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第八章 纳米薄膜纳米薄膜(nanofilm)的制备的制备 n纳米薄膜分两类,一是由纳米粒子组成的(或堆砌而成的薄膜),另一类薄膜是指纳米粒子镶嵌(embedded)在另一种基体材料中的颗粒膜,即在纳米粒子间有较多的孔隙或无序原子或其它类材料n纳米薄膜在光学、电学、催化、气敏等方面具有很多特性,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 n()液相法 (a)溶胶-凝胶法该方法制备纳米薄膜的基本步骤如下:首先用金属无机盐或有机金属化合物制备溶胶,然后将衬底(如SiO2玻璃衬底等)浸入溶胶后以一定速度进行提拉,结果溶胶附着在衬底上,经一定温加热后即得到纳米微粒的膜膜的厚度控制可通过提拉次
2、数来控制。 n(b)电沉积法一般-族半导体薄膜可用此法制备。 (1)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n()气相法n(a)高速超微粒子沉积法(气体沉积法)n基本原理是:用蒸发或溅射等方法获得超微粒子,用一定气压的惰性气体作载流气体,通过喷嘴,在基板上沉积成膜 (a)高速超微粒子沉积法 n美国喷气制造公司采用该工艺成功地制备出纳米多层膜,陶瓷- 有 机 膜 、 颗 粒 膜等右图是他们采用气体沉积法中的多喷嘴,转动衬底制备微粒的示意图。 (a)高速超微粒子沉积法n日本真空冶金公司的Seichio Kashu等人用的 设 备 如 右 图 所示他们用此方法制备了各种金属纳米薄膜 (b)直接沉积法 n是当前制备纳米薄膜
3、普遍采用的方法,n基本原理:把纳米粒子直接沉淀在低温基片上n制备方法主要有三种:惰性气体蒸发法、等离子溅射法和辉光放电等离子诱导化学气相沉积法n基片的位置、气体的压强、沉淀速率和基片温度是影响纳米膜质量的重要因素()金属-非金属纳米复合膜的制备 n当C2H5+/Ar+10-2时,只获得组成基本上为金属的纳米粒子膜;C2H5+/Ar+=10-110-2时,可获得不同金属颗粒含量的膜 。(美国IBM公司)体积分数(volume fraction)变化 表表 9-2 金属颗粒的有机复合膜中粒径金属颗粒的有机复合膜中粒径与金属体积分数的关系与金属体积分数的关系 金属体积 分数(%) Au(fcc)粒子
4、的 平均粒径 d(nm) Co(hcp)粒子的 平均粒径 d(nm) 10 3.5 1.0 20 6.0 1.0 30 8.5 1.7 40 15 4.0 ()铜-高聚物纳米镶嵌膜的制备 n这种镶嵌膜(embadded film)是把金属纳米粒子镶嵌在高聚物的基体中n其装置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c)气相法制备纳米薄膜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 n()衬底(基片)的影响(包括衬底材质的选择和温度的影响) n()制备方法的影响n 方法膜生长初期的结构晶格常数()蒸发法fcc3.68离子束法fcc4.02磁控溅射法bcc3.32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溅射法fcc4.08表表9-3 四种不同沉积法得的四种不同沉积
5、法得的Ti纳米膜的结构纳米膜的结构(2)纳米颗粒膜和多层膜 n颗粒膜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人工材料其特性随膜的组成、工艺条件等参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在较多自由度的情况下人为地控制复合膜的特性 表表 9 9-4 颗粒膜的种类颗粒膜的种类( (可能的组可能的组合合) ) 金属 半导体 绝缘体 超导体 金属 Fe-Cu,Co-Ag Al-Ge Fe- Al2O3,Ni-SiO2 半导体 Pb-Ge GaAs-AlGaAs Si-CaF2,Ge-SiO2 Bi-Ge 绝缘体 Au-Al2O3 CdS-SiO2 Bi-Kr 超导体 SNS Sn-氧化物 (2)纳米颗粒膜和多层膜n目前研究较为集中的
6、颗粒膜大体有以下三类:n ()金属微粒绝缘体薄膜(例如:Fe-SiO2薄膜);n ()金属微粒半导体薄膜(例如:Ag-Cs2O薄膜);n (iii)半导体微粒绝缘体薄膜(例如:CdTe-SiO2)薄膜.(a)光学特性 n()蓝移和宽化n纳米颗粒膜,特别是族半导体CdSxSe1-x以及V族半导体GaAs的颗粒膜都观察到光吸收带边的蓝移和带的宽化现象 n( ) 光 的 线 性 ( l i n e a r ) 与 非 线 性(nonlinear) ()光的线性与非线性n光学线性效应是指介质在光波场(红外、可见、紫外以及X射线)作用下,当光强较弱时,介质的电极化强度与光波电场的一次方成正比的现象 (b
7、)电学特性 n二维膜具有平面的宏观尺寸, 不象零维纳米颗粒一样没有宏观的可测量量,与三维纳米块体相比又具有简单性,因此便于研究纳米薄膜电学性质。 第九章 超微粉涂层材料 (Superfine powder coating materials)n超微粉材料的主要应用是将超微粉材料与表面技术结合起来,形成表面涂层,对基体材料进行改性和赋予基体新的功能。n从材料的整体性能出发来追求功能化往往受到限制,所以更多关注的是材料的表面特性。n材料表面改性及涂层技术已成为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陶瓷、高分子和复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的发展,加上材料表面处理技术的进步,表面工程有望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发展。
8、超微粉涂层材料的优越性n超微粉与表面涂层技术结合,形成了含有超微粉的表面涂层材料(Ultra-Fine Powder Coating)。n超细粉末涂层材料包括金属、无机非金属、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经过沉积、喷涂和镀覆等手段实施,可以将不同性质、不同尺度的材料组合起来,使其表面机械、物理和化学性能得到提高,赋予基体表面新的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催化敏感等功能,达到表面改性与功能化的目标。9.1超微粉涂层材料的特点n(1)涂层材料的组成范围很宽 ;n(2)超微粉的尺度涵盖了微米、亚微米到纳米级范围(上限在1-2m) ;n (3)超微粉涂层材料用于的基体材料也是多种多样 ;n (4)涂层材料
9、在结构上可以是单层或者是多层 ;n (5)超微粉涂层材料可以运用传统的表面处理技术手段实现 .9.2 超微粉涂层材料的种类 n超微粉涂层材料的种类广泛,包括金属超微粉、陶瓷超微粉,以及金属-陶瓷复合或者多元复合陶瓷超微粉,除自身形成涂层材料外,还可以与金属及合金、无机材料、树脂等高分子材料基体结合,制备出复合材料涂层。金属及合金超微粉涂层材料n采用电解、还原、喷雾等方法,生产出金属及合金超微粉,然后作为单独的金属(合金)涂层、金属复合涂层或金属基复合涂层。 金属及合金超微粉涂层材料n几种不同的金属以一定的包覆形式,形成金属复合超微粉涂层材料,如镍包铝、铝包镍等。复合超微粉根据粉体的结构形式分为包覆型和非包覆(即混合方式)型,包覆型又存在完全包覆和部分包覆,如下图所示。 无机非金属材料与陶瓷超微粉涂层材料 n 1氧化物材料涂层:具有熔点高、耐高温,抗氧化、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