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候观测分析1_第1页
小气候观测分析1_第2页
小气候观测分析1_第3页
小气候观测分析1_第4页
小气候观测分析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天:讲授实习目的、原理,观测项目、程序等;布置测点 第二天:早7:30到气象站,安装仪器,7:50开始观测,每小时正点观测,晚19:00观测结束 第三天:整理、分析资料,写出论文 周三:讲授实习目的、原理,观测项目、程序等。查仪器,选点 周四:早7:30到气象站,安装仪器,7:50开始观测,每小时正点观测,晚19:00观测结束 周五:实习报告 在小范围内,由于下垫面构造和特性不同,造成热量和水分收支差异,形成了近地气层和土壤上层局部地区的特殊气候,称为小气候 范围小:气象站点的台站分布密度和观测项目不能满足要求 差别大:水平、铅直梯度大,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脉动 很稳定:所研究范围小气候规

2、律相对稳定 辐射因素:由于小范围下垫面性质和构造不同而产生辐射收支差异形成的小气候,称为独立小气候。观测获得典型的小气候资料 局地平流或者湍流:受性质不同的邻近地段移来的空气影响形成的小气候称为非独立小气候 2.1 测点选择 代表性 比较性 基本测点和辅助测点 2.2 观测项目 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地面和植被的反射、照度;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和湿度;风向风速;云量、云状;天气现象等,以及植物发育期、株高等 2.3 观测高度和深度 :离地面近的地方观测高度密一些 植株层一般观测20cm、150cm和23株高三个高度 土壤温度浅层常用0、5、10、15、20、30、40cm等7个深度 2.4 观测时

3、间 不同天气类型(晴天、阴天、多云) 连续观测3天 表现出日变化及极值出现时间 1次到4次的观测时间与气象台站的观测时间相同 2.5 观测仪器辐射:直接辐射表、天空辐射表、净辐射表、光量子仪、照度计等。空气温度、湿度:阿斯曼通风干湿表、铂电阻。风向、风速:风杯风速表、热球微风速表和热线风速仪等。在自动观测系统中,可分别采用光电计数三杯风速计和七位格雷码光码盘测量风速和风向。地面温度:地面温度表、铂电阻。地温:直管地温表、曲管地温表、铂电阻。降雨量:雨量筒、雨量计。CO2浓度:红外CO2分析仪。 测点气象站水泥地、湿裸地、干裸地,遮蔽状况和下垫面性质有差异。水泥地、湿裸地、干裸地之间互相交换资料

4、。气象站内水泥地组将地温表安装在距本组观测架较近的地方 测点资环1班1、2、3组:水泥地、干裸地、湿裸地资环2班4、5、6组:水泥地、干裸地、湿裸地保护区1班1、2组,保护区2班3,4组:分别为水泥地、干裸地、湿裸地 注意 湿裸地组要浇地,安装好仪器后浇水。 天空辐射表固定,地温仪器不要离观测架太近,以天空辐射表固定,地温仪器不要离观测架太近,以免踩到。免踩到。 安装完仪器后,注意保护地温表;将仪器包装盒等系好、锁好,收拾整齐,以免检定证丢失。万用表用完后关闭,辐射表盖好帽盖 日落后将辐射仪器收回 观测程序(08点19点每小时正点观测,共12次观测 ) 56 通风干湿表上水、通风(上发条3圈)

5、;观测日光情况、云量 57 观测地温(0、5、10、15、20cm)。(注:最高温度下午15点观测,最低温度在气象站早08点观测一次即可) 58 调整直接辐射表进光筒,使之对准太阳;调整天空辐射表遮光板,使之遮住太阳直接辐射 观测程序 59 通风(上发条1圈),观测20 cm干、湿球温度,连读3个读数; 读1.5m干、湿球温度,连读3个读数;第二次观测20 cm干、湿球温度,连读3个读数 60 按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顺序观测辐射,各连读3个读数 01松开轻便风速表罗盘套管,按下启动杆,读取风向及指示风速; 03 第二次观测地温(0、5、10、15、20cm);读取气压和附属温度 04

6、处理数据,订正、查算、填表观测资料记录整理记录:辐射观测记录表4张;小气候实习观测记录表12张每组整理、查算后的小气候要素表资料处理:记录真实。如须剔除资料,需说明剔除资料数值、理由 实习目的、意义和内容 实习区域概况与实习方法 结果与分析 主要结论1.1 通过小气候特征观测,了解小气候观测的原理、观测仪通过小气候特征观测,了解小气候观测的原理、观测仪器和安装方法。器和安装方法。1.2 掌握辐射、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风等气象要素掌握辐射、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风等气象要素垂直梯度观测方法垂直梯度观测方法1.3 学会整理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小气候要素形成的原因,学会整理小气候观测资料,

7、分析小气候要素形成的原因,揭示不同下垫面小气候特征,了解不同下垫面产生的小揭示不同下垫面小气候特征,了解不同下垫面产生的小气候效应,以便进一步改善小气候环境。气候效应,以便进一步改善小气候环境。2.1 测点的概况及描述:地理位置、地形及附近水体和建筑物 周围建筑物状况:周围建筑物名称、层次、密集情况、高度、距测点距离 下垫面状况:水泥地、裸地、草地、林地、灌丛等 植被状况、植被特征、植被组成、树种、草种、郁闭度、平均高、冠层厚度、层次结构等 土壤状况:土壤种类、湿度 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总辐射、反射率,20cm、1.5m空气温、湿度,1m风向、风速,020cm土壤温度,0cm地面最高

8、、最低温度,气压 各个小气候要素均为正点每小时观测一次 利用天空辐射表和直接辐射表观测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总辐射 通风干湿表观测0.20m和1.5m高度处的气温和空气湿度 三杯轻便风向风速表观测1m高度的风向、风速 地面、地面最低、最高温度表及曲管地温表观测地面和土壤温度 图1 本测点水平面上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总辐射、反射辐射日变化 图2 水泥地、湿、干裸地反射率日变化对比 根据图表分析太阳辐射和反射率时间、空间变化及原因 图3 本测点0cm20cm土温日变化图 图4 本测点09时、13时、17时、19时0cm20cm土温随深度变化曲线 图5 湿、干裸地地面温度日变化对比 根据图表数据分析时间、空间变化及原因 图5 本测点0.2m、1.5m气温日变化 图6 本测点0.2m、1.5m实际水汽压(e)相对湿度(u)日变化 图7 水泥地、湿、干裸地20cm空气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