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重点考试内容_第1页
心理学重点考试内容_第2页
心理学重点考试内容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之所向,所向披靡第一章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及领域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 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二、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 心理过程 和 个性心理两 个 方面 心理过程 就是心理活动产 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按性 质与功能可以分为认识过 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简称为“知”是指 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 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它 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包括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 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情感过程,简称为“情”是 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 身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而产生 主观体验的心理活动,反映 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 间关系。意志过程,

2、简称“意” 是指人为了满足某种需要, 面对困难,自觉确定目标, 制定计划,克服困难,实现 特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三、个性心理 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 特征(个性倾向是指人所具 有的意识倾向。它在实践中 形成、变化、发展。主要表 现在需要、动机、兴趣、信 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等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是 指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比较 稳定的心理特点, 包括能力、 气质和性格,集中反映一个 人的心理面貌。四、基本理论研究1、普通心理学 2、实验心理 学 3、发展心理学 4 、社会心 五、应用研究领域1、教育心理学 2、咨询心理 学 3 、临床心理学六、心理学的 发展与现状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87

3、9 年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生理学 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 世界上 第一个 心理学 实验 室。1、19 世纪末到 20世纪后期, 主要的学派和思潮:(一)构 造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是德 国冯特)(二)机能心理学(美 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是机能主 义学派的创始人)(三)格式 塔心理学(代表人物是韦特 海默、柯勒、科夫卡等)(四) 行为主义心理学(奠基人是 华生在 1913 年发表了从行 为主义者的观点看心理学 ) (五)精神分析学派(创始 人奥地利维也纳, 弗洛伊德, 重视对人的无意识心理学的 研究,并把人的无意识视为 最重要的行为原因)(六)人 本主义心理学派(美国心理 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 20

4、世纪 50 年代创立的, 认为人 有五种基本需要: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 要)(七) 认知心理学 (心理 的实质,脑是心理活动的器 官,心里是脑对客观现实的 主观能动的反映) 第二节 心理学的 研究方法一、 观察法二、 实验法两种(一)实验室实验法 (二)自 然实验法三、 调查法两种(一)问卷法(二)访问法 四心理 测验法 第三节 心理学的 生理基础 动(一)反射 和反射弧1、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 式是反射。 反射是有机体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下,对内、外环境刺激的 规律性反应。 反射的概念 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提 出。2、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 构基

5、础, 集体中的任何反 射活动都是反射的基础 上实现的。 一个完胜的反 射弧通常有五个基本部 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 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 经和效应器。(二)无条件发射 和条件反 射 反射根据产生的条件不同, 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 射1、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有机体通过遗 传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2、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后天获 得的是个体生活过程中适应 环境百年华并经过学习学会 的反射。条件反射可分为经 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 射。(1)经典条件性反射 (代 表人巴甫洛夫) ( 2)操作性 条件反射(代表人斯金纳)3、两种信号系统 条件反射是一种信号活动, 依刺激物的性质不同可

6、将条 件反射系统分为两种:第一 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是以具体刺激 物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起来 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 系统是以语言中的词汇为条 件刺激物而建立的条件反射 系统。(1)两者关系:第二 信号系统以第一信号系统为 基础第一信号系统又受第二 信号系统的调节和支配(三)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 基本过程和规律1 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 基 本过程条件反射的建立是高级 神经活动兴奋的过程。抑制 过程分为条件抑制和五条件 抑制两类。无条件性抑制是 有机体生来就具有的先天性 抑制。条件抑制是在后天的 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的,是 中枢神将系统高级部位所特 有的抑制。条件抑制可分为 消退抑制

7、和分化抑制。消退抑制是条件性抑制最 基本、最简单的形式,是由 于条件反射没有得到铅华二 产生的抑制。 分化抑制是指 在建立条件反射初期,出条 件刺激外那些与刺激相类似 的刺激也或多或少地引起反 应,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刺激 的泛化。2 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 基 本规律( 1) 兴 奋 与 抑 制 过程的扩散与集中(2)兴奋 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四 心理学的 文化基础 心理师人脑对客观现实的 反应,没有人类的闹就不可 能有人类的心理。 第二章 注意与意识 第一节 注意的概念意 (一) 注意的定义1、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 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注意的特点是指向和集 中3、两者关系: 指向是集中的 前提和基

8、础, 集中是指向 的体现和发展, 二者是不 可分割的统一体(二)注意的 功能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三)注意 与其他心理现象 的关系 从注意的指向性和和集中 性可以看出,注意本身不是 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 一种心理特征或心理状态, 大事他离不开心理过程,是 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1、情 感、意志过程也离不开注意。2、注意也和人的个性分不开(四)注意的 外部表现 1、适应性的运动2、无关运动的停止3、呼吸运动的变化(五)注意的 生理机制 1、定向反射说2、大脑皮层3、脑干网状结构 二、注意的 种类 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 程度的不同,可把注意分为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9、 、有 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 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三种。(一)无意注意1、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 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 努力的注意。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 个方面(1)客观刺激物本身 的特点(2)人的主观心理状 态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 1)刺 激物的程度 ( 2)刺激物之间 的对比关系 ( 3)刺激物的活 动与变化( 4)刺激物的新异 性人的主观心理状态: ( 1)人 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 (2)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3) 知识和经验(二) 有意注意1、什么事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有称随意注意,她 是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 还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 意。2、引

10、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 条件(1) 加深对任务的理解, 合 理地组织活动。a、按照任务的要求,经常提 醒自己坚持注意。b、根据任务的需要、经常提 出进一步完成任务的具 体要求。c、吧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 结合起来, 能更好的保持 有意注意。(2)拍出无关刺激的干扰(3)培养间接兴趣(三) 有意后注意(四)无意注意、有意注意 和有意后注意 之间的 关系(1) 三种注意在人的生活 实践过程中式不可分 别的统一和共存着 的。(2) 三种注意在人的生活 实践活动中是可以相 互转化的三、 注意的理论(一)过滤器理论,这种理论 的主要依据是双耳分 听实验。(二)衰减理论,由于过滤器 理论存在一些不足, 有 的人

11、对布罗德本特德 过滤器理论进行了修 正。(三)认知资源理论, 又称资 源限制理论。(四)双加工理论(五)交替反映理论, 交替反 映理论得到了许多试 验的支持,但它是否合 理还有待于进一步检 验。第二节、注意的品质与培养 围(一)什么是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 度,是指一定时间内能够清 楚的把我注意对象的数量(二)影 响 注意广 度的 因素1、知觉对象的特点 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 验二、注意的稳定性(一)、什么是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人的注意 长时间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 种活动上,稳定在一定的对 象上。(二)注意的 起伏现象 。 广义的注意稳定性,并不 意味着注意总是指向

12、一个 对象,而是说行动所接触 的对象和行动本身可以变 化,但活动的总方向不变。(三)保 持 注 意 稳 定 的 条件1:对象的特点 2: 注意 的身体状态 3 :对活动任 务的态度(四) 注意的分散 注意的分散是注意离开当 前完成的活动任务而被无 关的事物所吸引。三| 、注意的紧张性 四、注意的分配(一)什么是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 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 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二)注意分配的 条件 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活动中,比须有一种 活动是非常熟练活相当熟练 的阿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 必须有联系 五、注意的转移(一)什么是 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

13、根据新的 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 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的 对象上。第三节 注意规律在教 学中的作用(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进行教学 1:教学环景要安静、整洁、 教学生动灵活。2:教学满足要学生的需求(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 进行教学1: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2:严密组织课堂教学 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力(三)运用有意注意和无 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进 行教学二、课堂上学生 分心的表现 与控制(一)分心是指心理活动离 开当前必须完成的任务而被 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是与注 意相反的心理。 分心的表现:1 注意的警觉 水平降低 2 经常变换注意 对象 3 注意缺乏灵活性 4

14、注意离开当前必须注意的 对象,而转移到其他不相干 的事物上。(三)学生分心的避免与控 制1、消除心理的和环境的分 心因素提高教师课堂教 学的素养分心的控制措 施( 1)、超前控制( 2)、 信号控制( 3)、提问控制 (4)、评价控制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概述述(一)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知觉作用与感 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 的反映(二)知觉 知觉师人脑对作用与感觉器 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 反映二、 感觉与知觉的联系及区别(一)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 ( 1)视觉( 2)听觉( 3)味 觉( 4)嗅觉( 5)皮肤觉2、内部感觉 ( 1)运动觉( 2)平衡觉(3) 机体觉(二

15、)知觉 的种类 1、根据在知觉是其主导作用 的感官,可分为视知觉、听 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肤 知觉等2、根据被感知事物的特性, 可以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 a、 空间知觉特性如大小、 形状、 方位、深度等知觉)3、根据直觉是否与客观事物 相符,可以将知觉分为正确 的知觉和错觉。二、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选择性 某一瞬间,人有选择地把某 一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而 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 景,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选 择性。(二)知觉的整体性 人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 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 他直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整体。(三)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的过程

16、中,人总是运 用过去已有的经验对感知过 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 概念的形式将其表示出来, 只觉得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 理解性。(四) 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 觉的映像仍然保持不变,这 种特性即为知觉的恒常性。 1、表现:形状恒常性、亮度 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和大 小恒常性。第三节 观察与观察力的培 养观察与观察力概述 1、观察是人们运用各种感 觉器官(眼、耳、鼻、舌、 身)或借助仪器,有目的、 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事物 进行考察和了解的一种 过程和方法。2、观察历史构成智力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 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 的知觉能力。二、 观察的 作用1、观察是获得知识的第

17、一环 节2、准确的管理是纠正或者发 现错误的重要根据 第四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 概述 记忆就是人脑对于输入的信 息进行的编码,储存,并在 一定条件下提取的过程。 记忆就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 在大脑这块特殊的物质上留 下的痕迹。 记忆的种类 根据记忆 不同角度分类(一)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 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 忆。予以记忆是指人们们 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 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二)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 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雾意识 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 识记忆。于此相对,外显记 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 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

18、的有 意识的影响。( 三 )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另外,心理学家还根据 信息保持的长短,将记忆分 为感觉记忆(即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的特点是信 息的保存形象生动,信息量 大但时间很短。记忆中的材 料受到注意即可转入短时记 忆。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 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 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 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储 存,它的保存时间长,(四)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 记忆陈述性记忆是指有关 事实和事件的记忆。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 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直觉 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 的记忆,绝大多数是不能言 传的。第二节 记忆过程及一般 规律一 识记 识记就是识别并记住

19、事物, 也可以说实际就是认识某一 对象并在头脑中留下印痕的 过程。(一)识记的种类1.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1)无意识记又叫不随意识 记,是指没有自觉的识记目 的,不需任何识记方法,也 不需作出意志努力,自然而 然的记住某些事物的识记。 (2)有意识记, 又叫随意识 记,是指个体有预定目的, 按照一定的方法、 步骤进行, 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识 记。2. 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 ( 1 )机械识记指的是在对识 记资料没有理解的情况下 (或者材料本身无意义) ,采 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 记,俗称“死记硬背”。机械 识记 的特点是对识记的材 料很少进行加工,基本上是 按照材料呈现的时空顺序进 行

20、逐字逐句的识记。在下述 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机械识 记:材料本身是有意义、 有内在联系的,学习者由于 知识经验水平的局限,对材 料一时还不能充分了解; 材料本身没有内在的必然联 系,如外文生词、 仪表数字、 电话号码、人名、地名、年 代、化学元素符号等,学习 是要靠机械识记。( 2)意义识记指的是通过理 解材料的意义,把握材料内 容的识记。它是建立在更高 智力水平上的识记。意义识 记的基本条件是对材料的了 理解和进行思维加工。有些 材料,如科学概念、范畴、 定理、法则和规律、历史事 件、文艺作品方式,而是首 先理解其基本含义,借助已 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维进 行分析综合,把握材料各部 分的特点和

21、内在的逻辑关 系,使之纳入认知结构,以 便保持在记忆中。意义识记 的全面性、牢固性、精确性 及迅速有效性,依赖于主体 对材料理解的程度。(三)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1. 识记的目的和任务2. 活动任务的性质3. 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4. 识记方法二 保持和遗忘(一)保持保持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 映像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 程,用信息论的观点说,就 是对传入大脑的信息进行编 码,存储的过程。(二)遗忘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 回忆,或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的现象,称之为遗忘。遗忘的过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许多其他 因素的影响,主要以下几个方面:(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学习的程度(3)识记材料

22、的系列位置(4)识记者的态度三、 运用记忆规律指导学生 学习(1)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与时 间(2)选择适当的识记方法(3)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 结合(4)及时复习(5)选择适当的复习方式 四、 再认和回忆(一)再认1. 什么是再认再认识指人们对感知过、 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 他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 心理过程。2. 影响再认的因素( 1)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巩 固程度( 2)当前呈现的事物与过去 经历的该事物的类似程度 ( 3)材料的性质和数量(4)时间的间隔(5)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 6)个体的期待(二)回忆1. 什么是回忆回忆又叫重现,是人们过 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 念在头脑中重新出现

23、的过 程。2. 回忆的种类根据回忆有无预定目的及 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回 忆分为无意回忆和有意回 忆。根据回忆时是否借助于中 介性联想,可将回忆分为直 接回忆和间接回忆。 综上,记忆过程包括识记、 保持、再认和回忆 第三节 记忆的品质与培 养一、记忆的品质 记忆的品质是衡量一个人记 忆力好坏的标准(一)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敏捷性是指接受知 识经验速度的快慢。(二)记忆的持久性(三)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确性是指对记忆 内容的识记、保持和提取的 精确程度方面的特征。(四)记忆的准备性 记忆的准备性是指对识记的知识经验能否及时提取, 灵活运用。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第一节 思维概述(一) 思维的 含义:

24、思维是人 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 接的反应,是对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的反应。( 二 ) 思维的 特点 :1 概括性2 间接性二 思维的 种类(一)直观动作思维,具体 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这是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 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划 分的1 直观动作思维是通过实践 操作来解决直观具体问题的 思维活动。2 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 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3 抽象逻辑思维是运用概念 进行判断的推理的思维活 动。(二)发散思维与辐射思维1 辐射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 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解决 问题,往往只有一种答案的 思维。2 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 同的方向思考,从新组织当 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储存

25、 的的信息,产生大量的,独 特的心思考。(三)经验思维和 理论思维1 经验思维就是人们凭借 日常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2 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的概 念和推理来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四)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1 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 的问题时,能迅速理解并作 为判断的思维活动。2 分析思维就是逻辑思维, 它遵守严密的逻辑规律,逐 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 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 论。(五)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1 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 经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照现 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 题。2 创造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 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 案和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 产品的思维活动。第三节

26、问题解决与推理四 影响解决问题的心 理因素(一)动机强度(二)知识容量与结构 (三) 思维定势(四)酝酿效应(五) 思维策略(六)问题情境五 推理(一)推理的 含义 :推理是 指从具体事务或现象中归纳 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般 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 动。(二)推理种类1 三段论推理(三段论推理 有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 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 两个前提结论组成)2 线性推理 (又称关系推论, 在这种推理中,所给两个前 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 课传递性关系)3 条件推理(是指人们利用 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 第四节 创造思维 一创造思维的 含义 及特点 (一) 创造思维的含义: 是 指运用

27、新颖,独特的方法, 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产生新 思想,新假设,新原理的思 维。(二)创造思维的特点: 1 变通性 2 独特性 3 流畅性(三)创造思维的阶段( 1 准备阶段 2孕育阶段 3 明朗 阶段 4 验证阶段 三创造思维的培养 ( 一 ) 影响创造思维的因素 1 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 2 学 校教育的活动 3 家庭因素的 作用 4 个性因素的作用 第六节想象 一想象的 含义 :想象是记忆 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事 物新现象的过程。 二想象的 种类 :根据想象时 有无目的和意识,可以把想 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一) 无意想象: 是指没有 预定目的的,不自觉的想象, 又称为不随意想象 (二

28、) 有意想象: 是指有目 的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又 称为随意想象。可分两种( 1 再造想象, 2 创造想象( 3 幻想是一种特 殊的创造幻想) ) 第七章 情绪与情感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一情绪与情感的 含义 (一)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 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 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 应。(二) 情绪和情感的 区别 首先,从性质上来说,情绪 侧重于生理性,而情感则具 有更大的社会性。 其次,从发生的实践来看, 情绪出现的早,情感出现的 晚。 再次,从情绪与情感的表现 来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 性,暂时性,冲动性和表现 性。(三)需要是情绪, 情感产 生,变化的基础

29、(四)情绪, 情感和认识过 程的 区别于联系 (情绪,情 感和认识过程是紧密相连 的。一方面,认识的过程是 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 础。另一方面,情绪和情感 对认识过程也有着鲜明的影 响。)二 情绪与情感的 功能既效 用(对情绪进行自我控制, 引导,调节和适度的发泄, 既有利于适应当今复杂的社 会生活,有助于工作和学习, 也有利于身心健康。 ) 三情感与情感的种类 (一) 情绪 的种类1 、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 弱、平静、持久且极具渲染 性的情绪状态。2 应激:应激是在出乎意 料的紧张与危急状况下出现 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 坏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的反 应。3 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 爆发

30、性的、短暂的情绪状态。 ( 二 ) 情感 的种类1. 道德感 道德感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 会规范和道德原则评价他人 和自己的言行是所产生的内 心体验,它具有时代性、社 会性、民族性和阶级性的特 征,体现了客观事物与主体 需要之间的关。2 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 中认识、探求和维护真理的 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 主观体验。3美感 美感是人们在审美需要得到 满足时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是对事物美德体验。 第二节情绪的机体变化及 外部表现一、情绪与表情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 是人们情绪的主要表达方 式,一般说来主要有面部表 情、身体表情与手势表情、 言语表情三种。一、 情绪、情感与学生的 学习

31、(一) 情绪、情感对学生学 习行为的激发功能(二) 情绪、情感对学生学 习行为的维持功能(三)情绪、情感对学生学 习效果的促进功能二、教师的情绪与情感及其 作用(一)教师情绪与情感的亲 切功能,可促进学生的身心 健康发展( 二 ) 教师情绪与情感的理 解功能,可以起学生心理上 的共鸣 。(三)教师情绪与情感的迁 移功能,可增强学生的学习 兴趣三、情绪、情感与学生的心 理健康 (学校教育必须重视 学生调节,控制情绪,情感 能力的培养。) (一)保持良好的情绪,情 感状态,促进心理健康 (二)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 增强化解不良情绪, ,情感的 能力(三)辩证看待情绪, 情感, 引导学生的情感像正确

32、的方 向发展。第八章第一节 意志概述一、 意志的概念(一) 什么是意志 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 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 己的活动,克服各种困难, 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 程。(二) 意志行动的 特征 人们通常把有意志参加的 行动称为意志行动,意志 对行为起着调节、控制和 改造的作用。 人的意志行动主要有三个 特征:1. 意志行动是具有自觉目 的性的行动2. 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 相联系的行动3. 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 为基础的 五、意志与其他心理活动 的关系 意志和认知、情感是统一 的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是 意识的不同表现形式,它们 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一)意志的认识 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

33、前提的。意识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 的影响,它是认识过程顺利 进行的保证。(二)意志和情感 情绪情感可以成为意志行 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 行动的阻力。意志对情感起着控制作 用。第二节 意志行动的过 程一、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人的意志行动是一个极其 复杂的过程,通常把意志行 动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 的两个阶段。(一) 采取决定阶段 采取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 的准备阶段,它决定着意志 行动的方向和可能实现的程 度。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动机 的斗争、目的的确定、行动 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以及行动 计划的确定等心理过程。1. 动机斗争目标确定行动 方式的选择行动计划的 确定(二) 执行决定阶段1. 克服内外

34、困难2. 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二、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 突(一)从内容上分类 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可 分为原则性冲突和非原则 性冲突。(二)从形式上分类 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可 分为四种:双趋冲突双避 冲突趋避多重趋避冲突三、应对冲突1. 三思而后行2. 在可能的情况下,执行 决定之前先做尝试3. 寻求可行的折中方案4. 一旦决定,就不要后悔 第三节 意志品质及培养 一、意志的品质 坚强的意志品质具备以下 四点:自觉性、果断性、自 制性和坚韧性。(一)自觉性 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对行 动的目的和意义有充分的、 自觉的认识,并随时监控自 己的行动,使之合乎正确目 的的心理品质。(二)果断性 果断性是指

35、一个人根据实 际情况, 迅速的明辨是非, 适时的采取和执行决定的 心理品质。(三)自制性 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 控制自己的冲动,并有意识 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情感和 行动的心理品质。(四) 坚韧性 坚韧性是指一个人在行 动中能够长期的保持旺盛的 精力,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 坚持到底实现预定目的的心 理品质。二、意志品质的培养 (一)明确切实可行的学 习目的1. 目标应该反映需要2. 目标适应度3. 目标应明确 (二)积极参加各种实践 活动(三)充分发挥集体和榜 样的力量(四)加强意志的自我锻 炼(五)根据自己的个性特 征来进行意志锻炼 第九章 第一节 能力概述 一、什么是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

36、动 效率,是活动得以顺利完成 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与活动是密切相关 的。能力包括已有能力和潜在 能力。已有能力即现实能力, 指已经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并可以通过活动得以表现出 来的能力。潜在能力不是指 已经发展出来的实际能力, 而是指个人能力发展的可能 性。二、才能与天才 才能就是完成某种活动任 务所必须具备的多种能力的 独特的结合,通常在解决实 际问题和应对现实事件的过 程中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少数人的 多种能力在活动中达到了最 完备的发展与结合,能够高 水平、创造性的完成多种活 动任务,或完成某一领域中 人们通常难以完成的特殊活 动任务,这种高度发展的才 能通常称为天才。四、能力的种类能力

37、是多种多样的(一) 一般能力与特殊能 力能力按照它的适应范围, 可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 力。一般能力是指在许多基本 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各种 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专业 和特殊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 能力。(二) 模仿能力与创造能 力能力按照创造性程度,可 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能力是指通过观察别 人的行为、活动,然后以相 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创造能力是指按照预先设 定的目标,利用一切已知的 信息,创造出具有社会或个 人价值的、独特的、新颖的 产品和事物的能力。(三)液态能力与晶态能 力根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的 不同发展趋势以及与先天禀 赋、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 可以将能

38、力分为液态能力和 晶态能力。液态能力是指受先天遗传 因素影响较大的能力,受后 天文化教育和知识经验影响 较小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对 新奇事物的快速辨认、 记忆、 理解等,属于人类的基本能 力。晶态能力是指受后天文化 教育和知识经验影响较大的 能力,主要表现在运用已有 的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的知 识或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四)认知能力、 操作能 力与社交能力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 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如 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 创造力等。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纵自 己的肢体以完成各种活动的 能力,如劳动能力、艺术表 演能力、体育运动能力、实 验操作能力等。社交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 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

39、的能 力,如组织管理能力、人际 沟通能力、处理人际冲突的 能力等。五、能力与知识、技能的 关系能力与知识、技能是紧密 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它们的区别表现在: 第一, 所属的范畴不同。第二,知识、技能的掌握 和能力的发展并不同步。第二节 智力结构一、因素理论(一)二因素说 能力的二因素说是由英国 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皮尔曼 提出的。(P206 了解一下)四、多元智能理论(二)智力的种类1. 语言能力2. 逻辑数理智力 3. 音乐 智力 4. 空间智力 5. 身体 运动智力6. 内省智力7. 人际智力8. 自然观察者智力第三节 能力的测量目前的能力测量的方法, 如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 等。一、一般能力测验 (P215 了解一下) 四、能力测验应具备的 条件(一)能力测验的信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