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七夕乞巧的“变俗”与“正俗”案例课文教学反思_第1页
知识七夕乞巧的“变俗”与“正俗”案例课文教学反思_第2页
知识七夕乞巧的“变俗”与“正俗”案例课文教学反思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知识七夕乞巧的“变俗与“正俗案例课文教学反思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知识:七夕乞巧的“变俗与“正俗_课堂实录_案例_课文_教学反思_教后感,欢送您来阅读并提出珍贵意见!七月初七称为七夕,民间乞巧当然应该就在此夕。可是,在民俗史上却有过七月初六入夜乞巧的事,而且时间延续多年,地域广及南北。宋太宗把它看作一件大事,竟至下诏令更定,仍以初七为七夕。这个问题,曾引起古人注意。清初王士祯?香祖笔记?在叙明上述诏令后说,名七夕而用六,不知起于何时。博赡如王士祯,还是只能存疑,而所表示的疑问,又显然沿承南宋洪迈?容斋三笔?:“太平兴国三年七月,诏七夕嘉辰,著于令甲。今之风俗多用六日,非旧制也,宜复用七

2、日,且名为七夕而用六,不知何时以然。王士祯也说是太平兴国年间下诏,而非如另一说所称宋太宗淳化年间;他的疑问表述为“不知起于何时,与洪迈“不知何时以已然语亦不异,可见他所根据的就是?容斋三笔?。其实,明代沈德符对“七夕用六的起始及相关问题有过说明了,只是王士祯并未见到或虽见而不曾注意,晚清俞樾?茶香室续钞?是称引了的:“明沈德符?野获编?云:江南李煜以七夕生,至期,其弟从益自润州赴贺,乃先一日乞巧,江浙间俱化之,遂以成俗。直至宋淳化间,始诏更定仍为七夕。然那么七夕之用六夕,自南唐始。末句为俞氏按语。南唐国主李煜937978生于七夕,他在继位后,王室人员和群臣于此日贺寿,其弟李从益居润州今镇江,因

3、贺生辰须于初七日到国都江宁今南京,就提早一天乞巧,江南、浙江民间便也照着早一天乞巧,不多几年竟代替旧俗成为新俗。这种情形似乎还由南而北影响到中南地区,李煜失国975年、“归为臣虏以后仍然如此,以致宋太宗为之不安,要用政治方式干预,名义上是要恢复旧制,进展正俗,实际上自然是为了消除李煜生辰导致民间变俗的影响。事情并未到此为止。李煜降宋之初,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尽管有羞辱之意,但宋太祖知道他并无政治能量,并不想杀害他,只把他当作翰林学士对待,而在“烛影摇红下兄终弟及继位为帝的宋太宗却对他不放心,总是提防着他,下诏更定七夕于前,又赐药暗害于后。李煜在东京今开封过“臣虏生活,“时时以泪洗面,又在所填词里写了故国之思,宋太宗因此忌恨,也不管李煜只是写情而非立誓,仍必欲置之死地。相传他借李煜生辰时机当是公元978年赐牵机药,服后即死。生于七夕的人当然不少,死于七夕的也是代不乏人,但是生日即是死期,这个概率极小;李煜以生日受赐牵机药,纵然不想服也不行。他之死岂是偶尔,这个传说的可信程度应当认为很高。李煜死于978年,亦即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太宗下诏正俗更定七夕,应在此年七月初,假设迟至淳化990994年间,那么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