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G的整体叶轮加工编程和Vericut的五轴加工仿真_图文_第1页
基于UG的整体叶轮加工编程和Vericut的五轴加工仿真_图文_第2页
基于UG的整体叶轮加工编程和Vericut的五轴加工仿真_图文_第3页
基于UG的整体叶轮加工编程和Vericut的五轴加工仿真_图文_第4页
基于UG的整体叶轮加工编程和Vericut的五轴加工仿真_图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整体叶轮UG 数控编程和Vericut 加工仿真1 前言2 UG 五轴后处理创建2.1 A-C 双转台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运动学变换针对实验室自主开发的AC 双转台五轴数控机床进行运动学分析,建立坐标系以描述机床的运动,如图1 所示。其中A 轴和C 轴为两个回转轴,C 轴随A 轴运动;Csys_W 为与工件固联的工件坐标系(且与C 轴固联);Csys_T 为与刀具固联的刀具坐标系,其原点设在刀位点上,其坐标轴方向与机床坐标系一致;Csys_A为与定轴A 固联的坐标系,其原点O m 为两回转轴的交点,其坐标轴方向与机床坐标系一致。则其运动关系即是刀具坐标系Csys_T相对于工件坐标系Csys_W 的

2、变换关系,它可进一步分解为Csys_T相对于Csys_A的平动和Csys_A 相对于Csys_W的转动。初始状态下,转动轴C 的轴线平行于刀具坐标系的Z 轴;此时,工作台与Z 轴垂直,工件坐标系的方向与机床坐标系一致,刀具坐标系原点O t 与工件坐标系原点O w 重合,记交点O m 的位置向量记为r m (m x , m y , m z 。在刀具坐标系中,刀具的位置和刀轴向量分别为T000T 和001。记机床平动轴相对于初始状态的位置为r s (X , Y , Z ,回转轴A 和轴C 相对于初始状态的角度为A 和C ,此时,工件坐标系中刀轴方向和刀位向量分别为u (i ,j , k 和r p

3、(x , y , z 。1Y X mm图1 A-C 双转台坐标系通过机床坐标系变换,可得:ij k 0T =T (r m R z (C R x (A T (r s -r m 0010T x y z 1T =T (r m R z (C R x (A T (r s -r m 0001T 100m x T (r 010m y m =001m z 001100X -m x T (r 010Y -m y s -r m =001Z -m z 0011.1)2.2)2.3) 2.4) 2 ( (cos C -sin C sin C cos CR z (C =000001000 (2.5) 0100 (2.6

4、) 010010cos A -sin AR x (A =0sin A cos A 000将式(2.3)到(2.6)分别代人式(2.1)、(2.2)得:i sin A sin C j -sin A cos C = k cos A 00(2.7)x m x +(X -m x cos C -(Y -m y cos A sin C +(Z -m z sin A sin C y m -(X -m sin C +(Y -m cos A cos C -(Z -m sin A cos C x y z =x (2.8)z m z +(Y -m y sin A +(Z -m z cos A 11由(2.7)和(2

5、.8)得:A =k A arccos(k , k A =1, -1 (2.9)C =arctan(i /j -k C , k C =0, 1 (2.10) X =(x -m x cos C +(y -m y sin C +m x (2.11)Y =-(x -m x cos A sin C +(y -m y cos A cos C +(z -m z sin A +m y (2.12) Z =(x -m x sin A sin C -(y -m y sin A cos C +(z -m z cos A +m z (2.13)2.2 UG Post/Builder创建五轴后处理使用UG NX模块生成

6、刀轨后,其中会包含GOTO 点和其它机床控制的指令信息。由于不同的数控机床控制系统对NC 程序格式有着不同的要求(数控机床的控制器不同,所使用的NC 程序格式也就不一样),数控机床的结构形式也有所差异,故刀轨源文件不能直接被数控机床使用。因此,NX CAM中的刀轨必须经过处理转换成特定机床控制器能够接受的NC 代码格式,这一处理过程称为“后处理”17。首先分析实验室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结构和数控系统,测量机床的主要结构参数(如行程、精度等),从而用NX Post Builder创建符合机床控制系统的NC 处理程序。后处理流程如图8所示。3 图2 UG 后处理流程创建五轴后处理的流程如下: (1

7、新建后处理文件运行UG NX/Post Builder,新建五轴后处理程序,命名为HPDM_5axis.pui,机床类型选择Mill ,结构型式选择5-Axis with Dual Rotary Tables,点击“OK ”进入后处理设置接口,如图3所示。图3 新建五轴后处理程序(2 第4轴参数设置在“5-Axis Mill”下选择“Fourth Axis”选项,设置“Machine Zero To 4th Axis Center”,“Axis Limits”设为090°,如图4所示。点击“Configure ”按键弹出“Rotary Axis Configure”对话框,第4轴选择

8、YZ 平面,“Word Leader”设为“A ”;第5轴选择XY 平面,“Word Leader”设为“C ”,点击“OK ”保存设置(图5)。4 图4 第4轴参数设置对话框 图5 回转轴结构设置对话框(3)第5轴参数设置在“5-Axis Mill”下选择“Fifth Axis”选项,设置“4th Axis Center To 5th Axis Center”,“Axis Limits”设为-99999.99999999.999°,如图6所示。 5图6 第5轴参数设置对话框(4)Rapid Move(快速运动)格式设置点开Program & Tool Path 选项卡,在左

9、侧树形结构窗口中选择Tool Path 下的Motion ,如图7所示。 图7 打开Motion 项目框点击右侧窗口的Rapid Move节点,弹出Event:Rapid Move对话框,如图8所示。 图8 打开Rapid Move设置框在Rapid Move对话框中,将Work Plane Change选框改成未选中,修改后的结果如图9所示。 图9 修改Rapid Move格式修改前后的输出的部分G 代码如下所示。 刀轨CLF 文件:GOTO/-20.0243,57.2574,-59.7373 GOTO/-20.1996,57.5340,-59.5972 GOTO/-20.2262,57.7

10、796,-59.3407 PAINT/COLOR,211 RAPIDGOTO/-10.4622,94.6649,-6.7182,0.0000000,0.0000000,1.0000000PAINT/COLOR,186GOHOME/0.0000,0.0000,10.0000 PAINT/SPEED,10 PAINT/TOOL,NOMORE END-OF-PATH修改Rapid Move前的G 代码: N6150 G00 Z-61.651 N6160 X34.01 Y56.126 N6170 Z-61.407 N6180 X34.25 Y56.028 N6190 Z-61.064 N6200 X3

11、4.339 Y55.992 N6210 Z-6.718 A0.0 N6220 Y-88.836 N6230 Z10. N6240 X0.0 Y0.0 N6250 M05 M02修改Rapid Move后的G 代码: N6150 X34.01 Y56.126 Z-61.651 N6160 X34.25 Y56.028 Z-61.407 N6170 X34.339 Y55.992 Z-61.064 N6180 G00 Y-88.836 Z-6.718 A0.0 N6190 X0.0 Y0.0 Z10. N6200 M05 M023 整体叶轮加工总体方案3.1 叶轮毛坯设计为了减小五轴铣削的加工量,

12、在数控车床上将毛坯车削加工出叶轮回转体的基本形状。整体叶轮的毛坯形状如图10所示。图10 整体叶轮毛坯3.2 叶轮加工工艺路线拟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以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保证。工艺路线的拟定一般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根据生产纲领确定加工工序和工艺内容,依据工序的集中和分散程度来划分工艺:二是选择工艺基准,即主要选择定位基准和检验基准。在生产纲领已确定为批量生产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工序集中的原则,通过减少工件安装的次数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之外,还应尽量考虑经济精度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根据以上原则,拟定的工艺路线如下:10 开槽 20 去尖角 30 粗铣叶片 4

13、0 粗铣流道 50 粗铣圆台 60 半精铣叶片 70 精铣叶片8090 100 110 120 130半精铣流道 半精铣圆台 精铣流道 精铣圆台 清根钳工去毛刺3.3 主要切削用量的选择 4 整体叶轮加工路径编程4.1 开槽采用带锥倒角的平头铣刀( 6mm )。采用可变轴曲面轮廓铣(Variable Contour),刀轴控制方式采用相对于驱动(Normal to Drive)。程序的参数设置如下:a 驱动方法采用曲面区域(Surface Area); b 驱动几何选用流道曲面,如图11所示;c 刀轴控制方式采用相对于驱动,前置角为0°,侧倾角为15°;d 切削区域中曲面%

14、(Surface%)的初始步长和终止步长分别设为15、90,最初的终点和最后的终点都设为95; e 步数设为20,公差设为0.1;f 设置Stock 余量30mm ,每层切深2mm ,最终余量0.3mm ;g 非切削运动分离选择间隙,安全平面为工件上表面向上偏移10mm ,退刀方式为手工圆弧相切离开,进刀方式为圆弧相切逼近。 图11 开槽刀轨4.2 粗精铣叶片采用带锥倒角的平头铣刀(6mm ),曲面驱动方式,刀轴控制方式采用侧刃驱动,侧倾角设为30°。工艺参数如下:进给速度f=300mm/min,主轴转速n=1700r/min,切削深度t=2mm,余量为0.5mm 。所需加工时间T

15、3=90min 。曲面驱动方式,刀轴控制方式采用相对于,前置角设为0°,侧倾角设为-60°。采用硬质合金球头铣刀(6mm ),工艺参数如下:进给速度f=600mm/min,主轴转速n=2100r/min,半精铣余量为0.1mm ,精铣余量为0mm 。a 驱动方法采用曲面区域(Surface Area);b 驱动几何依次选取压力面、圆角面和吸力面; c 刀轴控制方式采用侧刃驱动,侧倾角为30°;d 切削区域中曲面%(Surface%)的初始步长和终止步长分别设为-1、101; e 半精铣步数设为150、公差为0.05,精铣步数为300、公差为0.05; f 半精铣最

16、终余量0.1mm ,精铣余量为0.0mm 。 图12 半精铣叶片刀轨4.3 粗精铣流道采用硬质合金球头铣刀( 6mm ),进给速度f=600mm/min,主轴转速n=2100r/min,半精铣余量为0.1mm ,精铣余量为0mm 。a 驱动方法采用曲面区域(Surface Area);b 驱动几何依次选取流道曲面;c 刀轴控制方式采用相对于驱动,前置角为2°,侧倾角为15°;d 切削区域中曲面%(Surface%)的初始步长为5;e 半精铣步数设为150、公差为0.05,精铣步数为300、公差为0.05;f 半精铣最终余量0.1mm ,精铣余量为0.0mm 。 图13 半精

17、铣流道刀轨4.4 圆台加工粗铣圆台采用硬质合金球头铣刀( 6mm ),固定轴曲面轮廓铣。进给速度f=300mm/min,主轴转速n=1700r/min,余量0.1mm 。叶轮加工结果如图14所示。 图14 叶轮加工结果5 基于Vericut 的五轴加工仿真数控机床加工仿真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1 验证数控程序的正确性,减少零件首件调试风险,增加程序的可信度;(2 模拟数控机床的实际运动,检查潜在的碰撞错误,降低机床碰撞的风险;(3 优化程序,提高加工效率,延长刀具寿命。VERICUT 是一款专为制造业设计的CNC 数控机床加工仿真软件和优化软件。VERICUT 取代了传统的切削实验部件方式,通

18、过模拟整个机床加工过程和校验加工程序的准确性,来帮助用户清楚编程错误和改进切削效率。VERICUT 软件由NC 程序验证模块、机床运动仿真模块、优化路径模块、多轴模块、高级机床特征模块、实体比较模块和CAD/CAM接口等模块组成。能进行NC 程序优化、缩短加工时间,可检查过切、欠切,防止机床碰撞、超行程等错误。具有真实的三维实体显示效果,切削模型可测量尺寸,并能保存模型供检验、后续工序切削加工。VERICUT 软件已广泛应用于航空、模具制造等行业,其最大特点是可仿真各种CNC 系统,既能仿真刀位文件,又能仿真CAD/CAM后置处理的NC 程序。5.1 构建五轴联动数控铣床仿真平台(1) 定义机床部件结构树a 定义部件:B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