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基层试验段总结._第1页
路面基层试验段总结._第2页
路面基层试验段总结._第3页
路面基层试验段总结.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技术总结报告一、工程概况我 标 段 起 讫 桩 号 为 K69+0 00 K7 1+4 00 ,全 长 2. 4 k m, ( 未 包 括 匝 道 ) 基 层 厚 度 为 : 39. 5c m 的 骨 架 密 实 型 水 泥稳 定 碎 石 , 水 泥 用 量 为 5 %( 强 度 不 小 于 3. 5MPa) ,为 了保证基层的施工质量,基层分两层施工,下基层压实厚 度 为 2 0c m,上 基 层 压 实 厚 度 为 19. 5c m。 为 了 顺 利 开展路面基层施工,确保底基层施工质量,我标段在基层大面积施工前,于 2006 年 9 月 17 日,选取 K6

2、9+389. 94K69+600 段左侧做试验段 , 现场获取重要的施工技术参数和数据依据。并总结出了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施工中各技术人员均能按既定的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坚守自己的岗位,分工协作,认真进行水稳底基层拌和记录、压实度记录、压实度与压实遍数关系记录、松铺系数测定记录等,数据真实,为水稳基层在铺筑过程中相关技术参数的总结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找到了用于水稳底基层施工的最佳设备及劳动力组合方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松铺系数、工序衔接及最佳含水量等,并及时总结出试验段的施工成果、相关技术参数,用于指导底基层的连续施工。二、施工技术依据1、路面结构图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

3、JB001-97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 1- 2004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标准JTJ034-20005、长济高速公路新获段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与底基层施工作业指导书(龙腾高速监【 2006】 27 号)三 、 人员配置和选用的机械组合1人员配置在项目经理部领导下采用二级管理模式,生产副经理为组长,负责整个试验段的施工安排和组织协调。作业队设队长一名,现场技术人员两名、专职安全员一名,管理人员两名。基层作业施工组织机构现场总负责:李亚刚技术总负责:李传东测王试高机 彭安 李晓凤驾 耀全 利量辉验 森班 飞员 恒拌和站站长:一人,负责混合料的拌和及运输、拌和机械的保养

4、等工作路面施工队长:一人,负责前场施工的组织和安排。路面现场工程师:2人,负责现场技术交底以及施工质量的控制;质检工程师:1人,负责质量控制和检验工作;试验工程师:2人,负责后场稳定粒料的拌和质量控制、前场稳定粒料的碾压;测量工程师:1人,负责施工放样及高程控制;机械工程师:1人,负责所有机械的调试和维修保养 ;其他施工人员 40人。2、机械配置:基层试验段的主要机械情况见下表序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进 场 日技术状况备 注号量期1摊 铺 机RT751W22006- 8良 好2粒料拌和WL 500012006- 8良 好机3装 载 机Z l - 5 0 G32006- 8良 好4压 路 机XSM2

5、2 022006- 8良 好5胶轮压路YL26012006- 8良 好机6自 卸 车EM3401 52006- 8良 好7洒 水 车WHG510122006- 8良 好89四、施工工艺(一)施工材料(1)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都可以使用,但是要选用初凝时间 4h 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的水泥,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不得使用,采用标号较低的水泥。根据要求,我标段选用了辉县孟电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标号为 32.5 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其结果见下表。水泥主要指标检测结果项目3d 抗折3d 抗压28d 抗折28d 抗压新乡孟电 p.o32.54.2Mpa

6、18.5Mpa 9.6Mpa 48.7Mpa细度标准稠度初凝终凝安定性4.226.55h52min7h3min合格( 2)碎石:根据规范要求,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 37.5mm,压碎值应不大于30,颗粒级配应满足规范要求。我标段采用1031.5mm粒级、 510mm粒级以及石屑四种粒径的集料按比例配制。根据集料按比例配合试验结果,四种粒级的合理比例为15: 28: 27: 30。( 3)水:附近机井抽取的饮用水。(二) 混合料组成设计 :混合料组成设计的内容有:选择混合料配合比、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确定混合料在施工要求的压实度和最佳含水量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压实度、强度标

7、准:根据施工规范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要求达到的压实度98, 7d 无测限抗压强度不小于3.5Mpa。(1) 组成设计:A、配合比选定:根据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我部采用( 4.5 : 100 )和( 5: 100)两种水泥剂量的配合比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 合理的配合比为5:100。B、根据确定的配合比,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求得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及相应的最佳含水量分别为2.39g/cm 3、5.5%。C、抗压强度:根据标准击实试验得到的最大含水量,按照规范要求施工时需要达到的压实度和最佳含水量,用直径×高15×15cm 试模制件,在相同条件下制作13 个试件,在标准养护箱在

8、20±2°条件下保湿养生6d,浸水 1d 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通过试验该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值为5Mpa大于设计值,偏差系数为10.9 ,满足要求。A、 时间对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在拌和机拌合后取样,分别在间隔时间为Oh、2h、4h、6h、8h 时制作试件(用于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进行标淮击实试验。(试验结果附表),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施工过程中从混合料拌和到碾压完成不宜超过4 小时。B、 水泥剂量标定:为了方便施工过程对水泥掺加量的检查控制, 采用 EDTA 滴定进行检测,及时调整水泥用量。 (实验结果见附表)(三)技术交底:项目部施工技术负责人对作业队技术负责

9、人进行技术交底,包括设计图纸,相关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总体计划,施工工艺等相关注意事项进行交底。(四)施工流程:过程简述:我标段下基层试验是按照水泥稳定碎石集中厂拌、汽车运输到现场、摊铺机摊铺、光轮振动压路机碾压的施工工序的。下基层厚度为 20 ,因此采取一次铺筑到位的方法进行。施工准备 :试验段施工之前,先检查验收路面底基层的设计数据(高程、平整度、宽度、横度、纵坡、压实度)。根据线型放样路线中桩及边桩, 然后由现场技术员根据设计尺寸放样出底基层两侧的边线、 中线,根据实测标高及摊铺机的技术要求敷设基准钢丝支撑杆。根据设计尺寸在路基内、外侧支20cm槽钢作为模板,为下基层的施工做好准备。施工过

10、程:完成施工准备工作后,开始由拌和站拌和混合料。然后由自卸车输送到现场、摊铺机进行摊铺。先用压路机进行静压,再进行振压,直至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为止。混合料从拌和完成到碾压完成时间应尽可能缩短,要控制在4h 内。混合料要采用湿法养生,以满足水化形成强度的需要。测量控制 :用全站仪按坐标法对已验收的底基层中桩每10 米放出中线,用钢尺按设计尺寸对下基层的内外边线予以确定并撒布白灰线标示。(一)、施工准备( 1)、对底基层顶面进行验收,检查的数据有:标高、宽度、平整度、横坡度、强度和厚度。(2)、施工放样a. 用全站仪按坐标法对已经验收的上路床中桩每10 米放出中线,用钢尺按设计尺寸对基层的内外边

11、线予以确定并撒布白灰线标示。b. 支模:由人工根据白灰线用20cm槽钢立侧模,外侧用钢钎固定。c. 设置高程基准线:在摊铺宽度外侧40cm处设立稳固的钢钎,钢钎间距对应于中心桩号,根据水准测量结果,在钢钎上架设高程基准线,基准线采用标准直径3mm钢丝绳,每根200m,两端用紧线钳拉紧, 钢丝松紧以承受适当压力不产生明显挠度为准,然后逐个高程传递使钢丝调试准确无误。 钢钎必须树立牢固,且横杆与竖杆之间刚性连接,现场安排专人看管,巡视检查,以防人员或车辆撞碰钢丝。( 3)、外侧处理:为保证施工质量,计划铺筑混合料之前,采用安设 20cm槽钢作模板,并用钢钎进行加固,其高度与混合料压实度厚度相同。(

12、 4)、测量放样完成后,摊铺混合料之前要将底基层顶面清扫干净, 并洒水湿润做到顶面潮湿少有积水, 然后在底基层上面撒布水泥, 按每平方米一公斤计算水泥用量, 单幅每 3.5 米用水泥一袋,撒布长度根据摊铺速度定为每次撒布5060 米。(二)、混合料生产:混合料的生产采用 WL500型厂拌集中拌合。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拌合用水量。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 考虑到试验段施工的天气、气温、施工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含水量增加了 0.5 左右,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严格控制水泥用量, 拌和时水泥用量要比试验室配合比增加0.5 ,以保证质量。严格控制拌和质量,开始拌和的最初几盘料要加大抽检频率,并进行筛分试验,发

13、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施工过程中按要求的频率进行抽检,确保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要求。根据混合料产量进行上料,避免因料仓中材料不足影响配合比。同时要注意各种材料不能串料现象。注意机械维护,要设专人负责对拌和设备各个部分的检查、维护工作,做到工作前检查、工作中的调整、工作后维护,确保施工能顺利进行。(三)、混合料的运输与摊铺:1、混合料的运输:混合料采用自卸车运送的方法进行。 汽车的数量应根据运距的长短、运输时间及摊铺速度进行确定, 以保持 2-4 车料在现场等待为宜,不宜存料太多而影响到混合料的质量。自卸车在拌和场装料过程中要来回移动, 使混合料均匀而不至离析。在运输过程中应使用覆盖物覆盖混合料表面

14、, 以防水份蒸发过快。混合料运送到现场时必须由专门人员进行检查, 如果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坚决予以废弃,不得利用于摊铺。自卸车在现场进行喂料时必须按照顺序听从现场人员的指挥进行。试验段距离拌和场约1.0km 左右,从运输记录、摊铺记录看,因运距较近且便道通畅,经计算每车往返一趟时间约 20 分钟,综合考虑其它因素,所以配备 15 辆车满足要要求。2、混合料的摊铺( 1)根据摊铺段的设计宽度,采用两台摊铺机成阶梯状铺筑,摊铺机的安装宽度根据不同地段的设计宽度进行调整,拼装窄的摊铺走前面, 边部采用基准钢丝法找平, 中部用横坡仪控制:拼装宽的摊铺机紧随其后,中部采用走小滑靴来控制,边部采用基钢丝法找

15、平, 调整摊铺机边部挡板, 使纵向接缝重叠 10-15 。摊铺速度为 1.0-2.0m/min, 两台摊铺机间距不要太长,保持在 5-10 m 为好。慰平板必须拼接紧密,避免铺面出现条带状离析。摊铺机预拱度根据拼装宽度设定为 1.0 -2.0 ,螺旋布料置于高位。调整布料有自动料位器,使料门处于开启程度,刮板速度和螺旋布料器转速相匹配。( 2)、在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确保运料车在等候卸料的运输为小于 4 辆。为了连续摊铺且保证平整度, 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 10-30 处停住, 不得撞击摊铺机, 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料车离开摊铺机后,摊铺机的料斗要缓缓升起拢料, 并且做到料

16、斗两翼恢复原位时下一辆运料车即开始卸料,。应做到每卸一车料,摊铺机集料斗拢料一次,否则集料斗两翼内的余料会形成向内的斜面, 下一辆料车开始卸料时, 粗集料将流向集料斗底部, 为了避免出现离析的情况, 料斗的料不允许拉完,保持厚 20-30 左右。( 3)、摊铺厚度经试验段的施工, 松铺系数测定记表共定8 个点位,最后检测总结出摊铺的松铺系数为1.3 ,并计算出下基层松铺厚度为 26 。在摊铺起始时,调整慰平板高度,用木板支垫使高度与松铺厚度相符。 根据试验段测定的值作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技术参数。( 4)、在试验段摊铺时摊铺速度为1.0 m/min,摊铺一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约需 3 分钟

17、。如果稳定每小时可摊铺 60m. 每天可铺筑 0.60km(按有效工作 10 小时计)。摊铺速度一定掌握好,保证混合料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 中间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 而且摊铺机的振捣频率要控制在 3-4 级,保持均匀一致,不得随意调整。摊铺过程中,设专人检测松铺厚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 混合料的碾压:( 1)、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混合料的碾压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控制。( 2)、碾压长度:合理的碾压长度为50 米左右、合理碾压时间 1-2 小时。( 3)、碾压程序:先轻后重,由边向中,由低向高,碾压时重叠 1/2 轮宽。(4)、压实机械组合:采用两台20T 振动压路机,一台

18、胶轮压路机组合方式,进行比较,择优采用,方案如下初压:用一台 20T 振动压路机从路面低侧向高侧的顺序稳压一遍,一个来回作为一遍,行驶速度为2-3km/h 。复压:一台 20T 振动压路机紧跟,行驶速度控制在 1.5-1.7 km/h,震压,先微震后强震。 20T 压路机静压结束后,开始检测每遍的压实度, 由技术人员采用灌沙法对压实度进行检测, 碾压遍数根据现场压实度的检测来控制。 试验段最终得出结论: 静压两遍、振动碾压四遍就能保证压实度。终压:用胶轮压路机碾压两遍,行驶速度控制在3.5-4.5km/h。最后用一台20T 压路机光面,行驶速度暂控制在3.5-5.0km/h。振压第一遍压实度:

19、 93.3、 92.5 、 91.6 、 93.7 、93.3、 95、 92.1 、 92.9 、 94.1 振压第二遍压实度: 95.4、 95.8 、 95.0 、 95.4 、95.8、 96.2 、 94.9 、 95.8、 96.2振压第三遍压实度: 95.8、 96.2、 96.6 、 96.2 、97.1、 97.5 、 96.6 、 96.2、 97.1振压第四遍压实度: 97.9、98.7 、 99.2 、98.3 、99.6、 99.2 、 98.3 、 98.7、 99.2胶轮收面碾压一遍压实度:99.2 、 99.2 、 98.3 、98.7、 100、 98.3 、

20、 98.7 、 98.3 、 99.2 (四)、:施工缝设置横向施工缝设置:先由工人将已摊铺好的、 含水量合适的混合料末端, 挖一条横贯铺筑层全宽约 30cm的槽,槽与路的中心线必须垂直,其靠近稳定碎石的一侧切成垂直面。 然后横向放置与混合料压实厚同厚的方木两根, 宽度同混合料碾压宽度。 方木的外侧用多余的混合料回填,厚度比木高出 3-5 ,然后进行碾压,将混合料碾压密实。待下一次施工之前, 再将方木及外侧的混合料清扫干净。必须保证末端的平整度及压实度满足要求。纵向施工缝设置:先根据预定边缘线安装模板,其高度同混合料压实度相同,待碾压完成并养生结束后拆除模板,并将边部松散处切除; 施工另一幅时

21、,注意接缝应填补密实。施工时,注意纵向施工缝垂直相接。(五)、养生及交通管制:下基层碾压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养生。养生时间不小于7d,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车洒水的方法进行。养生期内,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限制重车通行,其他车辆不应超过30Km/h。洒水车应均匀喷洒,洒水次数根据天气温度而定, 保持顶面湿润。 车辆行走时不得在其顶面紧急刹车或掉头转弯。附: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施工工艺框图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施工工艺框图原材料试验及配合比设计底基层交验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集中拌和施工放样检测含水量及水泥剂量定位立模测标高、钢钎拉基准钢绞线自卸车运输混合混合料摊铺料碾压接缝处理养生标高及压实度五、总结分析

22、及注意事项1、 混合料的运输:采用10T以上运输车12-15辆,满足施工生产要求;2、 混合料的摊铺:双机作业,半幅一次性施工,摊铺虚铺系数 1.3,虚铺厚度 26cm;3、 混合料的碾压: 合理碾压长度5060m,合理碾压时间1-2小时;4、 机械组合:采用两台摊铺机、两台20T 压路机、一台胶轮压路机;5、 劳动力配置:生产副经理1 人、拌和厂厂长1 人、路面施工队长 1 人、路面现场工程师2 人、质检工程师1 人、测量工程师 1 人、试验检测人员2 人、机械工程师1 人、其他施工人员30 人;6、 最佳含水量5.5,水泥剂量5,最大干密度2.39g/cm。试验段施工过程中,试验检测人员对

23、水泥剂量、混合料含水量、混合料级配进行了跟踪检测,混合料级配亦符合设计配合比及规范要求。摊铺碾压过程中, 我合同段从第四遍振压完成后检测的压实度和含水量结果表明, 第四遍振压完成后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胶轮静压完成后,压实度增加值几乎为零;根据压实度与压实遍数的关系曲线确定的最佳压实碾压组合为: 20T 振动压路机静压 1 遍、振压 4 遍, 25T 胶轮压路机碾压 2 遍。另外在碾压时,所有压路机都要给用于初压的压路机让位,避免初压压路机突然停机或急打方向等,严禁压路机在新铺面层上随意停机,调头。由于试验段施工时,天气为阴天,水分损失较小, 混合料含水量没有明显减少,但是在正式施工时,应根据气

24、温实时进行调整, 以保证碾压时含水量满足要求。施工完成后,对试验段标高、平整度进行了检测,根据数据算出实际松铺系数, 检测结果表明平整度比较理想, 合格率达到 95;根据实测的松铺厚度、压实厚度计算的松铺系数为1.3。待试验段龄期达到 6 天时,现场进行了随机钻芯取样并对芯样割成型浸水 1 天后进行无侧线抗压强度检测;现场取芯 6 个,芯样均完整, 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结果表明该处芯样强度符合要求;各项检测数据原始记录见附后资料。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说明试验段是成功的,得出的参数是可以指导施工的。经自检合格后,报实验监理工程师验收,抽查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六、检测1、表面平整密实、 无坑洼、无明显

25、离析, 施工接缝平整稳定。2、碾压结束后,用灌砂法测压实度。3、检测路基纵断面的标高、宽度、中线偏位、横坡、厚度、强度等指标。路面底基层实测项目项 次检查项目基层(高速公检查方法和权 值路)频率1代表值98每 200m,每车道 2处3压实度()极值943m 直尺:每2平整度( mm)12200m 测 2 处2*10 尺34567水准仪:每纵断高程( mm)+5、 -10200m 测 4 个断面宽度( mm)符合设计要尺量:每求200m 测 4 处代表值-10每 200m 每车厚度( mm)-25道 1 点极值水准仪:每横坡()± 0.3200m 测 4 个断面强度( MPa)符合设计

26、要求11313七、质量保证措施1、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建立以项目经理靳文全为工程质量第一负责人,项目总工程师为工程质量直接责任人,以项目总工程师直接领导下的工程技术、试验、测量三位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以项目总工程师直接领导下的试验、测量、质检三位一体的质量检测体系。2、质量体系的组成a. 试验检测项目经理部设中心试验室,为试验室配备与工程任务相适应的仪器、设备,保证满足工程试验需求;确保每项工程开工前有标准试验,施工中有试验检查,完成后有真实、准确、完整的试验资料,以充分反映结构实体内部质量情况。b. 测量体系项目经理部设立测量队,配备了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以满足工程需求。测量队负责本标

27、段控制测量和施工放样。做到施工前有控制性测量,施工中有施工放样,完成后有成品检测。3、质量体系的运行a. 机械部组织有关人员对投入本项目主要机械设备的可靠性,计量器具的准确性进行详细检验,应通过权威部门进行校验,试验仪器,测量仪器等进行认真校核,使其能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收集整理经权威部门签发的合格书,并报质检工程师检查验收,方可使用。b. 材料部门根据工程进度计划要求,按工程部提供的材料数量、质量认真落实材料的来源,进场方式等。在材料进场前必须报请质检工程师对材料进行详细试验, 符合质量要求后由质检工程师签发进场许可证,方可进场。同时,质检工程师对已进入场地的各种材料,随时进行抽检,对不

28、合格的材料,由总工程师签发停用通知书,并制定不合格材料的处置办法。c. 项目总工程师在工程开工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岗位明确, 施工程序明确,操作程序明确,防止和杜绝不合格因素的出现。d. 质检员对施工的全过程采取旁站或巡查的办法进行检测、监督,及时纠正施工中的一些错误做法, 监督各现场工程师全过程按施工指导意见或施工工艺进行施工,防止质量问题发生。e. 对已发生的质量问题,总工程师与总质检工程师会同有关人员认真分析原因,纠正不正确的施工方法,制定处理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由现场工程师处置。4、检验、试验控制a. 项目总工程师、质检部、试验室对凡是进场的原材料按招标文件、规范、规程文件的规定,按规定频率和方法进行检验、试验。b. 对未经检验、试验的原材料将不得投入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