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岩土工程_第1页
环境岩土工程_第2页
环境岩土工程_第3页
环境岩土工程_第4页
环境岩土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岩土工程目前主要的处理技术为目前主要的处理技术为1.回灌法回灌法2.物化法物化法3.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1.什么是回灌法?什么是回灌法?答:是未经任何处理的垃圾渗滤液直接循环喷到垃圾填埋层上,通过控制回灌次数,水为负压,有机负荷载等参数达到净化渗滤液的目的。但是这是一种非彻底的处理方法,能力有限,操作环境差,不适于年降水量大的南方仍需要采用好氧生化及物化等后续处理才能像环境排放。2.什么是物化法?什么是物化法?答:包括吸附法、混凝法、膜分离法。吸附法采用多孔的固体吸附体已采用多孔的固体吸附体利用固-液相界面上的物质传递时废水中的有机物固化。但是其成本高不适于大水量垃圾渗透滤液的处理。3.什

2、么是生物处理法?什么是生物处理法?答:通过生物进行处理但是厌氧生物处理口,好氧生物处理两者相结合但实际运行中生物菌无法适应垃圾渗滤液水量,水质COD剧烈的变化1纳滤膜分离技术纳滤膜分离技术1.1纳滤膜的特性纳滤膜的特性 纳滤膜介于反渗透和超滤膜之间是国际上发展较快的膜品种之一。反渗透技术原理是在介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在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这层膜而降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并且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中微生物,有机物等具有水质好、效率高。但是其压力大、耗能高等这是其缺点。1.2纳滤技术的分离机理纳滤技术的分离机理基于压力驱动,模型分为(1)基于扩展Nernst-Pl

3、anck方程模型(杂化模型)。(2)基于Maswell-Stefan传递方程的模型如Ms模型。(3)根据热力学和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建立能量公式的模型孔隙模型。目前纳滤膜传质机理分为两类目前纳滤膜传质机理分为两类(1)当纳滤膜分离对于非电解质溶液时,其传质模型不考虑电触质与膜表面电荷的静电作用,主要有摩擦模型、空间位阻-孔道模型、溶解-扩散模型、不完全溶解-扩散模型和扩散-细孔流模型等。(2)当纳滤膜的分离对象为电解质溶液时其传质过程受膜表面表电荷与电解质电荷作用的影响很大。此时静力作用不能忽略其代表性的传统模型有固定电荷模型、空间电荷模型、静电位阻模型和杂化模型。2.纳滤膜分离技术用于滤液处理中

4、的研究过程纳滤膜分离技术用于滤液处理中的研究过程2.1以纳滤为主的处理工艺以纳滤为主的处理工艺 压力为2MPa,错流过速3m/s,给料流量1400L/h T=25度,除COD效果明显(化学耗氧量)为下表:4NHNNa 2CaclFe 渗透液径纳滤处理后的各项截留率渗透液径纳滤处理后的各项截留率 %项目项目截留率截留率%项目项目截留率截留率%MPT-20膜膜 MPT-30膜膜MPT-20膜膜 MPT-30膜膜PH-NH-N1221SS-Na1516COD7480Ca3656BOD8598cl1511TKN2230Fe99994NHNNa 2CaclFe 纳滤膜分离技术能够有效地处理渗滤液,其关键

5、在于能否有效地控制膜结垢现象因为膜结垢的物质膜结垢和截留机理可由表面效应来解释。2.2改进的纳滤处理工艺改进的纳滤处理工艺 陈尧在纳滤分离的基础上采用混凝+超滤作用处理得到更好地效果首先将垃圾加絮凝u剂,使悬浮颗粒和胶体成为微粒处理,通过投加絮凝剂去除固体大颗粒物质过滤后的样液,经计算后进入超滤部分,而纳滤膜可以有效地进行截留。保证后续工艺纳滤膜系统能够处于高通道水平以保证整套联系论证稳定处于量水平。超滤膜透析液进入一级纳滤膜系统,一级纳滤透析再进入二级纳滤膜系统进行处理,纳滤膜能截留料 液中的COD和BOD重金属离子、细菌病毒氨氮等物质。COD去除率为99%,氨氮去除率为90%。2.3其他常

6、规工艺联合使用其他常规工艺联合使用2.2检测内容检测内容1)对比污染土前后不同污染土地段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常规试验外还应特别注意膨胀试验,湿化试验,湿陷性试验等测定值。2)测化试验 全量分析参数 全量分析参数 易溶盐含量PH值有机物含量 矿物矿相分析。3)显微结构4)水质分析 水中污染物含量5)土颗粒吸附和离子交换量成分6)模拟实验3.经济分析可行性经济分析可行性处理工艺处理工艺规模规模m/d m/d 出水标出水标准准建设投资建设投资(万元)(万元)单位水量投资单位水量投资(万元(万元/ m)运行成本(元运行成本(元/m )生物生物-物化组合工艺物化组合工艺300三级5972.98531.83氨吹脱氨吹脱-厌氧复合体厌氧复合体-SRR工工艺艺800三级15001.87512.00MBR-纳滤组合工艺纳滤组合工艺300一级9674.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