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精讲讲义第二章.Convertor_第1页
中学教育学精讲讲义第二章.Convertor_第2页
中学教育学精讲讲义第二章.Convertor_第3页
中学教育学精讲讲义第二章.Convertor_第4页
中学教育学精讲讲义第二章.Convertor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讲老师:郭启维中学教育学精讲班1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2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一、内容提要3识记: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与教育的基本关系、人力资本理论。领会:1、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2、学校文化的特性。 3、学生文化的成因和特性。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分析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 从历年考试来看,本章所占比重较小,涉及的知识点也不多,不作为复习的重点。二、考点指南(依据考纲、综合教材)4三、知识点梳理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

2、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5【例题·填空题】2010年真题学校教育所培养人才的政治、道德要反映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国家的这种要求主要通过制定_、规定政治思想教育内容及相应的考试评价手段等来实现。【答案】 教育目的第二节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6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例题·选择题】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 )。(2010年3月) A经济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技水平【答案】B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因此,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7第一节 教育与政

3、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学校自古以来就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政策路线的有效阵地。8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们的知识越丰富,人民的权利意识就越强,并由此认识民主的价值,推祟民主的政策,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 9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例题·填空题】通过_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答案】培养人

4、才10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1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例题·选择题】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 )。A教育的领导权  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目的的性质  D教育结构的变化【答案】 D12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例题·填空题】 2009年真题 _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答案】生产力水平13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

5、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例题·填空题】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_。【答案】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14【例题·简答题】 2010年真题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是什么?【答案】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第一,教育培训人的劳动能力,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第二,教育提升人的劳动能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这首先表现在继承性上,教育把已有的科学知识不断地再生产出来,使新一代人掌握和继承。另外,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再生产具有扩展性,它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时问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并不断扩大其传播范围。第二节 教育与

6、生产力15(二)人力资本理论 、提出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 、创建时间:1960年 3、核心概念: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其生产工作效率、质量的能力。4、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3% 。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16【例题·填空题】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_ "。【答案】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例题·名词解释题】人力资本:【答案】指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其生产工作效率、质量的能力。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17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一) 教育与科学

7、技术的关系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其次,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具体地说: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18 【例题·选择题】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政治需要 B.科技进步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产业革命【答案】B 现代社会,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冲击教育的习惯领域,导致教育中的新与旧、先进与落后的矛盾斗争,并最终促成教育的革新与发展。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19【例题·选择题】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

8、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社会性质【答案】 B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20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学校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这是因为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21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这被称为“科学的体制化”。它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最初很多科研机构是建在大学里的。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9、。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22【例题·选择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使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答案】 A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23【例题·填空题】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_。【答案】科学的体制化.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24(二)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经历了三次革命性的突破。第一次是电报

10、、电话;第二次是计算机;第三次,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时代,对教育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教育开始迈向网络时代。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25【例题·多项选择题】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它的标志是( )。A.计算机 B.机械化 C.网络技术D.数字通讯 E.电子科技【答案】 AC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26传统的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不同:()传统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传统学校教育由他人掌握的“筛选制度”评定优劣,网络教育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评定;()传统学校教育是“年龄段教育”,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

11、育”或“无年龄段教育”;()传统学校教育存在时空限制,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 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27【例题·多项选择题】下列描述属于“网络教育”特点的有( )。A.“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B.兴趣选择C.跨年龄段教育 D.跨时空教育E.终身教育【答案】 ABCD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28【例题·填空题】与网络教育“平等的”开放式教育相反,传统教育是_的等级制教育。【答案】金字塔形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29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一)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考纲不要求)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过程

12、中,不断地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30(二)学校文化概念: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31(二)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32【例题·选择题】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 )和行为方式。A、精神面貌 B、思想观念 C、抽象思维 D、更改思考【答案】 B【例题·填空题】学校文

13、化的缩影是_。【答案】 校园文化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33 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的构成:(1)学校物质文化(2)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3)学校精神文化核心(4)学校各种亚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 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34【例题·填空题】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答案】校风 【例题·选择题】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生  B教师  C学校的观念文化  D校园设施 【答案】 C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35【例题·多项选择题】校园文化可以细分成( )。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制度文化  C学生文化  D学校精神文化  E传统文化【答案】 ABD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36(三)学生文化1、学生文化的成因包括: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2、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