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8/7bcf20cd-d299-48d2-83db-cb5a8f5f80ef/7bcf20cd-d299-48d2-83db-cb5a8f5f80ef1.gif)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8/7bcf20cd-d299-48d2-83db-cb5a8f5f80ef/7bcf20cd-d299-48d2-83db-cb5a8f5f80ef2.gif)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8/7bcf20cd-d299-48d2-83db-cb5a8f5f80ef/7bcf20cd-d299-48d2-83db-cb5a8f5f80ef3.gif)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8/7bcf20cd-d299-48d2-83db-cb5a8f5f80ef/7bcf20cd-d299-48d2-83db-cb5a8f5f80ef4.gif)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8/7bcf20cd-d299-48d2-83db-cb5a8f5f80ef/7bcf20cd-d299-48d2-83db-cb5a8f5f80e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张晓均 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 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 即感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采取怎样的预防措施? 最基本的预防就是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 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1、
2、做好手卫生。手的清洁与消毒是切断接触传播的重要措施,手的清洁与消毒应当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 2、戴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3、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污染时,应戴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 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 刺伤。6、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和医疗器械。隔离实施的原则: 标准预防+疾病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所有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均应单间隔离,同种病原可同室隔离。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出入。
3、 黄色空气传播的隔离。 粉色飞沫传播的隔离。 兰色接触传播的隔离。 一、病毒性肝炎 分5型,即甲、乙、丙、丁、戊。 1、甲型和戊型 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播。 传染源:潜伏末期和急性期患者。 隔离预防:戴手套、穿隔离衣。工作需要 时可戴口罩、帽子。 2、乙型、丙型和丁型 传播途径: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而传播。 传染源:患者的血液、体液。 隔离预防:戴手套。工作需要时可戴口 罩、帽子。二、HIV 传播途径:性接触或接触患者的血液、体 液而传播。 传染源: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隔离预防:戴手套、穿隔离衣。 三、肺结核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飞沫传播。 传染源:开放性肺结核患者。 隔离预防:戴口罩、帽子
4、、手套,穿隔 离衣,必要时戴防护镜。 四、SARS 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也 是途径之一。 传染源:患者。 隔离预防: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隔 离衣、防护服、穿鞋套,必要时 戴防护镜。五、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传染源: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隔离预防: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防 护服、穿鞋套,必要时戴防护镜。 六、手足口病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接触传播。 传染源: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隔离预防: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防护 服、穿鞋套,必要时戴防护镜。 七、流行性感冒 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也可以是 接触传播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隔离预防:戴口罩、
5、帽子、手套,穿隔 离衣。 八、流行性腮腺炎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传染源: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隔离预防: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 九、麻疹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 传播。 传染源:麻疹患者。 隔离预防:戴帽子、口罩、手套,穿隔 离衣。 十、炭疽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传染源:患病的食草类动物和病人。 隔离预防: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隔 离衣,必要时戴防护镜。 十一、脊髓灰质炎 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播,病毒早期 可通过飞沫传播。 传染源: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隔离预防: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隔 离衣。 十二、伤寒、副伤寒和细菌性痢疾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 传染源:患者和
6、带菌者。 隔离预防:戴手套,穿隔离衣。 十三、梅毒、淋病 传播途径:梅毒是性接触或接触患者的血 液、体液而传播;淋病是性接触 或接触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而 传播。 传染源: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隔离预防:戴手套,穿隔离衣。多重耐药菌: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 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一、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1、将患者安置在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床旁隔离)2、限制或减少人员出入。3、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4、工作中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5、近距离操作,如为病人吸痰、插管时应穿 隔离衣,戴防护镜。6、仪器设备用后应清洁、消毒和/或灭菌。7、每天定期擦拭物体表面,抹布用 后消毒。8、做好床单元消毒。9、密闭容器运送标本。10、医疗废物密闭运送,利器放入利 器盒。二、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ASA) 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同上)。三、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1、单间隔离。2、人员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 定,专人诊疗护理。3、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4、应穿一次性隔离衣。5、近距离操作,如为病人吸痰、插管时应穿 隔离衣,戴防护镜。6、仪器设备专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圆边轨铜扣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冰花铁防伪皇冠盖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DISA铸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陶瓷内衬钢管直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组织学技术》课件
- 癌细胞幻灯片
- 《组合体的表面交线》课件
- 《ilon骨折诊治》课件
- 电控柜-电气练习测试题附答案
- 《食源性寄生虫病》课件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PPT(中职)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全国各地级市面积、人口、GDP
- 舱门操作(空客系列飞机)
- 数字营销广告技术行业rta巨量引擎实时接口
- 化工企业静电安全检查规程
- 线性系统理论郑大钟第二版
- 年产万吨二甲基亚砜可行性研究报告
- 走进奥运奥运知识简介
- 项目负责人考试题库含答案
- 设备安全操作培训
- 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环境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建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