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宏观经济管理研究参考资料1、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答:一、宏观管理是市场缺陷的必要补充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现阶段推动生产力发展最有效的形式,但市场经济的自发运行表现出以下主要缺陷:1、市场竞争导致垄断。垄断导致市场效率降低。2、市场不能自动平衡经济活动的外部效应。3、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4、不能保证市场交易的信息对称。5、不能保证市场财富的合理分配。6、实现社会供求平衡的代价过高。这些缺陷的存在,使市场经济无法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需要政府从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要求出发,制定和运用相应的法规政策加以弥补和纠正。二、宏观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素市场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与简单商品经济相
2、比,其运行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特点:一是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是“为卖而买”,实现价值增值是商品生产者的决定性动机。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每一个市场主体都具有不正当竞争的倾向高度发达,生产过程片面化。二是分工高度发达。生产过程高度专业化,协作化。任何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以其他企业和部门的存在与发展为前提,交换把整个经济连接成一个紧张运转的有机体。经济运行的链条一旦在某个环节上断裂,就会产生“骨牌效应”,造成灾难性后果。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本身客观地要求有一个控制系统,即政府的宏观管理。2、导致宏观管理失效的主要因素答:宏观管理作为一种政府行为,也是其局限性,即不能弥补和克服市场自发的所有
3、缺陷,甚至会因举措当引起经济波动。主要原因:一、信息对宏观管理决策的约束,这种约束主要来自于信息缺口和信息失真。二、决策者偏好对宏观管理决策的影响,宏观管理决策采用少数人集中决策的方式,其过程和结果不能不受到决策者或决策者偏好的影响。三、利益集团对宏观管理决策的干扰,任何一项宏观政策都为可能对不同的利益群体产生完全相同的影响,不同群体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宏观政策的走向。四、宏观调整政策的实施存在“时滞”政策“时滞”使宏观政策滞后于经济现实,导致政策失效。五、市场主体的“合理预期”行为,市场主体对宏观政策进行的理性预期以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防范措施,往往使宏观政策的效力大打折扣甚至失败。3、政府成为
4、经济生活全面干预者的独特优势答:1、政府是最能代表社会共同利益的公共机构2、政府掌握最充分的公共权力资源,如:财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发行货币的权力等3、政府拥有最强大的公共信息系统4、政府购买行为及其经济影响P1415(1)调控社会需求总量政府采购总量构成一国一定时期社会总需求的一个重要部分,政府采购总量的变化,必然对社会总需求产生影响。从形式和内容看,政府的市场购买行为与一般的购买行为并无二致,但从行为目的和结果的结合上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政府的购买行为与一般购买行为的一个本质不同,就是政府的购买行为,具有“主动地”或“有计划地”影响经济运行过程的主观意图和客观作用。政府则会把其特殊目的
5、寓于一般经济行为之中,通过调整其消费总额和采购量来主动地影响经济运行过程或供求关系变化,影响社会资源配置。(2)影响产业结构政府采购那些行业的产品,必然对相关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进而对社会产业结构产生影响。5、宏观管理的手段P2528(1)经济手段是国家通过调节经济变量来影响微观经济行为,并使之符合于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一切政策措施的总和。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构成经济手段的具体形式。宏观经济政策的任何调整,都会引起经济利益关系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向很明确,如鼓励什么,限制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等,通常都有明确的规定。由多种具体政策构成的宏观经济政策,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各种宏观经济政策通常是围
6、绕一个共同的目标,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发挥作用。在制定和运用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它们的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别性,加强政策制定和操作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以形成一直的的合力。(2)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立法和司法调节经济活动的强制性措施。经济法规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过程醉主要的法律手段。法律手段的调控作用是经济活动参与者规定一个活动的基本框架和行为准则,任何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并遵守法定规则。优点:把行政干预隐蔽化,提高政府管理的效果;具有稳定性,避免随意性;对市场主体形成一种心理压力,从而强化其自律性。增强宏观调控的透明度,减少被调控者的行为抵触。缺点:不
7、易根据情况变化适时调整,常常滞后于实践。(3)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凭借政权的力量,通过制定和下达指示、命令、规定等,直接干预经济生活的种种措施。行政手段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普遍采用的经济调控手段,曾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消极影响,但是不能据此完全否定行政手段的积极意义,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它如何运用,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运用。与经济手段相比,行政手段作用的发挥具有明显的“短促性”和“速效性”,能在短期内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重大经济问题。与法律手段相比,具有明显的“灵活性”。当然,行政手段具有容易与长官意志联系在一起,造成“一刀切”,割断经济运行的内在联系等明显缺陷。6、产业结构对
8、经济发展的影响P139-140所谓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类产业的构成状况、比例关系及其内在联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产业结构一是包括国民经济中个产业的构成状况,表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种类和数量;二是包括国民经济中产业之间的比率,表明不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大小;三是包括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表明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状态与方式。合理的产业结构,包含着以下方面的含义:一是各类不同产业在结构中都具有合理的地位。二是不同产业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三是不同产业之间具有合理的内在联系。四是能够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对经济影响:1)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9、2)影响经济增长质量;3)影响经济体系的抗风险能力。7、财政政策的功能(1)导向功能,通过调节物质利益,对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发向发挥导向作用,引导资源的流向;(2)协调功能,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利益失衡状态的制约、调节能力,协调地区、行业、部门、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3)控制功能,对人们的经济行为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制约或促进,实现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对个人分配差距进行控制;(4)稳定功能,主要是指通过财政收支规模的控制,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发展。8、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1)人口因素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人口质量(2)经济因素经济规模、经济增长速度
10、、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3)教育因素教育水平,决定人口总体素质,进而决定劳动力的素质。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影响整体就业水平。(4)科技因素科技进步,一方面会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减少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会催生新兴产业,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出更高的就业机会。(5)教育因素在低收入阶段和高收入阶段人们的选择不同,引起劳动力供给的不同变化,进而影响就业。另一种表述(书):(1)自然因素:劳动者能够进行劳动,要受一定的劳动客观条件制约;(2)生产力因素: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程度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就业发生影响。一是现有的生产力决定今后创造就业条件的能力。二是劳动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
11、生产要素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有机构成,从而决定一定量资本对活劳动的需求。三是劳动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人类的生活水平,从而决定人们对就业的需求。四是劳动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会影响人口的生产,从而影响对就业的需求;(3)结构因素:经济结构的变动会对就业状况发生一定影响;(4)制度因素:一个社会的就业水平从深层次上看还受一定的经济制度影响;(5)经济体制因素:经济体制是社会经济系统得基本框架和运行原则的组合,可分为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不同,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也不同。9、我国的就业形势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03年为4.3,04年为4.2,05年为4.2,06年控制目标为4.6,“十一五”
12、期间控制在5以内。06年我国劳动力供求情况供大于求。我国面临就业压力的原因:劳动力供应大幅增加、劳动力需求扩张乏力、劳动力供求匹配率低。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对策:(1)减少劳动力供给的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延长劳动者受教育时间、扩大劳务输出;(2)扩大劳动力需求的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发展非正规就业;(3)加快劳动力流动和转移的政策。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职业培训体系、推进城镇化进程。10、国民收入分配(辩析或简答题)国民收入分配,是对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创造的净产值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分配分两个层次:初次分配
13、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在生产过程当事人之间的分配。经过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分解为劳动报酬、企业收入、政府收入(间接税)。再分配是初次分配基础上的再次分配,又称第二次分配。包括通过国家税负制度进行的强制分配和通过捐助和赠与等形式进行的自愿分配。11、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论述题)。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是收入差距拉大。1、社会总体收入差距。2000年为0.417;2003年为0.448;2004年为0.465。2、收入差距成为社会突出矛盾的原因。一是短时间内迅速拉大。二是历史文化传统。三是存在较多不合理因素。四是低收入平台。3、用历史眼光审视我国收入差距。一是居民总体收入不断增加。
14、二是落后国家加速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三是并未导致“两极分化”。四我国有能力解决差距问题。12、间接利用外资的控制标准(辩析或简答题)。衡量一外债规模合理程度的两种指标是债务率和偿债率。偿债率:当年中长期外债还本付息额加上短期外债还本付息额与当年货物和服务项目下外汇收入之比。其国际安全线为20%(2005年我国偿债率为3.07%)债务率:当年外债余额与当年货物和服务项目下外汇收入之比。其国际安全线为100%(2005年我国债务率为33.59%)负债率:当年外债余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其国际安全线为20%(2005年我国负债率为12.63%).13、简述日本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的特点答:日本的宏
15、观经济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突出政府宏观主导作用。在主要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日本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被认为是一种政府管理范围宽、干预力度大,从而政府主导作用突出的典型。2、更多的强调计划。经济计划是日本政府实行宏观经济管理和指导的方案,是日本经济体制中主要的协调机制之一。它通过确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和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揭示政府的总趋向,引导社会经济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这种计划不是政府的行政指令,不期望整个社会都接受计划,而是在计划功能的范围内有选择地加以指导和调节,是指导性计划。3、注重行政手段的运用。比如它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规范个体经济行为,维持经济活动的竞争秩序;
16、为使产业政策得到落实,日本对战略产业实行了一系列的保护扶植政策;战后长期推行奖出限进的保护贸易政策等。4、重视结构调整。重要表现在把制定和落实产业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5、官产学一体的宏观决策体制。日本的宏观决策体制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自下而上,充分协商”,它的经济决策体制与过程,就是政府、企业界和学术机构三股力量相互影响、相互利用、相互配合、相互谅解的过程,并构成了三位一体的宏观决策体制。14、简答从宏观经济管理模式比较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答:1、宏观经济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它没有统一的模式。不同的国家,由于体制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宏观经济管理,同时,不同的国家不管有多么的差异
17、,它总有自己的宏观经济管理。2、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3、不同国家不同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的形成与一国历史、文化、所有制结构、微观经济等多种因素有关。4、不同国家可以从不同宏观经济管理模式中相互借鉴,并不断调整和完善。宏观经济管理研究复习题答案1、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存在局限性的成因有哪些方面?答:宏观经济管理作为一种政府行为,也有其局限性,不能完全弥补和克服市场自发运行的上述缺陷。主要原因是:(一)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约束(二)决策者偏好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影响(三)利益集团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干扰(四)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存在“时滞”(五)市场主体的“合理预期
18、”行为2、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答:(一)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原则(二)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进行(三)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和政策必须与公众利益相一致并与公众的接受程度相适应。(四)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真正建立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基础上。3、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特点答:1.注重运用经济手段,但由于政策传导机制不健全,影响经济手段的作用效果(尤其是货币政策)。2.逐步减少行政手段的运用,但有时又是不可缺少的。如现在的计划主要是指导性计划,中央银行取消贷款规模控制等。3.结构调节与总量调控同样重要。如供求结构、需求内部投资与消费的结构等。4.实施预防性的主动调控。5.注重对经济运行过程的
19、微调。表现为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的调整幅度减小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4、财政政策的内容答:一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二是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三是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四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五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六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5、财政政策工具的类型、税收调节手段发挥作用的基本方式、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对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作用的制约答:1、财政政策工具的类型财政政策工具是指宏观经济管理主体所选择的用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分配和调节手段。(一)财政预算(二)税收。2
20、、税收调节手段发挥作用的基本方式(1)适当设置税种,形成合理的税收体系,从而确定税收调节的总范围。(2)合理确定税目,明确税收调节的具体范围。(3)合理确定税率,明确税收调节的数量界限。(4)在税目、税率已定的前提下,通过规定必要的税收减免和实行加成征收等办法,实现税收对经济的特殊灵活调节。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制约作用表现在:(1)现行所得税实行分类征收,不能实现“量能负担”原则。(2)现行税率不公平,劳动所得的边际税率高于非劳动所得。(3)现行所得税没有考虑纵向公平问题(具有不同负税能力的人缴纳不同的税),如家庭负担情况。6、财政政策类型及其发挥作用的手段答:(一)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
21、指政府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措施来实现:一是减税;二是扩大预算支出规模。(二)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分配活动来减少或抑制社会总需求。紧缩性财政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是增税和减少财政支出。(三)平衡性(中性)财政政策平衡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即财政的收支活动对社会总需求既不产生扩张、也不产生紧缩性的后果。7、2009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答:2009年,中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的要
22、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一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二是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三是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四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五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六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8、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的特点及其对总需求的影响机制答:1、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必须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中央银行通过规定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率具有以下特点:(1)威力巨大,中
23、央银行不宜频繁变动。(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各类银行的影响不一致。2.再贴现率再贴现是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合格票据向中央银行的贴现。中央银行再贴现率就是再贴现折扣率。再贴现以票据为融资工具,风险较小,因此,再贴现率一般低于同期再贷款利率。再贴现率具有以下特点:(1)再贴现率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利率,它与市场利率不同,不随市场资金供求因素的变动而变动,完全由中央银行根据国家政策来决定。(2)再贴现率是一种短期贷款利率。(申请贴现的票据多为13个月,最长一般不超过一年。)(3)再贴现率是一种基准利率,商业银行的利率随它升降而升降。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
24、各种有价证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以下特点:(1)中央银行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大致决定整个银行系统的基础货币量。(从50年代起,美国联邦储备银行90%的货币吞吐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进行的)。(2)主动相对于再贴现率(3)微调相对于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依赖于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其调节作用会越来越大。9、货币政策的类型及其对总需求的影响、一般意义上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答:货币政策主要有三种类型:1.扩张性货币政策。其主要内容是放松银根,扩张信用,从而使货币供应量快速和较大幅度地增长。因此,其功能在于刺激总需求增加。2.紧缩性货币政策。其主
25、要内容是抽紧银根,收缩通货。其主要功能在于抑制总需求增长。3.均衡性货币政策。其主要内容是:按照国内(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通胀率)之和来确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以使货币供应量形成的社会总需求与总产出之间保持一种对等的关系。一般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局限性表现在:第一,货币政策受政策制定者认识能力的限制。第二,受金融经济现象暴露程度的限制。第三,货币政策本身是总量、短期、需求政策,如果经济系统存在严重的结构、长期和供给问题,货币政策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失效。10、收入分配管理、基尼系数、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情况(包括总体情况和分类情况)答:1洛伦兹曲线。如图所示,以
26、纵轴表示不同收入水平者由低到高的收入份额累计值,以横轴表示不同收入水平者由低到高的人口份额累计值。若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则得到一条夹角为45度的绝对平均线,若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则得到一条夹角为0度的绝对不平均线。一般的洛伦兹曲线是如图所示的曲线。100%收入份额BA人口份额0100%2基尼系数。是洛伦兹曲线与绝对平均线所围成的面积与绝对平均线和绝对不平均线所围成的面积的比值,基尼系数=A/A+B。3五等分法。即将居民按收入高低依次排序分成五等份组,用20%的最高收入家庭或人数与20%最低收入家庭或人数收入的倍数来说明总体收入差距。4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这是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1955年提出
27、来的,他认为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收入分配不平等也相应增加,当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时,收入分配不平等也达到最大,然后,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收入不平等程度反而下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情况:从总体上看,我国是体制内的“平均主义分配”和体制外的“收入差距过大”并存。从基尼系数来看,由于不同计算的统计口径不同,计算的基尼系数也不尽相同。东西地区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不同收入群体内部的收入差距。11、“收入分配不公”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关系及其解决办法答:现状:(一)总体差距情况(二)东西地区收入差距(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四)行业收入差距(五)不同收入群体内部的
28、收入差距(六)不同所有制单位收入差距原因:(一)初始条件不同(二)体制外收入膨胀(三)体制、制度和政策原因。第一,初次收入分配体制及格局是导致居民及劳动收入偏低的主要原因。第二,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不健全、不完善,是导致垄断行业进而垄断收入存在的主要原因。第三,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不完善,是导致垄断收入的主要原因。第四,政策原因是东西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具体原因:1、经济结构不合理。要素结构,资本和资源密集型发展模式,2、城乡结构。城市化速度越慢,城乡收入差距越大。3、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比例越低,劳动者分配越少。4、企业结构。小企业相对较少,收入分配差距会越大。解决办法:(一)强化政府对收入分
29、配的调控力度(二)深化体制与制度改革(三)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增加居民就业(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完善社会保障政策12就业的含义、失业的影响、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关于失业的基本点、自然失业、经济增长就业弹性答:就业的含义:就业是指法定年龄内从事一定工作并取得合法报酬的人员所处的状态。失业的影响:(1)降低失业者收入;(2)造成人才资源浪费;(3)加剧经济衰退;(4)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5)精神和健康损害。在二元结构经济中,如果劳动力在两部门间流动是自由的,在城市会出现大量失业人口;如果限制人口流动,在农村会存在大量隐蔽失业。自然失业包括自愿性失业、磨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我国经
30、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资本密集化趋势。13、创业与就业的关系、如何鼓励创业答: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化速度加快,大量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更为紧迫。要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得到贯彻,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我们要千方百计的扩大就业,不遗余力地鼓励创业。一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扩大就业总量是劳动保障部门的重要职责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优先目标,要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政策,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这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根本性举措。二是正确处理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的关系
31、。三是鼓励支持创业,广辟就业门路。四是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五是扶持劳动就业弱势群众,解决就业困难。六是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推动城镇化的进程。14法国计划调节手段的特点答:(1)计划调节的指导性(2)计划工作的多方面结合(3)经济计划内容的调整性。15、什么是“凸性组合”?我国如何实现“凸性组合”?答: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是不存在的,即使美、英等比较自由的市场经济国家,也都进行宏观管理。关键是要实现“凸性组合”。优点市场计划缺点“凸性组合”正因为政府的干预存在着缺陷,所以让政府干预成为替代市场的主导力量,其结果只能导致“政府失灵”,用“失灵的政府”去干预“失灵的市场”必然是败上加败,
32、使失灵的市场进一步失灵。但客观存在的市场失灵又需要政府的积极干预,“守夜人”似的“消极”政府同样无补于市场失灵,同样会造成政府失灵。因此,政府不干预或干预乏力与政府于预过度均在摒弃之列。现实而合理的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应是在保证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以政府的干预之长弥补市场调节之短,同时又以市场调节之长来克服政府干预之短,从而实现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最优组合,即经济学家所推崇的“凸性组合”。可见,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自由竞争与宏观调控,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是缺一不可。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都是有缺陷的,关键是寻求三者的最佳结合点,使政府干预在更正和弥补市场缺陷的同时,也能避免政府失灵。
33、所以,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看不见的手市场和看得见的手政府共同奏出和谐之音。宏观经济管理复习串讲提纲一、从市场缺陷看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1、竞争导致垄断;2、不能自动平衡外部效应(效益外在化:外部正效应;成本外在化:外部负效应)3、不能保证公共产品的充分供应;纯公共产品非排他性搭便车现象公共产品供应不足或供应为零准公共产品弱排他性排他成本过高4、不能完全保证交易信息对称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市场有序公平交易信息对称5、不能保证财富公平分配竞争财富不均衡分配贫富悬殊6、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代价过高二、宏观管理失效的主要影响因素1、信息对宏观决策的约束决策信息缺口(失真-技术、体制)2、决策者偏好对宏观决策
34、的影响决策-一人一票或少数人-政策偏好3、利益集团对宏观决策的干扰政策-利益利益集团4、宏观政策“时滞”影响政策时滞政策效果5、市场主体“合理预期”的影响经济人趋利避害对策三、宏观经济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宏观经济管理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并为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2、政府的宏观管理必须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进行,防止滥用权力。3、政府宏观管理的政策目标要与公众利益相一致,与公众接受程度相适应。4、宏观决策必须科学化、民主化。5、宏观管理必须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四、政府体系及其内部协调政府是宏观经济管理主体1、政府的概念狭义政府是指国家行政系统广义政府是既包括国家行政系统,也包括国家
35、立法系统和司法系统的完整的国家体系。2、政府体系的结构政府是一个多部门、多层次纵横交错的复杂的组织体系3、政府体系的内部协调政府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决定政府宏观管理的效率1)决策机构与执行机构之间的协调2)政府各层级之间的协调3)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五、我国政府职能转变1、政府职能转变是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从“无限责任政府”到“有限责任政府”从微观干预为主到宏观调控为主2、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机构改革互为前提,结合推进。六、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政府制定的用以规划、干预和引导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各种政策措施。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1、产业结构
36、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或合理化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的基本功能是:按照产业发展演进的规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规律:三次产业结构演进规律;重工业化规律;高加工度化规律。2、产业组织政策调整产业内部企业间关系的政策为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的着眼点是解决“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维护有效竞争。产业组织政策由两类相辅相成的政策组成:一类是限制垄断的政策,一类是促进资本集中的政策。3、产业布局政策是促进产业的地区分布合理化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的目标是促进资源在空间上合理配置。七、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1、人口因素: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人口质量2、资源因素资源
37、状况-经济发展-就业条件和机会3、经济因素:经济规模、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4、教育因素教育水平人口素质-劳动力素质岗位适应能力就业水平5、科技因素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减少用工科技进步新型产业新的就业机会6、收入因素低收入阶段:收入闲暇八、我国的就业形势1、就业压力依然巨大2013年目标: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6%。2012年1月24日国务院颁布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在分析“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就业形势时指出:“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就业总量压力继续加大,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就业任务
38、更加繁重。”2、就业工作的难点1)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201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631。1万人,2012年680万人,2013年299万人2)农民工就业压力加大九、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及其调整1、我国目前国民收入分配的现实格局:劳动所得过少,资本所得过多;居民收入比重偏低,政府收入比重偏高。2、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思路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1)增加国有企业利润上缴2)逐步降低宏观税负3)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4)维护劳动者收入权益5)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十
39、、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收入差距过大已成为社会焦点问题1、从基尼系数看,改革开放前,城市为0。16-0。18,农村为0。21-0。24。2000年城乡综合基尼系数为0。412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1983年1。7:1;2009年3。33:1,2012年3。1:13、地区收入差距4、行业收入差距十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1、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粗放在我国出口额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不到10%。出口产品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目前我国的出口规模和日本大体相当,但我国每个单元能源消耗是日本的10倍,一些优势产品的贸易规模虽大,但获得的相对利益不多。在我国出口贸易,加工贸易占50%,而加工贸易的
40、利润率只有3-5%。一台笔记本电脑的平均出口单价700多美元,中国企业只能得到15美元左右的加工费收入。2、出口贸易缺少定价“话语权”。3、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我国服务贸易占比低,且长期处于逆差状态。2011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国总出口的比重仅为8。7%。4、针对我国出口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有增无减。十二、我国对外贸易政策走向1、从单纯鼓励出口向促进平衡贸易转变,制定和实施国家进口战略。2、推动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重点是促进制造业升级换代,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特别是承揽外包业务。3、在发展双边贸易的同时,加快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自由贸易区)。4、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鼓励企业“走出去”,以对外
41、投资带动出口。十三、宏观经济管理模式比较的启示1、宏观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并无统一模式;2、宏观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3、不同模式的形成与所有制结构、国家历史、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相关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远程教学讲课提纲·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研究第一讲宏观经济管理绪论主讲人:中央党校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长茂宏观经济管理理论是研究政府如何对国民经济活动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一、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一)从市场缺陷看宏观管理的必要补充市场的主要缺陷包括:市场竞争必然导致垄断;市场不能自动平衡经济活动的外部效应;不能保证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不能完全保证交易信息对称;不
42、能保证社会财富合理分配;实现总供求平衡的代价过高。这些缺陷的存在,使市场经济无法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的宏观管理加以弥补和纠正。(二)从市场经济的结构特点看宏观管理的必要性市场经济作为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客观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来协调整个经济的运行过程。市场经济:分工高度发达,生产过程片面化,企业、行业之间高度依赖,经济危机成为现实。二、宏观经济管理的局限性宏观经济管理的局限性表现为“管理失效”,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方面:(一)信息对宏观决策的约束信息不充分和失真,影响宏观决策的准确性。(二)决策者偏好对决策的影响决策者或决策者群体的政策偏好,有可能导致政策偏差。(三)不同利益集
43、团对决策的干扰利益要求各异的不同利益集团具有的不同的政策影响力,会左右决策过程和结果。(四)政策“时滞”的存在任何宏观政策都存在“时滞”,而“时滞”影响宏观管理的效果。(五)市场主体的“合理预期”市场主体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预期”,会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四、宏观经济管理必需遵循的基本原则(一)宏观经济管理应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并且为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二)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在一定的法规约束下进行,避免权力滥用(三)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目标必须与公众利益相一致,与公众接受程度相适应(四)宏观政策的制定必须实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五)宏观管理必须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第二讲宏观经济管理系统主
44、讲人:中央党校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长茂一、作为宏观管理主体的政府(一)政府的概念及其结构狭义政府指国家行政系统;广义政府是既包括国家行政系统,也包括国家立法系统和司法系统的完整的国家体系。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主体的政府是广义政府。政府行政系统立法系统司法系统政府是一个多部门、多层次、纵横交错的复杂组织体系。横向看,政府系统由诸多政府部门组成;纵向看,由若干上下层次的政府组成。政府系统的横向分列结构政府(三大系统)部门部门部门部门部门政府系统的纵向分层结构中央省、自治区、市地市县市乡镇(二)政府体系的内部协调政府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决定政府宏观管理效率。1、决策机构与执行机构之间的协调2、
45、政府各层级之间的协调3、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三)政府天然成为宏观经济管理主体的原因1、政府是最能代表社会共同利益的公共机构2、政府掌握最充分的公共权力资源3、政府拥有最强大的公共信息系统4、政府经济行为对宏观经济具有特殊影响力(1)政府购买或消费行为对宏观经济的特殊影响(2)政府投资或供给行为对宏观经济的特殊影响二、政府的角色和职能演进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上,政府的角色经历了从“守夜人”到“经济干预者”的转换,政府职能也随之发生转换。(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及其演进1、作为“守夜人”的职能(1)保护社会不受外来侵犯;(2)保护社会上每一个人不受其他人侵害或压迫;(3)保证公共产品的
46、供应。2、作为“全面干预者”的职能从社会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在经济领域,从市场监管扩展到宏观调控。政府角色转化过程实际上是政府职能扩张和强化的过程,但政府职能扩张和强化是有限度、有规则的,随条件变化而调整。(二)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1、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职能随之转变。从“无限责任政府”到“有限责任政府”;从微观干预为主到宏观调控为主;从经济管理为重到社会管理为重。2、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机构改革互为前提,必须结合推进。3、继续推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三、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和手段(一)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主要围绕四个基本目标展开。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国
47、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2、物价稳定。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水平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变动。3、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指没有非自愿失业,或者说是在一定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就业的一种社会就业状况。充分就业与某些失业现象的存在并不矛盾,如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主要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外汇收入和支出的相对平衡。(二)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之间的关系1、目标之间的统一性2、目标之间的矛盾性宏观管理的着眼点就是协调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寻找目标之间的均衡点。(三)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1、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国家通过调节经济变量来影响微观经济行为,并使之符合于宏观
48、经济发展目标的一切政策措施的总和。2、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立法和司法调节经济活动的强制性措施。3、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凭借政权的力量,通过制定和下达指示、命令、规定等,直接干预经济生活的种种措施。宏观管理的过程,也就是各种手段配合运用的过程。第三讲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及其治理主讲人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尹文书一、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一)经济波动1.经济波动的概念经济波动是指经济总量扩张与收缩变动的一种经济运动现象。经济波动经常通过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来观测。经济波动中的扩张与收缩就是实际总供给趋向于高于或低于潜在总供给的运行状态。2.研究经济波
49、动的意义第一,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第二,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第三,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决策的正确性。(二)经济周期1.经济周期的概念经济周期是指因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爆发而使社会再生产呈现危机、萧条、复杂和高涨的周期性的运动过程。2.经济周期的阶段经济周期表现为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四个阶段。3.经济周期波动的类型a.经济周期的长度类型(1)短周期。平均长度为3-4年的周期波动被称为之短波周期,又称之为基钦周期。(2)中周期。长度为9-10年的周期波动为中波周期,也称之为朱格拉周期。(3)长周期。长度为50-60年的周期波动为长波周期,也称之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b.古典周期
50、与增长周期经济总量绝对水平的波动属于绝对经济周期波动,也称古典周期。经济增长率上升与下降的交替运动属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周期波动,所以称之为增长周期。(三)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1.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表现改革开放前呈高增长、大滑坡、高增长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呈现扩张、收缩、扩张形态。2.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第一,经济增长率呈现出频繁而大幅度的波动。第二,经济波动总体上看都是短周期波动。第三,既有增长周期,也有古典周期。第四,出现了少有的“宽带现象”。第五,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与体制转轨密切相关。二、经济周期波动的形成机制(一)经济周期波动的形成因素1.货币因素货币因素理论是根据货币信用的波动解释
51、经济周期,其主要观点是:经济周期是一种纯货币现象,经济高涨与衰退、繁荣与萧条的交替都根源于货币。2.投资因素(1)货币投资过度论。认为投资过度与经济结构失衡的状态之所以反复出现,其原因在于货币因素。(2)非货币投资过度论。认为经济周期主要产生于资本品生产的变动。3.加速原理认为经济扩张的动力来自于消费方面而不是投资方面,经济周期波动的主导因素是消费品需求的变动。4.技术创新因素这种理论用技术进步和生产经营中的创新活动来解释经济周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理论。5.消费因素以消费不足来解释经济周期,最早见诸于19世纪的马尔萨斯。6.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对于经济周期的分析特点是,强
52、调心理因素对于经济过程的影响力。其实质是一种预期。7.农业因素最典型的是杰文斯的“太阳黑子理论”。(二)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成因1.农业与经济周期波动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农业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相当明显。农业对于经济波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产品、要素、市场等途径来体现的。2.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周期投资在工业化进程中,大规模的投资与经济周期波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经济扩张阶段,投资的急剧扩张带动工业生产的急剧扩张。在经济收缩阶段,投资的减少与生产的下降又紧密相联。3.产业结构与经济周期波动总量矛盾的深层基础是结构问题,产业结构失衡与调整是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深层原因。4.经济体制、经济政策与
53、经济周期波动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5.对外经济关系与经济周期波动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依存度的上升,对外经济关系也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产生直接影响。三、经济周期波动的治理(一)经济周期波动的危害及其治理1.经济周期波动的危害性剧烈的经济周期波动会延缓经济增长速度,有时还可能导致经济的停滞甚至倒退。2.经济周期波动治理的有效性与局限性a.政府治理经济周期波动的有效性西方国家对经济周期波动治理的有效性问题虽存在不同看法,但从总体上看,对于政府干预的有效性还是给予肯定的,只是强调干预的政策和方法不同。b.政府治理经济周期波动的局限性第一,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经济决策的差异性。第二,
54、经济周期治理的政策选择受到可选择空间的限制。第三,经济政策调节的滞后性。第四,经济政策调节的内在制约。(二)经济周期波动治理的政策措施1.“顺周期”或“逆周期”的治理政策。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用。3.周期内常规治理与年度“微调”相结合。第四讲宏观经济计划主讲人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尹文书一、宏观经济计划的性质和特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计划管理的必要性1.计划是管理的基本职能;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不否定计划管理本身存在的合理性;3.市场缺陷要求计划管理;4.加强计划管理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二)宏观经济计划的性质西方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大多为政策主导型
55、。我国则是计划主导型宏观管理模式。在计划主导型的宏观管理模式中,计划既是宏观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计划在宏观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导向作用;二是协调功能;三是资源配置作用。(三)宏观经济计划的特点一是宏观性;二是战略性;三是政策性。二、宏观经济计划体系(一)宏观经济计划类型1.经济发展计划、社会发展计划、科学技术发展计划;2.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3.综合计划和专项计划;4.国家计划和部门、行业计划。(二)宏观经济计划指标1.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2.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3.综合指标、结构指标和单项指标;4.指令性计划指标与指导性计划指标;5.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和科学技术发展指标。(三)宏观经济计划的文件体系1.计划报告;2.政策性文件;3.计划表。三、宏观经济计划的编制(一)计划编制程序1.程度分析和预测阶段;2.计划轮廓设想阶段;3.计划草案的编制阶段;4.审核调整阶段;5.审议下达阶段。(二)形势评估和趋势预测1.形势分析的基本要点形势分析需要把握好几个环节:一是经济发展阶段;二是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三是经济运行的社会环境;四是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形势分析中需要把握的几项主要经济指标:一是经济增长率;二是物价水平;三是失业率;四是外债规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科护理学(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知到智慧树答案
- 2025年中考英语一轮教材复习 七年级(下) Unit 5-1
- 《商务沟通技巧》课件
- 《交通设施》课件
- (部编版八年级《政治》下册课件)第2课时-依法行使权利
- (部编版八年级《政治》课件)第1课时-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 hse体系管理培训讲座课件
- 县光伏扶贫项目(技术规范、投标文件格式)
- 大型学校教学楼长螺旋施工合同
- 建筑幕墙工程施工合同及安全协议
- 算三世秘本公开:《达摩一掌经》
- 《英语语音》考试试卷及答案(共6页)
- 火电厂专用英汉对照
- 中药材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文件目录
- 主斜井台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最新)专家服务基层工作培训会领导讲话(精)
- 专业英语四级听力模拟题
- 公立医院DSA设备的综合效益分析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报告单
- 乡镇殡葬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 MSDS(T-09)快干水2x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