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反射》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反射》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反射》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反射》教案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反射》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反射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反射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2.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 的含义。3. 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4. 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2. 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3. 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 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4. 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探究光反

2、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 度。2.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教学难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教学工具激光源、平面镜、纸、角度测量器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请举出应用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实例。二、新课引入教师: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到屋子里的桌子、电视,怎样才能看到呢?我们能看见太阳、电灯,是由于它们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为什么又能看见人、教室、书本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这是因为他们能反射太阳、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这些被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本节我们就

3、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规律。三、新课教学1. 光反射的规律1 、教师:光传到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时改变传播 方向,又返回原来的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演示一: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观察:墙上光斑及其变化。演示二: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让学生观察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并在黑板上画出图:教师向学生介绍以下名词:一点、两角、三线.入射点 (O) :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法线(ON):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用虚线表示 ) 。 .com入射角(i)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r)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教师:通过演示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那么光反射时遵从什么规律呢?实

4、验一:1. 按照课本图2.2-3 ,让从激光器射出的光沿纸板入射到镜面上的 O点,观察反射光的位置。在白纸上画出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并记录下来。2. 不改变入射点的位置,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重复上面实验两次。3. 把纸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看见反射光 线吗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板书: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实验二:把入射光线沿原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到镜面。观察反射光的

5、位置。讨论得出: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3 、讲述反射光路图的画法:例:下图中已知入射光线,请画出反射光线。画法:过入射点画法线;画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学生练习:投影仪胶片。(1) 画出下图的入射光线。(2) 如图,画出反射光线,并回答:入射角多大?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多大?2.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演示三:用镜子和白纸反射太阳光或灯光。问:为什么镜子反射的光很强,白纸反射的光很弱我们来研究这两种情况。教师:平行光入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上时的情况如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镜面反射:每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反射光向同一方向射出,在这个方向的反射光很强,而其余方向无反射光。演示四:把几

6、根大头针垂直插入硬纸条中表示法线,把硬纸条任意弯折后法线不再平行。( 图上 )强调: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向各个方向反射光,所以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教师分析实例:同学们看不到黑板反光部分的字,这是因为黑板上的反光部分发生镜面反射,光线强度比粉笔字漫反射的光线强。怎样避免这种情况?让反光部分粗糙,这样就可以发生漫反射,减弱反光部分来的反射光,同学们就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粉笔字反射来的光,也就是能看清楚字了。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1. 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能发生反射现象.2. 光的反射定律.3. 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 物体对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

7、射5. 漫反射使我们能够在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 物体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2.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的含义。3. 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4. 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2. 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3. 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 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 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的体验。4. 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8、.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重难点重点1.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2. 镜面反射、漫反射。难点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教学工具激光笔、刻度尺、水、盆、光的反射演示装置图、玻璃片、平面镜、投影片、手电筒(玻璃上有1 mm2 mm缝隙的黑纸) 、白纸、小平面镜、大头针、量角器、钢笔、图钉、刻度尺、透明胶条。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都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你能举例说明吗?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

9、108 m/s ,我们为什么能看见日光灯、烛焰?日光灯,蜡烛是光源,我们能看见光源是因为光源发出光射入我们的眼睛。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到屋子里的桌子、电视,怎样才能看到呢?打开灯就能看到屋子里的东西。为什么打开灯就能看见屋子里的东西呢?所有的物体表面都反射光,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本节我们学习有关光的反射的知识。二、新课教学( 一 ) 光的反射定律演示实验1:在桌面上放一盆水,用强光的手电筒照射到水面上。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墙壁上有明的光斑,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能发生反射。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在讲光的反射规律时,让我们先弄清几个光反射中的名词。演示实验2

10、:让激光笔发出的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一点、两角、三线。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反射图。教师讲解:入射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探究活动:光反射时的规律1. 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2.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 如图甲所示,先使E、 F 成为同一平面,使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M点,观察从镜面反射光线的方向并用笔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2) 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一遍,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3) 按图乙那样,把纸片F 向前折或向后折,让学生观察能否看到反射光线。(4) 再用量角器量出反射角(r) 和入

11、射角(i) 的大小,并记录大小进行比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逆着反射光线照射,反射光线怎样?3. 分析和论证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分组讨论后进行归纳,得出来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教师补充说明:(1) 光的反射定律可概括为十二个字:三线共面,两 线分居,两角相等。(2) 反射定律的第三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后有反射; 入射在前,反射在后; 入射是因,反射是果。(3) 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老师板演如何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已知光线的入射光线或者反射光线。学生练习:已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成90夹角,请画出镜面的位置。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法线既是反射面的垂线,又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掌握法线的这种双重作用,作图就容易了。学生板演,教师点评。( 二 )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能发生反射。不同的表面对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