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单元(导学案)_第1页
八单元(导学案)_第2页
八单元(导学案)_第3页
八单元(导学案)_第4页
八单元(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伯牙绝弦课题:25伯牙绝弦课型:精读课教材简析:伯牙绝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全文共77字,5句话。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学习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习重难点: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评价设计:1、目标1的学习,课堂上通过提问检查。2、目标2通过同桌相互交流,互说互评,了解课文内容。教学方法: 学会结合课

2、下注释,课文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以感情朗读达到背诵的目标。教学流程:情景激趣(3分钟)我们来看一下下面一组成语:(展示)一琴一鹤 人琴俱亡 琴心剑胆 琴挑文君 琴瑟和好 琴瑟不调琴棋书画 焚琴煮鹤 对牛弹琴请大家读一读,找出这些成语的共同点。(成语中都含有一个琴字)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探究生趣(10分钟)自学提示:1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2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体会。3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

3、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4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5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发。6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7学生互相交流读,教师检查读,相机指导读。展示享趣(10分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2总结学习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以及不能机械的翻译应该学会变通)3伯牙为谁而绝弦?反馈引趣(10分钟)1

4、、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与对“朋友”感情的体会,自由读古文。2、学生个性化朗读古文主。3、学生齐读古文。4、试着背诵古文,时间大约是5分钟。练习得趣(7分钟)出示关于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的诗文,如“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宋代王安石伯牙诗:“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再如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诗:“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这些诗都是写琴曲的高妙,听琴的乐趣,或者比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知己等。2、 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教后反思:月光曲课题:26、月光曲 第一课时课型:精读教材简

5、析:课文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主要讲述了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有人在断断续续地弹奏他的曲子,感到十分好奇,当他走近茅屋,听到屋内兄妹俩的谈话后,被他们虽贫穷但互相体谅的真挚情感所感动,便走进茅屋为他们弹奏一曲,又因盲姑娘不仅懂音乐,而且非常了解他的音乐激动万分。此时,他看到月光下茅屋里清幽的景色,产生了创作激情,即兴创作了月光曲,穷兄妹俩陶醉其中,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幸福。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2、有感

6、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学习重难点: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月光曲的,以及创作过程的思想变化。难点是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评价设计:1、目标1的学习,课堂上通过提问检查。2、目标2通过同桌相互交流,相互检查。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叙事中进行恰当的联想,使文章的表达更加充实、感情更深刻。学习流程:情景激趣(3分钟)"同学们,这一课我们要学习一个传说,那就是月光曲的故事。"运行课件月光曲,音乐声起,幕徐徐拉开探究生趣(10分钟)自读课文思考: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展示享趣(10分钟) 1学生自学生字词,遇到容易出错

7、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结构,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2给本课的生字组词语辨析。(点击字形结构,会显示例词。)能说说'幽静''纯熟''陶醉'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吧?会用这些词语写个句子吗?"(点击课件出示解释和例句。)3.齐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反馈引趣(10分钟) 1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生字词。2辨析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准确掌握本课8个生字词,提醒学生读准“茵”“霎”“粼”的读音,注意“盲”字的书写,读准“啊”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读法。)3“贝多芬就在幽静的小路上散着步,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

8、你们想当贝多芬听到这断断续续的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4指名分角色读第五、六两自然段的对话。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朗读。练习得趣(7分钟) 1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生字词。2.背诵第九自然段。第二课时课题:月光曲 第二课时课型:精备学习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2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学习重难点: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

9、生进行美的教育。评价设计:1、目标1的学习,课堂上通过感情朗读。2、目标2通过课堂小练笔,训练孩子的想象。方法习得: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叙事中进行恰当的联想,使文章的表达更加充实、感情更深刻。教学流程:问题激趣(3分钟)一、音乐导入,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第九自然段)1听月光曲。师:这时,贝多芬看到盲姑娘听到他的曲子是这样的兴奋,这样的喜悦,贝多芬心里怎么样?”探究生趣(10分钟)1、“于是,贝多芬又给她弹了一曲,这个曲子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还是趁着兴致当时弹出来的?从哪一句里可以看出?”2、“同学们想一想,当时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乐曲呢?盲姑娘和

10、皮鞋匠是怎样听的?他们听着,听着,又展开了怎样的联想?”“请你们看看插图、带着这个问题自学第二部分。”展示享趣(10分钟)全班交流。“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闻名的乐曲呢?”(老师读课文“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琴键来。”)读后描述,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课文中有一幅插图,这个情景多美啊。蜡烛灭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交流:为了描写这个环境,课文中用了什么词?“(清幽)”这个“清”是“亮、清朗”的意思;“幽”给人宁静的美感。前面也讲到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清幽、幽静”,都有幽雅、美和静的含义。但“清幽”有光亮的意思。月光是那么亮、那

11、么美,也给人宁静的感觉。”反馈引趣(10分钟)再读想象,体会联想1“现在就请你们把这一节课文读一下,眼睛闭起来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样?然后请你们讲这幅图。”2月光是这样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却看不见。贝多芬的琴声给穷兄妹带来了什么呢?课文上没有写,但是从哪儿我们可以知道?练习得趣(7分钟)朗读全文,体会文章的前后照应1、“盲姑娘听到贝多芬的第一个曲子是"入神""激动",听了"月光曲"是"恬静"是"陶醉",我们想想看这个穷苦的盲姑娘此刻心里觉得怎么样呢?她心里

12、可能要说什么?我们帮她说出来。”“贝多芬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而且说如果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这时贝多芬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个词儿说明他也很激动?”(飞奔)。教后反思:蒙娜丽莎之约课题:27、蒙娜丽莎之约课型:略读教材简析: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法国的卢浮宫有三件宝,其中之一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几百年来,蒙娜丽莎让人百看不厌。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永恒的美。学习目标: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样彼岸”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

13、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学习重难点: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评价设计:1、目标1的学习,课堂上通过提问检查。2、目标2通过学生感情朗读,课堂练笔。3、目标3通过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名画,感受名画的魅力。教学方法: 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人物,理解课文。教学流程:问题激趣(3分钟) 1交流有关达·芬奇以及蒙娜丽莎的资料。2出示课题:蒙娜丽莎之约(齐读)读了课题有什

14、么想问的吗?(学生紧扣课题质疑)探究生趣(10分钟)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展示享趣(10分钟)全班交流,感受名画的魅力。提问:你从哪些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呢?(1)引导学生感受画的整体。(第五自然段)A:引导读句子“我随着队伍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体会:几百年来,蒙娜丽莎这幅画几经辗转,最后被收藏在卢浮宫。这幅画能够来到纽约展出是多么不容易,也是多少人渴望的事情啊!B、引导读句子“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体会:我们仿佛看到了她一头乌黑的长发,柔和明亮的眼神,真实的嘴唇,而且更令

15、人称奇的是颈项里的血液也仿佛在流动,一切似真亦幻。过渡: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这幅画的魅力?(微笑)自古以来,蒙娜丽莎的微笑一直是个谜,她的微笑到底神秘在哪儿?(2)引导学生观察肖像画的面部表情。(第六自然段)(3)引入关于“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资料。(4)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体会达?芬奇的精湛技艺和作者丰富的想象)(5)达芬奇的精湛技艺除了体现在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上,还体现在哪儿?(引出第七自然段)反馈引趣(10分钟)课文还有一幅图,也是达?芬奇的作品,叫最后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有关的资料。练习得趣(7分钟)我们一起

16、来制作一张资料卡片,把从课文中收集到的信息保存下来。教后反思: 我的舞台课题:28、我的舞台课型:略读教材简析:本文是我国著名的编剧、导演、作家吴祖光先生与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的女儿吴霜女士(即文中的“霜霜”)发表在收获杂志1991年第3期上的一篇回忆录。文章以“我”的口吻,娓娓叙述了“我”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成长的故事,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学习目标:1读读记记“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议、风度、炼就、毅力、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无言以对”等词语。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3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学习重难点:1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评价设计:1、目标1的学习,课堂上通过提问检查。2、目标2通过学生感情朗读。3、目标3通过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名家故事,感受名人的魅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叙事中进行恰当的联想,使文章的表达更加充实、感情更深刻。教学流程:问题激趣(3分钟)1“舞台”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探究生趣(10分钟)2作者对“舞台”有怎样的感情?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横线划出。(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3再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