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减负增效背景下文言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_第1页
敢问路在何方——减负增效背景下文言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_第2页
敢问路在何方——减负增效背景下文言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_第3页
敢问路在何方——减负增效背景下文言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_第4页
敢问路在何方——减负增效背景下文言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参考资料敢问路在何方减负增效背景下文言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学园2010年10月下期 文/沈国英【摘 要】减负增效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主战场。而高中文言文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却陷入困境,举步维艰,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畏难、厌学等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探讨如何走出困境,唤来文言文教学的春天。【关键词】减负增效 文言文教学 困境 出路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教材还是读本,文言文都占有较大比重。在教师们努力向45 分钟要质量时,文言文教学却陷入了令人堪忧

2、的困境。一 教学目标的明确化教文言文前,每一个教师都会先研究当年的考试说明,以确保自己在教学时能“有的放矢”。教师教学依据的是考试大纲而不是教学大纲,在课文中寻找的是那些可能会出现的考点,而不是作品本身的文化底蕴、思想内涵,于是在新授课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文言字词句的知识,而且要背诵课文。于是背诵在减负增效的要求中基本演变为“默写”。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两三天要背一篇古文,怎能不怕?二 教学内容的零碎化为了向课堂45 分钟要质量,教师不得已把课文肢解为一个个与考点相应的知识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段翻译.在高考增加文言文考查分值时,在教条式的肢解和技术性的操练中似乎获取了“实利”,课堂上

3、学生拼命的记笔记,大家关注的是能否把句子翻译通顺,是否接近标准答案,是否能得高分,至于古文的博大精深的内涵,暂时无人顾及。于是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可言。而它的代价是沉重的学生在麻木地听讲训练中日渐丧失学习文言文的最后一点兴趣。三 教学方法的僵硬化教师往往把课程理解为单一静止的课本,把眼光只盯在课本上,抱着教材,进行字词句篇的分析与讲解,并且仍沿着“读译抄背”的思路,千篇一律,把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文质兼美的文章,定格成了流水生产线。从考查的角度只就文论文,不及其余,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这样既弱化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背离了学生的需求,往往收效甚微,达不到预定的目标。

4、面对减负增效,高中文言文教学在实际操作中问题重重,教师教学重心的偏移,教学方法的陈旧,非但不能把文言文精彩的一面展示出来,呈现给学生,甚至还使学生对文言文畏难甚至厌学,从而使文言文教学顾此失彼、举步维艰。敢问路在何方?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唤来文言文教学的春天?笔者从三方面思考其出路:1整合文言文课堂教学内容新课标准明确提出了“注意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就是要把周围的可学习的内容加以整合。它要求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应依据课程标准,联系社会发展、地区发展和学生学习的实际,进行适度、适时、有效的课堂整合。(l)与专题学习的整合。

5、由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是以人文专题组元,文言文被编入有关专题,文言课文与相关专题的整合学习就成为第一选择。例如,荀子的劝学与韩愈的师说同被编进必修一的“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按传统教法往往重在文言知识积累,许多人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是有“言”无“文”,或者将知识积累与文章内容阐释割裂开来,这就大大减却经典的价值,即文字背后的教育价值。与专题整合学习,就是要在诵读、感知、研讨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个体要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习,借鉴前人的知识和智慧;而经典则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智慧或方法,如劝学探讨的是读书的重要性,师说提出了从师学习的基本原则。这些还不够,需有学生自己的独

6、立思考和创新。荀子在文章中阐说的关于读书的积累方法、持之以恒的精神和专一态度,其作用不仅仅限于读书,“水寒成冰”、“青胜于蓝”、“木直中绳”、“驽马十驾”、“蓬生麻中”等众多譬喻,更会令学生从中参悟到不少人生道理。知识积累固然重要,文本意义的解读和建构,才是文本研习的本质意义所在。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从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到自我完善、服务人类的精神追求。(2)教材内外文言文的整合。教科书的体系不是固定的、封闭的,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和选择的空间,也给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余地,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教材内外的文言文组合的方式可以按作者进行,可以按体裁进行,可以按题材

7、进行,可以按综合学习方式进行,也可以按人文主题学习需要进行。例如,在学习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专题之“感悟自然”板块时,可以同时选择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赤壁赋配合学习,组织探究;选择愚溪诗序、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配合始得西山宴游记进行探讨;选择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清代袁宏道的晚游六桥待月记、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等比较欣赏。这样做,无疑会使学生从古人亲近自然、感受风物、寄情山水中接受审美熏陶、志趣濡染,理解“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真谛。2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之所以文言文学习效率低、成绩差,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大家都知道“授之以

8、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授之以鱼”仅得一餐之用,而“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1)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各种文言知识的积累,新旧知识的连通和扩展,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文本丰富人文内涵与学生已有认识和感受的交融和生发,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独到发现和意义建构等等,是传统的文言文串讲法或课堂教学传授法所无法实现的;其信息容量、内容深度和广度、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对学生思的锻炼与能力的提高等,是过去那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法和途径所无法达到的。比如,在教游褒禅山记时,课文中关于“志、物、力”的论述,可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学生就会自然把目标投向自身学习、生活的实际,产生共鸣,并领略到古人对事情的精妙思考。

9、长期进行这种思维的探究,学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视角,思想境界。文言文的文辞、结构、思想和作家人格等方面,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我想如果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教学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学生定能感受到古人之精神,领略到古文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疑”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深究性反射,产生思维活动。文言文教学一向缺乏质疑,而新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有所疑,才有所思,才有所得。比如学生在学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时,对蔺相如

10、敬佩有加,可引导学生研究王世贞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对蔺相如批评得很厉害,这会使学生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引发思考和争论,整个班级形成了良好的质疑氛围。3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情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都是语文教师熟练运用的手段。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和热情,可尝试从不同课型角度,来不断刺激学生的思维,避免审美疲劳。(1)诵读鉴赏型。就是以诵读方法激发兴趣为价值取向的文言课。教师可挑选适合学生口味的“浅易”文言文诵读材料让他们诵读,指导学生诵读的技巧,可

11、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和习惯。在反复诵读中,学生潜心涵咏,认知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明悟作品语言艺术。如将进酒全诗大起大落,诗情也跌荡起伏,起于“悲”,转入“乐”,又转为“愤激”,进而又转为“狂放”。初读本诗豪气十足,但再读可感觉到豪放是感情的外壳,愤激才是内核。体察文本固有的气韵,通达作品的奥妙之处,化古人的神气为自己的神气。读准了,读多了,往往就会把握文言文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就会进入一个广阔而深邃的精神世界。(2)知识聚合型。以文言知识积累为学习侧重点的课。文言文知识总让人觉得“生”、“涩”、“繁”、“杂”,除了要在诵读感知中积累外,还需要以理

12、性的态度对待。有“文”无“言”的文言文教学同样是不可取的。字、词、句的知识都需要集中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对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迁移、运用,是不可或缺的,例如一些文化常识、人文掌故,仅凭学生自己积累,有一定难度,需要有教师的参与和点拨。同时,文言语言知识本身也是一个系统,也是值得和需要探究的。(3)问题探究型。是以“问题”为纽带,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探究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文言课。这些“问题”主要来自文言文学习中的学习主体即学生,可以是在文本研习中产生的,也可以是教师启发诱导下产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问题解决的方式应该是通过课堂多种“对话”,或者是专题研究的形式,或者是学生个体的思考与领

13、悟,或者是学习小组的共同探讨。如石钟山记一文,苏轼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的这种敢于质疑并冒险探求的精神正是学生所缺乏的,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等方式去了解苏轼,阅读苏轼其他作品,学生发现苏轼在诗、词、赋、书法、文论等方面的成就都离不开他敢于实践的精神。多方面了解研究后,学生开始付诸实践,结合生活实例质疑观点“目见耳闻”的不合理性,提出“目见耳闻”还得正确辨别。这样的探究势必加深学生对古文的认识,并激起语文探究的兴趣。(4)人文专题型。是围绕人文主题进行探讨的课。文言文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生活风貌和古人的思想感情、精神追求、审美情趣、思维方式。这些人文

14、因素常常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态度存在差异、发生碰撞,激发学生去思考、去体悟、去扬弃。这些人文主题如“李白与酒和月”、“如何看待屈原的忠君与爱国”、“如何看待屈原的死与司马迁的生”等。组织形式可以是课堂讨论交流,可以是专题探索,也可以是研究成果展示,甚至可以采取寓思考、发现、新解于表演的文娱形式。 我们知道,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和对话,是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的过程。可是学生面对文言文时,他们虽然会在老师的要求下读读看看,但心灵的眼睛是关闭的,感情的大门是封锁的,课文不过是一堆无生命的文字而已,我们还能奢谈什么教学效果呢?因此重视每一篇课文,整合文言文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探究质疑的学习能力,并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走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