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批评派的范例及其历史意义-_第1页
新批评派的范例及其历史意义-_第2页
新批评派的范例及其历史意义-_第3页
新批评派的范例及其历史意义-_第4页
新批评派的范例及其历史意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9年第2期(总第181期学习与探索Study&Exp l orati onNo.2,2009Serial.No.181当代文艺理论与思潮新探索“新批评”派的“范例”及其历史意义黄光伟1,2(1.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93;2.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哈尔滨150025摘要:新批评的某些理论观念无可置疑地衰落了,但是,其“细读”法却至今影响深远。库恩的“范式”理论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考察新批评的理论创造。新批评的“细读”法及依此编写的文学教材构成了文学研究的“范例”,这一范例奠定了新批评在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新批评的“范例”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特征。新批评的范

2、例即语义分析方法,切合文学作品是语言编织物这一本质,其理论探讨的空间仍然十分巨大,这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与启示意义。关键词:西方文学理论;新批评;范式理论;细读法;语义批评;库恩中图分类号:I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462X(200902-0188-04新批评“它是像一个威严而令人敬畏的父亲那样死去”1。卡勒是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不满意新批评派的理论原则及批评实践,但是,他对新批评派批评方法所产生的影响还是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他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批评受到挑战,甚至贬斥,但人们却难以全然置之不理。它的对立面不是怯怯缩缩地回避它的影响

3、,而是无法回避,这足以说明它在美国和英国大学中已占据主宰地位。尽管它受到种种攻击,尽管它缺乏有组织、有系统地辩护,然而,说新批评在这一时期处于垄断地位,说它对我们的文学批评和教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似乎也不为过。无论我们宣布自己具有什么批评倾向,我们都是新批评派,因为要想摆脱文学作品的自足性、阐述作品的统一性,以及细读的必要性等观念,实在是难上加难的事。”2新批评给理论界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正如兰鲍在谈到新批评派时所说,“它死了死于自己的巨大成功”,因为,“不论我们是否乐意承认,我们现在全都属于新批评派的阵营,我们在阅读诗歌时,已经无力回避对诗中的含混性等质素的喜爱与赏识”3。为什么解构主义批评

4、对新批评派狭隘的文学本质理论观念持反对意见,甚至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却又不得不承认自己受惠于新批评派的批评方法,而且是“细读”方法的继承者?为什么新批评派的理论观念被人们宣布过时、衰落,甚至被唾弃,然而,他们的批评方法如“细读”法收稿日期:2008-12-02作者简介:黄光伟(1960-,男,山东平阴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从事西方美学与文学理论研究。却仍然是美国大学文学教育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为什么“细读”法至今仍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仍然是人们阅读、欣赏、阐释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新批评派的“细读”的机制及影响因素是什么,其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理论建设、文学教育有何

5、重要的启示意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本文尝试运用库恩的“范式”理论对这一现象作一粗浅探讨。一托马斯库恩在其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问世七年之后,进一步提出了“范例”的问题。库恩认为“范例”关系到(常规科学存在的基础,是“学科基质”的要素之一。对此,他写道:“范式一词有两种意义不同的使用方式。一方面,它代表着一个特定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等构成的整体。另一方面,它指谓着那个整体的一种元素,即具体的谜题解答;把它们当做模型和范例,可以取代明确的规则以作为常规科学中其他谜题解答的基础。”4157可以说,“范例”是库恩晚近科学哲学思想的一个新发展,他用这个词来丰富、深化早期“范式

6、”理论。“以后,不断有学者用范式理论来阐述各学科的理论变迁。”5库恩是很看重“范例”这一要素的,如果说库恩早期使用“范式”这一概念比较看重其“形而上”的思想层面,即“科学共同体”共有的信念、价值观等等,那么库恩后期强调“范例”则侧重在“形而下”的实践层面,侧重考察“科学共同体”在实际的科学研究尤其是在科学教育过程中是以什么方式具体工作的,也就是说“科学共同体”的理念、思想是如何在科学实践中具体展开的。而正是在这日复一日的常规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中才能考察到“范式”881的存在。由此,库恩敏锐、深邃的科学哲学思考延伸、拓展到了科学研究及教育的具体实践层面。“范例”让我们看到了(常规科学存在的基本方

7、式。库恩很看重科学教育这一环节,这是学生在进入科学研究领域之前的必要的训练过程,他以为这是考察“范式”存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正是在这一层面上他提到了“范例”。何谓“范例”?对此,库恩谈道,“范例”首先指的是学生们在他们科学教育一开始就遇到的具体问题解答,包括在实验室、考试或教科书每章结束时遇到的。此外,这些共有的范例还包括某些期刊文献中常见的技术性问题解答,这些文献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性读物,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行动指南。例如所有的物理学家都从学习同样的范例开始:如斜面、圆锥摆、开普勒轨道这样的问题,以及像游标尺、量热器、惠斯登电桥这样的仪器。但是随着他们训练的展开,会逐步用不同的范例

8、来说明他们的共有的符号概括4168。“范例”在这里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所遇到具体问题的解答;一是科学研究文献中常见的技术性操作的若干规范。正是对“范例”的学习及有效的训练,才使得学生打下了科学研究的必要基础。几乎每一个要进入科学研究大门的学生都必须经过这样系统的学科训练及科学精神的洗礼。“范例”如何存在?依库恩所言,“范例”主要存在于教育教学领域以及必要的科学训练领域。如果我们不是狭隘地理解库恩的科学哲学思想,可以将库恩的“范例”看成一个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教学模式,一种比较稳定的、可以不断充实并完善的教学模式,它包括教材、教学术语、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以及教学考察手段等等。也

9、就是说我们把库恩的“范例”思想放大来考察科学存在的基础,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视角。库恩的“范例”思想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迪,我们依此来考察“新批评”派在文学教学领域建构文学教学“范例”的过程、结果及其重大的历史意义。二新批评之所以能压倒印象式批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新批评创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批评术语和方法,并终结了当时美国批评界尤其是文学教育界的混乱局面。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大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阶层青年涌入大学,青年们期待接受职业教育,文学教学需要规范化的方式,学生要求学到一套术语、一套批评程式,以提高语言学习和表达的能力,而不是模糊的因人而异的印象、杂乱无章的主观感受。而在新

10、批评之前,美国大学文学教学还没有形成有成效的教学系统,至少从语言分析的角度来看没有比较健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美国大学里盛行的仍然是社会历史、作者心理的阐释方法,而且这一方法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极易产生混乱。对于这一点,布鲁克斯在为新批评辩护的文章新批评中写道,当时“我们发现,虽然学生中许多人智力颇佳,有相当的想象力,生活经历也很丰富,但是他们不懂得怎样去读短篇小说和戏剧,尤其不懂读诗。有的学生这方面根本没有得到过指导,而许多人得到的又完全是瞎指导。有的读济慈的夜莺颂就像读地方小报社论或者读现在西尔斯鲁柏克百货公司商品介绍目录上的广告,其指导思想和所抱的期望居然毫无二致。”6596应当说,

11、布鲁克斯和沃伦当年编写教科书怎样读诗(1938的针对性和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运用新批评的理论观念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教材来改变美国文学教育界的混乱局面。他们的初衷很快就得到了回应,学生普遍欢迎这种既有具体的语义分析,又有整体的意象描述,课后有详细思考题的教材及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战后一个时期,新批评派的理论声誉达到了顶峰,他们在文学教学领域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时间美国各大学纷纷设立文学批评这一课程,他们编写的教材也成了影响最大的著作。不少当代批评家和诗人都承认新批评派“教会了整整一代人如何读作品”。应当指出,新批评的理论观念在本质上是片面甚至偏激的,即他们把文学作品视做唯一的、有意

12、义的研究对象,使文学研究仅仅局限在封闭的文学作品内部,而排斥外在于文学作品的作者因素(“意图谬误”、读者因素(“感受谬误”,而置文学活动的其他主要因素如作家、读者、社会生活于不顾,追求文学研究的所谓科学性、客观性。这是有很大的历史局限的。但是,他们的理论思考中也有较大的合理性成分,片面、偏激中蕴涵着某种深刻,他们专注于文学作品本身,将思考与探索的目光聚焦于文学作品内部的语义构成,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语义分析方法即“细读法”。新批评的语义分析方法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新批评派独特的分析方法却是源自诸如理查兹的实用批评(Practical Criticis m,1929和威廉燕卜荪的七种含义(Sev

13、en Types of Ambiguities,1930之类的论著”4212。威廉燕卜荪对诗歌语义的精微体察给其他新批评派成员以深刻的启迪,他们相继提出了反讽理论、张力诗学、悖论批评等。这些概念虽然将诗歌本身那对立调和的意义结构具体化、扩大化了,但在探寻诗歌语言和结构的复杂性这一点上,却都是一致的,即诗歌包含对立和冲突的因素越多,结构越复杂,价值就越大。可以说,新批评所推崇的作品几乎都是充满了“含混”、“张力”、“悖论”、“反讽”、“隐喻”等复杂质素的诗作。显然,浏览式的阅读和简单的分析是无法揭示这样一个复杂的客体的,因此,新批评设计了文本“细读法”。新批评发明的“细读法”十分精细而又非常独特

14、。新批评最重要的批评方式“细读”(cl ose reading法,“细读是对一部文学作品的彻底的和细致入微的分析,尤其强调文学各个组成成分(典故、意象、声音效果等的相互关系”7。韦勒克针对细读用了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他说,细读“如同任何知识的生长只能通过对客体的全神981贯注的、细致入微的审视来推进,通过将事物放在显微镜下审视来推进”8。所谓“细读”法,就是要求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从细节着手,耐心揣摩、仔细推敲文学作品的语言和结构。其具体步骤一般包括分析语调、语法、语义、格律、音步、意象、隐喻、寓言、神话等因素,以便使读者细细品味作品中的张力、反讽、悖论等诗歌质素,并揭示出作品的内在有机结构和

15、内在意蕴。美国最活跃的新批评派成员布鲁克斯正是按照这一思想把新批评的诗论落实到具体诗歌批评之中,并把新批评的原则具体化。他为新批评提出了具体的操作原则,那就是:在处理诗的结构方面,应把握“反讽”和“诗的戏剧化结构”;在处理诗的语言方面,应把握“含混”和“悖论”。应当指出的是,这种“细读”法特别适合简短抒情诗的处理,而不太适合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新批评”派将其理论追求落实在教学实践的具体层面上,形成了一整套文学教育的教学体系,创立了独特的教学方法,这就使得其理论建构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将其看做文学研究的准常规科学的形态。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新批评派的“细读”法在教学领

16、域里的应用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范例”。这一“范例”大体上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以“细读”法为主要内容的教材,这包括语义分析方法的引导以及相关习题和习题解答;其二是对阅读方法的具体技巧的展示与实践,如新批评派的怎样读诗(Understanding Poetry,1938、怎样读小说(Understanding Ficti on,1943、怎样读戏剧(Understanding D ra ma,1945等教材的编撰以及具体的文学教育实践。“新批评”派的文学教学模式,它的教材、术语、教学方法等等,是其理论能够产生持久影响力的重要基础。可以说,若没有这一逐渐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新批评派恐怕早就退出历史舞

17、台了。三新批评的教学“范例”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业绩?为什么能长久地占领美国大学的讲台?为什么新批评的理论思考与建设偃旗息鼓之后仍然能影响嗣后的解构主义文论?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其一,新批评“范例”的客观性或曰科学化追求。这一客观性或曰科学化追求就是将文学作品作为文学研究的唯一对象,作为独立自足的客体,排斥文学活动中外在的因素如作者(“意图谬误”与读者(“感受谬误”,将文学研究纳入到科学研究的轨道,使之科学化,这是新批评文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这也正是新批评格外推崇“细读”法的原因所在。这与浪漫主义文论注重情感表现、注重作者个性及才情,注重作者心理因素是完全相反

18、的。新批评认为批评与科学一样,它需要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因此特别强调文学批评的客观性。艾略特就说诗“主要是作为诗,而不是任何其他东西”4211,他主张在作品有机整体构成观的前提下,批评家应冷静地分析作品,从而启示了新批评的科学化方法论追求。兰色姆在批评公司中说,批评应恪守的第一条法律就是客观。即使绝对的客观是不可能的,批评家也不要气馁,应该把它作为一个目标去努力追求。作品这个唯一合法的批评对象为文学批评的客观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脱离开客观的批评态度,“本体批评”就无从谈起。新批评派一直都在提倡和实践着文学批评的科学化,非常重视文学批评与科学活动在某些方面的一致性。韦勒克非常明确地将文学批评看做

19、科学认知,“批评是理性的认识,或以这样的认识为其目的。它终极目的必然是有关文学的系统知识,是文学理论”。对于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研究应该是绝对文学的”9。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新批评确有“科学化”倾向。“瑞恰慈热衷于把文论科学化,他甚至把文学批评称为应用科学;燕卜逊接过这口号,他自居为分析批评家而反对欣赏性批评家,他有一句名言:无法解释的美使我恼怒,兰色姆赞扬布鲁克斯,说他做到了使诗歌科学化,因为他已经看到诗歌可以有精美的结构,这前面一个诗歌是说错了,新批评派的理论出发点就是反对把诗歌与科学混为一谈,他指的应当是诗学”。“也有些新批评派反对科学化,但仔细观察一下就可以

20、发现,他们反对的只是这口号而不是实质。例如布拉克墨尔咬定文学批评不是科学,却认为文学研究有大量公式和经验法则”682。总的来看,新批评在批评对象、批评原则和批评方法上对客观性、实证性、精密性乃至模式性的追求都体现了批评的科学化倾向。这样的结果,使文学批评也像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形成了一种有一定规律和规范的学科,并适应了文学教学的需要而成为大学里的一门课程。有意味的是,新批评一方面重视文学批评与科学活动在某一方面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又强调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的差异与对立,这不能不说是新批评的吊诡与矛盾之处。其二,新批评“范例”的相对系统性。相对系统性一是指新批评将文学作品视作一个有机统一体,一个意义完

21、整的整体,在教学过程中追求解释作品意义的完整性。如怎样读诗中的克丽奥帕特拉德悲悼、怎样读小说中的邪恶的发现:杀人者分析等文章。二是指细致深微的语义解读方式。“详细解说原文”,是新批评的语义批评特色。“新批评派的独特的批评手法是解说,或称作字义分析,即对一篇作品的组成要素的复杂的相互关系和歧义(Ambiguities(多种含义作细致敏锐的分析”4212。经过长期的批评实践,新批评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可以具体操作且影响巨大的批评方法,即微观的实践的语义学批评。其三,新批评“细读”范例的可操作性。学生可以按照(步骤程序反复练习与操作,这是“范例”的有效性保91证。作为一个以批评实践著称的批评派别,新批评

22、的“细读”法有其操作步骤。在瑞恰兹那里,这个步骤是文字、声音、意象、隐喻及语义联想。艾略特提供的路径也大致如此。他强调:“我希望我们能更多地关注诗歌表达的精确性,它的明晰或模糊,它的语法上的准确与错误,词语选择的恰当与不当,高雅与粗俗。”10布鲁克斯和沃伦专为学生所写的怎样读诗主要将重心集中于文本,除非在对说明作品意义有帮助的情况下,否则较少涉及作品的社会历史或作者传记信息。该书设计了进入诗歌的阶段性步骤:从简单的叙述与描写开始,再到关注诗歌的意象、语调与态度。怎样读诗、怎样读小说等教材在每一单元后面都有针对文本分析、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的思考题。四新批评的语义批评实践或者说“范例”是厚重的历史

23、积淀,是一份宝贵的思想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其一,新批评派在20世纪乃至今天仍有很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其在教学领域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文学教育方法和理论体系,这一文学教学领域里的“范例”构成了文学研究常规科学的一部分。这对于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建设仍然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进程,我们在理论观念的更新上花样翻新、追风逐浪,然而在文学教学领域,我们还拿不出一份如新批评那样在理论建设与批评实践上自成一家、卓有成效的文学教材。当然,新批评派的理论与实践是有极大的历史局限的。新批评派的“客观批评”(作品中心论理论观念呈现出无视作者、读者以及生活世界的封闭、狭隘的缺陷

24、,被历史所淘汰,这是历史的必然。然而,“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新批评在语义批评实践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影响是有目共睹的。韦勒克曾经这样评价新批评的贡献:新批评论证了“审美的具体性,艺术作品的标准的存在,它形成了一个结构、一个统一体、一种连续性、一个整体,而这种东西又不能随意解释,并且相对独立于它的起源与效果。新批评还令人信服地论述了文学的功能不在于提供抽象的知识或资料、信息或陈述的思想。他们发明了一种诠释技巧,常常能成功地揭示暗含的作者的态度与解决的和未解决的张力及对立,而不是诗的所谓形式。美国大学文学系文学批评学科的设置,与新批评坚持不懈的努力有着很大的关系。”11102-103其二,“细读

25、”法本质上讲是一种语义分析的方法,而文学文本恰恰是语言的编织物,新批评的语义批评实践证明语义分析是探索文学语言奥秘的一种有效途径,应当说这是符合文学研究的客观规律的。20世纪语言学转向的积极成果被新批评等形式主义理论所吸收,并转化为有成效的理论方法及教学体系,这是形式主义批评实践的重大收获,也为今天的文学理论研究及文学教育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应当说,科学地总结20世纪语言学转向的文学理论思想遗产,包括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英美新批评等批评流派在语言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收获是我们一项紧迫工作,这一工作的展开将有利于我们在新的世纪卓有成效地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其三,新批评的“细读”法及其实践还只是文学理论研究的准科学形态,大体上是一种准常规科学或者说常规科学初级阶段,其所提供的“范例”还很不完善。新批评之后,从语言学角度如何结合其他学科的积极成果进一步完善“细读”法,由于各种原因中断了,使得这一非常有价值的探讨被悬置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我们也知道,新批评的“细读”法相对于诗歌是比较适用的,而相对于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的分析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局限。因此,我们理应看到,在小说、戏剧批评等领域仍然有着巨大的理论探讨与教学实践的空间,在文学语言研究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天地。新批评在语义批评实践方面的探索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历史纪念碑。这是一次未完成的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