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书稿的 八大山人的画鱼分析和图片部分_第1页
庄子书稿的 八大山人的画鱼分析和图片部分_第2页
庄子书稿的 八大山人的画鱼分析和图片部分_第3页
庄子书稿的 八大山人的画鱼分析和图片部分_第4页
庄子书稿的 八大山人的画鱼分析和图片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 八大山人的画鱼:枯竭与剩余之书写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犬氏之风,有其具而无其数,有其声而无宫角。木声与人声,犁然有当于人之心。庄子,山木东海之鱼善化,其一曰黄雀,秋月为雀,冬化入海为鱼;其一曰青鸠,夏化为鸠,余月复入海为鱼。凡化鱼之雀皆以肫,以此证知漆园吏之所谓鲲化为鹏。 八大山人,1693年的鱼鸟图卷的第三处题识枯槎鱼鸟图轴1703年 纸本墨笔 149.570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月自不受晦,澹烟蒙亦好,俯仰瞷晴轩,篱根空皎皎,此时世上心,所习惟枯槁。谁解惜其花,长夏恣幽讨。      

2、0;              八大山人,题画(传綮写生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由诗经开始的“盈余”书写,到了明清巨变之际,似乎已经枯竭。不仅仅是这个民族血气的衰竭,也是气息的虚弱。那也是心的枯竭,时间的枯竭。遗民这个中华民族特有的称呼产生了,一个独特的“异类”产生了,他们不仅仅是族类,而且也是一种生命存在的样式。遗民是被遗弃还是最后的遗留与残剩者?能够把这种残剩作为书写经验而表现出来而且存活下来,这是明末清初时代中国文化最为奇特的画卷,对这个余存经验的表达,而且达其

3、极致的是:朱耷或八大山人。八大山人是谁?在朋友黄安平为他画的画像的题字中,他说自己“赢赢然若丧家之狗”那是孔子的身位与形象我们曾经在别处分析过这个身体的姿态,八大有意无意在重复这个姿态?这个姿态的书写与书写的姿态?那是生命残剩与丰盈的矛盾的结合:在苟延残喘中依然漫溢生命的激情!也如同生命雀跃的“鱼”“昔如纵壑鱼,今如丧家狗。既无游方恋,行止复何有。”(杜甫)八大山人是谁?这不是他的本名(虽然据考证,这个名字隐含着他王族的身份,但是同时也有着佛教的背景)。他有过很多的名字,以至于他那出生明朝王族的名字已经都可以被遗忘族姓的血的出生谱系被涂抹了:也许这意味着他之为遗民,已经不再是那个衰败的王朝的幸

4、存者了,而是以另外的方式存活。是的,存活在他的书写字画之中在纸上他签署过如此多的名字,他一直在变异,他找不到自身?他甚至把自己命名为动物朱耷之为僧名,“耷”乃“驢”字的俗寫!他有“驢”等號,“驢款”等签名,在他的签名中,我们可以寻找他对自己的反签名,他生命的踪迹与他抹去自己的踪迹的踪迹。“八大山人”这个独一性的签名,在八大本人迷狂的书写演变中有时是写字,有时画字,书法绘画的重叠,都是“绘”纹理之绘气息之书写的踪迹!既似“笑”字,也似“哭”字,或者是:似哭似笑之间、苦笑不得的状态,是的,在画布或纸上,这个名字在舞蹈不仅仅是写与画!那也是“人”在战栗,生命在战栗。我们不准备详细分析八大的所有画以及

5、他的艺术总体风格等,那不是本文能够胜任的,我们要关注的只是他如何把遗弃的枯竭了的生命转化为艺术的经验?而且达其极致。虽然在元朝外族入侵时,在倪瓒那里,枯竭的经验已经被表现了,在他的漁莊秋霽圖中已经没有了渔父,只有萧瑟枯槁的山水,作为山水画本体的皴法也减少到了极致,所谓“简约”的画风开始出现了。八大山人自觉继承了倪云林的风格他画过云林遗格图轴不仅仅是风格,而是“遗格”,一个“遗”字,透露了八大作为遗留者的书写与续写迹象。是的,不再有皴法了皴法的出现与山水画的兴起是同时的,或者说,山水画的风骨,中国山水画最为基本的语法,是皴法,因而不是西方的风景画,那是原初书写的变形展开,从陶纹到书法,从水纹到笔

6、墨之纹的一次次变异。而现在,山水画在董其昌对“淡”的提倡与推崇之后,到了八大,成为书写不可能的症候。但是你如何去学习冲淡与平淡?如果可以学习,就不再是平淡学习的重复已经涂重了笔墨,不再是平淡;而且平淡作为生命的境界的涌现,不是自己可以强求的,否则将依然不是平淡,不是冲淡了,那么年轻的书写者如何可以达到?那么,在年轻时如何培养平淡的趣味或意旨?而且,甚至,平淡都并不能被追求,否则你的意欲本身在加强它自身,而没有损之又损;平淡那是无为的笔法,是生命减法的书写剩余的书写但是也是少中之多的书写:在绘画中,表现为减去绘画材料本身,让自然材料笔墨纸张本身进入表达,在八大山人那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他画“鱼

7、”时,并不画出“水”,但是那些空白也许不是相对比的空白,而是纸张本身在表达自身;或者,简缩画家自己的表现手法,隐去自己身体血气中的表现冲动,不再是重彩浓墨,而是淡而又淡,近乎无味,那是枯竭的生命本身在书写自身。皴法,那是汉语书写的踪迹。在绘画中,比如在南宋的马远笔下,无论是风雨山水图,还是寒江独钓图,皴法主导着画面。八大山人对山水画的皴法之后来的发展,比如针对元代画家吴镇的山水画以及渔隐图,作出了如下的回应:“分付梅花吳道人,幽幽翟翟莫相親。南山之南北山北,老得焚魚掃(虜)塵。(八大山人题古梅图轴诗)”焚魚之为焚暗示着自身生命之焦枯,因而,在八大那里,皴法有时几乎都被抹去,或者是在山石的浓密皴

8、法旁边配上枯淡的鱼、鸟等其他事物的笔墨,这是踪迹的抹去!道路到了极限,或者,行走者来到了终绝之处,或者,新的道路将被牵引出来?不再可能用皴法画山水了,山水画作为不断“余出”的书写已经枯竭,皴法已经滞涩,甚至,水墨都已经枯干。不再可能书写或绘画因为这是笔墨与生命的双重枯竭。因而八大的山水大多是枯柳与孤鳥,是枯木在悲鳴。他的墨点不多“墨點無多淚點多”,让墨回到生命,回到凝视,那生命之水?我们只是看看他画的鱼,他画过多少的鱼,我们不知道。传下来的画真假之鉴别也是困难的。他画的鱼是没有水的!几乎彻底抹去了水鱼如何可以没有水而存活?不画水绝不仅仅是留出空白的虚实的手法,不,没有水那是枯竭在那里呼吸,枯竭

9、在那里喘息,但是又不再那里,甚至,枯竭都是不可能的,不存在的,那只是虚空本身的幻像。鱼,不需要水,或者说,鱼,在纸上(生纸)的到来这生纸,这材料本身成为了绘画的元素!我们的思考得到了绘画材料史的确证和研究专家的印证:“明中期以前,画家所用纸张都是熟纸。熟纸不洇不走墨,乾湿浓淡,可层层晕染。明中期以后,纸的加工程式减少,谓之生纸,在生纸上作画,易洇走墨,难于控制。八大山人充分利用生纸这一特性,通过对笔中含水量的控制,使笔墨出现更丰富的变化,产生了在熟纸上所不能达到的艺术效果。如通过水洇表现禽鸟羽毛的茸软感,用水洇更为形象地表现荷干、荷叶的稚嫩枯老。”(重点为我们所加)。画上的空白也不是画出来的,

10、而是让自然本身到来,自然的生命或山水已经不再存在虽然可能这有祖国的山河残山剩水不再的政治意蕴,但是“祖国”的概念是大于国家的概念的,山河不再,它最后的存在是在画家的笔下,想到八大在街上的作画如同即兴的行为艺术,山河或山水的存在也只是在个体的书写开始与终结之间的时刻,最为脆弱的时刻偶尔闪现。纸张本身直接给出自身,而“鱼”在这里,不仅仅是向着我们前来,也是向着山河本身转身。为什么八大如此痴迷画鱼?这可能是一个谜,如同那些留在画上的“鰕(“鱼旦”的左右结构的字)篇軒”的白文方印。在这些鱼中,有很多孤独的鱼,其中的那一条挺身而起眼睛向上,那是生命的昂扬?有另一条孤独的鱼,如同一把刀。也有两条鱼一起出现

11、的:但是似乎并不交流,各自相向,没有共同的语言;有的嘴唇张开在喊叫,鱼是有自己的声音的,在八大那里,我们才第一次听到。然后是鱼的眼睛如此的明亮,它是在凝视我们,还是在嘲笑我们,还是看着别处?眼睛之为右方形的,眼珠点得又大又黑,往往顶在眼眶的近上角,那是白眼看天下的神情了。最后是他的“哑”或者装哑!或者在恐惧中失语,都是如同那些鱼:那是水已经消失,生命枯竭的存在状态。让我们一一来凝视那些鱼。首先是那些孤鱼:封面上的那幅墨鱼图,画上的鱼是神奇的,八大就让它孤零零地“斜立”在画面上,而且鱼的头向着画面的左下方,四方形的眼眶中眼珠漆黑,很多人都把它理解为八大的愤怒和对世界的白眼。除了鱼颚和鱼肚没有涂色

12、,鱼的其他部分都是浓墨。八大用浓墨处理,似乎有意要施加力量!似乎倾斜中的墨鱼的墨也有了重量。但是,在这里,为什么他用浓墨?为什么鱼的姿态是倾斜的?如果淡墨是表达生命的枯槁与剩余,浓墨呢,是生命的盈余?对倾斜的表现一直是八大的手法,鱼头支撑着身躯,鱼的嘴唇并没有张开,那是眼睛在言说,在凝视我们这些观看者!也许那是鱼之眼语在要求我们去言说?鱼之眼语支撑着画面,似乎在向着画外倾诉!图2,八大山人,涉事。八大的涉事的标题(山房涉事图卷,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花鸟与鱼画也竟然被渗透了政治含义,事情是政治的事情,八大如何表达他对政治的态度?一个一无所有,甚至连反抗都不可能的人,只能“装疯卖傻”,以

13、癫狂来保护自己的人如何涉及政治?“诗可以怨”,绘画也可以!但是,在画面上,却只有一条孤零零的鱼!在左边是八大的签名,签名的旁边是硕大的涉事两个字,而其旁边却只有孤零零的一条小鱼,整个身体大半部分浓黑,只有下腹边缘是白的,嘴唇张开似乎咬着牙齿,而眼睛则是怒目圆睁,是的,在这幅画里,在指向政治时,八大毫不害怕地以一条小鱼的微薄之躯来反抗,鱼是无声的,鱼是无声的吗?在八大的纸上,在笔墨之间,鱼会叫喊,甚至,连水都可以听见!与之对比的是王蒙的画鱼(图6,王蒙,山水图卷?),也是只有一条鱼,但是那硕大的鱼占据了整个画面,如此丰满与饱满的鱼,似乎要跳出画面,鱼连带着画面本身似乎都要溢出自身,鱼跳跃着升腾而

14、起,似乎不仅仅是跳跃,而且也是飞跃!鱼在舞蹈!而且,鱼还张开着嘴,似乎在诉说,不,也许在歌唱!那是对庄子逍遥游的鱼在绘画中最为极致的形象表现?图5,这条鱼,孤零零的。鱼的上半身用墨染出,鱼腹以虚线描出轮廓,中间空白,神奇的是鱼的眼睛,似乎在等待,警醒地等待。画上题诗道出了画家的直接感受:“到此偏怜憔悴人,缘何花下两三旬,定昆明在鱼儿放,木芍药开金马春。”怜在书写与绘画中这是生命枯竭与盈余的双重写照!图7,游鱼图轴。画上有题字:“三万六千顷,毕竟有鱼行,到尔一黄颊,海绵冷上笙。”这条鱼,非常的淡,似乎“淡乎其无味”了!只有鱼的周边的轮廓线,虽然在鱼翅上有一重笔,在鱼尾也只是些许的淡笔。是的,整个

15、画面非常的平淡淡,那是淡泊闲远?澄澈精致?画家的题诗上交代这是在海中的鱼,海是硕大的,鱼在如此硕大的海中,几乎可以忽略不存在,非常之小,几乎没有,如何画出如此卑微的生命存在?淡平淡,承认生命本身的卑微,但是这个卑微被表现出来,淡淡的轮廓线,如同瞬间涌现又转瞬而逝的水纹!但是,却吹起乐音!这个乐音的响起,是这个画面要激发的效果。没有水,没有鱼都是几乎没有,但是,却有或淡或浓的线条在跳跃!是的,鱼的轮廓线就是生命跳跃的踪迹!这里,有着鱼之幻像,生命浩瀚又卑微之不可区分的微妙与渺茫!图11,鱼轴。这里的一条鱼全身漆黑,我们不必过多的解释笔墨,浓墨在鱼之脊背与鱼的上半身上。鱼的形状?这是一条什么鱼?在

16、画家那里,很多时候,似乎鱼的种类,鱼的名称已经消失了,画家在重新命名?失去了名称的鱼可能是那条唯一的鱼,是这一个鱼它自身。在这里,鱼的形状如同一把刀,如同一把正要砍杀鱼的刀,是的,鱼总是终结于刀,但是,在这里,如刀的鱼也是如鱼的刀,刀与鱼的互换,也是生与死的互换?这里甚至没有互换(也没有诗人们想象的杀人的手与荷花的互换:杀人是一朵荷花/杀了 就拿在手上/手是不能换的【顾城】)。在这里,鱼就是刀,刀就是鱼,生就是死,死就是生这是生命的幻象,你如何凝视,你如何看待生与死,那是瞬间的决断与疯狂!在这里,八大书写了生命的疯狂,如同他自己的疯狂,那是生命在急难时对险恶的预感,但是诗人画出了这个疯狂的幻象

17、。“没有手,只有余温”这是肉体的付出,与无所依的泪水(如同欧阳江河在诗中所写道的):笔墨无多泪点多而只有肉体的温存遗留着,无论这余温多么短暂。图14,鱼。上面的题字是有趣的,一条鲫鱼可以作为下酒菜,“持此径寸烹,会得郎心一”这里的这条鱼是等待被宰割的鱼了,这是它最后停留的时刻,但是,它小小的鱼眼却还在凝视,左边是题诗,右边是这条孤零零的鱼。但八大的书法题识却很生动,字在回旋之中展开,字字在环抱,而以“一”字终结,稳定了字的游动!如同那条鱼作为“一”横在另一边!“得到郎心一”是画家的戏谑了,生与死都是在笔墨的浓淡之间游戏!图15,八大山人,鲻鱼付厨。这条鱼最为奇特的是它张开的嘴唇了,它在画面的最

18、左边,似乎要游出画面,它圆睁的怒目和展开的嘴唇一道似乎都在叫嚣与叫喊,在死亡来临的前夕,在对死亡的预感中,它的叫喊似乎穿透了纸面!因而鱼纹和鱼翅似乎也在叫喊与跳动,如同一根根刺。在画的右面有八大的题字,八大山人在奚落自己习性的同时也嘲笑了圣人们。图13,鱼。这幅画上的鱼与图5相似。依然是孤零零的一条鱼,横向地游动,嘴唇微开,眼睛明亮,画出了鱼鳞。对于这样的画面,我们几乎无话可说了。就是鱼,鱼横在那里这是生命的横战姿态如同鲁迅的生命姿态,是生死之间的姿态?它游向何方?也许,深渊是它要归往的地方。图16上的这条鱼,从上往下,鱼尾在右上,鱼头在左下,悠然而来,嘴唇微开,眼睛圆睁,既不愤怒,也不喜悦,

19、“悠然从容”,只是鱼翅和鱼尾则以浓墨染之,并无细笔,与鱼的前半身的淡墨细笔处理相对比,鱼翅和鱼尾的浓墨处理似乎是鱼尾把水摆动出来了:画面上没有水,但是浓淡的对比,唤起了水声!封底画,鲤鱼图散页。这幅画上的鱼,让人过目难忘!它这一次也是倾斜,但是,与封面画不同的是,鱼之头向着画面的左上方昂扬地升起,要游向上方,浮向水面?游出画面,它的眼睛明亮,似乎在思忖。这是游动的思想,升起来,不屈服的姿态。那是八大生命的另一面。鱼就是生命不遗余力的升起与跳跃!不仅仅是孤鱼,也有双鱼一起出现,但是成对吗?有时还伴随花朵,但是是否就成对呢?彼此就可以感通呢?是否就是对枯竭生命的慰藉?图3,八大山人,双鱼图,这幅画

20、的题字说道八大在病休期间,酒后大醉之后而作。画面上从左向右斜升一枝水中花(?),长长的花干上花在开放,花蕾占据画面上方的中心,似乎遮盖住了下方的鱼,而且花枝继续向画的左上方转折斜上,构成画干和花枝的曲折变化之势似乎花枝还在生长!在花蕾的下方,画干的旁边,则是两条大小不等的鱼,鱼种应该也不同,上面的大,如同鲫鱼,身躯饱满,嘴唇微开,下面的鱼平瘦,但是眼珠黑亮,它们之间还有一定距离,向相而游,似乎在耳语,又似乎毫无关联。但是,都是在花蕾之下,花蕾是它们在这里相会的缘由?这里荡漾着生命,画家依然没有画出水,但是,是水,花,鱼在这里一起悄悄的会语!安慰之六余笑忠太阳照着我们,也照着河水中游游荡荡的鱼到

21、了傍晚,它们跃出水面那纵身一跃的高度,也许就是至福的顶点多么幸福,如果死亡像不速之客我们会手牵着手让他满载而归图8,八大山人,双鱼图。这里的两条鱼也是在凸出轮廓的山崖,山石有着三角的形状,角之尖峰向着水与鱼,而且山崖上向下伸出两根花枝,上面都有花朵和枝叶,上面的一枝短,下面的一枝长,都向下倾斜,在花枝的下方有着两条鱼,游动的方向相反里面的向着画里,外面的向着画外。这幅画可以因此分为四个部分来阅读:首先,是山崖,八大把山崖处理得如此抽象,依然不用皴法,皴法只是简洁表现为山的轮廓线,草也只是用干笔擦出,依然是枯淡的处理,微妙的是那些三角形一般的角顶或尖峰向着鱼,如同尖角,刺向外面,一种被伤害的可能

22、性主宰了画面,形成了不安的基调,这两个外面的尖峰如此刺眼,以至于画家在这个大的三角中画了另外两个三角形,但是以干笔擦出,轮廓粗糙那是杂草的痕迹,来平衡那些尖角?这些向画面下方倾斜的尖顶似乎指向的是鱼;但是,花枝和花朵的处理却是细笔,似乎那是与前面的山石和枯草的对比,在开放之中,有着勃勃的生机,而且是两枝,枝叶较大,正是生长之时!强烈的对比却又被下方的两条鱼的姿态所冲淡了;第三个部分无疑是下方的两条鱼了,它们并不相遇,都是背对着那个山岩的尖顶似乎在逃跑?两条鱼的形状不同种类也不同,姿态的差异是游动方向差异的表现,它们并不相会,这与上面的两只花枝的重复相应形成巨大的反差了!因而,画面被分割,甚至,

23、被撕开,这里生命不再感通,枯竭与剩余是对汉语感通法则的抵制,是对生命隔绝的感受;第四个部分其实并不存在,那是画的整体,在三个部分的整合中其实恰好是整合的不可能性,是分开,虽然花朵和花枝在中间要平衡和“安慰”山崖之尖峰与鱼之惊恐,但是背离的两条鱼却在下方主宰了基调,对画面的逃离既是外面也是里面,出离画面本身!因而,这个画面处于被撕裂之中,画的表面被鱼相互背离游动的姿态所展开,所撕裂了!这是庄子的鱼相忘于江湖?!或者是我们的诗人在上面所写道的“死亡像不速之客”已经到来?如同我们截取的片段,图12,片段:两条鱼并不对话,它们在水中,它们并不彼此凝视!八大山人有时也把“鱼”与其他生物联系,比如鱼与鸟,

24、鱼与鸭,但是它们共处吗?它们打开了一个周围世界?图4,八大山人,鱼鸟图轴。画面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画面上由左下斜升而起一座山崖,八大的鱼画或鱼鸟画中,总是有着斜升而起的事物,为什么是斜升而起,一种挺然的生命气势?一种似乎又要倾斜的需要护持的渴望?在岩石的顶上是两只小鸟,一直直立,另一只俯身,似乎在倾听前者的言语。“关关雎鸠”?另外一个部分,则是在画的右下脚,在岩石的下方,有两条鱼,八大的画鱼,如果有鱼之外的事物,鱼似乎总是在画的下方!因为鱼在水中的缘故?一条鱼从岩石的后面斜游过来,向着画面的外面,另一只则横向而游,从画的右下脚,挨近画面的底边向着左边而游,两条鱼似乎形状相似,但似乎

25、却并不相遇,并不相干。这恰好与上方的两只鸟之间的耳语形成对比!“鱼相忘于江湖?”结合这两个部分,一对相互耳语,另一对擦肩而过;但是,在画面中,在山岩的斜升中,似乎它们两对在相互倾听!画家把鸟与鱼联系在一起为什么是鸟与鱼?一个飞向天上,一个跃向水下,并不交叉啊!但是中国文化似乎总是要把它们关联在一起,那斜升的山岩其实就是升腾与跃下的张力倾斜既可以向上,也可以向下也!与之相应的是图17,八大山人,湖石鱼鸟图轴。这幅画中的鱼是两条,它们平行着,一大一小,头有着同样的方向,很平行!而湖石上的鸟则似乎在倾听他们游动的声音。这是一个变体?图10,八大山人,鱼鸟图轴。画上有题识:“目尽蓝天日又迟,时人莫向此

26、图夸,是鱼是雀兼鸜(鸲)鹆,午饭晨钟共若鄢。”画的上方是一只鸟雀或其他的什么?依然是一枝模糊墨笔涂画的树枝?斜升而起一只鸟,下方是一条游动的鱼。八大在这里把鱼与鸟一起画出,而在题识中点明了自己的意图:雀是雀吗?也许是其他的鸟?画家和诗人似乎是在凝望蓝天,而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因此,观望是不清晰的,那么,鱼还是鱼吗?在诗人的幻觉中,这个幻觉开始于诗人对天空蓝天的凝视,诗人要达到天空的尽头蓝色那是“眼睛的学校”,在钟声的敲响中,蓝天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但是诗人要求我们不要“夸”那是要求我们沉默?诗人写道午饭,时间在继续,午饭那是生命的养育,可能也是诗人的贫穷的暗示,是饥饿,是饥饿在腹中鸣叫,因而

27、那不是鸟的叫声,而是诗人饥饿的声音,观看这幅画也是倾听诗人饥饿的声音,那也是鱼的声音?在饥饿的幻觉中,蓝天,河水,河水中的蓝天,鸟与鱼,都在发出声音,那是生命的感通与彼此变异的声音!图9,八大山人,鱼鸭图轴。这里既有成群的鱼,也有成群的鸭。条幅画的最上面的画面左边是一条大鱼,黑黑的脊背和白鱼肚的虚线处理形成对比,另一边向相而游来的是一群鱼,大小不一,前面的两只一大一小,后面的七只也是大小不一,随着画面的距离而浓淡不一,最外面的轮廓清晰,整个画面给人一种起伏荡漾的感受。鱼的大小不一,浓淡不一,一条大鱼和其他鱼的向相而游,中间两条鱼的过度:整个画面其实是一曲歌唱的旋律,没有水,但是,鱼在游动甚至似

28、乎没有动,只有待发的姿态一直在待发之中,已发未发之间,动而无动,静而无静这个奇妙的之间似与不似之间的似像就被展现开来了!因为鱼的浓淡与大小的差异,似乎荡起了水声!最下幅的鸭群,也是如此,有的在鸣叫,对着谁鸣叫?鱼?有的在倾听,倾听上面的鱼之歌唱?但是,中间条幅的鱼则是瞪着大眼,而且两条鱼的眼睛并不对视没有相互的凝视,只有错过与错开,八大渴望着倾听与对话,渴望生机,但是时代的残酷使之不可能。三幅条幅的并置显示了基调的变化。八大的“鱼画”改变了唐宋以来的“山水画”的基质和手法,不再有皴法的展开,皴法的从容与细致总是需要足够的时间,需要足够的空间,假定了时空的充裕!但是,现在,无论是生命本身,还是时

29、代,还是自然山水本身,都不再存在在可以以画家的眼睛凝视,或者以隐士的姿态赏玩,以幻象养气的心像来陶冶的意义上,无法凝视,无法进入了,因为国破山河也破碎如何修复祖国消失的创伤?八大书写过“大呼鹦鹉小呼哥,呼唤回头近若何?江上夜分春雨雪,陇西晴雨旧山河。无双六翮联青眼,岂少群趋听玉珂。工部漫教衿短昼,金闺醉煞觜还多。”(题双鹦,双鹦诗画册,贵州省博物馆藏)”如何再度去凝视山水?这不仅仅是凝视与“观物”的问题,这也是幻像的保持的问题没有了幻像,生命将会死寂与枯寂这样的枯只是生命的绝对死亡与消失,但是,生命同时渴望在幻像中被幻像所触及,哪怕是枯寂的幻像:幻像之枯寂转变为枯寂之幻像对这个奇特的转变海子深有体会死亡的幻像转变为幻像的死亡?或者相反?因而,如何保持幻像那是艺术的前提,不可能的前提!皴法不再可能皴法的层层展开那是时空舒展的幻象显示!现在不再有时间了,只有枯寂,因而不再有皴法。但是,还有迹枯寂也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