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材料细观损伤的数值模拟_第1页
沥青混凝土材料细观损伤的数值模拟_第2页
沥青混凝土材料细观损伤的数值模拟_第3页
沥青混凝土材料细观损伤的数值模拟_第4页
沥青混凝土材料细观损伤的数值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交通科技Transport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总第214期2006年第1期Serial No. 214No. 1 Feb. 2006沥青混凝土材料细观损伤的数值模拟3李芬沈成武杨吉新(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武汉430063 )摘要在对沥青路面心样进行轴向压缩疲劳试验时,结合CT扫描技术拍摄了不同疲劳阶段下沥青混凝土的细观结构图像 ,利用细观力学及断裂力学方法建立了一细观模型,运用有限元程序对试件的宏观裂纹形成这一复杂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模拟材料的损伤演化过程,在有限的实验研究基础上,运用细观力学方法数值模拟沥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是可行的,以

2、弥补试验的不足。关键词沥青混凝土 细观损伤数值模拟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交通科技Transport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总第214期2006年第1期Serial No. 214No. 1 Feb. 2006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交通科技Transportation Scie

3、nce & Technology总第214期2006年第1期Serial No. 214No. 1 Feb. 2006沥青混合料是具有复杂结构的非均质、多相(气相、液相、固相)和多层次(微观、细观、宏观)的 复合材料体系,其宏观行为所表现的不规则性、不 确定性、模糊性、非线性等特征,正是其微观结构 复杂性的反映,其内部结构特征与其力学行为和 耐久性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沥青混凝土类材料 力学性能的研究,大都是建立在试验的研究基础 上,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所得到的试验成 果又往往囿于试验条件、环境条件等的变化及材 料本身的复杂性,使得试验成果相对离散,难以反 映实际沥青混凝土的真实力

4、学性能指标。从沥青混凝土的细观结构入手,利用细观力学的研究方 法,抓住沥青混凝土材料及其力学性质的非均匀 性,结合理论和试验成果,建立数值模型,对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破坏过程进行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沥青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的 主要研究方法之一 1。从细观角度出发,沥青混 凝土可视为由沥青基质为基相,粗骨料为分散相 和孔隙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是一种细观表现为 非均质性的多相非金属脆性材料2。因此,本文应用CT扫描技术拍摄了不同疲劳阶段下沥青混 凝土的细观结构图像,利用细观力学及断裂力学 方法建立了一细观模型,运用有限元程序对压缩 疲劳试件的破坏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1沥青混凝土材料的细

5、观结构研究近年来研究表明,沥青混凝土的力学行为远 比人们认识到的复杂,其性能既受沥青、集料和孔 隙的体积含量影响,也受这些因素的空间分布影响。采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引入损伤、非均匀、不 连续的概念研究其内部结构,并分析其受力破损过程中结构的变化,对混合料的设计、性能评价具 有重要意义。CT技术的出现为研究沥青混凝土 材料细观破坏机理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上世纪90年代,美国公路发展战略研究计划(SHRP )就开展了利用CT技术研究混合料心样内部结构的 工作,认为CT技术可以更合理、有效地定量分析 芯样内部各组分的真实分布3。本文借助室内疲 劳试验,对沥青混凝土材料细观结构演化进行了 基于CT图像分

6、析的细观力学研究,通过对沥青混凝土试件在疲劳试验过程中的细观结构演化图 像的处理,建立一细观模型对试件的破坏过程进 行模拟。所采用的试件为实际路面钻取的芯样。试样直径为100 mm,试样高度为沥青混凝土面 层厚度(160200 mm,包括表面层、中面层、底面 层)。面层结构从上往下依次为:上面层为4 cm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批准号10372075 )收稿日期:2005210210a)初始状态b)破坏状态图1沥青混凝土损伤演化的典型CT扫描图像superpave12. 5的抗滑表层,中面层为 6 cm厚的 AC220I型沥青混凝土 ,下面层为6 cm厚的AC2 20S沥青混凝土。在疲劳试

7、验过程中得到的典型 扫描图像见图1。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交通科技Transport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总第214期2006年第1期Serial No. 214No. 1 Feb. 2006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年第1期李芬等:沥青混凝土材料细观损伤的数值模拟57

8、2沥青混凝土材料细观结构的数值模拟2.1沥青混凝土材料的细观损伤模型沥青混凝土材料的损伤是指在外荷载或环境 变化的条件下,由于体内细观尺度的微缺陷如微 裂纹、微孔洞等在荷载、温度或环境效应等因素持 续作用下,产生弥散裂隙并进一步增长、扩展、汇 合,形成一定尺度的宏观裂纹,导致结构的强度、 刚度下降,以致最终发生破坏。由实验分析得知, 细观上沥青混凝土的本构关系表现为弹脆性 ,细 观上微裂隙起裂和扩展表现为张拉形,宏观上的剪切带是已经扩展的细观微裂隙网络变形、错动的结果。因此可采用弹性损伤本构关系来表达细 观单元的力学性质。基于细观损伤的本构模型常 用的有:美国西北大学 Baza nt教授于19

9、85年提 出的微平面模型 (micro plane model)、二维格构 模型、随机粒子模型和基于弹性损伤本构关系的 细观结构模型等。其中二维格构模型可作为岩 石、混凝土类材料破坏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采用此模型进行数值模拟4。2.2细观结构的网格划分及开裂准则为了便于数值分析,模拟材料细观结构时,将 试件离散为一组正规排列的三角形单元(如图2),三角形结构的边长为2 mm ,近似模拟出材料中粒径为2 mm以上的粗集料,该粒径以下视为 与沥青结合形成的基质。每一个三角形元素代表 一个细观结构,按内部结构分布规律给定每一细 观结构不同的力学参数,定量地描述材料细观层次上的非均质性。沥青混凝土

10、中比三角形大的骨 料,可将骨料所在位置的几个相邻单元输入相同 的细观物理、力学指标,对于孔隙单元输入相对其 他单元很小的力学参数。模型假定材料的细观起 裂扩展由局部拉应力决定,当某处最大拉应力等 于或超过该处细观结构的强度时,微裂隙起裂扩展。2.3细观损伤演化数值模拟过程5采用有限元迭代法进行细观损伤演化过程模 拟,分析计算分为以下3步。(1)首先用有限元法求解在外载作用下各单 元的细观应力场及位移场 。(2)将所有细观结构的抗拉强度®i与其所承受的主拉应力兀进行比较。超过其抗拉强度的 单元将从系统中选出作为破坏单元。(3)当细观单元发生破坏时,将单元的弹模用一个相对其他单元很小的数

11、代替。单元破坏后,荷载将重新分配,再次计算以得出下个破坏单 元,不断重复该计算过程,如果所有细观结构的抗拉强度Oti大于其承受的主拉应力(T1i时,则此载荷 下的损伤演化已达到稳定。通过上述计算过程,就可以模拟分析出在外 力作用下沥青混凝土材料的细观裂隙扩展过程,进而对沥青混合料的损伤演化过程进行研究。3 数值模拟结果与讨论3.1网格划分和计算参数模型为能充分反映沥青混凝土材料的非均匀 性,所使用的生成元形状要尽量与实际材料的骨 料形状一致,以实现对实际材料细观结构在空间 上的真实模拟。为实现这一过程,根据空隙、沥青 基质与骨料面积比和实际分布形态点选单元。试验为轴向压缩疲劳试验,简化为平面应

12、变问题求解,现采用试件右半部(5 cm X16 cm)来建立数值 模型,单元划分边长为2 mm的三角形单元,共划分单元数为4 616 个。网格划分如图2 a)。计算参数见表1。表1 计算采用的细观力学参数材料密度/g ?cm -3弹模/ MPa泊松比V骨料2. 50060 0000. 16沥青基质1.0357 5000. 303.2数值模拟结果沥青混合料内部裂缝的扩展、贯穿与各物质组 成的空间分布关系密切,特别是与粗集料的分布规 律和长轴取向相关。 从图1中可以清楚看到,裂缝 集中在试件中部发生且绕过粗集料扩展,大多发生 在粗集料与沥青基质的交界面上,特别是两个较大 粗集料间距较小的位置,裂纹

13、往往发育得较宽,而 试件部分初始空隙未见发展,甚至出现部分空隙体 积减小的现象。试件损伤演化的计算模拟结果见 图2。在建立的沥青混凝土结构模型中,计算结果表明,最大主应力都集中出现在粗集料与沥青基质 的交界面上,虽然沥青基质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但它的强度远低于集料的抗拉强度,仍然是沥青混 合料结构中受力的薄弱环节,因此裂纹一般都沿着 此界面迅速展开而使集料脱落。裂纹的扩展模拟反映其受粗集料空间分布的影响较大,裂纹首先出 现在粗大集料的尖角位置,见图2 b)中白色部分,而后裂纹的扩展都绕过粗集料发生,未见穿过粗集 料的裂纹;随着中间主裂纹的扩宽,在其他两粗集 料间距较小的部位逐渐有裂纹形成,见图

14、2 c)。比较数值模拟结果,见图2 c)与相应的原始 CT图像 (图3),图中白色显示为裂纹 ,可以看到两图中宏 观裂隙的位置大致吻合,主要裂缝集中在试件中部 (即中面层)且沿界面扩展。此外,模拟结果中出现 在集料底部的横向裂纹在原图中不明显,但这类裂纹在图1中明显可见,说明该处是比较容易出现裂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58李芬等:沥青混凝土材料细观损伤的数值模拟2006年第1期纹的位置,并且从图3中未观察到裂纹可能与试件 产生较大变形后使扫描位置变动有关

15、。从计算模拟与原图像的比较可见,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试件 损伤演化过程。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58李芬等:沥青混凝土材料细观损伤的数值模拟2006年第1期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58李芬等:沥青混凝土材料细观损伤的数值模拟2006年第1期图3破坏原图像c)模拟结果J r.". 1 一 - .-Kv -_a

16、4i-1 £""?;.L.團敷世- fab)中间过程、i wh Mh .bh L f f F F-却'I n J xaAleJ-"B0户 =會窮K驀疋家 m a 畫 空蠻©導r53-T.v-3;p谕締裁石蓉燈 2dr:才专-.I%* *rw 耳 rr BEtorHRJrapBJFaF士?±_a)初始计算模型图2数值模拟宏观裂纹的生成过程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58李芬等:沥青混凝土材料细

17、观损伤的数值模拟2006年第1期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58李芬等:沥青混凝土材料细观损伤的数值模拟2006年第1期参考文献4结语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58李芬等:沥青混凝土材料细观损伤的数值模拟2006年第1期(1) 沥青混凝土材料是具有复杂非均匀性的 复合材料,为了真正、全面地分析研究沥青混凝土 的力学性能,

18、应从细观角度入手,将细观和宏观的 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基于细观损伤的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的研究 。(2) 结合CT扫描技术获得的沥青混凝土细 观结构图像,建立了一细观结构模型,运用有限元 程序对试件的破坏全过程进行了模拟 ,结果表明, 该模型能有效模拟沥青混合料的损伤演化过程 。 可进一步应用该模型模拟不同级配条件下的沥青 混合料的力学行为。1尚岩,杜成斌1基于细观损伤的混凝土力学性能数 值模拟研究进展1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4,2 (1):23 282徐 菁,吴子燕1混凝土材料细观结构断裂数值模拟1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3,21 (5) :5565593李晓军,张肖宁1沥青混合料破

19、损动态识别研究进展1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6):11144杨强,张浩,周维恒1基于格构模型的岩石类材料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 1水利学报,2002 (4) :46505徐晓鹏,彭瑞东,谢和平等1基于SEM图像分维估算 的脆性材料细观结构演化方法研究 1岩石力学与工 程学报,2004,23 (21) :3 600 3 603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58李芬等:沥青混凝土材料细观损伤的数值模拟2006年第1期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58李芬等:沥青混凝土材料细观损伤的数值模拟2006年第1期Research o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icro 2mechanics Damage ofAsphalt ConcreteL i Fen , She n Che n gw u , Yan g J i x in(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WU T ,Wuhan 430063 ,China)Abstract : The model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