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练习及答案(共5页)_第1页
中考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练习及答案(共5页)_第2页
中考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练习及答案(共5页)_第3页
中考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练习及答案(共5页)_第4页
中考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练习及答案(共5页)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作者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明代文学家。著有宋学士文集。二、文体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三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这里是“穿”的意思。四.古今

2、异义1走送之 (走 古义: 跑 今义: )2日再食(再 古义:两次 今义:又,又一次 )3媵人持汤沃灌 (汤 古义:热水 今义: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 古义:这,此;今义:判断动词) 5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古义:为奔向;今义:趋向) 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为借;今义:与“真”相对) 五.一词多义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把) 以中有足乐者(以,因为) 计日以还(以,而) 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动词 无冻馁之患矣(患,忧患,名词) 质:援疑质理(质,询问,动词) 非天质之卑(质,智力、天资,名词) 道:益慕圣贤之道(道,学说)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谈

3、,讲) 至: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 至舍(到)六解释文中的重点词语。 1余幼即嗜学:酷爱,喜爱。 2无从:无法。 3致书以观:取得,这里指买到。 4假借于藏书之家:借。5弗之怠:否定词,不。 6怠:懈怠,放松。 7录毕:完。8走送之:跑,赶快去。9不敢稍逾约:超过。10以是:因此。 11既加冠:指成年。 12益慕:更加仰慕。13圣贤之道:学说。 14又患无硕师:担心。 15硕师名人与游:大。 16游:交往。 17尝:曾经。 18趋百里外:小跑,这里指跑。 19先达:有德行学问而显达的先辈。 20执经叩问:执:拿;经:经书;叩问:请教。21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高。22。填其室:挤满。 23

4、援疑:提出,引。24质理:询问。 25俯身:弯下。26倾耳以请:侧着。 27或遇其叱咄:有时。 28叱咄:斥责,训斥,呵责。 29色愈恭:脸色,神情,态度。30礼愈至:周到。 31复:还言。32俟其欣悦:等到。 33卒:最终。 34负箧曳屣:箧: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拖着。屣:鞋子。 35穷冬:严冬。36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 37媵人:服役的人。38汤:热水。 39沃灌:浇洗。 40寓:寄居。 41逆旅:旅店。逆:迎。 42衾:被子。43再:两次。 44享:享受,享用。 45绮绣:绣花的衣服,这里指华丽的衣服。 46腰:腰里挂着。47容臭:香袋。 48煜然:光彩照耀的样子。49缊袍敝衣:缊

5、:旧絮。敝:破旧的。 50略无:一点也没有,毫无。 51慕艳:羡慕,欣羡。52奉:供给,这里指享受,享用。 七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无从致书以观。(无从:没有办法。致:取得,这时指买到。) 没有办法买书来看。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每:时常。假借:同义词连用,可译为“借”。) 时常向藏有书籍的人家去借。 3益慕圣贤之道。 (道:学说。) 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4弗之怠。(弗:不。之:代词,指学习。) 不敢放松学习。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硕:大。硕师即大师,才学渊博的人。游;交往。) 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大师,不能与有名望的人交往。 6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欣悦:高兴。请:请

6、教。焉:兼词,“于之”的合音,向他。) 等先生高兴了,便又向他请教。 7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箧: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拖。屣:鞋子。) 在我当年从师求学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8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支:通“肢”。僵劲:僵硬。媵人:服役 的人。汤:热水。沃灌:浇洗。衾:被子。拥覆:围盖。久而:好久,“而”是副词词尾。和:暖和。) 到了住所,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我)才暖和过来。 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绮绣:丝绸做的华丽的衣服。 同舍的同学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

7、 10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有时遇到先达训斥,(自己的)脸色(就)更加恭敬,礼节(就)更加周到不敢(随便地)回一句话,等到先达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1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我的)心中有足以快乐的(读书)事,(我)不去理会嘴里吃的和身上穿的不如别人。 12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13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14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

8、,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15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八.课文理解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讲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读书求学的经历) 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种经历:艰辛;艰难。2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或四个方面:家境贫寒,无书可读;无师求教难; 远道求学,备受艰苦; 艰苦的求学生活。或 读书难,要借书,抄书; 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求教难,常遭“叱咄”; 生活难,“日再食,”穿“緼袍敝衣”。3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

9、中有什么作用? 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4第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6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鼓励马生勤奋学习。因为课文是赠序,参照后文叙太学的优越学习条件,以及对马生语重心长的鼓励和期望,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同

10、时,文章由自己的经历写起,读来也更亲切平易。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7、从作者借书、抄书、还书这些叙述中,你认为我们该学习他哪些品质或者方法? 1、勤奋好学,不怕吃苦;2、持之以恒;3、诚实守信;4、抄书的读书方法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8、.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序、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9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并从文中找出几处形象描写的例句。叩问之

11、难:“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旅途之艰:“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生活之苦,与同舍生的对比:“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10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11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

12、价?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之忧,专心向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12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同感,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认识。 现在的中学生,认为“读书苦,”几乎成了口头禅。深谙了宋濂之苦与累后,我认为我们所谓的苦,简直是微不足道的。宋濂借书,抄书,而我们的书应有尽有,却不曾用心读过;宋濂百里之外求师,行深山巨谷中,还常“遇其叱咄”,而我们坐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却不一定“有所闻”;宋濂受冻馁之苦,而我们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用心不专。这么优越的条件,却不知珍惜,又何苦之

13、有?13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现代中学生,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条件何等的优越,应更好的珍惜,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具有远大的理想,读书虽然苦些,但和宋濂求学相比,又何苦之有?只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会以苦为乐,且乐此不疲。14读完此文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15送东阳马生序是传诵了几百年的名篇,勉励后人学习的好教材。宋濂的苦读并不比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更动人,却能流传至今。请从对现实的学习生活有借鉴意义的角度,谈谈本文为人称颂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至少有两种原

14、因:1、作者求学时的可贵品质,他勤奋,刻苦,专一的精神,达到了更好的启迪,鼓舞,教育后人的目的。2、是使人们懂得了学习的好坏与环境关系不大,关键取决于主观是否努力。16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 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17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18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

15、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 不愚笨,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旨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收获的。和“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相照应 九、中心思想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本文通过作者自叙青年时代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并与今天大学生求学之易进行对比,得出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主要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勤苦求学之理的结论,并劝勉马生及大学生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

16、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十.理解性默写。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练习:八、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选段,完成59题。(15分)5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2分)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 烨然若神人 B 腰白玉之环 C 右备容臭 D主人日再食 判若两人

17、 腰缠万贯 臭气相投 再接再厉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9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 (2分)九、(2008年安徽省)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1)余幼时即嗜

18、学 (2)录毕,走送之 (3)媵人持汤沃灌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6.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2分)17.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3分)18.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3分)十三、(2008湖北省咸宁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录毕,走送之( )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 媵人持汤沃灌( ) 左佩刀,右备容臭( )23、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2分)A、既加冠 宋既成列 B、益慕圣贤之道 杀数人,胡虏益解 C、足肤皲裂而不知 久而乃和 D、卒获有所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