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新婴儿潮_第1页
中国的新婴儿潮_第2页
中国的新婴儿潮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第四次婴儿潮(上)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黄小伟2009-10-15两年前,当妻子告诉我她怀孕的消息时,我正出差归来,毫无心理准备,内心有一点欢喜,又有一点忐忑,这是大多数男人的正常反应。此时,我并没有意识到整个中国正处于生育高峰中,这个仍在继续的阶段被概括为中国第四次婴儿潮。在随后的两年中,我充分体会了在婴儿潮中一位父亲的感受,这种感受除去初为人父的欣喜和养儿本身的辛苦,还有养儿之外的困扰。这种困扰并非个体感受而是婴儿潮带给中国社会的共同问题,包括紧缺的医疗资源、不平衡的教育资源以及怪诞的户籍制度,这显然是之前三次婴儿潮所不曾遭遇的。当然,我们也不会忘记探讨一下婴儿潮给中国未来经

2、济可能带来的影响。一位准父亲的烦恼在公司里,首先感知到婴儿潮冲击的是人事管理者,他们会发现,单位四处可见大腹便便的准妈妈们,人事经理案头堆满了产假申请单。我所在的媒体,每个部门就都有数位怀孕的女职员,以及更多的准备怀孕者。一份针对职场婴儿潮问题的网络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四成的受调查人事经理认为,婴儿潮对企业HR管理影响最大的是造成“人手短缺”;其次有22.3%受调者认为“成本增加”的影响最大;而认为“工作纪律涣散”、“招聘压力增大”和“人员流失”的比例相近,分别为12.1%、11.3%和10.9%。让人事经理们头疼的正是中国这一轮的生育高峰。人口学家的说法是,中国目前正在经历建国以来的第四次婴

3、儿潮。这一次婴儿潮从2005年开始,大约将到2015年后结束。这一轮婴儿潮的父母大都是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出生的,为有别于上世纪80年代的独生子女们,因此他们的后代又被称为“独二代”。原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之前也表示,“十一五”时期(2006年到2010年)中国面临着第四次生育高峰。在这其中,又有几次生育节点,比如2000年的“千禧宝宝”、2007年的“金猪宝宝”、2008年的“奥运宝宝”,都带来一轮又一轮的生育热潮。人口学家预测虽然全国各地区进入婴儿潮的时间有先有后,但是总体上差别很小。在婴儿潮期间,中国大概每年有1600万到1800万的婴儿出生。2008年,中国内地一共诞生了160

4、8万个婴儿(不包括内地孕妇前往中国香港地区或国外生育的孩子),2007年,这个数字是1594万。必须要提出的是,1991年到2004年,中国出生人口数呈逐年下降的状态的,从2005年开始,数据出现逆转。当时,作为一位准父亲,我的烦恼并不比那些人事经理少。首先遭遇的难题是医院挂号难。在确诊怀孕后的3个月,孕妇需到医院建立医疗档案,为未来的生产做准备。虽然一位妇产医生朋友告诉我,中国医院的接生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只要是二级医院都没有问题,但是中国屡出不穷的“孕妇致死案”还是让我们心神不宁。我们最后决定选择一家三级甲等妇产专科医院,这是中国最好的妇产医院之一(一些外资医院不在选择之列,因为这些医院的费

5、用高得惊人,超出一般人的承受范围)。相信很多准父母们与我们的想法一致,这也导致这家医院的产科是中国最拥挤的科室,每天排队挂产科号的达千人,不论你多么早前去排队,都不会排到前几位,因为总有人通宵排在那地方,这里面不少是“号贩子”,一个14元的专家号,有时候能被他们卖到200每个月的检查之日,就是我的痛苦之时。我得早上5点多就得到达那家医院,排队等待两个小时,而且还有挂不上号的危险。一个比我更值得同情的准父亲告诉我说,他住在离医院30公里外的北京郊区,3点多就得起床前来排队,然后等待怀孕的妻子7点左右赶来。为了避免如此痛苦的折磨,我选择挂这家医院的特需门诊,这是一个不用排队的门诊,只需要提前预约专

6、家号,但每次挂号费得100元到200元不等(医疗保险是不报销这个费用的)。即使这样,也是人满为患,特需门诊的候诊室里每天都挤满了准爸爸和准妈妈们,像热闹的大集市。产妇的病房也难以满足需求,妻子生育后准备出院时,病房走廊上已经躺有数位刚分娩的妈妈等待床位了。紧张的医疗资源并非这家医院独有,在北京的三级甲等医院,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当然,这类医院的医生行为相对规范。比如,如果采取破腹产方式生育的话,照例要给主刀医生、麻醉师红包(每人1000元左右),但是破腹产在这里是严格控制的,是医生根据孕妇的实际需要决定的。而在中国其他的县级医院或者市级医院,破腹产却是医生极力推荐的生育方式,不管你是否真的需要,

7、因为破腹产的医疗费用要比自然生产高出许多。对于我来说,困扰不仅仅如此。三年前,因为孩子的户口上不了,一位父亲竟然把将刚出生43天的亲生儿子摔死,媒体报道后,成为又一起户口制度害死人的案件。这并非孤案,在中国,有数百万的父亲都面临同样的烦恼,我也不例外。按照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孩子出生如果不想成为“黑户”,必须取得计生部门颁发的准生证。而领取准生证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夫妻双方户口所在的计生部门提供一些证明。我的麻烦就在这里,我的户口和人事档案都在A省,而本人却在北京工作,按规定,我必须在A省开出证明,而A省的计生部门认为我不在当地工作,无法得知我的生育状况,不能证明,要求我现在居住的北京计生部门开出

8、证明。但是北京的答复是,虽然我在北京拥有房产,但户口不在北京,只能算是暂住北京,没有义务给我开此类证明。这实际上就形成了一个可笑的死循环,到最后,没有任何部门能证明我的生育状况。此事拖了几个月之久,后来通过一个熟人的担保,才得以解决。我的一个朋友也为了解决这个死循环,说自己杀人的心都有了。如今,得益于上海市新的户籍政策(父母双方都是集体户口,其中一方是上海户口的,孩子可以申请上海户口),因为妻子是上海市集体户口,我那个好不容易才被准生的孩子随着妻子上了上海市的户口。但问题依旧存在,我们必须在上海拥有房产,孩子户口才能转化为居民户口,否则得一直随妻子挂在人才中心的集体户口上,未来的教育和其它福利

9、都是大问题。但至少我很幸运,因为很多人因为没有住房,孩子一直是黑户。第四次婴儿潮之争紧缺的医疗资源、户籍制度带来的新问题都是此次婴儿潮的新特征,包括未来失衡的教育资源(因为城市化和人口流动,更多的孩子会前往城市接受教育,由此造成城市教育资源紧张和乡村教育资源过剩的矛盾),都将是中国政策制定者将要考虑的问题。不过,对于正在发生的婴儿潮是第三次婴儿潮的余波还是第四次婴儿潮,学界一直存在争论。在新中国历史上,对之前三次婴儿潮基本上已有共识,即1950年代、1960年代和198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出现了第一次婴儿潮。当时的决策者认同苏联的生育政策,鼓励生育。那时一个家庭四、五个孩子很正常,人口

10、增长率将近300%。当时中国人口只有4亿,基数小,战后婴儿潮的数量相对不大。第二次婴儿潮自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后开始,这一波高峰在1965年,持续至1973年,是中国历史上出生人口最多、对后来经济影响最大的主力婴儿潮。这时期,国民经济情况逐渐好转,补偿性生育来势很猛,人口出生率在30%。一40%。之间,平均达到33%。,10年全国共出生近2.6亿人,占当前全国总人口数的约20%。如今,这波婴儿潮出生的孩子已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到19861990年,中国第二次主力婴儿潮成家立业,进入生育年龄,又产生了第三次婴儿潮。其中1990年是这5年中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此次婴儿潮出生人

11、口总量虽不及主力婴儿潮,但也有1.24亿,接近当前全国人口的10%。作为主力婴儿潮的下一代,这波婴儿潮亦撑起了一个代表性的名词“80后”一代。而此次婴儿潮,被认为主要是上世纪80后一代和70年代中后期两拨尚未生育的年轻人都已到了生育适龄期,两部分人叠加造成了生育高峰的来临。广东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张枫就表示,广东今后每年预计新生儿有110万个,相当于一年就生出一个“百万人口大县”,这个数字是全国最高的,而且预计这个高增长至少要持续10年。他分析的原因是,除了流动人口因素,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家规定“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生二胎”,目前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一族已进入婚育年龄;二是全国第四

12、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已经到来。但反对者认为,第四次出生高峰的判断并不成立。他们认为,如果和前面几次婴儿潮相比,现在正在经历的生育高峰严格地讲,其实称不上真正意义的婴儿潮,不过是第二次、第三次婴儿潮的余波震荡。即使认为中国正经历第四次婴儿潮的学者也承认,与前三次人口出生高峰相比,第四次生育高峰是在低生育水平条件下的一个小高峰。但为什么与前几次相比,这次婴儿潮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得益于婴儿潮经济学第四次婴儿潮与前三次不同之处在于,因独生子女政策而形成城市中以4:2:1为主导的家庭人口结构,使得“独二代”们一出生,理论上便拥有他们之前至少两代人积累的可支配财富。世界上著名的婴儿潮发生在二战后的美国。在194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