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说文解字中的羊部字看中国古代羊文化_第1页
从说文解字中的羊部字看中国古代羊文化_第2页
从说文解字中的羊部字看中国古代羊文化_第3页
从说文解字中的羊部字看中国古代羊文化_第4页
从说文解字中的羊部字看中国古代羊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说文解字中的羊部字看中国古代羊文化孔德贤(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湛江 524048)摘要:汉字是表意性文字,从中国的汉字可以看出中国的许多传统文化。本文试从说文解字中与羊有关的汉字,谈与羊有关的饮食文化、祭祀文化、民族文化以及与羊有关的象征意义。关键词:说文解字;羊部;文化阐释;羊文化The Culture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羊” in Shuowen JieziKong De-xian(Humanities School, 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48, China)Abstract:Chin

2、ese charaters are ideographic characters, in which Many of Chinas cultural elements can be observed.This article tries to analyse the Chinese charaters relating to the sheep, and discrss the concerning cultures of diet, sacrifice and thoses of the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in China. The symbolic meani

3、ng of sheep is also revealed.Key word: ShuowenJiezi;the characters wit“羊”;Cultural Interpretation;Sheep culture一、引言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而且是文化的凝聚物、传载体,更是历史文化的“化石”。说文解字简称说文,由汉朝许慎编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同时也是流传最广的中文必需工具书。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诂不可缺少的桥梁。同时说文解字是研究我国上古文化、

4、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正如许慎之子许冲在上说文解字表所说:“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它保存了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是我们整理我国优秀文化遗产重要的参考资料。所以说说文不仅仅是一部字书,它还是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是一部中国文化史。自说文产生以后,研究说文的学者及著作不少。有研究说文的体系部首;有研究说文的注音;还有研究其中某一部的字及所代表的文化等等。可以说对说文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了,但目前对羊部字整体研究的著作或文章还没有很多,大部分只停留在对某一个羊部字进行研究。所以本文试从羊部字及有关的字入手,对古代与羊有关的饮食文化和祭祀文化

5、以及民族文化进行分析。二、羊的分类说文解字:“羊,祥也。从 ,象头角足尾之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举也,凡羊之属皆从羊。”以祥训羊,是声训,也是释义。古人认为羊是吉祥之物,主要用羊进行祭祀,所以古籍中以羊为祥。如卜辞及青铜器铭文“吉祥”皆作“吉羊”。“不详”作“不羊”。说文解字中羊部共收字26个,大部分是与羊的性别、年龄大小及与羊有关种类的字。我国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国家,所以先民对于羊的分类也十分详细,下面举例说明,例子出自说文解字的不再标注。如(一)羊的性别1 羝:“牡羊也,从羊氐声。”牡羊即公羊也。诗经·生民:“取羝以軷。”毛亨传曰:“羝,牡羊也。”汉书·苏武传:“使

6、牧羝,羝乳乃得归。”颜师古注曰:“羝,牡羊也,羝当不产乳,故设此言示绝。”齐民要术:“养羊大率十口一羝,羝少则不孕,羝多则乱群。”2 羒:“牂羊也,从羊分声。”广韵:“羒,白羝羊也。”尔雅:“羒者吴羊白羝也。“桂馥认为羝是牡羊的总名而羒乃吴羊之羝者。即羒是白色的公羊,如元史·太宗纪:“遂议伐金,束蒙古民有百马者,输牝马一;牛百者,输牸牛一;羊百者,输羒羊一。”3 牂:“牝羊也,从羊 声。”颜师古注急就篇曰:“牂。吴羊之牝也。”广雅:“吴羊,其牝三岁曰牂。”也就是说牂羊即母羊,如墨子·兼爱篇:“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韩非子·五蠹:“千仞之山,跛牂

7、易牧者,夷也。”4 羖:“夏羊牡曰羖,从羊 声。”夏羊牡即黑色的公羊。史记·秦本纪:“请以五羖羊皮赎之。”张焕与崔子贞书:“仆以元年到任,有兵二百,马如羖羊。”寰宇记:“扶南国出金刚,状如紫后英以羖羊角扣之,漼然冰泮。”5 羭:“夏羊牝曰羭,从羊俞声。”夏羊即黑羊。释畜:“夏羊牝羭。”急就篇:“牂,羖,羯,羠,羝,羭。”颜师古注曰:“牂,吴羊牝也;羝,牂羊之牡也;羭,夏羊之牝也;羖,夏羊之牡也。”所以羭即黑色的母羊。如列子·天瑞:“老羭之为猿也。”从性别看,雄性羊有羝、羒、羖的称谓,雌性羊有牂、羭的称谓。还有一个有争议的字“羠”,有人认为是被阉过的公羊,也有人认为是母野羊。

8、如颜师古注急就篇中提到:“西方有野羊,大角,牡者曰羱,牝者曰羠。”本文赞同的是被阉过的公羊。考证了许多古文献都一致采取说文的意思即被阉过的公羊。如史记·货殖列传:“其民羯羠不均,自全晋之时,固己患其僄僄。”(二)羊的大小1 羔:“羊子也,从羊,照省声。”诗经·七月:“献羔祭韭。”毛传云:“小曰羔,大曰羊。士相见礼,上大夫相见以羔。”羔取其从帅,群而不党也。周礼·羊人:“凡祭祀饰羔。”这里“羔”就是小羊的意思。2 羜:“五月生羔也,从羊宁声,读若煮”段注:谓羔生五月者也。而释名·牲畜云:“羜,未成羊也。”所以俗呼五月羔为羜。诗经·小雅·

9、伐木:“既有肥羜,以速诸父。”毛亨传曰:“羜,未成羊也。”3 :“六月生羔也,从羊敄声,读若雾。”4 羍:“小羊也,从羊大声,读若达。”段注:羊当作羔,字之误也。羜曰羔,羍又小于羔,是初生羔也。薛综、荅韦昭云:“羊子初生名逹,小名羔;未成年羊曰羜,大曰羊。长幼之异名。”5 :“羊未卒岁也,从羊兆声。或曰夷羊百斤左右为 ,读若春秋盟于 ”广雅:“吴羊牡一岁曰 ,其牝一岁曰牸 。”颜师古注急就篇曰:“ 羊未卒岁也,一曰夷羊重百斤者为 。”也就是说 有两种意思,一是未满岁的小羊,二是重一百斤的羠羊。从以上几字可以看出,初生羔曰“羍”,五月大的叫“羜”,六月大的叫“ ”,未满一岁叫“ ”统称 “羔 ”

10、,后两者为未成年的羊。(三)羊的类别1 羳:“黃腹羊,从羊番声。”释畜:“羳羊,黄腹。”郭璞云:“腹下黄。”即腹下是黄色的羊叫羳。2 羟:“羊名也,从羊巠声。3 :“羊名,从羊 声,汝南平舆有 亭,读若晋。”4 :“羊名,蹄皮可以割桼,从羊此声。”从睡虎地出土的秦竹简为吏之道中曰:“苑囿园池,畜产肥 。”5 羠:“ 騬羊也,从羊夷声。”騬羊即被阉过的公羊。6 羯:“羊羖犗也,从羊曷声。”广雅:“ 羊犗曰羯。”说文·牛部:“犗者,騬牛也。”因此,羯就是被阉过的公羊。从上4例中可知,先民对羊的类别分得很仔细,不同颜色得分一类,不同时期出生的分一类。越是分得仔细,就越说明先民对羊

11、的重视,越是说明当时羊文化的重要性、丰富性。(四)与羊的特性有关的字1 群:“辈也,从羊君声,羊性好群,故从羊。”诗经·小雅·无羊:“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意思是:“谁说你没有羊?有三百群呢!”这里群就是羊众多的意思。由“羊群“引申为“同类物”都可称“群”如易经·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由此,又引申为“众多”义,如今天说的群众、群山、人群等等。2 善:说文·言部“譱 ,吉也。从誩从羊。此与義美同意,譱,篆文譱从言。”羊为善良的动物,所以从羊,其善良的性情以叫声为标志,所以从言。殷商之言与音同字,从二言,表示群羊的鸣叫声。善从羊从二言会

12、意,表示吉祥善良。例如:汉书·礼乐志:“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老子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孟子·滕文公上:“教人以善谓之忠。”3 羸:“瘦也,从羊 声。羊主给膳,以瘦为病,故从羊。”例如: 左传·襄十年:“余羸老矣,可重任乎。” 左传·桓十年:“请羸师以张之。”杜预注曰:“羸,弱也。” 荀子·正论:“王公则病不足于上,庶人则冻餧羸瘠于下。” 4 :“羊相 也,从羊委声。”玉篇:“ ,羊相 也。”即羊相互挤在一起。5 :“ 也,从羊责声。”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中云:“ 犹委渍,羊相覆压也,羊性寒则散,热则聚。”而集韵则曰:

13、“ , 也,羊疫。通作渍。”曲礼云:“四足日渍。”孔颖达曰:“四足日渍者,牛羊之属也。若一死则余者更相染渍而死。”桂馥注曰:“羊病相染,群众殆尽,北方谓之倒圈。”6 :“群羊相 也。一曰黑羊,从羊 声。”桂馥注曰:“ ,如牛疫,猪瘟转相染者。” 上述六字表现了羊有善“群”、性“善”、喜挤的特点,而且瘦弱曰“羸”,得病相染曰“ ”以上是从羊的性别、类别、大小以及特性几个方面进行了对羊的一个概述。单从性别就有五字,说明古代人民对羊的重视。下面从与羊有关的文化入手,分别从饮食文化、祭祀文化、民族文化以及羊的象征意义来阐述羊文化。三、与羊有关的文化羊的性格温顺和善,食草而不与人争食,更不会伤害人类。它

14、对人类的奉献很多,肉可食、皮可衣,既可果腹又能保暖。因此,古人从实用、功利出发,把羊视作大吉大利的吉祥征兆。所以羊肉成了美食,形成了特色的饮食文化,也因为是吉祥的象征,所以成了祭祀的牲品。(一) 饮食文化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早期社会,人们是以什么为主食的呢?根据说文及一些资料文献记载,古代人民以“羊”和“豕”是当时最主要的肉食,尤其羊肉特别受欢迎。因为羊肉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美味,而且热量高,饥饿之时,尤其是冬天,吃起来浑身暖烘烘的。羊“主给膳”是“六膳”的代表之一。由此,很多与羊有关的字都与饮食有关。例如:1、说文与羊有关的字及字义1 羞:说文·丑部:“羞,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从丑

15、,丑亦声。”古代向王公贵族或宾客进献美味食品叫做羞。因为羊肉是美味食品的代表,故从羊。羞在古文中多作“进献”的意义。例如:礼记·曲礼上:“闻子有客,使某羞。”郑玄注:“羞,进也。”左传·隐公三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杜预注:“羞,进也。”周礼·天官·笾人:“凡祭祀共其笾羞之实。”郑玄注:“荐羞,皆进也。未食未饮曰荐,既食既饮曰羞。”除了作动词,还可以作名词,表示“精美的食品”。如:周礼·天官·膳夫:“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郑玄注:“羞,有滋味者也。”仪礼·聘礼:“燕与羞俶。”郑玄注:“羞曰禽羞,雁鹜之属,成熟煎和也。

16、”2 美:“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段玉裁注:“甘是五味之一,而五味之美都叫甘。引申之凡好都叫美。”接着又说:“羊大则为美”由此可见美的原义是味觉上的甘,后来才泛指所有的人、物的美丽好看。例如:诗经·邶风·简兮:“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这里是指男性舞蹈演员之美。诗经·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这里是指女性美。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这里指物美。3 羑:“进善也。从羊久声,文王拘于羑里,在汤阴。”段玉裁注:“进当作导,

17、导善,导以善也。”玉篇:“羑,导也,进也,善也,今作诱。”用来指诱导的善美的物。以上是对羊部字中与饮食相关的字作了简单的分析,由羊肉的美味,过渡到视觉的美,继而成为诱导善美的物,这都在羊部字的发展中一一见证了。2、文献中有关羊的饮食文化(1)有关羊的烹食方法文献史料记载先民食羊的方法是丰富而多样的。例如礼记·内则就有“炮牂(羊)”一菜的记载:“炮,取豚若牂,刲之刳之,实枣于腹中,编萑以苴之,涂之以谨,蜍。炮之,涂皆干,擘之。濯于以摩之,却其皽,为稻粉,糔溲之以为酏,以付豚,煎诸膏,膏必灭之。钜镬汤,以小鼎芗铺于其中,使其汤毋减鼎,三日三夜毋绝火,而后调之以醯醢。”炮牂之术与炮豚之术一

18、理,所以礼记·内则举炮豚之法,代释炮牂之术。在齐民要术中还记有腩炙、肝炙、豉丸炙(煎丸子)、筒炙、五味脯、胡炮肉、蒸羊、羊盘肠等十四种羊的烹饪法,烹饪工艺极其繁杂而且考究。隋唐之际的谢枫(曾任隋炀帝的直长)写的食经中有“细供没忽羊羹”、“拖刀羊皮雅脍”、“露浆山子羊羔”、“烙羊成美公”。在五代未钱易的南部新书中,出现了一道叫做“浑羊没忽”一菜,制法与谢枫说的“细供没忽羊羹”同辙,先整治鹅,拔毛去脏后,在肚中装上调料与饭后缝好,再把鹅塞进羊肚子烧烤。烤好后先吃羊肚子里的鹅。自唐朝以后,有先民治吃菜的史料记载屡见不鲜。其中尤以清人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饮食类所记“全羊席”条为最详

19、尽:“清江庖人善治羊,如设盛筵,可以羊之全体为之。蒸之,烹之,炮之,炒之,爆之,灼之,熏之,炸之。汤也,羹也,膏也,甜也,咸也,辣也,椒盐也。所盛之器,或以碗,或以盘,或以碟,无往而不见为羊也。多至七八十品,品各异味。号称一百有八品者,张大之辞也。中有纯以鸡鸭为之者。即非回教中人,亦优为之,谓之曰全羊席。居人通常所用者,曰全羊席,盖羊值殊廉,出二三金,可买一头。尽此羊而宰之,制为肴馔,碟与大小之碗皆可充实,专味也。”由此可知,到了清朝末年,中国人的吃羊的水平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2)有关食羊引出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关于羊的饮食史话,在文献记载中也很丰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载:“二年春,郑

20、公子归生受命于楚,伐宋。将战,华元杀羊食士,其御羊斟不与,及战,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与入郑师,故败。君子谓: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败国殄民。于是刑孰大焉。诗所谓人之不良者,其羊斟之谓乎,残民以逞。”就这样,一碗羊肉就决定了一场战事的胜败。后人还将此事以八个字镌在汤匙上,即“羊羹不遍,驷马长驱”。战国策·中山策中也记载了一段关于食羊的故事: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餐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

21、”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可见华元败阵,中山亡国,都是食羊惹的祸。此类事件,于古文献中多有载述,这说明羊这种美味在先民心中的分量很重,正因为对羊的重视,才会引发那么多的有趣事件。(二) 祭祀文化在中国古代,祭祀是邦国中的大事,上自统治者,下至平民百姓,莫敢懈怠。祭祀对于邦国百姓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左传·成公十三年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记·祭仪说:“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祀源于人们对天地鬼神既敬且畏的心理,在这一心理驱动下,人们按照一定的仪式向神鬼致敬和献礼,以求得到它们的宽恕和护佑。下

22、面从祭祀与羊的关系阐述羊的祭祀文化。1、中国古代的祭品与祭祀方式中国自古就有以祭品献祭的祭祀方式,从甲骨卜辞可知,在夏商时代,这种祭祀方式就已经存在。如“ 祷雨,惠黄羊用,有大雨?(30022)”就说到了以羊献祭求雨。我们说,祭祀活动是以取悦于神为目的的,取悦诸神自然要致献礼物,而在日常生活中,人的生存主要依赖饮食,推人及神,鬼神之大欲也莫过于此,所以祭祀行为就表现为以饮食供奉于神以求福。礼记·礼运说:“夫礼,始诸饮食。”而在诸多的饮食类祭品中,肉食又占有主导地位。肉食在古代是相当珍贵的,所谓肉食者,皆是达官显贵之人,普通百姓连肉汤也不敢奢望。孟子构想的理想社会就是以70岁

23、吃上肉食为重要指标。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行拜师礼也不过是几串干肉,可见肉食的难得。正因为如此,肉食成为献祭神灵的主要祭品。用于祭祀的动物称之为“牺牲”,“牺牲”包括马、牛、羊、鸡、犬、豕等牲畜,后世称为“六畜”,六畜又以牛、羊、豕为常。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所谓太牢,是指古代天子祭祀用的三牲。王公大臣降一级,不用牛,称少牢。有时只用羊,也叫少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古代皇帝祭祀天地,祭祀宗教庙,都用太牢。例如:1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祭以特羊,殷以少牢。” 杜预注:“

24、四时祀以一羊,三年盛祭以羊、豕。殷,盛也。”2 礼记·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 3 晋·陶潜祭程氏妹文:“ 渊明以少牢之奠,俯而酹之。” 4 北宋·欧阳修伶官传序:“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5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竹青:“后领荐归,复谒吴王庙,荐以少牢。” 6 清·赵翼陔馀丛考·太牢少牢:“国语乡举少牢注:少牢,羊、豕也。则羊与豕俱称少牢矣。其不兼用二牲而专用一羊或一豕者,则曰特羊、特豕。可知太牢不专言牛、少牢不专言羊也。”一说谓以羊为少牢乃举羊以赅豕。由

25、此可见,无论是“太牢”还是“少牢”都少不了有羊。这说明,羊在先民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那么羊为什么能成为祭祀的牲品呢?究其原因有二:第一、羊是大吉大利的吉祥征兆。因为羊是善良的动物,古人认为羊是吉祥之物,主要用羊进行祭祀。如汉元嘉刀铭:“宜侯之,大吉羊。”第二、羊肉美味,是最好吃,最鲜美的食物。上古先民认为,把最好吃最鲜美的食物供献在祖宗神灵面前,就是承认他们对于这些祭品享有最高的主权和优先权。同时在先民心目中,认为羊是能与鬼神相沟通的。认为羊可以带来神的福佑恩泽。尽管羊作为少牢,没有太牢地位高,但却比太牢常用。2、羊与祭祀文化正是由于以上的两个原因,羊成了祭祀最常用的牲品,所以羊部中很多字与祭

26、祀有关。例如:1 義:说文·我部:“義,己之威仪也。从我、羊。”古代祭祀时,必然根据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按照一定的形式和程序,在肃穆的气氛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祭祀的对象有天地、日、月、山川及祖先的神灵。与受祭者相对,祭祀者便用“我”概括表达,祭祀的牲品以羊为代表,这样才能解释由“我、羊”二字组合起来所表示的概念。所以義字的造字原意为祭祀仪式。如:尚书大传卷一下:“赞曰:尚考太室之義,唐为虞宾。”郑玄注:“義当为儀。儀,礼儀也,谓祭太室之礼,尧为虞宾也。”这里是義的本义即是祭祀的仪式。后来因为主持和参加某种礼节仪式的人员,一定要自始至终保持应有的仪容,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義由此又引申出

27、仪容义。如:左传·庄公二十三年:“朝以正班爵之義,帅长幼之序。”逸周书·糴匡:“服美義淫。”義:仪容也。因为能主持和参加祭祀的人,都是一些道德高尚的人,所以義又引申为道德仁义的意思。如:礼记·祭统说:“夫義者,所以济志也,诸德之发也。”孟子·公孙丑上说:“其为气也,配以義道。”赵岐注曰:“義谓仁义,可以立德之本也。”左传襄公三十年:“君子谓宋共姬女而不妇,女侍人,妇義事也。”王引之左传述闻释:“義读为儀,儀,度也,言妇当度事而行,不必侍人也。”2 羊:馈赠之礼物,也作祭品,常与“酒”连在一起用。如: 史记·卢官传:“卢官亲与高祖太上皇相爱,及生

28、男,高祖卢官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家。”这里指羊酒作为馈赠之礼物。 后汉书·樊英传:“帝不能屈,而敬其名,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这里也是作礼物。 礼仪志:“朔前后各二日,皆牵羊酒至社下以祭日。”这里羊酒作祭品。由此可见,羊作为祭祀的牲品,作为吉祥的象征,在先民心中的地位不可忽视。(三) 民族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不少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蒙古族、满族、鲜卑族等等。尽管这些少数民族都是游牧民族,都牧羊、养羊,但由羊字直接参与造字为名的少数民族却只有羌族和羯族,下面分别说明。1、羌与羌族文化说文·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南方蛮闽从虫,北方狄

29、从犬,东方貉从豸,西方羌从羊:此四种也。西南僰人、僬侥,从人;盖在坤地,颇有顺理之性。唯东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孔子曰:“道不行,欲之九夷,乘桴浮于海,有以也。”羌字从人、羊会意,羊亦声,义为牧羊人,即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游牧民族的统称,分布在今天的山西、陕西、甘肃、西川等地区。殷商王朝地处中原,经常遭到羌人的侵扰,商王多次出兵征伐,俘获了大量羌人。反映在文字上,就是在上列羌字上加一符号,作 表示被绳子系牵着的羌俘。俘获的羌人有的沦为奴隶,有的用作人牲行祭,有些甚至用火烧死,故又作 。羌字在甲骨刻辞中有关国名和羌人这两个意义。如:1) 乙丑卜,俘获征羌(合187)意为征

30、伐羌方。2) 贞:呼追羌(合490)意为追赶羌人。3) 执羌十人(合496)意为给十个羌人戴上刑具。4) 壬辰人,争贞:我伐羌。(合6620)意为杀羌人。5) 贞:用羌于(祖)乙,正(征)(合187)意为用羌人向祖先乙行祭。由此可见,商代和羌族的关系不好。羌人的地位低下,十个羌人才抵一个奴隶,所以强忍经常受到讨伐,追赶,戴上刑具,甚至杀死,当人牲。诗经·商颂·殷武一诗也反映了殷商王朝征服羌方使其降服的史实:“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不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意为以前有成汤的时侯,自从征服了羌族,羌人没有谁敢不来进献,也没有谁敢不来向商王称王,说商朝才是准则。今天的羌

31、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主要聚居区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汶县,其余散居在汶川、理县、黑水、松潘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绵阳市的北川等县,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2、羯与羯族文化羯:说文·羊部“羊羖犗也。从羊曷声。”意为被阉的公羊,有时也泛指羊,如:蔡琰胡笳十八拍:“羯羶为味兮,枉竭我情。”意为把羊肉做的食品给我吃,也没能阻止我怀念家乡的心情。羯除了这个意思之外,还指我国古代北部的一个民族。魏书卷九五羯胡石勒传云:“其先匈奴别部,分散居于上党、武乡、羯室,因号羯胡。”唐长孺先生指出,当时称为别部,意为与匈奴本非一族。被称之为羯,也并不完全是因为居于羯室,晋朝之杂胡

32、皆可称为羯。又称羯胡,是入塞匈奴十九种中羌渠种之后裔,一说源于小月氏,曾附属匈奴。魏晋时,分布于上党部(今山西潞城附近各县),以武乡(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羯人石氏为最著名。其人高鼻、深目、多须。分成小部落群居,首领称少帅,与汉人杂处,以农牧为业,亦经商,汉化较浅,不识汉字。姓用汉姓,名用本族名,受汉族地主奴役,被侮称为“羯胡”。常被晋军掠卖为奴。原信奉“胡天”(袄教),自尊崇天竺佛图澄,百姓始奉佛,广营寺庙,相竟出家。受汉族人士影响,兴学校、立诸学祭酒、设大小学、考诸生经义、诸郡置学官。四、羊的高尚操行品性的象征意义及与羊有关的词语(一)羊的象征意义羊在先民心目中具有通灵的特殊功能,是吉祥物

33、。加之羊生性善良,是祭祀的牲品。所以羊的某些字或行为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如:1 羶:也作羴,说文·羊部“羊臭也。从三羊。凡羴之属皆从羴。”意为是羊的气味,而羶行则指使人仰慕的行为,言其所行为人慕悦,如蚁之慕羶。在古文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1) 庄子·徐无鬼:“舜有羶行,百姓悦之。”2) 白居易祭李侍郎文:“德润行羶,温温郁郁。”3) 惯休送卢舍人朝觐:“羶行无为日,垂衣帝道亨。”2 羔羊:原意是小羊,却有两个象征义:一是喻指卿大夫品德高洁,如:1) 诗序曰:“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2) 后汉书·王涣传:“故洛阳令王涣,秉清修之节,蹈羔羊之

34、义,寻心奉公,务在惠民,功业未遂,不幸早世。”二是象征征聘高士之物。如后汉书·陈纪传:“父子并著高名,每宰府辟召,常同时旌命,羔羊成群,当世者靡不荣之。”意思是陈纪父子声名卓著,常被官府同时征聘,因此导致聘礼羔雁成群。3 羔裘:指诸侯朝服,它的意思不外乎以羔羊品德正直象征大臣美德。如诗经·郑风·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用羔裘的美喻指“彼其之子”之德。(二)与羊有关的词语长期以来,羊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家畜,因此,人们也常常借助于羊而形成不同的词,这些词语可说是各异其趣。例如:1、利用羊善良温顺的特征形成的词 1 使羊将狼:自找麻烦或找死。 2

35、 如狼牧羊:比喻那些残酷的统治阶级、贪官污吏。 3 羊入虎口:温顺,柔弱的羊一旦落入虎群,其后果可相知了,所以人们常用羊入虎口来比喻把那种弱者落入强者手中或好人落入坏人手里。4 平时如狼、危时如羊:有些人在平时面目狰狞,气指颐使、威风凛凛,但一遇到危险的境地,就害怕得立即俯首鞠躬。例如晚清政府在国内百姓面前,则是暴虐残酷统治,对入侵的外国人则俯首称臣,甘拜下风,以致使中国丧失 了大片国土。2、利用羊的外形特征形成的词1 亡羊得牛:羊比牛要小,而且在古代牛的地位要比羊高。所以人们常用亡羊得牛比喻失去小的,得到大的,其实是因祸得福。2 羊头车:羊头象三叉,因此凡箭统镞三镰者,皆称“羊头”。古时有一

36、种独轮小车,一人挽之于前,一人推之于后,就像羊的头,所以这种车就叫羊头车。3 羊角:羊角弯曲象旋风的样子,所以称旋风为“羊角”,庄子中有“抟扶摇羊角上者三万里”。4 挂羊头卖狗肉:羊为火畜,性好刚,所以天寒地冻时,人们皆喜食羊肉以御寒安性。羊被宰食,货少价高,偶有不法之徒为求取暴利,常悬羊头而售者却为狗肉,欺诈顾客。现在多用来比喻表里不一,明一套暗一套。5 羊尾巴盖不住屁股:羊的尾巴比较小,一般是盖不住尾巴的,现在人们多用来比喻没本领。6 羊毛出在羊身上:比喻表面上给人家好处,但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价里。例如清·李家宝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凡事总要大化小,小化无。羊毛出在羊身上,等姓贾的再出两个,把这件事平平安安过去,不就结了吗?”7 羝羊触藩:羝羊:公羊;触:抵撞;藩:篱笆。公羊的角缠在篱笆上,进退不得。比喻进退两难。例如周易·大壮:“羝羊触藩,羸起角。”3、利用羊的内在特征形成的词1 羊胛熟:羊胛即羊的肩骨,易熟。所以人们用羊胛熟来比喻时间的短速。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就有句诗这样写的:“尔来不觉三十年,岁月才如熟羊胛。”意思就是岁月就像煮熟羊胛那么快的流走。2 白如羊脂:羊油脂凝结给人一种非常柔润、细腻、白嫩的感觉,所以人们经常用“白如羊脂”来形容肤色的雪白柔嫩。3 羊肠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