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读书报告(共4页)_第1页
《教育的本质》读书报告(共4页)_第2页
《教育的本质》读书报告(共4页)_第3页
《教育的本质》读书报告(共4页)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教育的本质 读书报告 教育的本质,换言之即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这的确是一个十分严肃但却为许多人所忽略的问题。台湾教育家贾馥茗女士在其新著教育的本质一书中说,现代的教育顶多是“就事论事”,“多数讨论教什么和怎么教,把为什么教这个问题视做理所当然,反而忽略了”。这显然是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因为如果搞教育的人都只知“教什么”和“怎么教”,而忽略了“为什么教”这一根本性的问题,教育不出问题,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先哲们就讨论过。中庸一文开篇即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因为中庸的作者相信人性本善,所以“率”人之性,引

2、领和发展人的善性,使人成为一个有良知、有道德、有完美人格的人。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人修道,修“人之所以为人”之道。孔子甚至以嘲讽的口气讽刺那些只懂专业不懂人文的人,说“君子不器”(论语·为政)。在孔子看来,君子不能只懂专业技术,君子当修君子之道。君子之道就是人之所以为人之道。不懂为人之道,只懂专业技能的人,就称不上君子。孔子认为,君子就是有完美人格的人,有高尚道德的人。因此,教育的本质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和陶冶人,使人有完美人格和心灵,使人有良知和德行。 教育关心的更多的是人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有关人的发展的本身,更谈不上以人为本。 什么是人?人的最重要的社会属性是什么?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

3、题实际并不简单。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围绕着这个问题曾有过一场辩论。辩论的中心问题:一曰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二曰人禽究竟有何区别。这场辩论的代表人物是大家熟悉的孟子和荀子。孟子曰人性善,说人生下来就具有善端,倘若人没有善根只有恶欲,后天的教育则成为不可能。正因为人有善端所以通过教育人可以将此善端“扩而充之”,以形成善性和善行。孟子的这一发现很了不起,他证明了教育的可能性和重要性。荀子曰人性恶,是说人生下来就有许多恶欲,但荀子不像法家那样,认为人的恶性是不可改变的,荀子认为,人只要通过后天的努力,而不是“顺人之性,从人之情”,人完全可以“积善成圣”和“化性起伪”。伪即人为之也,在荀子看来,人能否改恶从

4、善,全赖后天人之所为。也就是说,正因为人性本恶,所以人才需要教育,通过教育“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这同样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孟子、荀子的辩论看上去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其实他们都想说明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巨大作用,说明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的道德才是人最重要的社会属性。 为了进一步阐明道德之于人的重要性,先秦哲学家们不仅进行了人胜辩,还进行了人禽辩,人禽之辩表面上阐述的是人和动物的区别,但其根本目的是想进一步说明道德才是人的最根本属性。孟子虽没有直接指出人禽到底有何区别,却认为没有恻隐之心,没有羞耻之心,没有辞让之心,没有是非之心的人都“非人也!”而“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

5、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告子上)换句话说,不懂得仁义礼智的人,不懂得基本道德的人,都不是人,与禽兽无异。对于人禽之别,荀子似乎说得更直截了当,他说,“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 “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荀子·非相)即人和动物之区别在于人知人伦、人有道德。荀子还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可见,人之所以为人者,是人知礼义、懂人伦、有道德。无德之人无异于禽兽。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先

6、哲们进行人性之辩、人禽之辩的根本目的有二:一、人的最重要的社会属性是人有道德,人和道德有着相当的同一性;二、正因为道德是人的最重要的社会属性,所以教育的本质应当是培养人,使人首先成为有良知的人,有德行的人。 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要否认技术和能力的重要性,没有先进的技术和技能,人类的生活就不可能得以提高。但是任何科学和技术都需要由人去掌控,人有道德,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人无道德,科学和技术就可能是破坏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完善人钱培养德行,并无不妥。 作为教育类的作品,作者没有把精力放在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上,而是重点探究为什么而教。全书分为五个章节,分别是:从人开始、人性论点、率性

7、修道、人道上承天道、人道教育要旨。从书的框架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试图将人的发展和天道联系在一块,以“率性修道”作为契合点,引出人的发展在于秉承天道“诚”“仁”的精神,经过“修仁”、“行义”、“致诚”,做到修己成人;而人的教育在于尊重“生而为人”的学习者,以引导学习者“成人”为任务,“成人”即是成为合乎天道,发扬人性的人。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作者在书中广泛引用中国古典典籍的精神和要义,从这些精神和要义中推究出教育的本质。 我感触最深的是“率性修道”、“人道上承天道”、“人道教育”这三个章节 “率性修道”这一章中,讲了三个问题:1、率人性,2、修人道,3、修己成人。在“率人性”中,作者首先讲了人类

8、的潜能是人性发展的基础,潜能的开发既要讲究时机也要讲究方式。人的可塑性使得人的潜能得以开发,所以要善用人的可塑性,所以率人性不但要注意排除不良的习性,还有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在“修人道”中,作者说人道在于修己,即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所谓道也,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也。所以修道就在于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不但无须他求,更不必煞费苦心地周张用事刻意而为。修道的准则就在于:修仁、行义、致诚。在“修己成人”中,作者主要阐明中庸里面一个观点:“诚者,非自成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即在“成己”之后,还要“成人”才算人道的完成。于是作者接着提到了成己者的条件在于师德

9、师范,成人之道在于明白师的守则,即教学相长,还有确定学习方式,即正业居学,以及了解“学者之失”,做到“长善就失”,确定教学方法,有本有末。在这部分提到了很多学记里面的理论。在“人道上承天道”这一章里面,作者讲了四个话题:“天道自然”、“天道作用”、“天道精神”、“人道配天道”。这里谈下感触较深的“天道精神”和“人道配天道”。作者从中庸的探讨中,发现天道的精神主要是“诚”字,从各种现象归纳还发现天道精神的另一特征是“仁”字。诚者,天之道也。天道以诚贯彻天地万物,经久不息。“诚”表现在始终如一或执一不变,有形迹可见,而非出于自言,如孔子所说的:天和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道的另一种精

10、神“仁”表现为至公至正,即“天无私载,地无私载”的精神。也可以说天道之仁是爱之理,其作用表现在“博爱无私”上。在“人道配天道”中,作者说,人认识到天道造化之功与天道精神,憬悟到人万物之中,独邀天眷坐而为万物之灵,因而必须负起人的义务,先求本身的完善,在这方面,即是修习人道,实现人道,以应合天道,并在修习有成之后,更要助长别人,以求同类都能达到完美的境地,发挥如此天道般普济万无的精神。所以天道至诚,人则要致诚,天道仁济万物,人则要修仁,用致诚修仁实现人道,参天地之化育以求止于至善。在实践方面则是:从修己成己到与人为善以见仁,从身体力行始终不懈以见诚,从为之不已以求精益求精。在“人道教育要旨”这一

11、章里面,作者谈论“原则”、“以发展人性为本”、“以培养生活能力为基础”、“因材施教”、“把握教育的适应性与不适应性”五个话题。这一章是本书的落脚点,前面讨论了人性天道,那么在修己成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教育观呢?对于这个问题作者在这里作了回答。简而言之:人的教育就在于尊重“生而为人”的学习者,以引导学习者“成人”为任务,“成人”即是成为合乎天道,发扬人性的人。 教育的本质这本书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视角,即从中国的传统经典中去推究教育的本质,无论是中庸里面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还是孟子里的“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乃至学记里的“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

12、,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后来人总能从中得到很多启发。作为学教育学的人,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好好研读这些经典。其实教育的核心就是“人”,无论讲课,还是听课,都是不可能用别的东西来代替的。讲课时当然要讲到知识,但是知识只是老师与学生交往的一种媒介,而不是一种目的。这种知识的媒介,就如一个情人手捧鲜花亲手交给自己心爱的人一样。如果离开了送鲜花的人与被送的对象,那么,这个鲜花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知识一旦离开了活生生的人,也是没有意义的。老师与学生交往之所以要通过知识的探讨与交流,其实目的还是要触动学生的思考,当然也顺便带动老师的思考,这就是“教学相长”,这个相长,不是知识层次的,而是思想层次的。真正的教

13、育,就是师生互动过程中,不断地产生的灵动的思想与智慧。不断地促进学生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能力与创造力。在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人要到场,就是要在人与人之间产生思想灵魂上的碰撞,让生命在现场不断地产生智慧,同时要具体地关注到每一个人的生命的感受。因此,教育就是要还原人的本来的样子。比如,人本来的样子是好奇的,是有强烈的探究欲的,是富有想像力与创造力的,那么,教育就是要保护这种可贵的品质。如果这些东西被磨灭了,那么,教育就变成了反教育,或者教育的异化。 读完这本书也加深我对教育的理解。我们都说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谈论教育,往往是指向于外,即怎么培养人,培养怎么样的人,但本书提及“人道上承天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