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_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_图文_第1页
劳动合同法_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_图文_第2页
劳动合同法_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_图文_第3页
劳动合同法_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_图文_第4页
劳动合同法_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_图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职业指导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江苏科技大学戴中璧摘要: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一些新的影响,既包括劳动者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先就业、再择业”的条件更加有利等机遇,也包括可能进一步挤压大学生就业市场、对大学生诚信提出新要求等挑战。毕业生有必要根据劳动合同法制定自己的求职策略。关键词:劳动合同法;大学生就业;策略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正式生效实施。对于即将踏入职场的高校毕业生而言,这部法律构成了他们就业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背景。劳动合同法既给他们的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福音,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一、劳动合同法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福音1、试用期不再是“廉价期

2、”试用期本来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相互考察期,但在实践中用人单位往往在试用期中故意压低员工工资,甚至不付工资,使试用期变成“廉价期”甚至“白干期”。同时,用人单位往往设定时间较长的试用期,甚至设定两个试用期,在试用期内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针对用人单位的这些滥用试用期的问题作出了一些新规定:(1试用期的长度与劳动合同的期限对应,合同期限越短试用期越短。(2试用期应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之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试用期长度就是劳动合同期限。(3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续签劳动合同时,不论是否变更岗位都不得再约定试用期。(4为试用期工资确立了最低标准。劳动

3、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5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违法要支付赔偿金。超期试用的除支付试用期工资外,还必须另外支付一个转正后的工资作为赔偿金。由此可见,新法实施后,用人单位在试用期的行为将受到更多的规制,广大高校毕业生在试用期的权利将得到更好的维护。2、用人单位不签书面合同将使合同无固定期限化尽管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但对于不订立书面合同的情形仅仅是确认事实劳动关系,缺乏惩罚性措施。这导致实践中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工大量存在,用人单位借此逃避对劳动者的各种义务。劳动合同法针对这种现状在重

4、申“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同时,对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规定了以下两条惩罚性措施:(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但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1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旦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除了出现法律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便是违法行为,要支付2倍的经济补偿金。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应主动提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要求,在不能订立书面合同的情况下,可以积极搜集工资凭条、考勤纪录、证人证言等可以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以便在发生纠纷

5、时运用劳动合同法维护自身权益。3、求职者享有对用人单位的知情权毕业生在求职时往往会问及招聘单位的一些情况,用人单位总是以“等你到了我们公司就会知道”或者“属于企业的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回答。这导致大学生对用人单位的一些基本信息知之甚少,由于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这种信息不对称很难依靠劳动者自身的力量得以解决。所以加强对劳动者知情权的保护是平衡劳动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在责任承担上,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按照法律的要求告知求职者上述事项,劳动合

6、同很可能被认定为欺诈,而欺诈将导致劳动合同的无效。在合同无效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将付出较高的成本:其一,劳动报酬。劳动合同法第28条规定,此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义务要重新确定,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其二,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如因用人单位原因造成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此时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其三,损失赔偿。劳动合同法第86条规定,如果用人单位由于劳动合同无效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作为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4、招聘不允许收取押金、扣押证件在实践中,有些企业以防偷、防跳槽等等为由在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时,收取“

7、押金”、“保证金”等,如果没有押金,就扣下毕业生的毕业证、身份证等证件。这种做法向来为我国劳动法律所禁止,但由于监管和责任承担等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劳动合同法第9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证件。劳动合同法还明确了用人单位违法时所必需承担的责任,第84条第1款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第84条第2款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

8、并以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新法的特点在于:赋予了劳动者更多地主动权如果企业在招聘时收取押金、扣押证件,不仅将受到行政处罚,还可能面临民事赔偿。毕业生一旦在招聘中遇到此类侵权行为,应注意保留证据,必要时作为向用人单位索赔的依据。5、“先就业、再择业”的条件更加有利“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尽管还受到一些争议,但对于作为人的毕业生个体的幸福和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而言,这样的观念显然是积极和正义的,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这次颁布的劳动合同法显然也表达了立法者对这种就业观的肯定和鼓励。以前,服务期和违约金制度无疑是毕业生顺利实现“

9、再择业”的最大障碍。由于劳动法对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条款没有作出具体规定,一些用人单位为了留住劳动者,尤其是管理和技术骨干,不是从提高待遇等方面入手,而是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为期数年的服务期,劳动者在服务期内解除合同将面临高额违约金的索赔。劳动合同法规定,只有在两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一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支付专项培训费用的。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的。而且,劳动合同法对违约金的数额、计算方法,禁业限制的期限等都做出了更加有利于劳动者的规定。新法实施后,广大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的条件将更加有利。二、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新挑战1、新法可能进一步挤压

10、大学生就业市场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8年经济蓝皮书指出,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然有100万高校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蓝皮书认为,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依然大于需求。值得关注的是,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可能会使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限制用人单位的行为、提高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成本来实现的,比如以前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合同,用人单位也就是承认原来就存在的劳动关系,而现在却面临两倍工资乃至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惩罚”。企业的用人成本增加了,压缩员工规模成为许多企业的自然选择,去年发生的

11、以华为“辞职门”事件为代表的多起围绕劳动合同法展开的劳资纠纷便体现出企业以裁员应对新法的冲动。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将更加偏爱有工作经验的劳动者,而大学毕业生的特点是首次就业,缺乏就业经验,因此劳动合同法可能会对部分实践经验欠缺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一定障碍。2、毕业生对用人单位同样负有告知义务实践中,有的毕业生为了求得满意的工作,伪造学历学位、英语等级等证书,编造虚假经历。这些都是不诚信不道德的行为,同时也是违反劳动合同法的。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如同求职者需要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一样,用人单位招聘时也需要了解毕业生的

12、一些基本情况,如学历学位、社会实践经历等,毕业生都应当如实告知用人单位。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故意隐瞒了自己的真实情况,用人单位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必提前通知劳动者,也不必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用人单位因为劳动者的欺诈行为遭受了损失可以要求劳动者予以赔偿。需要指出的是,毕业生对用人单位负有告知义务的仅仅是“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与从事的工作不直接相关的其他情况,如是否正在恋爱,是否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餐饮等法定特殊岗位除外等,均属个人隐私,毕业生有权拒绝回答。3、企业经济性裁员新员工首当其中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进行经济性裁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一与本单

13、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此处体现了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但与此同时,刚刚进入企业的新员工将成为首先被裁减的对象。4、劳务派遣可能会更加盛行劳务派遣作为“人力资源外包”的一种形式有着机制灵活、用工效率高等优点,但这种用工形式为用人单位规避劳动法律,转移用工风险,同工不同酬提供了方便。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劳动合同法的生效,更多的企业会将更多的非核心工作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进行“外包”,毕业生在求职中将更多的遭遇劳务派遣。当然,劳务派遣也不是企业任意转嫁风险的自由领地。劳动合同法对此也做出

14、了相应的规定:(1明确了接受劳务派遣的单位应当履行的薪酬、劳保、福利等方面的义务。(2在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下转34页性化程度。2、以人为本,协调经济增长与就业高位脱节的矛盾,平衡就业杠杆解决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高位脱节的出路,首先在于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并统一到“就业优先”的战略选择上来。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多数毕业生不得不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在产业结构调整、城乡和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自主创新等方面加快发展,平衡就业杠杆,以解决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问题。3、高校要以科

15、学发展观为引领,强化学生的就业资本与产业对接,就业“胜任力”与岗位需求对接,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杠杆对接高校要坚持教育教学改革,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高校“以学生为本”不能简单理解为仅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技能。动手能力或就业技能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要表现为社会和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的认可程度,表现为人才毕业时“适销对路”(就业率高,在岗位上可以“大有作为”,人才产品质量(包括专业知识、业务技能、思想品质受到用人单位广泛、持续的肯定和好评。因此,在教学改革中,要加大专业课程的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强化学生的就业资本与产业对接、就业“胜任力”与岗位需求对接、就业

16、能力与社会需求杠杆对接。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大学生就业见习,使学生在实际的与企业接触中,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达到与社会需求的杠杆对接。同时,强化特色就业,进行差异化战略,避免同质竞争,整合学生的组合竞争力。此外,要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学校层面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区;加强就业指导教育,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4、以灵活就业应对就业压力,减少就业杠杆压力,形成追逐效应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就业压力的加大,这几年,广年份性质灵活就业2007本科生专科生小计比例248159923812405355.16%2006本科生专科生小计比例1497078261932

17、3149.03%东省高校毕业生更多地选择灵活就业,这个比例在不断地升高,这也是广东省高校毕业生率先转变就业观念的表现,正在形成一种追逐效应(见表4。表4:2007、2006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单位流向统计能够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先求上岗获取工作经验,再求未来职业发展,这是广东省高校毕业生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束缚,应对就业压力,修正就业杠杆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这也是一种追逐效应。参考文献1、陈浪南,洪如明.基于已知信息的波动率修正杠杆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7(11:112-521.2、杨贤华.大学生就业市场羊群效应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163、李彦莉等.试论高等教育中“体系

18、.模式”对就业的影响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234-35.4、曹殊.以科学发展观评析与展望大学生就业N.中国教育报,2006-01-04.5、邵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14-15.6、黄腾,田泽.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题与解决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16-17.7、王芳.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全面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2005(12:8-10.作者简介穆林,女,安徽人,广东金融学院招生与就业处处长、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三、结语经济学家吴敬琏说过:“经济学研究如何把蛋糕做得更大,而法学的任务则是研究如何把蛋糕分得更好。”在笔者看来,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者基本遵循了这一思路,该法的立法目的并不是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而是如何合理的分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当然,就劳动者而言,由于自然秉赋和社会秉赋的差异,在同样的规则下,不同的人所分得的“蛋糕”是不同的。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劳动合同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