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砂处理方案_第1页
流砂处理方案_第2页
流砂处理方案_第3页
流砂处理方案_第4页
流砂处理方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流砂处理方案编制依据:1.1 大寺新家园128地块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2 大寺新家园佳和华庭(128-B地块)项目施工图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J50300- 2013)1.4 工程测量规范(GBJ50026- 2007)1.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2002)1.6 岩土工程验收和质量评定标准(YB901O1.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8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9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12) (J119-2012)1.10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

2、9-2011)1.1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1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 2005)1.13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 2011)二、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本场区地貌属海积冲积平原地貌单元,地势低平,地形平坦。拟建场地为村落居住区及鱼塘分布区,场地西北地段分布有两处较大 面积鱼塘及多处水塘和沟渠,杂草茂盛;东侧分布有大面积掘土坑, 坑底最大深度约4.5m (高程约-2.0m)左右,地形起伏较大;北侧村 庄以东一带多为生活垃圾堆场。2.2 地层土质概述:埋深01.0m为人工填土 Qml形成的i杂填土及2素填土层, 该人工填土层由于

3、勘察期间的场地平整和填埋施工, 造成分布厚度和 范围变化较大。埋深1.03.5m为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43al形成的粘土 层。土层分布较稳定,属高压缩性土。埋深3.515.0m为浅海相沉积Q42m形成的第I海相层i粉质 粘土、11淤泥质粘土、2粉质粘土、21粉土及3粉质粘土层。本 层以厚层11淤泥质粘土及21粉土层分布不稳定。该层11淤泥质粘 土及21粉土层为本工程建筑基础与基坑开挖施工的主要影响土层。2.3 地下水情况:地下水位年平均变幅为 0.600.80m左右。三、现场概况:基坑底标高为-7.35m (相对士 0.000),开梢挖深为4.9m,楼座 电梯井位置集水坑基底-9.75米(挖深7

4、.3米),处于地基土11淤泥 质粘土及21粉土层,从现场已开挖场地和细砂层厚度来看,现场水 量较大,流砂非常严重,致楼座基坑电梯井、集水坑开挖难度很大, 为了保证地基土防止扰动和基坑边坡稳定,特制定此流砂处理施工方 案,保证边坡稳定。四、处理措施4.1 增加降水井数量根据现场情况,在楼座及周边地库开挖过程中,梢底土体含水 量较高,影响开梢施工,原布置降水井间距已经难以满足施工降水要 求,需适当增加降水井数量,特别是在深坑(电梯井、深集水坑)四 边各设置一 口降水井,井底低于深坑底4nl设专人24小时持续降水, 降低土体含水量。4.2 深坑处理措施4.2.1 设降水井、钢板桩支护在深坑(电梯井、

5、深集水坑)周边每边各设置一 口降水井共四 口,以降低土体含水量,为了防止坑周围土体坍塌,难以成活,挖深 坑之前需在距坑边600mnm£围内周圈设置钢板桩,采用 36#钢板桩, 桩长8m, 一顺一丁咬合布置,为了加强钢板桩整体稳定性,在钢板 桩桩顶设置帽梁。4.2.2 坑底处理待钢板桩及帽梁施工结束后,对深坑进行挖土施工,开挖过程中如钢板桩帽梁变形过大,可采用角部加角撑的形式。因坑底土质较差,需挖至坑底垫层底标高以下,先填筑 2-3步袋装水泥,再铺设曲300厚石硝压实,填至坑底垫层底标高时应满铺厚塑料布来隔绝地下水上返,紧跟着进行坑底垫层施工36 ¥咻 r/ 律30丽雕革雕糠

6、2-3 ma774.2.3 石专模砌筑垫层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时,开始进行周圈砖模施工,为了满足 石专模的稳定性,可采取下部1000mm范围内而专模厚为 500mm中间1000m隔用370厚,最上部厚度可减为240mm考虑到坑内施工的要 求,砖模需采用单面收脚的形式,以利于深坑砖模抹面及防水层施工。 此外,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砖模与钢板桩支护之间土体渗水流失,在 砖模砌筑过程中,砖模与支护结构之间可采用填筑袋装水泥加石硝的 方式;现又正值雨季,考虑到砖模与钢板桩支护之间土体密实度及工 期的要求,采取随砌砖模随填筑袋装水泥的施工方法,因新砌筑砖模强度难以抵抗袋装水泥外推力,须加设支撑,支撑可使用对面

7、贴墙设 置木板中间加设钢管对撑的形式,随砌随填随撑,满足密实度及砖模 的稳定性。4.2.4 钢板桩拔除砖模砌筑、袋装水泥填筑、内撑施工完成后,进行钢板桩拔除。4.2.5 坑周边坍塌部位采用回填石硝的方式,分层分步夯实。4.3 浅坑处理措施浅坑(浅集水坑)处理可参考深坑处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4.3.1 支护4.3.1.1 木排桩加挡泥板支护浅坑支护可采用打设木排桩加挡泥板的方式,沿坑四周交圈打 设木排桩,间距不宜过大,木桩底部打至坑底垫层底标高一下500mm左右,木排桩外侧设置挡泥板,在竖向钢管底板垫层底标高位置内外各绑扎一根水平连接钢管,以保证木排桩的整体稳定性。4.3.1.2 二道支护如施

8、工过程中3.1.1措施仍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可采取在挡 泥板后300-500mm位置再设置一道木排桩的形式,以减小土体侧压 力。LJ4.3.2 坑底处理处理方法同深坑坑底处理方法,因浅坑周边未设置降水井,坑内积水可采用浅坑底挖集水井下泵进行明排的措施。4.3.3 石专模砌筑垫层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时,开始进行周圈砖模施工,砖模与 支护系统之间填筑袋装水泥,随砌随填,视情况适当加设内撑。4.3.4 坑周边采用回填石硝,分层分步夯实,考虑到支护体系在 处理完成后难以拔除,木排桩及挡泥板应打至垫层底标高以下或在底 板垫层底标高位置切除。4.4 基坑防水层、防水保护层、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与基础底 板防

9、水层做法相同。五、现场临时用电5.1 认真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5.2 降水用电系统:采用三级漏保,确保安全;5.3 配电箱、开关箱的选用:符合规定要求;5.4 配电箱的设置:远离火源、水源;5.5 现场线路的规定:保证整齐、清晰和相对固定;5.6 水泵使用前的注意事项:进行检测和检查,无问题后再使用;5.7 移动潜水电泵的注意事项:施工前要先拉闸后断电;5.8 对作业人员的要求:必须配备安全防护用具。六、降水施工安全管理措施6.1 安全生产目标:无工程安全事故和无重大设备事故。6.2 安全责任制为了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强化“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 本工程实行安全责任制。6.2.1 项目经理是安全施工的总负责人。6.2.2 生产负责人对安全施工负直接领导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 项安全措施和安全制度。6.2.3 技术负责组织安全措施的编制和审核,安全技术的交底和 安全技术教育。6.2.4 安全员对分管施工范围内的安全施工负责,贯彻落实各项 安全技术措施。6.3 现场安全设施的验收。6.4 进入现场施工的所有工人应穿绝缘鞋和戴好绝缘手套,防止 漏电伤人。6.5 施工期间应有专人现场指挥,上下呼应,换班作业。同时观 测边坡变化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发生应立即停止作业, 将人员撤出现 场,并及时将情况上报现场负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