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1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2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3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元主题 色彩 爱什么颜色教材分析  爱什么颜色这首诗歌以简练的语句,相同的结构段式勾勒了三副绚丽的色彩画面,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己理想的追求。 第一幅画面描绘了碧绿的禾苗,碧绿的小草,碧绿的梦.这是对自己农村生活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  第二幅画面描绘了火红的朝阳,火红的枫叶,火红的队旗。这是作者对自己学习生活的热爱。 第三幅画面描绘了蔚蓝的天空,蔚蓝的大海,自己身着蔚蓝的军装驾船乘风破浪保卫边疆,这是小作者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描述,表明了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这首诗歌表面上是写作者喜爱的碧绿、火红、蔚蓝三种色彩,实际

2、上是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胸怀。诗歌虽篇幅短小,但层次清楚。每一小节都以“我”爱什么颜色起笔,然后交代喜爱的原因“因为”,最后落笔在自己身上,强调喜爱这种颜色的真正原因。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部分优美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边读边想象,理解体会诗歌意境。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仿照本诗编写一段诗歌。 教法学法: 学习抓周围美好的事物抒发自己情怀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读中想象的阅读习惯。 2、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诗歌的意境。&

3、#160;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播放课件:欣赏蓝天、白云、绿地、火烧云、彩虹。2.你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交流(也可展示资料) 3.文中小朋友喜欢什么颜色?(板书课题) 4、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自然界中绚丽的色彩把学生带入了美妙的色彩世界,使学生感受美,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出示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边读边想象,理解体会诗歌意境。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仿照本诗编写一段诗歌。  三、自读感知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

4、法(问、拼、查等)识字 2、指导学生同桌互读正字音,小组合作学生字。  3、检查学习情况,指名读生字词(针对学困生)。  碧绿 蔚蓝 辽阔 将来 战士 乘风破浪 威武 海疆 4、指名读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识字能力及识字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自读情况。)  四、细读感悟入情品读  1.轻声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师相机板书:碧绿 火红 蔚蓝  2.你喜欢哪一节就认真读哪节并结合插图想想读懂了

5、什么?哪儿不懂? 3.汇报、交流 从哪儿明白了什么?怎样读出自己的感受?(教师相机点拨)。 4.  根据汇报交流情况板书:爱家乡   爱生活   有理想  5. 教师参与读。  6.从这首儿歌中,我们看到了爱家乡、爱生活、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少先队员,让我们把对他们的爱表达出来。  a自由读全文。  b这么美的诗歌想不想背诵? (设计意图:自学探究,了解诗歌内容。学生在读读、想想、写写中深入理解诗歌,悟出情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思考、想

6、像。在交流评价中进一步体味诗歌蕴含的感情。营造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最后,学生入情的读文,把体会到的感情在读中充分表达出来。)  四、联系生活尝试创作  1.刚上课时,我了解到同学们各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仿照儿歌,借你喜欢的颜色表达自己的情感。  2.说给组内同学听。  3.学生如感困难,教师可以先编儿歌读给学生听。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创编诗歌,进一步体会诗歌语言特色,提升对自然界中色彩美的情感体验,使爱家乡的教育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五、指导书写生字词 1.观察生字,把认为难写的字提出来。 

7、2.谁帮助他写这个字(结合词语)。  3.抄写词语  碧绿  蔚蓝  辽阔  威武  乘风破浪 (教师巡视指导) 4. 鼓励学生摘抄描写色彩的词语;写出“碧绿  火红 辽阔  威武”的近义词  (设计意图:互帮互学,化难为易,鼓励积累) 六、实践作业:把自己编的儿歌配上画办一份手抄报。 板书:         

8、;                        碧绿       爱家乡            爱什么颜色       

9、;火红       爱生活                              蔚蓝       有理想 课堂检测 1、比一比,组成词语。 辽(

10、     )   将(   )战(      )乘(      )武(      ) 疗(    )   江(   )站(      

11、60;)诚(      )伍(      )        2、填字组词,看谁的词语宝库最丰富! (   )绿         (   )绿       绿( 

12、   )     绿(    ) (    )蓝        (   )蓝       蓝(    )     蓝(   

13、60;) (    )红        (   )红       红(    )     红(    ) 3、续编诗歌,你一定更精彩! 我爱      

14、0;   颜色, 因为           是          的,           是          的,      

15、                  ,                        , 也是        

16、           的。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写会10个生字。积累部分好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3、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教法学法: 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2、学习

17、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外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资料或开花时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亲自观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见过草地吗?是什么颜色的?老师今天将和大家一起去欣赏一片金色的草地。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据题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3、 出示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2、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18、160;四、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小组长带领成员商量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扫除阅读障碍。2、教师帮助提出学习方法供学生借鉴。  (一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读)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读课文,相互检查,相互提高。  (三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四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四、阅读交流,深化理解  1、指名交流初读收获,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2、仔细阅读课文,形式自选。边读边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 同时完

19、成“语文天地”的“图示蒲公英的变化”。读后全班交流。  3、再读课文,思考:“新发现”之前,“我们”是怎么做的?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我们”心里可能怎么想?找出有关句子,前后联系起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4、请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后,再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通过充分的读来表达内心的收获和想法。  5、总结:大自然多么有意思!作者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发现了它的有趣和美好,希望我们在座的同学们也像作者一样,让自己的眼睛敏锐一些,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  五、思考交流,深化认识  学习课文后,让学生谈

20、谈自己的感受。在学生发表个人想法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它可以使自己有更多新的认识,新的想法,新的收获,新的提高。 六、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七、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仔细观察你喜欢的花草,说说自己的新发现,再写下来。 课堂检测 1、比一比,组成词语,可要仔细分辨哟! 第(        )住(            

21、; )反(              )开(             ) 弟(        )注(           

22、;  )返(              )升(             )  2、按要求写词语,只有动脑筋才行。 写近义词: 随意(     )     引人注目( &#

23、160;     ) 写反义词: 开心(     )     合    拢(       )  3、仔细观察自己喜爱的花草,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再写下来。 五彩池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写会10个生字。积累部分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练习边

24、读边展开想象。根据课文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指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五彩池的成因,感受它的美丽神奇。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五彩池的成因,感受其景色美丽。 2、养成边读边想象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1、谈话:谁来告诉大家以前到哪儿游览过,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说自己的见闻。  2、导入:老师真羡慕你们,我们要眼界开阔,知识丰富,就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老师和大家到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去观赏一下那里的美景佳画。 板书课题,齐读。 

25、; 二、汇报交流,初读课文。  1、组内交流自己课前 收集或查阅的资料,告诉你的小组同学,通过资料,你对五彩池有了哪些认识,印象如何?  2、指名畅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师生及时点评鼓励。 3、通过课前收集和查阅资料,同学们已经对五彩池产生了自己的初步认识。课文是怎样描写五彩池的,同学们想不想去欣赏一下?请同学们自由地去读课文,争取尽快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检查初读情况:(1)读字卡,检查字音。(2)读句段,检查课文。 三、略读课文,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用稍快的速度略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描写的五彩池与你课前认识的五彩池异同之处

26、有哪些?课文描写的五彩池留给你的是怎样的印象?  2、再请同学们略读课文,边读边搜寻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看谁是读书的有心人,善于发现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梳理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记下,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读书时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疑点,不要漫无边际地乱提一气。 四、读书解疑,深化认识。  看得出,同学们已经清楚的感受到了五彩池的神奇与美丽,它的神奇与美丽表现在哪里呢?它为什么会那么神奇呢?让 我们与作者一起,再来切身感受一下吧。 (一)学习“五彩池的特点”。 1、文章的哪些内容描写了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二、三自

27、然段)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标注重点词句,抓住这些重点词句反复阅读,仔细体会,想一想这些句子描写了五彩池哪些方面的特点。  学生自学。  2、请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桌听一听。然后指名谈收获或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谈话及时课件出示本段相关的句子,全体一齐参与,共同朗读、体会美丽的词句,在反复的不同形式的美读过程中,感受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这期间,学生便会自然而然的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倍增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五彩池的美丽神奇还体现在哪里?请同学们像刚才那样来学第三自然段。学后汇报交流感受,然后美读,深化认识。  4、小结:听了大家的朗

28、读交流,老师的脑海中不由的出现了一幅画面(课件出示配有舒缓音乐的五彩池录像画面),谁能给这幅画面配乐朗读一下?  指名配乐朗读。  听后指名谈感受: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二)学习“五彩池的成因”。  1、五彩池为什么如此美丽而神奇呢?我们都为此而疑惑。文章的哪部分内容能为我们揭开疑团?请同学们去仔细阅读第四自然段,一句一句地读,看看到底有哪几方面的原因?  2、指名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生共同概括出四个方面的成因。  3、课件演示五彩池成因画面,使学生直观感受阳光的折射作用,同时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五彩池的成因。 

29、五、整合全文,升华感情 1、“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请结合刚才的课文学习,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再次质疑:课文学到这儿,大家还有不理解的问题吗? 学生若提出问题,可请学生解答,做到资源共享。 六、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七、课外拓展,自选作业  1、文章语言优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3、尝试实验:自己或合作创造条件,利用阳光折射原理,做一做五彩池的成因试验。 单元主题  声音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学目标: 

30、;1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正确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  2体会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  3学习欣赏声音,仿写声音。 教学重点:体会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欣赏声音,仿写声音。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点拨引导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眼睛,给了我们色彩,让我们看到了大千世界的绚丽多姿! 耳朵,给了我们声音,让我们听到大千世界的奇妙交响! 现在就来做一个听声游戏,请同学们把听到的声音说出来。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奇妙的声音,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2、 出示目标三、初读课文,

31、整体感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你一定会听见的,这是一篇随感式的小品文,它既有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又有散文的特点。在文中,作者都听到了哪几种声音? 她对声音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感受? 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把关键的语句、词语勾画出来。 1、预设字词教学: 2、预设学生回答: 生答:(1)作者写了“蒲公英梳头的声音”、“蚂蚁小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风吹的声音”、“动物的声音”、“水声”。 (2)表现作者对声音的感受和认识的语句有:“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用心听,

32、用心看,也用心想,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这些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乐趣。”等。 师:从作者对声音的认识和感受中,我们知道用心聆听能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奇妙,得到很多乐趣。这是聆听声音的好处和意义,那么不听或充耳不闻,又会怎样呢?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可见,聆听声音是多么重要啊!如果能把听到的声音写下来那就更好了。本文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品读课文1-8节,选择你最喜欢的语段,先读一读,再想一想,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教师预设: (1)“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

33、0;(蒲公英也有头发,还要梳头,采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把它写得很可爱,也很漂亮。语言生动形象。) (2)“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蚂蚁还会跑步,做体操,好似进入童话世界。也用了拟人的手法,读后感觉活泼有趣。) (3)“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 (突出了雪花的特点,温柔轻盈。语言诗情画意。) (4)第5、6、7节,运用排比,写一个方面的声音,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五、学会聆听,仿写声音。 课文向我

34、们展现 一个多么奇妙的声音世界,作者对声音的描写又是多么生动有趣啊!(多媒体展示)老师现在播放一段声音,请同学们仔细地用心地聆听,把听到的声音和感受写出来。 结束语:让我们学会聆听,用心去听,随时把耳朵听醒,你一定会听见的,让世界因为我们的倾听而更精彩! 六、课堂检测: 一、比较一下,然后再组成词语。 秒(       )       闭(     

35、0; )      拨(      )      脆(       ) 妙(       )       闲(       )&#

36、160;    拔(      )     危(       ) 二、仿照课文的句子,你也写一写自己听到的声音吧! 你总听过              的声音吧?当    

37、0;              ,  当                ,当                  ,你总听到些什么了

38、吧? 3、 把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写一写。     喜爱音乐的白鲸 教学目标 1、 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准字音。 2、初步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读懂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的情感,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  抓住“纷纷”、“马上”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对动物的关爱。 教学难点 感受人们营救白鲸时的过程,从而产生喜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 交流

39、课前搜集的资料,导入新课。      1、交流资料。 2、板书课题:喜爱音乐的白鲸 3、齐读课题。 二、出示目标三、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师:小声读课文。读课文时,把字音读准,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1、学生读文  2、开火车检查读书情况。其他同学注意听字音读的是否准确。生读。  师:他们的字音读的准不准? 生答。 教师随机纠正“召唤”的“召”,齐读“召唤”。理解“脊背”,让生指一指脊背在哪里。  3、 检查生字。 4、出

40、示白鲸图。 四、感情朗读,直奔重点。  1、默读第四自然段。 师:小组交流时,一位同学发言,其他的同学要注意听,随时补充。  2、小组讨论。师巡回指导。  3、学生读文  4、互相评价。  5、研读白鲸得救一部分。  师:后来,白鲸又是怎样得救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后面的课文,看看白鲸是怎样得救的?读完后,在小组中说一说。  (1) 生读文。师巡回指导。  (2) 学生读完后以小组形式汇报。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谈一谈,白鲸是怎样得救的?哪个小组来?注意:本组的同学可以随

41、时起来补充。其他的同学也要认真的听,看看他哪里还没有说到。 五、朗读体会,自感自悟。  师:在整个营救白鲸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场面。下面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哪些场面是最令你感动的,可以和同位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感受。  1、自由读课文,同桌交流。师巡回指导。 2、指名谈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1)生谈感受。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六自然段内容。 出示:“一个船员大声说乐曲”指名读上面这段话。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五自然段第一句话。猎人爱惜白鲸。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读这段话。 (4

42、)出示五、六自然段。 (放音乐)优雅的乐曲响起来了,让我们伴随着音乐一起读一读吧!  生齐读。  六、小结课文,升华感情。  1、学生谈学习后的感受。 2、自由读喜欢的段落,读出自己的感受。下面就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学生读文。 3、小结全文 师:有了这群喜爱白鲸的人,白鲸得救了,大海有了白鲸,就变得更加美丽,那么人们有了这群白鲸,生活也会更加丰富多彩。人和动物就是这样相处、相互依存的。 课堂检测 1、填空。 聪明的(      

43、) 美妙的(      ) 顽皮的(      ) 珍奇的(        ) 2、比一比,再组词。 硬(     )雅(     )招(      ) 便(    &#

44、160;)难(     )召(      ) 3、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45、;                                       寓言二则 教材分析  寓言是由虚构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课文包括两则寓言

46、,每则寓言的题目都是一个成语,所以也是两个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寓言先说那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写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现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人们常用“掩耳盗铃”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充数,后来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溜走。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蒙混度日的人。寓言告诉我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47、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学习课文生字词。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课时划分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插图,引导看图。  师:图上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哪儿干什么? 生:图上画了两个人。 生:他们在一个大门口。  生:

48、有一个人左手捂着自己的耳朵,右手伸手摸一个铃铛。 生:不对,老师,不是伸手去摸,他是想偷去。  师:对,那个人正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今天来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2、 出示目标3、 板题读题,释题。 掩耳盗铃: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寓言:含有一定道理的小故事。 四、自由读文。 要求:  1、自学课文生字词。  2、找出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读一读。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3、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4、指明读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

49、。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5、 阅读课文,由结果和课后第三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学习。  讨论:(1)为什么他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呢?  (2)他在偷铃铛之前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六、联系实际讨论,明白寓言的道理。  1、讨论:这个故事可笑在哪里? 学生小组讨论。  师:对,这个人明知有这样的结果还去做,真是自己骗自己,他被抓呀,活该!同学们,我们能做这样的事吗?  2、引导学生明白寓意。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

50、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在明白寓意的基础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升华所学的道理:掩耳盗铃是一自欺欺人的傻事,千万别这样做。   第二课时 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1、师:课前,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请你有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课件:滥竽充数)  3、师:结合刚才我们看的动画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在理解上有难点?(课件:点击后显示) &#

51、160;   竽:簧管乐器。         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请同学们快速查字典,并据词定义。(点击显示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你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2、  出示目标3、 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

52、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到文中能解释这个成语的句子。     2、学生反馈     师: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3、 师: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个句子,什么叫“装腔作势”?从句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在装腔作势?    

53、60;学生反馈 教师板书: “装腔作势”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     四、 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 引导阅读,合作填表。  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你们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研究员吗?     生:观察表格。 

54、 师:谁来说说这张表的要求?学生反馈。 是啊,我们在填表时,就是要多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找到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 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  4、追根究底,感知寓意。  师:谁来汇报一下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结果 只好逃走)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师:读读这个句子,这个消息指什么消息?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体会?(个别读集体读)   师:还有哪个词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只好”没有办法,无奈的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个别集体)  5、 感情朗读,畅谈体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