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跷跷板导学案_第1页
23跷跷板导学案_第2页
23跷跷板导学案_第3页
23跷跷板导学案_第4页
23跷跷板导学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年级数学老师:李蔚莉课 题跷跷板(轻重的比较)课型新授课课时1教 材分 析学 习目 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2、过程与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导 学重 点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学 习资 源简易杠杆模型,卡通小兔玩具两个,天平一架,两袋包装、质量不等的糖果。课 前预 习设 计天平(每小组一架),每人一个水果(包装袋上有橡皮筋),学具盒。导 学 过 程 预 设1、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师:星期六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

2、里玩,他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小动物们最喜欢玩什么?(出示简易杠杆模型,模型两端各有一个吊篮)原来它们最喜欢玩的叫做飞上天的跷跷板。这时候,走来一只小兔弟弟和一只小兔妹妹(出示玩具),它们俩坐了上去(把两个小兔玩具分别放在模型两端的吊篮上)。 2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1:小兔弟弟这边低,小兔妹妹那边高。 生2:小兔妹妹上去了,小兔弟弟下来了。 生3:小兔弟弟重,小兔妹妹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小兔弟弟把它这边压下来了,所以它比较重,小兔妹妹那边高高的往上翘起来了,所以它轻。 3 小朋友们真厉害,能看出谁轻谁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出示课题

3、,注意“轻”字用较浅的颜色,贴得高一些;“重”字用较深的颜色,贴得低一些。) 1 说一说。 师:现在就请小兔休息一会儿,咱们大家来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两样东西来比,一眼就能看出谁轻谁重。(生争先恐后举手发言。) 生1:桌子和凳子比,桌子重,凳子轻。 生2:我吃饭用的碗比勺子重。 生3:大象和小象比,小象轻,大象重。 生4:我爸爸买了1千克梨和05千克香蕉,一千克梨重,05千克香蕉轻。 生5:我用象和蚂蚁比,象重,蚂蚁轻。 生6:我用剑龙、霸王龙和翼龙比,霸王龙最重,剑龙最轻。 (回答较精彩的学生很高兴地得到了一颗“乐乐星”。) 2 掂一掂。 (1) 观察自己课桌上的文具盒和学具盒,猜一猜谁轻

4、谁重。 现在,请把你的文具盒放在一只手上,学具盒放在另一只手上,两只手同时掂一掂、比一比,感觉一下,文具盒和学具盒谁重谁轻。 师:请小朋友把轻的举高一些(生把学具盒举高了),把重的放低一些(生把文具盒放低)。 (评析 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东西,引导学生先动脑猜一猜,再动手掂一掂,获得对轻重的感性体验。) (2)师:你们想不想再掂一掂?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橘子(出示质量差不多的苹果和橘子各一个),谁来试一试? 师拿给学生,比一比,什么重,什么轻?还有谁想试试? 生1:苹果重,橘子轻。 生2:橘子重,苹果轻。 生3:它们差不多重,我比不出来。 生4:它们一样重。 (3)师:现在小朋友们的意见都不一样

5、,究竟是什么重,什么轻?我们拿不准,那该怎么办呢? 生:用秤称过再比。 师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给予适当的评价。 3称一称。 (1)师:刚才大家想了很多好办法来比较苹果和橘子谁轻谁重。因为它们差不多重,用手很难掂出来,所以得请一些工具来帮忙。用秤可以称,老师这里还有一架天平,也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比较轻重的工具。 师:(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两边托盘里没放东西或两边放的东西一样重时,天平的两边是一样高的,平平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苹果和橘子究竟谁轻谁重。(师操作,把苹果和橘子放在两边托盘里)谁能看出来? 学生自由发言,说明理由(因为看见天平的两端不平衡了,放苹果的这一边低,说明苹果比较重,放橘子的那一边高

6、,说明橘子比较轻)。 师:我们还可以看指针,它偏向哪一边,就可以说那一边是比较重的东西,另一边是比较轻的东西。 (2)师:你们还想自己称一称吗? 生:我自己的苹果、梨、铅笔盒、书、文具 要求:找一位小组内的小朋友合作,比一比两人的东西,谁的重,谁的轻。(每组有不同的称东西的工具。) (3)小组汇报,师适时给予鼓励,其他学生也可说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对汇报学生给予评价。 生1:我们是用天平称的,铅笔盒在下面,书在上面,铅笔盒重,书轻。 生2:我们是用橡皮筋把袋子拎起来比(师请他与合作的小朋友一边演示,一边说明),我的橡皮筋拉得长,而且我的梨坠得低,说明我的梨比他的苹果重。 (4)师:(出示石榴、苹

7、果、橘子各一个)这是瓜果飘香的季节,老师也想称一称,先拿石榴和苹果比(用天平),结果怎么样? 生:石榴比苹果重。 师:再拿苹果和橘子比?(苹果又比橘子重。) 师:猜一猜,这三个水果,谁最重,谁最轻?(小组讨论:为什么?) 请学生汇报,说明理由。 (5) 师出示两包糖果。 (师准备两包包装袋不透明的糖果,大包的轻一些,小包的重一些。) 猜一猜:谁轻谁重?(生都指着大包的说重。)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一包糖袋子大,装的东西一定多,所以它重。 师:请你来用天平称一称。(生操作,下面的学生看到比较的结果和他们说的相反后,都露出疑惑的表情,发出惊叹声。) 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想对大家说什么?(立刻

8、就有学生举手。) 生1:我想说,大的东西不一定重,小的东西不一定轻,要称一称才知道。 生2:比的时候,不能只看大小。 三、应用拓展 练一练 (1) 第23页第1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独立完成。 轻的画,重的画。 师:你为什么在香蕉后面画圆,橘子后面画勾?(生说明理由。) (2)第21页第2题,学生明确题意后独立完成。 轻的画,重的画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知道谁轻谁重的?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一个西瓜和两个菠萝同样重,所以一个西瓜就比其中的一个菠萝重。 4、 总结延伸 1 小朋友们,不知不觉当中,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们学得愉快吗?老师也很高兴,我觉得你们个个都很出色。今天你

9、有什么收获,又有哪些进步? 2 你认为我们班今天谁的表现最棒?哪个小组最值得你学习?你自己的表现呢?(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5、 作业:小调查 比一比,在你的家里,你的爸爸、妈妈和你,谁最重,谁最轻。板书设 计 跷跷板                        轻      重导 学反 思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这一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仅学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四十分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教学相长,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利用生活经验,创设有趣的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且,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体验轻重。 标准指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本节课所注重的不仅是比较的结果,更关注学生比较的过程,主要采取了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操作中去领悟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