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推断理解技巧课件_第1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推断理解技巧课件_第2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推断理解技巧课件_第3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推断理解技巧课件_第4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推断理解技巧课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高考文言专题复习 文言文实词 推断理解技巧【教学目标】1、运用已知的知识归纳推断文言词义的一般方法和规律。2、学会运用推断文言词义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来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一、考点解读1、 2012湖南卷考试说明:“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考点分析: “常见文言实词”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了解又有区别的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古字通假等实词知识。 本考点不仅考查考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还考查考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常见考

2、查形式:选择题、翻译题 常见考查类型:(1)选择正确的释义;(2)选择错误的释义;(3)翻译句子二、走进高考【2012年湖南卷】见名师导学68面。过渡:话说实词不论是理解文言文内容,还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判断上,因而掌握实词至关重要。那么,要如何正确理解和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首先,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诵读,增强语感;其次,要掌握一批常用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法;再次,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三、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想想看: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2、冀得一归觐3、振长策而驭宇内 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3、一)_方法指导: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的功能。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通过分析形旁来推测词义凡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 ”者,词义与兵器有关;凡“马、牛、羊、 犭、鸟、虫”等与动物类有关;“讠(言)、忄(心)与心理有关,辶(辵)、彳(行)”等与行为有关,“禾”与五谷关; “贝”与金钱关;“皿”与器具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关;“求”与毛皮关; “旨”与美味关;“隹(zhu) ”与鸟雀关;“能”与熊罴关;“尸”与身体关;“女”与妇人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关;“纟”

4、与丝织品有关;“攴(p) ”与敲击关;“歹”与死亡关 ;“月”关肉,“页”关首,“自”关鼻,“目”关眼。 2有些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也可以通过分析字形来推测词义。 例:“襟三江而带五湖”(王勃滕王阁序)析:“带”,象形宇,上半部分象带纽和左右佩,下半部分象垂带形,本义是_,这里是“_”的意思;例:“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析:“刃”是指事字,指刀上一点表明为_,可知句中的“刃”用其本义。 试一试:1、“有牧人御众之才” 2、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3、“彀士十万人” 4、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5、抚军亦厚赉成名。6、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7、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5、想想看: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2. 张良出,要项伯3. 赢粮而景从4.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二)_方法总结: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试一试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4、复之以掌 5、卒然临之而不惊想想看: 1、追亡逐北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4、通五经,贯六艺(三)_方法指导: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

6、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试一试: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2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腰里佩着)3、忧懈怠, 则思慎始而敬终(慎,谨慎)4、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屈原列传)5、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列传)6、“顽鲁者亦当矜怜,贤俊者自可赏爱”中的“顽鲁”义: A、愚笨而鲁莽 B、固执而粗鲁 C、顽皮而愚蠢 D、愚昧而愚蠢想一想: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7、 B齐人未附 附:归附。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四)_方法指导:1、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了解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2、教材中学过的典型的实词意义要及时积累、灵活运用,迁移到课外。要做到了解教材,最有效的途径:熟背要背诵的篇目;掌握120个实词意义。例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在哪些课文语句或成语中有相同的意义?不以外夷见忽 兰芝初来时,府吏见叮咛 腥

8、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日薄西山不速之客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斯言虽小,可以喻大 家喻户晓例、“在官清恪,未尝闻私”中的“恪”同成语“恪守不渝”中的“恪”,是“_”之意。例、“吾亦望汝副其心”中的“副”与成语“名副其实”中的“副”,为“_”之意。试一试: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焉 2、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3、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董)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4、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9、隆中对5、张苍罢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想想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2、解释加横线的词语。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五)_方法指导: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形容词、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

10、而推知它的意义。例1、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例2、将军身披坚执锐例3、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试一试:1、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兵车行)2、今以蒋氏观之,犹信(捕蛇者说)3、信义著于四海 (赤壁之战)4、今行而无信(荆轲刺秦王)试试看:1、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古今谭概2、“子访得之”的“访”字的意思:( ) A、咨询 B探望 C、寻求 D、访问(六)_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试一试:1、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2、(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3、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A.武成帝常常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