我国进口
8、的,中国专家还曾前往指导种茶制茶方法,传授手工制茶方法, 其中包括小种红茶的生产技术。l 后来简化制造程序,取消锅炒,改为发酵、烘焙,生产类似我国工夫红茶的产品。l 自1874年W.S.莱尔(W.S.Lyle)发明第一台揉捻机后,1876年乔治·里德(George Reld)又发明了切茶机将条形茶切成短小而细的碎茶,红碎茶则正式出现。l 再经近百年的发展,各种新的机具不 断发明,相应的工艺技术不断出现,各类制法大致确 定,产品花色基本定型,消费的习惯已经形成,使红碎茶成了全球性的大宗饮料。7 世界知名红茶(1) 世界上的知名红茶l 祁门红茶(中国)、 阿萨姆红茶(印度:阿萨姆邦)、
9、大吉岭红茶(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大吉岭)、 锡兰高地红茶(斯里兰卡)、 尼尔吉利茶(印度:尼尔吉利邦及泰米尔纳德邦)、川红工夫(六合茗居)、 台茶18号(台湾南投县鱼池乡) l 南亚红茶中,以印度西孟加拉的大吉岭红茶最为上等。此外,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的品质也很优秀。最好的锡兰红茶,冲泡出来的茶色是深红色的。在西方茶文化中,通常在红茶内加入砂糖或奶一起饮用,但中国人喝红茶时则因传统习惯影响,而认为喝茶不该加糖。 l 中国是红茶的原产地,中国知名名茶有:福建的正山小种、福建的闽红、安徽的祁红、云南的滇红、广东的英德红茶四川的马边功夫红茶。l 除了单一品种的红茶以外,还有混合茶(blended tea
10、)和调味茶(flavoured tea)。混合茶是把不同品种红茶的搭配起来制成的。l 调味茶是在红茶中加入水果,花,香草的香味制成的,如加入了佛手柑香味的英国的伯爵茶,加入了荔枝香味的中国岭南的荔枝红茶等等。 (2) 世界四大红茶l 祁门红茶 Keemun中国祁门红茶,简称祁红,是我国传统功夫红茶的珍品,为历史名茶,出产于19世纪后期,是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有“茶中英豪”,“群芳最”,“王子茶”等美誉。祁门红茶依其品质高低分为17级,主要产于安徽省祁门县,与其毗邻的石台,至东,黟县及贵池等县也有少量生产,主要出口英国,荷兰,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的国事礼茶。 l
11、 大吉岭红茶 Darjeeling印度大吉岭红茶产于印度西孟加拉省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高原一带,是世界四大红茶之一。大吉岭红茶以56月的二号茶品质为最优,被誉为“红茶中的香槟”。大吉岭红茶拥有高昂的身份,三四月的一号茶多为青绿色的OP,二号茶为金黄显露的FOP。其汤色橙黄,气味芬芳高雅,上品大吉岭红茶尤其带有葡萄香,口感细致柔和,适合春秋季饮用,也适合做成奶茶,冰茶及各种花式茶。起工艺是当时正山小种的工艺者带过去,并加以改造形成的。 大吉岭红茶,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产自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麓大吉岭高原一带。产地特点:产地为高原地带,海拔700米-2000多米,年均温15左右,白天日照充足,
12、但日夜温差大,常年弥漫云雾,是孕育此茶独特芳香的一大因素。以5-6月的二号茶品质最优,被誉为“红茶中的香槟”品质特征:大吉岭红茶外形条索紧细,白毫显露,香高味浓,鲜爽。发酵程度达80%左右,初摘茶叶颜色显绿色,次摘茶叶显棕褐色。香气属高香类,被称为麝香葡萄香味茶,香气比较持久,滋味甘甜柔和。汤色清澈明亮,汤色橙黄红艳,令人赏心悦目,被世人誉为“茶中的香槟”。茶叶产量及历史:大吉岭红茶的产量较低,在印度茶叶总量中只占(96.2万吨)2左右,依海拔高分布83个茶园。100多年来,大吉岭红茶被称颂为世界名茶之一,是英国贵族的宠儿。这种茶的前身就是中国福建武夷山的正山小种红茶。1857年八国联军入侵中
13、国,一个英国搞植物学的军官发现了这种茶的价值,受英国政府的旨意,他利用一个叫福钧的中国人帮助,收集茶叶苗、茶籽,并把技术工人带到印度,在大吉岭试种,几年后中国的红茶在这里安了家,从此以该地区的名字命名为大吉岭红茶。品饮方法:大吉岭红茶最适合清饮,但因为茶叶较大,需稍久焖(约5分钟)使茶叶尽舒,才能得其味。下午茶及进食口味生的盛餐后,最宜饮此茶。l 乌巴 Uva 斯里兰卡锡兰高地红茶以乌沃茶最著名,产于斯里兰卡山岳地带的东侧,是世界四大红茶之一。斯里兰卡山岳地带的东侧常年云雾弥漫,由于冬季吹送的东北季风带来较多的雨量(11月次年2月),不利茶园生产,所以以79月所获得的茶品质最优。西侧则因为受到
14、夏季(58月)西南季风送雨的影响,所产的汀布拉茶和努沃勒埃利耶茶以13月收获的最佳。 l 阿萨姆红茶 Assam 印度阿萨姆红茶,产印度东北阿萨姆喜马拉雅山麓的阿萨姆溪谷一带。当地日照强烈,需另种树为茶树适度遮蔽;由于雨量丰富,因此促进热带性的阿萨姆大叶种茶树蓬勃发育。以6-7月采摘的品质最优,但10-11月产的秋茶较香。阿萨姆红茶,茶叶外形细扁,色呈深褐;汤色深红稍褐,带有淡淡的麦芽香、玫瑰香,滋味浓,属烈茶,是冬季饮茶的最佳选择。 印度出产的世界四大高香名茶之一。发酵较重,适合调制水果茶和制作奶茶用。产地特点:产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溪谷一带,阿萨姆位于东喜马拉雅山南麓,与不丹相邻。当地日照
15、强烈,需另种树为茶树适度遮蔽;由于雨量丰富,因此促进热带性的阿萨姆大叶种茶树蓬勃发育。以6-7月采摘的品质最优,但10-11月产的秋茶较香。品质特征:阿萨姆红茶,茶叶外形细扁,色呈深褐;汤色深红稍褐,带有淡淡的麦芽香、玫瑰香,滋味浓,属烈茶,是冬季饮茶的最佳选择。品饮方法:可根据自己口味,加入方糖和柠檬。喜欢奶茶的可加入少量热鲜牛奶,调制成奶茶。红茶的起源(豆瓣)中国作为茶叶的原产国,是红茶的发祥地。但国人中,知道中国为世界红茶发源地的并不多;知道武夷山桐木关的正山小种红茶为世界红茶鼻祖的国人更是凤毛麟角。中国武夷山市的桐木关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产自武夷山市桐木关的正山小种红茶是世界红茶之鼻祖
16、。 正山小种红茶迄今已有约400年的历史。它大约产生于中国明朝后期,确切的时期至今没有得到考证。但从正山小种红茶世家武夷山桐木关江氏传人的家族族谱的记载与按照茶叶生产技术发展的推断以及从部分资料的记载中,可以确定正山小种红茶产生于这个时期。 武夷山市桐木关江氏家族是生产正山小种红茶的茶叶世家,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据正山小种红茶世家第二十四代传人江元勋先生所说,江氏族谱中记载:江氏家族于南宋末年迁居崇安县(现为武夷山市)桐木关,世代种茶。其家族世代掌握茶叶加工技术。在江氏家族内,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正山小种红茶产生的说法:大约在明朝后期某年采茶季节,有一北方军队路过桐木关庙湾,夜晚驻扎在当
17、地的木制茶叶加工地点,睡在了茶叶青叶上。待到天明军队离开后,茶叶青叶已经变软发红,而且带黏性。江氏族人非常着急,为了尽量挽回损失,族人决定把已经变软的茶叶搓揉成条,并用当地盛产的马尾松的枯萎材块作为燃料来烘干已经带黏性的茶青。 待到茶叶烘干后,原来红绿相伴的茶叶变的乌黑发亮,并且带有一股松脂的香气。可是烘干好的茶叶在当地并没有人愿意买,于是江氏族人把这种烘过的茶叶挑到45公里外的星村,期望能尽可能地挽回些损失。令人没有想到的时是,当第二年的制茶季节将来临时,有人竟然愿意出高于原来茶叶几倍的价格来收购这种乌黑并且带松脂香味的茶叶,并且付了现款。之后,在高价格的驱动下,这种乌黑、带有松脂香味的茶叶
18、越做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兴旺,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广。 江氏族人根据这种茶叶的颜色,称其为“乌茶”,在方言中,乌是黑的意思。后来为了与桐木关外冒充这种红茶的茶叶相区别,江氏族人称其为“正山小种红茶”,“正山”即为真正的高山上的茶,“正宗”的意思。 这种乌黑带有松脂香味的茶叶就是红茶的鼻祖正山小种红茶。可当时,谁又知道官兵睡了一夜后,变软发红且带黏性的茶青就是发酵后了的茶青呢?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关于红茶起源的这样一个传说也记载在中国茶经上。 正山小种红茶最早于1610年流入欧洲。1662年,当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皇查理二世时,她的嫁妆里面有几箱中国的正山小种红茶。从此,红茶被带入英国宫廷,喝红茶迅速成为英国皇室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早期的英国伦敦茶叶市场中,也只由出售正山小种红茶,并且价格异常得昂贵,唯有豪门富室方能饮用,正山小种红茶成为英国上流社会不可缺少的饮料。英国人挚爱红茶,渐渐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丙二醛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低空洞焊膏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办公写字楼出租合同范本2
- 活牛购销合同
- 广场商铺租赁合同
- 2025北京市非居民供热采暖合同(合同版本)
- 文化传播项目合同
- 门窗安装工承包合同范本
- 提升跨部门协作能力的技能培训
- 合同协议框架性合作协议
- 创业计划路演-美甲
-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谱乐谱
- 我国全科医生培训模式
-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PPT
- 机构编制重要事项的报告范文(5篇)
- DBJ51-T 188-2022 预拌流态固化土工程应用技术标准
- 《长津湖》电影赏析PPT
- 多维阅读第10级 who is who 看看都是谁
- 滑雪运动介绍
- 高二下学期英语阅读限时训练(一)
- 半导体制造工艺-13薄膜沉积(下)综述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