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项目申请-西部农村的贫困问题及其对策研究_第1页
科技项目申请-西部农村的贫困问题及其对策研究_第2页
科技项目申请-西部农村的贫困问题及其对策研究_第3页
科技项目申请-西部农村的贫困问题及其对策研究_第4页
科技项目申请-西部农村的贫困问题及其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技工程申请书 工程名称: 西部农村的贫困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工程负责人: 申请单位: 联系 : 2861733办 1399208 填表日期: 2005年9月 科研处制一、简表项目名 称西部农村的贫困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申请金额 起止年月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工程负责人姓 名性别女出生年月1964年9月民 族汉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学 位法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申请单位联系 2861733办139208 项目组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博士硕士学士1032564主要成员姓 名性别年龄职称工程中的分工签字张小东男38讲师制定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张小东谢菊兰女42副教授制定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报

2、告和论文谢菊兰高爱民男31助教制定调查方案和撰写调查报告论文高爱民穆文龙男41副教授制定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穆文龙黄超男27助教制定调查方案和撰写调查报告论文黄超徐凌云男38讲师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徐凌云马福云男30助教制定调查方案和撰写调查报告论文马福云汤滟春女27助教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汤滟春田汪洁 男30助教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田汪洁研究内容和意义摘要贫困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经济问题。铲除贫困、共同富裕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农村贫困是当代中国农村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正处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阶段,“三农问题更加突出。没有西部农村的现代化,

3、就没有整个西部的现代化。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因此,西部农村的贫困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急需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本工程主要通过对近年来我国扶贫政策的根本反思,借鉴国外反贫困的经验,从西部农村的贫困现状出发,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进一步调查分析新时期西部农村的贫困特征和贫困根源,研究提出全面解决西部农村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具体的可操作性积极对策,这对于进一步实施扶贫开发战略,解决好西部农村的“三农问题,加快西部地区的和谐开展将会产生积极作用。对促进全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主题词西部农村 贫困问题 对策1二、立论依据包括工程的研究意

4、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并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从1986年以来启动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有组织有方案的开发性扶贫方案。1994年又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方案?。之后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在近20年时间里,中国在扶贫开发领域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据统计,从1994年到2000年底,解决了8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然而,进入21世纪,中国农村扶贫的形势和特点已发生显著变化,除自然灾害和环境的恶劣仍然是当今贫困的首要原因以外,缺文化致贫、缺劳动力致贫、因上学致贫、制度短缺致贫等是造成新的贫困的主要原因。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贫困原因发

5、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贫困面大,贫困的发生率高;二是脱贫后的反贫率也最高;三是贫困人口综合素质较低;四是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在西部农村;五是现行的贫困标准较低;六是西部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尚未健全。针对这些问题,继续沿用开发性扶贫方式,不仅本钱很高,而且也很难解决根本问题。而目前,我国现有的“老少边穷地区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恶劣、根底设施比拟薄弱的西部农村。西部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贫困面积大,脱贫速度慢。农民来自非农业的收入和就业时机少。尤其是西部乡镇企业开展缓慢,吸纳农业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减少,给农民的收入和就业带来影响。国内外学者都非常关注西部农村的贫困问题,对贫困的现状和原因

6、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但针对新时期西部农村的脱贫致富方面的对策的研究还不够,方法和措施不多,不能很好地结合西部的实际,针对性和应用性不强,对政府的决策带来了影响。工程的研究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西部农村。没有西部农民的富裕,绝不会有西部区域的快速、持续、稳定的开展,也就没有“全面小康可言。富国必先富民,西部农村的小康建设是当务之急。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唤起全社会形成共识,都来关注西部农村的小康建设,寻找全面解决西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地区的反贫困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在历史机遇面前取得反贫困的最大效果,关键在于西部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的开展环境,以采取积极的

7、反贫困战略。江泽民同志指出:“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最根本是靠开展。解决贫困地区的问题,最根本的也要靠开展。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贯彻开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增加贫困地区自我开展的能力。这是开发式扶贫的真谛所在。因此,研究西部农村的反贫困的战略是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基于农村扶贫开发的新形势和特点,应该通过详细的调查和研究,探索西部农村脱贫致富的根本需求开发战略,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实施分类扶贫方针,提高贫困者的素质,将扶贫开发寓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之中,尽快建立覆盖西部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制度和执行制度,调整中国西部农村的扶贫战略目标和思路,既有利于提高中国西部农村开发性扶贫政策的

8、有效性和针对性,也更有利于实现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开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只要我们解决西部农村小康建设的思路明确,战略选择科学、措施得力,面向21世纪中国的西部农村一定会更加美好。本工程以西部农村的贫困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在于结合西部大开发的具体实践,就西部农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贫困问题及解决对策等,进行比拟系统的探讨和实证研究,以深化人们对西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的关注。西部农村脱贫致富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本工程研究的意义是想与研究中国西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的理论界专家、学者学习和交流,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一些参考。2二、立论依据(续)主要参考

9、文献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方案纲要.R.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李君如.小康中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4王景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西部、难点在西部农村J.“小康中国,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5关连吉.西部大开发与甘肃民族区域经济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3.6“三农问题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7张广明,王少农.西部大开发M.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8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9中国西部农村

10、统计资料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10中国西部地区的扶贫开发J.农业经济问题,2000,(10): 11施祖美.我国不兴旺地区反贫困的战略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0,(3).1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3M.广西: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4经济绿皮书20002001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5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16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18冯强.?中国西部地区的扶贫开发?,?农业经济问题研究?,2000.10.19高敏芳.?论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唐都研究?,20

11、02.4.20?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4.三、研究方案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本工程是在西部大开发的社会背景下,围绕“三农问题和西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而立项研究。研究的目标是在分析研究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现状之后,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以供政府决策者参考应用,也可供从事该问题研究的人员和高等院校教学参考。 研究内容共包括七个方面:一、我国西部农村贫困的根本现状和根本特征二、我国西部农村贫困根源的理论分析三、我国西部农村现有扶贫模式研究四、近年来我国扶贫政策的根本反思五、国外反贫困道路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六、我国西部农村

12、脱贫道路的探讨和对策建议七、加快西部农村经济开发的战略意义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我国政府现行的对贫困地区的界定为主要依据,对西部贫困地区的标准进行界定。 根据调查对象和内容拟确定的调查方法为:社会学抽样调查法、实地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等方法,将最终收集到的资料采用社会统计软件SPSS进行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资料收集主要采用结构式问卷访谈法,在访谈对象确实定上严格按照社会学的抽样方式进行确定,制定严格的质量监控措施和回访措施。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拟采用社会学抽样调查法、典型调查法、实地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等方法对西部落后农村进行实际的考查,利用大量的数据资

13、料进行论证分析,并借助于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比照研究,从而得出准确的资料加以分析研究。 本方案的可行性在于课题组主持人从2002年到2005年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已掌握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并已对甘肃省的局部贫困县进行了调研,因此制定的研究方案和调查方案都能切合西部农村的实际情况,具有可行性。同时,课题组主持人和成员已发表了相关的研究论文10篇,省级研究课题2项,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根底。另外,本工程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我国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解决中国农村经济问题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3-3、本工程的创新之处从西部农村的根本现状和差距论证分析西部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制约

14、因素贫困问题,研究提出解决西部农村贫困问题的积极对策,这对于进一步解决好西部农村的“三农问题,加快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开展,促进全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其创新点是:该工程从社会学、人文经济学、民俗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角度进行论述,尤其是对贫困根源理论的分析建立在对大量调查材料的研究根底上,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该工程结合新时期西部农村贫困的突出问题、特点及导致贫困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突破了长期以来西部农村在脱贫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该工程对中国过去的扶贫模式进行反思,并借鉴国外反贫困的成功经验,把西部农村的小康建设放在全国“三

15、农问题中加以研究,尤其是抓住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在农村、难点和障碍是西部农村的重点,提出了有针对性对策。如提出可以通过采取改变政府投入方式、拓宽扶贫渠道、提高贫困者的综合素质、有层次的增加农民收入、将扶贫开发工作寓于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之中等对策,这些对策对目前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推动西部农村的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参考价值。 该工程是通过社会调查研究方式,在对大量数据资料分析和研究的根底上,科学地分析出西部农村的贫困特征及形成因素。这样可以使本工程的研究资料详实,论据充分,既有广度,亦有深度,又有说服力。所谈问题又是当前西部“三农问题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和热点问题,形成的对策

16、建议比拟符合实际,将会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4. 年度研究方案及预测进展制定工程研究方案2005年9月至2005年11月;制定西部农村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案,2005年11月至2005年12月;组织实施社会调查,2005年11月至2006年2月;撰写调查报告,2006年2月至2006年3月;撰写相关系列研究论文;2005年10月至2006年8月;撰写研究总结报告,2006年6月至2006年10月。5. 预期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方案。完成西部农村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完成社会调查。完成调查报告。完成相关系列研究论文。完成研究总结报告。4四、研究根底1. 与本工程有关的研究工作或成果。近年来课题组成员在社会

17、学、法学、农村小康建设等方面潜心研究,陆续发表了与课题有关的论文和科研成果。课题组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还创办了社区管理和效劳专业,对农村社区的开展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对农村的脱贫致富问题非常关注。尤其是在毕业生的论文指导中大胆鼓励学生撰学与西部农村贫困问题有关的学术论文,引导学生共同关心农村的贫困问题。其中课题组负责人是学校社会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科带头人,其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主攻西部农村小康建设问题研究并作为硕士论文,为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根底。课题组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的成果如下:1 张小华.西部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开发研究?,2004,(2)2张小

18、华.关于解决西部农村贫困问题的对策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5.44张小华,谢菊兰等.?甘肃乡政政府与村民自治的关系问题研究?-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工程,2004.6-2005.10.5 张小华.完善我国农村社会救济法律制度的对策J,?社科纵横?,2005.5“文明观的价值实践与农村生产关系J,?甘肃科技?,20JJ“行为模式的理论初探J,11J2. 已具备的研究条件和优势。该课题组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都是多年来从事人文社会科学和公共事物管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骨干。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研究生6人。课题组的研究人员职称、学历结构合理,业务知识比拟扎实,知识面宽,具备研究的能力。同时,课题组成员可以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调查,获得第一手的详细资料。学校和社会科学系将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时间、资料和办公设备的保证,并将该课题列为系级重点课题进行研究,保证工程队伍的稳定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并催促实施。5专 家 推 荐 表 一推荐意见申请者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职称、工程组中无高级科技人员参加的,须由两名同行高级科技人员推荐。推荐意见要说明工程的意义和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申请者和工程成员的学术水平及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