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浅谈如何提升农村学生语文素养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平台上,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在条件性课程资源 方面处于弱势, 但在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有着自己明显的优势。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纲要指出:“要积 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因此,我们乡村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 村特有的课程资源, 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不足, 缩小城乡课程资源的差距, 从而 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教师怎样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呢?一、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每所学校的课程资源都是丰富的,但不少教师却白白地浪费这些有用的课 程
2、资源。那么,教师怎样开发学校课程资源, 使学校变成不只是学生读书的地方, 而且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呢?1、广开思路,开发有限设施的多种功能。 在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根据各地和各学 校的实际,广开思路,灵活多样,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开发有限资源 的多种功能。 以语文课程与科技活动课程为例, 在科技作品的创作过程中, 可以 充分发挥科技作品的多种功能。如,第十册理想的风筝这一课中讲到:他的 风筝各式各样于是老师把学生们在科技活动课上精心制作的风筝请上了课 堂:有最简单的“屁帘儿” ,也有三四米长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 组成的风筝。2、激发热情,激活教材“二
3、次生命” 。 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已获验证的成功的学习方 式,自己的游戏体验等都有可能成为教材“二次开发”的契机。如雪地里的小 画家一课学完后,有个学生不解地问: “青蛙什么时候出来呀?”对一年级的 小朋友来说,他们并不熟悉青蛙,但在农村青蛙是常见的“有益动物” ,是人类 的好朋友。于是,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外兴趣作业: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可 以亲自去田里看看, 可以问爸爸、妈妈,也可以找找有关 “青蛙”的图片、文字、 故事、歌曲等。经过搜集,同学们不但了解了青蛙的生活特点,还知道了青蛙小 时候是蝌蚪,是人类的好朋友,要好好保护它等等的知识。3、结合实际,开展丰富的课余活
4、动。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 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多种场合学语文, 用语文的意识,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 能力。”可见,新课程强调以活动教学为手段,由教室移向生活,使学生在主动 参与的全体性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情感、 态度、 知识和能力, 在实际的环境中学语 文、用语文。如我校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 的语文学习活动。“红领巾实践基地”即是其中一项特色活动,其包括“红领巾 小记者队、红领巾导游队和红领巾小摄影队” ,为学生开拓了施展个性的空间。二、合理利用家庭课程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事物的存在同发展必然同其所在的环境相互联
5、系,相互制约。 ”同样,学生 的发展同其所在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 眼里有资源, 心里 有教育,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我们在使用学校资源的同时,还要发现、利用家庭 课程资源。1、结合农家中的课程资源,使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 。 孩子们生在农家,长在农家,对农家的蔬菜、水果、玉米、水稻、山芋等作 物再熟悉不过了, 对它们的外形特点和生长过程自然有深刻的印象,但对城里的 孩子也许只停留在“熟悉的成品, 陌生的原体。”的表面。记得去年我的表姐带 着她12岁的女儿到乡下探亲, 她女儿指着路旁的禾苗问道:“妈妈这些水草为什 么长得这么整齐啊?” 同行的人不禁开怀大笑, 这也许是她从小
6、到大一直生活在 城里的缘故吧。而禾苗在我们乡村田野随处可见。当教到一册识字第2课时,文中的“禾”就可以结合学生所见, 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外形特点以及种植方法 (为什么要“整齐”)等。实践告诉我们,乡村孩子的见闻也不少,乡村特有的 生活和学习语文结合起来,就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2、凭借学生的经历体验,使理解课文与切身感受相结合。 学生本身就是特殊的课程资源。他们有特殊的生活经历和家庭故事,如:旅 游见闻、探险、急救,失学、父母打工、家庭离异,山崩屋塌,也有做农活, 捕鱼、逮鸟、种蔬果的体验和收获。这些经历和体验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的 锻炼、合作精神的形成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教师要善于引导和
7、利用, 把学生的 这些经验同课文的感悟结合起来。如第九册第5课挑山工一课中讲到“登山的时候,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每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城里的孩子对挑山工为什么这样做不易理解, 农村的孩子有的做过活, 挑过担, 还能讲述 自己是怎样做的, 课堂上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谈 “这样曲折上登, 才能 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石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 ,就能体会挑山工这样 登山的巧妙,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引发学生的纯真情感,使文本对话与心灵交流相结合。乡村的人际交往相对城市而言更为纯真, 更具有人性化。 类似于少年闰土 中“看瓜刺猹”的农趣,“乡村孩子”的农心,“锄禾日当午”的农活,
8、无不隐藏 着乡村学生纯真的情感, 作为教师, 就应当善于发现每一个可能涌流无限生机的 “泉眼”,精心疏通,引流学生的真情实感。乡村里的人们有“桃花源”式的绿 色交往、张扬人性的交往, 学生可以敞开心扉纯真表达, 因此更容易使文本的对 话与自我的心灵碰撞融合,升华,在口语交际表达中更具“纯净”的语境优势。三、积极开掘社会课程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社会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与传统教科书相比, 课程资 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 自参与等特点, 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 调动学生各种感观参与活动, 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
9、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 观,这是传统的教科书所无法替代的。1、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用语文”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增长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鼓起热情,给予关注,给学生作现场引领,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资 源,让学生实实在在去做,以实践代替想象。 如在学习十一册口语交际小记 者时,可让学生以小记者、小调查员的身份去对一些有特色的农民企业家、茶 农茶王、菜农大户、教育世家等进行采访、调查和研究,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 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采访茶王时, 记录下茶业的现况和茶农对学 生的寄语, 并以小传记的形式写出茶王的坎坷的创业经
10、历。 这样让学生进行口语 交际就不是无源之水,就能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2、 开发利用农情农俗,培养学生爱乡情感。作为农村小学,应当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农业生产,培养学生热爱农民、关心 农业、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每个地方的农业发展状况各不相同, 这就给学生提 供了一个广阔的报道空间。教师可组织学生拍摄富有“农情”的照片,撰写关于 “农情”的报道。在深入农村生活、具有切身体验的基础上的作品,显示出十足 的“农情味”,从中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的经济, 文化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时,教师可以“节”为 点,引入到各种“节”或“俗”的面,在此基础
11、上让学生交流过节的习俗,学生 发现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还藏着这么多知识, 他们表现了极大的学习 热情。3、积累运用农谚农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新课程强调语言积累,积累语言的途径、渠道很多,农民群众的语言生动 活泼,富有深刻的寓意。如谚语、歇后语等既通俗易懂,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如在学习第八册积累?运用八“读读背背”时,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让学生虚心地问长辈请教, 收集这样生动的语言。 此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 生到阅览室图书馆查找,把“农语”抄下来。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开 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还会使学生的习作富有 “农 味”,具有个
12、性特征和乡土色彩,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四、努力开启自然课程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课标中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因此教师要增强资源开发利用 的意识,让课程开发领域“宽”起来,地域优势资源“热”起来,活性的课程生 长点“链”起来。1、欣赏自然景观,培养美好情感。 苌弘故里,物华天宝,人文荟萃,享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美誉。境内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多达几十处, 如景迹非凡的圣灵山大溶洞, 古韵深厚的罗泉古 镇,气势恢宏的重龙山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整合, 廓出一个生生不息的独特文化圈。这些都是新课程改革下最具优势
13、的课程资源。如在学完圆 明园的毁灭 、镜泊湖的奇观等风景篇后,为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爱家乡、保 护文物的思想感情,可作以下的课外延伸。将小镇划分为交通、旅游、田园风光 等几个方面;再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运用图片、 文章等形式分别对这几方面进 行特写;最后让学生的作品张挂在校园的展台上或编写成特写集, 通过小导游队 进行交流、宣传。有学生介绍如下: “我校座落在船城古资州之滨,这里既有美 丽的高山田野,清纯的小溪流水; 还有远近闻名的优美景观宁国寺。 宁国寺, 依山而建,面临深壑,气势磅礴,巍峨壮观,山水奇秀,风景幽雅,常在茫茫雾 海行云之中,缘于是“木棉袈裟”的发源地而蜚声华夏。这样充分开发和利
14、用校 外自然资源,结合校本课程,开展一系列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 物的思想感情,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2、开启矿产资源,了解资源状况。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 地球的未来跟我们息息相关。 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 时,教师可结合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源状况,挖掘地 方优势资源。如球溪河味绝天下的野生鲢鱼、盘破门独树一帜的武林奇学 让 学生收集资料,先说一说,谈一谈,再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体验 它们的采集、加工、制作过程,最后以各种形式描述和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这样既使为学生对地球的无私和矿产资源的有限深入理解, 又能体验到社会劳
15、动 的价值及安全问题, 认识到有限资源应有节制地开采,在开采矿产资源的同时注 意保护生态环境,达到学习语文与关心人类发展状况相结合。3、引用传说故事,感悟传说内涵。第十册 月光曲 写到“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 月光曲, 传说是这 样谱成的。 ”本文通过描写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传说故事,把贝多芬对 穷苦人家的友善与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传说”成了生成“课程资源”的一个 亮点。 乡村学生生活纯朴真实,在他们的身边积淀着不少耐人寻味的传说故事。 如:自古来家喻户晓的 “木棉袈裟” 的传说,“唤鱼池” 的神话,清末骆成骧“马 长角成状元”的美谈教师可让学生深入农村,向年老的长辈、邻里乡亲询问, 收集民间传说故事,再进行整理、编写、交流,开展以“传说故事”为主题的活 动。“这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