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山居》教学设计_第1页
《沙田山居》教学设计_第2页
《沙田山居》教学设计_第3页
《沙田山居》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沙田山居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课标分析】新课标要求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此外,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注意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教材

2、分析】沙田山居是中职鄂教版语文(下)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余光中先生是著名的乡愁诗人,他的作品无论是诗还是文,都充满了乡愁之味。沙田山居更是通过在形象的比喻,和缓的语气,压韵的音调,传神的文字,来表达含蓄的思乡情感。文章表达的思乡感情学生从总体上能够了解,但是本文文字艰涩,情思隐寄,具体是如何表现思乡感情的,却是教学难点,需要认真揣摩阅读才可以真正理解。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就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达到理解文意,体悟作者的思乡感情。【学生分析】 沙田山居是一篇扩展阅读,这篇文章文字艰涩,文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愁与爱国之情是深藏隐寄的,而所教的两个班级语文基础较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贯穿始终,

3、让全体学生将美读与初步鉴赏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学目标及重点】 1、美读。通过自读、齐读、示范读等形式来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美文须要美读。美读,离不开有感情的朗读。朗诵者是教师或个别学生;而美读则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一种方式,它要求全体学生参与朗读的实践,并将这种实践跟初步鉴赏紧紧结合在一起。2、美赏。通过揣摩精警词句来赏读。在整体阅读和细节阅读的基础上,充分把握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情达意的技巧。3、体验乡愁情结。通过阅读本文和余光中的其他散文,体会作者含蓄的情感、传神的文字,充分理解作者笔下的神妙的山水之美和字里行间的淡淡的乡愁。【教学策略】“美文需要美教”(韦志成语)。我们在这里不妨变化

4、一下“美文需要美学”。这是一篇美文,语言优美,甚至辞采华丽。而且多用典,多用修辞,善用动词,可谓一字传神。乡愁通过几个特定的意象来表现,主题明显。语言也通俗易懂,读一两遍就能会背诵。而沙田山居语言含蓄,意象也有难以理解之处,情思隐寄写景之中。而且本文有许多字词学生从来没有见过,这给阅读带来了极大障碍。因此将本文的教学目标设计为美文美赏。包括鉴赏性阅读、体验性阅读。以读带赏,体验与鉴赏相结合。从景到境,从境到情。抓住几个重要语段,把握“兴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方法:初读初体验(美读)深读深理解(美赏)再读再体验(悟乡愁情结)。【教学用具】 Powerpoint课件(配乐诗乡愁、生字词。

5、)二、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有位台湾诗人曾写过这样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乡愁,脍炙人口,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陆的深情,镌刻在每一个游子的心坎里。它就是乡愁,教师示范背诵并投影大家一起朗诵,它的作者就是台湾著名诗人、学者余光中先生。这篇散文文字含蓄甚至有些艰涩。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通过反复朗读,来领悟作者是如何表现乡愁这一永恒的情结的。【美读提示】这篇文章美不美?可以各抒己见。可能会有同学说文字太难懂。语句晦涩,难懂,影响了我们对文本的阅读。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很好。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无论美不美,我们不妨读读看。【难词扫障】文章有不少生字,下面我们一起把这些字词学习一下:出示生字词投影(识记理解

6、积累)浩淼(mio) 衣袂(mèi) 绸缪(móu) 阒(qù) 黑 栖(q)定 蹂躏(róulìn) 碧湛湛(zhàn) 莽莽(mng)苍苍 天籁(lài) 【自读标注】同学们先自读课文,重点的句子做好标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初步美读】美文要美读。“三分文章七分读。”看来“读”是学习散文的一个重要方法。怎么读呢?默读还是朗读齐声朗读还是一个人读大家听?读全文还是挑选几段读?大家觉得呢?学生商量,选择一两种。设计理念:这样设计充分给学生以自由,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但是这样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很大

7、的风险。因此要合理发挥教师主导性,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运用教学机智,巧妙化解教学矛盾。【揣摩美读】学生自由诵读,教师巡视,与误读学生交流,帮助学生纠正误读情况。通过自读,我想同学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美不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诵读,流畅地、充满感情地读,一边读一边想象一边陶醉。【教师引导】一般来说,作者写文章都有一个思路,这篇文章比较难懂,所以,我们最好顺着作者的思路来阅读,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作者的情感。【重点赏读】抓住第一段“重九的陶菊已近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这里有几个特定的意象。“重九”、“中秋”、“陶菊”、“苏月”,这些意象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思乡怀旧之情。【创新阅读】这段

8、最后一句是否可以变化一下。“重九的陶菊已近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是否可以调整一下呢? 同学根据上下文进行修改。改过之后一起读一读。教师意见:“重九的陶菊已近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又圆了。”是不是更好些?可以讨论。设计理念:这样思考,可能只是自己读书过程中发现的一个问题,不是从语法角度着眼,而是从修辞角度考虑,改一下可能效果好一些,而且也培养学生不盲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名家敢于质疑的精神。【重点赏读】“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这一句写远景,实际是乡愁的一处体现。写“山外山”,“最远”二词就写出了乡愁的层层与绵亘之远【重点赏读】文章接下来重写景,全文描写

9、的是作者在香港九龙半岛沙田的一处居住环境,主要写了围着我的山和围着山的海。有没有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流露?找一找,读一读,评一评。【师生交流】作者将山比喻成罗汉,山顶是佛头,半山腰以上是佛肩,山腰以下是佛肚,山谷是肚脐。三四两自然段对山的各个时段都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早晨马鞍山高高耸立于东方,使朝阳迟到,为看日出须得登上佛头。傍晚时西边魁梧的鹿山遮去了半壁西天,黄昏早来,鸟雀啼鸣。夜晚迅速来临,众鸟栖定,草间吟哦四起,幽谷中回音阵阵,山影茫然阴森,潜伏着不安。除了从不同时段描写山,作者还描写了云烟氤氲的山、起风的山、热闹的山,分别体现在文章五六七自然段。对于围着山的海,作者也进行了描写

10、,体现在第二自然段。首先,海和山是相互绸缪的,是融合在一起的。晴艳的下午,海上碧波万顷;起风的日子,海波此起彼落;夜深时分,潮声起伏,渔火璀璨。“山睡去以撼人的节奏感撼着我的心血来潮。”写景中思乡之情隐约可见。【赏读体验】第三段抓住“回答”一个小环节来揣摩。请一位同学朗读品位。例如“家,在半山腰等我。一个“等”,境界全出。每人自读,品味。写山谷,含情脉脉,用比喻,可爱。请一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赏读体验】文章第七段可以说是点题的段落。景为谁生?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乡愁是如何表现的。抓住几个关键语句:“加注罢了”、“最令人心动、神往的”、“人的骚音”“山下的铁轨向北延伸,延伸到我的心弦”等来把握。

11、文末赋诗一首“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含蓄深沉地吐露了思念祖国家乡的情怀。【意象品读】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些与乡愁有关的意象,从中品味作者的乡愁之思。【师生讨论】作品中所流露出的,不仅融入了乡愁,还融入了沧桑美。重阳饮菊、中秋看月等古典诗词意象,成为离愁别绪的载体。“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抒发了对祖国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倾慕之情。在他看来,自己的愁思“一层淡似一层”,“山长水远”。这种沧桑的乡情又表现为“文化乡愁”,即对文化古国的无限赞美和忆思。【板书设计】空间顺序海山沙田山居山上的云烟海潮风声骚音边愁乡愁 爱国情怀【课外拓展】课后请同学们阅读与乡愁相关的文章故乡的榕树、我寄情思与明月和就是那一只蟋蟀等,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阅读余光中诗集。设计理念:通过课外拓展阅读,让学生体会语言魅力,提高他们揣摩语言的能力,领悟文章在写景写物背后深藏的思乡之情。同时,还能让学生学会散文的写作技巧。三、教学后记本文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