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集锦_第1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集锦_第2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集锦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行政法学研究的“行政”通常限定为“国家的组织活动”,即国家行政机关的执行、管 理活动。行政虽然主要指国家行政,但也包括非国家行政。非国家行政主要指私行政,即私人企 业、组织、团体的执行管理活动。国家行政属于公行政,但公行政并不等于国家行政。公行 政除了国家行政以外,还包括其他非国家的公共组织的行政,如公共社团以及公共企事业单 位(国有企业、公立学校、研究院所)的行政。行政权:是指宪法和行政组织法授予行政主体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 务的国家权力。第二章行政法的法源行政法的一般法源的法形式大致有:法律是行政法的最重要渊源。1. 制定法;2.判例法;3.习惯或惯

2、例;4.行政法理;5.条约、协定。我国行政法的法源:1.宪法与法律;2.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3.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4.法律解释;5.条约与协定。第三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涵义:是指贯穿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之中,同时高于行政法具体规范, 体现行政法基本价值观念,指导和规制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制行政行为的实施和 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规范。行政法的实体性基本原则:1、依法行政原则;2、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3、越权无效 原则;4、信赖保护原则;5、比例原则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则:1、正当程序原则;2、行政公正原则;3、行政公开原则;4、行 政公平原则第五章行

3、政法主体概述行政法主体即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一一组织和个人。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 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行政主体是行政法主体的一种,而不是全部。行政主体仅限组织,不含个人。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行政机关的性质和特点:1.行政机关具有双重性质:相对于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执行 机关;相对于行政相对人,它是行政主体。2. 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相比,具有以下特点: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国家行政事物; 在组织体系上实行领导一从属制;在决策体制上实行首长负

4、责制;行使职能是主动,经常和 不间断的。行政机关的分类:根据权限的范围,可以将行政机关分为一般行政机关与部门行政机关; 根据其管理的客体和内容,可以将行政机关分为职能性行政机关与专业性行政机关;根据其 是否以宪法和行政组织法设置和存在时间的长短, 可以将行政机关分为常设性行政机关与非 常设性行政机关;根据其行使职能的情况以及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可以将行政机关分为专 门执法机关与普通管理机关;根据其决策和负责体制,可以将行政机关分为首长制行政机关 与委员制行政机关;特别分类法:派出行政机关与被派出行政机关。第七章依授权和依委托行使行政职能的组织法律法规授权是指依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

5、的非国家机关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是指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的组织。国家公职关系是指国家公务员因担任国家公职,执行国家公务而与国家(直接相对主体 为国家行政机关)发生的法律关系。第九章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和组织。行政相对人的分类:根据行政相对人以其是否有一定的组织体为标准, 可以分为个人相 对人和组织相对人;根据行政相对人以与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关系为标准,可以分为直接相 对人和间接相对人;根据行政相对人以影响其权益的行政行为方式为标准,可以分为作为行 为的相对人和不作为行为的相对人;

6、根据行政相对人以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是否产 生实际效果为标准,可以分为抽象相对人和具体相对人;根据行政相对人以行政主体行政行 为对其权益影响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分为受益相对人和侵益相对人。第十章行政法制监督主体行政法制监督的概念: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 系统外部的个人、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国家公务员行使行政职权行为和遵纪守法的监督。第十一章行政行为概述行政行为是享有行政权能的组织(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对行政相对人所作的法律行为。 主要是指外部、单方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特征:行政行为的时代特征:1行政行为的服务性(公共服务行为);2.行 政行为的从属法律性(

7、行政权来源于法律)。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1.行政行为的单方性(行政主体意思表示);2行政行为的强制 性(必须服从与配合);3行政行为的无偿性(公共利益的集合、维护与分配;有偿例外)。行政行为的分类:按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为标准,可以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 为;按法律是否对之严格拘束,是否给行政主体留有选择、裁量余地为标准,可以分为羁束 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以是否由行政主体主动实施为标准,可以分为依职权行政行 为和依申请行政行为;以是否有附款为标准,可以分为附款行政行为和无附款行政行为;以 其内容对行政相对人是否有利为标准,可以分为授益行政行为和不利(侵益)行政行为;以 其是否必须具

8、备法定形式为标准,可以分为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以其是否改变 现有法律状态(权利义务关系)为标准,作为行政行为和不作为行政行为;以其是否需要其 他行为作为补充为标准,可以分为独立行政行为和需补充行政行为(审批)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1.行为主体合法;2行为权限合法;3行为内容合法;4行 为程序合法;5.行为形式合法。第十二章抽象行政行为和行政立法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多数人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活动。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一项行为怎样方能成为一个具体行政行为。我国抽象行政行为的范围:1、制定行政法规、规章的行为2、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 范性文件的行

9、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行政诉讼法12条2项适用范围标准)“行 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对象发布的能反复适用的其他规范性文件”(行政诉讼法解释3条适用时间标准)行政立法是行政主体根据法定权限并按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 动。第十三章行政处理(一)依申请行政行为行政处理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相应法律、法规、规章确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和任务,应行 政相对人申请或依职权依法处理涉及特定行政相对人某种权利义务事项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理的分类:主要采用两分法来分类:1.依申请;2.依职权。依申请行政行为,或称被动性行政行为、消极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只有在相对人申 请的条件下方能作出,没有相

10、对人的申请,行政主体便不能主动作出的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 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的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资格 的行政行为。行政许可的作用:(一)行政许可制度的积极作用(宏观调控、维护秩序、优化资源配 置、发展民族经济、抑制公益危险);(二)行政许可制度的某些消极作用(寻租、垄断、低 效)(二)依职权行政行为第五节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为达到对违法者予以惩戒, 促使其以后不再犯,有效实施行政管 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目的,对行政相对 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

11、未构成犯罪的行为(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给予人身的、财产的、名誉的及其他形式的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行政处罚的特征:1.行政处罚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依据法定权限。2.行政处罚是针对有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行为(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的行政相对人的制裁。3. 行政处罚的目的既是为了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 或其组织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对违法者予以惩戒和教育,使其以后不再犯。4.行政处罚是对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的制裁。行政处罚的种类:(一)人身罚1.行政拘留2.劳动教养3.驱逐出境;(二)财产罚1.罚款2.没收;(三)行为罚1.责令

12、停产停业2.暂扣或吊销许可证; (四)申诫罚1.警告2.通报批评行政处罚的原则:(一)处罚法定原则;1.处罚设定权法定;2.处罚主体及其职权法定; 3.被处罚行为法定;4.处罚的种类法定。(二)处罚公正、公平原则;处罚公正的原则,亦称合理处罚的原则,是处罚法定原则的必要补充。为了确保处罚公平和公正,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坚持和贯彻处罚公开的原则:对违法行 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同时,处罚程序 亦必须公开。 (三)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 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教育必须以处罚为后盾,教育不

13、能代替处罚。 (四)保障相对人权利原则;保障相对人权利的原则实质上是由保障相对人 陈述权、申辩权的原则和无救济便无处罚的原则构成的。(五)职能分离原则;1.行政处罚的设定机关和实施机关应分离;2.在较重大的行政处罚中,行政处罚的调查、检查人员和 行政处罚的决定人员和行政处罚的决定人员应分离;3.作出罚款决定的机关和收缴罚款的机构应分离;4.在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中,应由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听证主持人。(六)一事不再罚原则。1.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2.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行政机关一再予以 人身自由的处罚;3.违法

14、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 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 当事人罚款处罚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1.简易程序;(1)简易程序的条件 违法事实确凿;有法定依据;较小数额罚款或警告。(2)简易程序的内容 表明身份;确认违法事实,说明理由和依据;制作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的交付;备案。2. 一般程序;(1)特征:适用的范围广; 较严格、复杂; 同时作为听证程序 的前提程序;(2)步骤:立案 调查 决定 制作处罚决定书 说明理由并告知权利 当事 人陈述和申请 正式裁决 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3.听证

15、程序。(1)听证程序的特征;(2)听证程序的组织;(3)行政处罚决定。(2)听证程序的组织听证的申请与决定;听证通知;听证形式;听证的主持人与参与人;听证笔录;听证费用。行政处罚的执行程序:1.行政处罚执行程序的原则;(1)申诉不停止执行的原则;(2)作出 罚款决定的机关和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的原则。2.行政处罚执行程序的内容。(1)专门机构收缴罚款:专门机构收缴罚款的适用范围;专门 机构收缴罚款的程序。(2)当场收缴罚款;(3)强制执行:执行措施;强制执行的例外。第六节行政强制一、行政强制的概念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目的,对相对人的财产、身体及自由等于以强制而采取的措施,称 为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执

16、行是现代法治国家中行政强制的最为基本的类型。二、行政强制的特征(一)行政强制执行的特征1. 行政相对人不履行的义务,是适用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条件;2.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 是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3.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是实现义务的履行;4.行政强制执行的对象 具有广泛性和法定性;5.在行政强制执行中不得进行执行和解。(二)即时强制的特征1. 即时强制的主体只能是行政主体;2.即时强制是指行政主体在情况紧急时直接基于法 律、法规的规定而采取的强制措施;3.即时强制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法律、法规所确立的社 会秩序和社会状态,同时也具有保障义务履行的一面;4.即时强制的程序性规范相对而言不 很严格。(三)

17、行政调查中强制的特征1. 行政调查中强制的主体是行政主体;2.行政调查中的强制是行政主体的职权行为,具有命令性、强制性和执行性;3.行政调查中强制的对象是行政相对人;4.行政调查中强制的根据是规定调查职权的法律规范、调查对象应当遵守的法律规范或应当执行的行政决定、 命令;5.行政调查中强制的内容是对相对人一定情况的强制检查、了解等信息收集行为;6.行政调查中的强制间接影响相对人的权益;7.行政调查中的强制的目的在于掌握和了解有关 信息,以采取合法、合理且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三、行政强制的种类(一)行政强制执行的种类1.间接强制(1)代执行(2)执行罚2.直接强制(1)人身强制(2)财产强制(二

18、)即时强制的种类1.对人身及人身自由的强制;2.对住宅、事务所等进行的强制;3.对财产的强制。(三)行政调查中强制的种类行政调查中强制(1)特定调查中的强制;一般调查中的强制行政调查中强制(2)经常性调查中的强制;临时调查中的强制;具体案件调查中的强制; 行政调查;任意调查;强制调查;间接强制任意调查四、行政强制的作用1.行政强制是实施行政法律规范的有力保障;2.行政强制是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有 力保障;3.行政强制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4.行政强制是教育行政相对人增强法制观念。五、行政强制的原则(一)行政强制法定原则;(二)说服教育和强制相结合的原则;(三)及时、准确、手段正 当的原则;(四

19、)执行标的有限的原则;(五)强制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六)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七)协助执行的原则第十六章行政主体实施的其他行为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基于国家的法律、政策的规定而作出的,旨在引导行政相对人自愿 采取一定的作为或者不作为,以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的一种非职权行为。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以实施行政管理为目的, 与行政相对一方就有关事项经协商一致 而达成的协议。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以不产生法律约束力,而以影响或改变事实状态为目的实施 的行为。第十八章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 行政复议机关依照

20、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 为进行合法、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申请人是指对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以自己的名 义向行政复议机关提起行政复议申请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被申请人是指其具体行政行为被行政复议的申请人指控违法侵犯其合法权益,并由行政复议机关通知参加行政复议的行政主体。被申请人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第三人主要有:1 治安行政处罚案件中的被处罚人或者权益受被处罚人侵害的人;2 行政处罚案件中的共同被处罚人;3 其他与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行政 相对人第十九章行政诉讼法概述行政诉讼是指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在行

21、政法律关系领域发生纠纷后,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审查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并判断相对人的主张是 否妥当,以作出裁判的一种活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 指由行政诉讼法所调整的,以行政诉讼主体诉讼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 种社会关系。第二十章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不可诉行为:一、国家行为(一)国家行为的界定1.国家行为是一种政治性的行为;2.国家行为的后果由整体意义的国家承担;3.国家行 为是极其严肃的行为,它的实施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国际声誉。(二)国家行为不受司法审查的基础1.这种行为有其特殊性;2.这种行为通常以国家的对内、对外的

22、基本政策为依据以国际 政治斗争的形势为转移,法院很难作出判断;3.国家行为的失误通常只由有关领导人承担政 治责任二、抽象行政行为(一)抽象行政行为的界定1.行为针对对象是否确定;2.适用效力是否反复使用;3.能否直接进入执行过程(二)抽象行政行为不受司法审查的现实理由1. 法院的承受能力;2.我国宪法对抽象行政行为已设有救济途径三、内部人事管理行为(一)内部人事管理行为的界定该行为所涉及的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所特有的权利义务(二)内部人事管理行为不受司法审查的客观依据1.我国的行政诉讼刚刚起步,经验不足,行政诉讼解决行政纠纷的重点应放在属于外部 行政法律关系的争议;2. 内部人事管理行为对政府机

23、关外部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存在权利义务关系,属 于机关自身建设问题。四、终局行政裁决行为(一)终局行政裁决行为的界定拥有终局裁决权的行政机关并不对所有的事项都拥有终局裁决权。(二)设定终局裁决行为的现实理由行政行为涉及国家重要机密;行政行为不可能或极少可能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 行政行为专业性极强且非常复杂;行政行为已有严格的行政程序作保障;行政系统内部已有 充分的救济手段;第二十一章行政诉讼管辖行政诉讼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职权分工。地域管辖又称土地管辖或区域管辖,它是指在同级人民法院之间横向划分其各自辖区内 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确定行政诉讼管辖的原则:1.便

24、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诉讼的原则;2. 便于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和判决的顺利执行的原则;3.便于人民法院公正审理行政案件的原则;4.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地域管辖又称土地管辖或区域管辖,它是指在同级人民法院之间横向划分其各自辖区内 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行政诉讼一般地域管辖规则:按照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所在地为标准来 确定行政案件的管辖法院。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1.复议决定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主要事实的;2.复议决定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要规范依据的;3.复议决定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处理结果。行政诉讼的特殊地域管辖规则(一)专属管辖专属管辖是指法律以诉讼标

25、的所在地为标准, 强制规定特定的诉讼只以由特定法院进行 管辖。(二)共同管辖1. 行政诉讼法第17条的规定“以过行政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 为的,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或者由复议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2. 行政诉讼法第18条的规定“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 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行政诉讼的裁定管辖:移送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对已受理的案件经审查发现不属于本法院 管辖时,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管辖的一种法律。指定管辖是指上级人民法院用裁定的方式,将某一案件交由某个下级人民法院进行管辖的法律。1.由于发生了特殊原因有管辖权

26、的人民法院不能行使管辖权;2.管辖权发生争议,争议的双方法院又协商不成。第二十二章行政诉讼参加人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依法参加行政诉讼活动,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并且与诉讼争议或诉 讼结果有得害关系的人。行政诉讼当事人的特征:1.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2.与行政案件有直接或间接的利害关系;3受人民法院裁判的拘束。行政诉讼原告 是认为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 讼的个人或者组织。行政诉讼被告 是指其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被作为原告的个人或者组织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权 益,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在行政案件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组织充当原被

27、告一方或双方的诉讼当事人,其共同原告 或者共同被告,统称为共同诉讼人。行政诉讼第三人 是指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参加诉讼 的个人或组织。行政诉讼证据 是指能够用来证明行政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材料或手段。行政诉讼举证责任 是指由法律预先规定,在行政案件的真实情况难以确定的情况下,由一方当事人 提供证据予以证明,如果其提供不出证明相应事实情况的证据,则承担败诉风险及不得后果的制度。第二十四章行政诉讼程序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法院提起诉讼, 请求法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并向其提供法律救济的行为。起诉条件:1.

28、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2必须有明确的被告;3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起诉的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行政诉讼一审程序:一、审理前的准备1审判组织;2通知被告应诉和发送诉讼文书;3调查收集证据;4确认、更换和追加当事人。二、开庭审理(一)庭审准备 1告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出庭参加庭审;2公告(二)庭审 1法庭调查;2法庭辩论;3休庭合议;4审判。三、共同诉讼、撤诉与缺席 判决。二审程序是指一审法院作出裁判后,诉讼当事人不服,在法定期限内提请一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重 新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程序。行政诉讼审判监督程序是指法院根据当事

29、人的申请、检察机关的抗诉或法院自己发现已经发生法律 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依法对案件进行再审的程序。第二十五章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行政诉讼法律适用 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过程中,具体运用法 律规则作出裁判的活动。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特点:1主体具有特定性;2性质具有监督性;3.范围具有广泛性;4形式具有多样性;5效力具有终局性。行政审判机关审理行政案件的法律依据:1.法律;2行政法规;3地方性法规;4自治条例、单行条 例。行政审判中的 参照规章 规则:1人民法院在行政审判实践中“参照规章”的具体动作规则;2人民法院在行政审判中,对行政机关依据规章以下的行政规范性文

30、件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规则。行政审判中处理法律规范的 冲突规则:1.不同位阶的行政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2同一位阶行政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3不同时期发布的行政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4特别法与普通法之间的冲突。行政审判中处理法律规范的 优先原则:1.对于层级冲突,应当确立高位阶的法律规范优于低位阶的 法律规范的适用规则;2对于同级冲突,我国目前尚无这方面统一的适用规则;3对于新旧冲突,通常适用新的法律规范优于旧的法律规范的规则;4对于特别冲突,通常适用特别规范优于普通法规范的规则。行政赔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 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案例分析1某地区行署为发展本地经济、保护本区域的酒业作出一项决定,凡外地生产的酒进入本 地销售,必须获得销售许可证,未经许可擅自销售则予以3万元罚款。甲公司是该地区 A县的一家百货商场,在未获得许可的情况下,销售外地区山脉酒(酒名),于是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