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烟草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二一一年五月专心-专注-专业目 次引 言本要求依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规定制订。从烟草行业实际情况出发,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的有关要求进行了明确、细化和调整,提出和规定了烟草行业不同等级信息系统的安全要求,适用于烟草行业按照等级保护要求进行安全建设、测评和监督管理等工作。烟草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1. 范围本要求规定了烟草行业不同安全保护等级信息系统的安全要求,包括基本技术要求和基本管理要求,适用于烟草行业按照等级保护要求进行安全建设、测评和监督管理等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GB/T 5271.8 信息技术 词汇 第8部分:安全(GB/T 5271.82001, idt ISO/IEC 23828:1998)GB 1785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 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T 222402008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392008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YC/T 3892011 烟草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定级准则3. 术语和定义GB/T 5271.8和GB 178591999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要求。3.1. 安全保护能力 securit
3、y protection ability系统能够抵御威胁、发现安全事件以及在系统遭到损害后能够恢复先前状态等的程度。4. 烟草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概述4.1. 烟草业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烟草行业信息系统根据其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等级划分定义见YC/T 3892011。4.2. 不同等级的安全保护能力不同等级的信息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安全保护能力如下:第一级安全保护能力:应能够防护系统免受来自个人的、拥有很少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一般的自然灾难、以及其他相当危害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关键资源损
4、害。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后,对业务造成局部性影响且经济损失程度一般,由信息系统建设和使用单位按本单位信息化工作部门有关规定进行自行保护,它需要实施系统安全运行所需的基本的技术要求和安全管理要求。第二级安全保护能力:应能够防护系统免受来自外部小型组织的、拥有少量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一般的自然灾难,以及其他相当危害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重要资源损害,能够发现重要的安全漏洞和安全事件。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后,对烟草业务造成区域性影响且经济损失程度较大,由信息系统建设和使用单位在国家烟草专卖局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保护,它需要实施系统安全运行所需的一定程度的技术要求和安全管理要求。第三级安全保护能力:应能够
5、在统一安全策略下防护系统免受来自外部有组织的团体、拥有较为丰富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较为严重的自然灾难,以及其他相当危害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主要资源损害,能够发现安全漏洞和安全事件。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后,对业务造成全局性影响或经济损失程度严重,由信息系统建设和使用单位在国家烟草专卖局有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保护,它需要实施系统安全运行所需的高程度的技术要求和严格的安全管理要求。第四级安全保护能力:(略)第五级安全保护能力:(略)。4.3. 基本技术要求和基本管理要求基本安全要求是针对不同安全保护等级信息系统应该具有的基本安全保护能力提出的安全要求,根据实现方式的不同,基本安全要求分为基本技术要求
6、和基本管理要求两大类。技术类安全要求与信息系统提供的技术安全机制有关,主要通过在信息系统中部署软硬件并正确的配置其安全功能来实现;管理类安全要求与信息系统中各种角色参与的活动有关,主要通过控制各种角色的活动,从制度、规范、流程以及记录等方面做出规定来实现。基本技术要求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几个层面提出;基本管理要求从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和系统运维管理几个方面提出,基本技术要求和基本管理要求是确保信息系统安全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基本安全要求从各个层面或方面提出了系统的每个部分应该满足的安全要求,信息系统具有的整体安全保护能力通过不同组
7、件实现基本安全要求来保证。除了保证系统的每个组件满足基本安全要求外,还要考虑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来保证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保护能力。关于烟草行业信息系统整体安全保护能力的说明见附录A。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应按照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的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保护。对于涉及密码的使用和管理,应按照国家密码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实施。4.4. 基本技术要求的三种类型根据保护侧重点的不同,技术类安全要求进一步细分为:保护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过程中不被泄漏、破坏和免受未授权的修改的信息安全类要求(简记为S);保护系统连续正常的运行,免受对系统的未授权修改、破坏而导致系统不可用的服务保证类要求(简记为A);通
8、用安全保护类要求(简记为G)。本要求中对基本安全要求使用了标记,其中的字母表示安全要求的类型,数字表示适用的安全保护等级。5. 第一级基本要求5.1. 技术要求5.1.1. 物理安全. 物理访问控制(G1)机房出入应安排专人负责,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1) 应对人员进出机房进行管理,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2) 应安排专人对人员进出机房进行管理,保存人员进入机房的登记记录。. 防盗窃和防破坏(G1)本项要求包括:a) 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内;1) 主要设备应放置在机房内或其它不易被盗窃和破坏的可控范围内。b) 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
9、记。1) 设备或主要部件应当安装、固定在机柜内或机架上;2) 设备或主要部件应贴有明显且不易除去的标识,如粘贴标签或铭牌等。. 防雷击(G1)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1) 机房或机房所在大楼应安装避雷装置,如:避雷针或避雷器等;2) 应具有经国家有关部门验收或检测合格的相关证明文件。. 防火(G1)本项要求包括:a) 机房应设置灭火设备;1) 应制订机房消防应急预案,并按照.a)机房消防安全的要求,对相关人员进行消防培训;2) 机房应配备有效的灭火设备,摆放位置合理。b) 机房内装修材料应采用难燃材料和非燃材料。1) 机房内的装修材料应满足建筑内部装修
10、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95(2001年修订版)中规定的难燃材料和非燃材料的要求。. 防水和防潮(G1)本项要求包括:a) 应对穿过机房墙壁和楼板的水管增加必要的保护措施;1) 水管安装,尽量避免穿过屋顶和活动地板,穿过墙壁和楼板的水管应使用套管,并采取可靠的密封措施。b)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1) 机房外墙壁若有对外的窗户,应对窗户进行密封、防水处理;2) 应对机房屋顶、地面和墙壁进行防水处理,防止出现漏水、渗透和返潮现象;3) 应对机房屋顶进行保温处理,防止产生冷凝水。. 温湿度控制(G1)机房应设置必要的温、湿度控制设施,使机房
11、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1) 机房应配备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按照.a)的温湿度值要求,对机房温湿度进行控制,但必须满足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中的“环境要求”A级或B级的技术要求。. 电力供应(A1)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1) 计算机系统供电线路上应设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如:UPS),有效控制电源稳压范围满足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5.1.2. 网络安全. 结构安全(G1)本项要求包括:a) 应保证关键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满足基本业务需要;1) 应保证关键网络设备的CPU使用率在业务
12、访问阶段不超过30%;2) 应使用监控系统监控关键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b) 应保证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的带宽满足基本业务需要;1) 应保证主要网络设备接口带宽配置满足基本业务访问需要。c) 应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1) 应绘制完整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包含相应的网络配置表、设备IP地址等主要信息,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且及时更新。. 访问控制(G1)本项要求包括:a) 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1) 应在网络边界处部署防火墙并配置访问控制列表;2) 若网络边界处未部署防火墙或其他安全访问控制设备,则应启用路由器或交换机的访问控制功能。b) 应根据访
13、问控制列表对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和协议等进行检查,以允许/拒绝数据包出入;1) 网络边界访问控制设备应设定过滤规则集。规则集应涵盖对所有出入边界的数据包的处理方式,对于没有明确定义的数据包,应缺省拒绝。c) 应通过访问控制列表对系统资源实现允许或拒绝用户访问,控制粒度至少为用户组。1) 应在防火墙或其他设备上设置用户或用户组,结合访问控制规则实现用户认证功能。. 网络设备防护(G1)本项要求包括:a) 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1) 应设置设备的登录口令;2) 应删除默认用户或修改默认用户的口令,根据管理需要开设用户,不得使用缺省口令、空口令、弱口令。b)
14、 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1) 应设置非法登录次数为3次,登录连接超时时间为3分钟。c) 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1) 应采用ssh,https等加密协议方式对设备进行交互式管理。5.1.3. 主机安全. 身份鉴别(S1)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1) 登录用户的身份标识应采用用户名,鉴别方式采用口令。. 访问控制(S1)本项要求包括:a) 应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1) 服务器系统应根据安
15、全策略限制用户访问文件的权限及关闭默认共享;2) 数据库系统应限制主体(如用户)对客体(如文件或系统设备、数据库表等)的操作权限(如读、写或执行)。b) 应限制默认账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系统默认账户,修改这些账户的默认口令;1) 应重命名Windows系统已有默认账号administrator;2) 系统无法修改访问权限的特殊默认账户,可不修改访问权限;3) 系统无法重命名的特殊默认账户,可不重命名。c) 应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账户,避免共享账户的存在。1) 应删除系统多余和过期的账户,如GUEST;2) 不允许多人共用一个相同的账户。. 入侵防范(G1)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
16、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并保持系统补丁及时得到更新。1) 应在网络边界处部署入侵检测系统等包含入侵防范功能的安全设备。. 恶意代码防范(G1)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和恶意代码库。1) 原则上主机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恶意代码库,不支持的主机操作系统除外;2) 未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的主机,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恶意代码措施。5.1.4. 应用安全. 身份鉴别(S1)本项要求包括:a) 应提供专用的登录控制模块对登录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1) 应用系统应具有专用的登录控制模块对登录用户的用户名/密码进行核实。b) 应提供登录失
17、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1) 应用系统应限制用户的非法登录次数不超过3次;2) 登录失败超过3次的账户将被锁定,由系统管理员解锁;3) 应设置应用系统连接超时时间,超时需重新登录连接。c) 应启用身份鉴别和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并根据安全策略配置相关参数。1) 应用系统应保证身份鉴别、鉴别信息复杂度以及登录失败处理功能的开启,并根据a)、b)、c)相关要求配置参数。. 访问控制(S1)本项要求包括:a) 应提供访问控制功能控制用户组/用户对系统功能和用户数据的访问;1) 应用系统应根据安全策略限制用户对系统功能和用户数据的访问。b) 应由授权主体
18、配置访问控制策略,并严格限制默认用户的访问权限。1) 访问控制列表的授权与控制应有专人进行管理;2) 应用系统应重命名正在使用的默认账户,如:admin等;3) 应用系统应及时删除不被使用的账户,一般指应用系统的公共账户或测试账户。. 通信完整性(S1)应采用约定通信会话方式的方法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1) 应用系统中通信双方应利用约定通信会话方式保证数据完整性。. 软件容错(A1)应提供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保证通过人机接口输入或通过通信接口输入的数据格式或长度符合系统设定要求。1) 应用系统应对输入数据进行有效性校验(如:数据格式、数据长度、空否等)。5.1
19、.5.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数据完整性(S1)应能够检测到重要用户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1) 应具有对重要用户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进行检测的功能。. 备份和恢复(A1)应能够对重要信息进行备份和恢复。1) 至少每周对关键主机操作系统、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系统配置文件,以及关键数据库和应用系统重要信息进行备份,备份介质场外存放。5.2. 管理要求5.2.1. 安全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G1)应建立日常管理活动中常用的安全管理制度。1) 应从物理、网络、主机、数据、应用、建设和管理等层面分别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20、. 制订和发布(G1)本项要求包括:a)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订;b) 应将安全管理制度以某种方式发布到相关人员手中。1) 应明确安全管理制度的发布方式,并按此要求将安全管理制度发布到相关人员手中。5.2.2. 安全管理机构. 岗位设置(G1)应设立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岗位,并定义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1) 信息化工作部门应至少设立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信息安全管理员岗位;2) 各单位内设部门应设立信息安全员岗位,负责本部门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3) 应制订信息安全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文件,明确上述涉及的各个岗位的职责。. 人员配备
21、(G1)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1) 应按照.的岗位设置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对各个岗位配备足够的人员;2) 应针对各个信息系统建立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管理员、信息安全管理员等安全管理岗位人员的信息表。. 授权和审批(G1)应根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明确授权审批部门及批准人,对系统投入运行、网络系统接入和重要资源的访问等关键活动进行审批。1) 应明确需审批的关键活动,并授权审批部门及批准人对关键活动进行审批;2) 关键活动至少包括系统上线、网络接入、重要资源访问、系统变更、外部人员访问、信息发布等。. 沟通和合作(
22、G1)应加强与合作单位的沟通。1) 应与有关合作单位建立沟通、合作机制,明确合作内容、合作方式;2) 信息化工作部门应建立合作单位联系列表,至少包括单位名称、合作内容、联系人、联系方式等信息。5.2.3. 人员安全管理a) 应制订人员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人员录用、外部人员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 对外部人员访问重要区域管理进行规定,明确对外部人员访问机房等重要区域须经过相关部门或负责人批准等方面内容;2) 对外包运维服务商的管理措施和安全要求等内容进行规定。. 人员录用(G1)本项要求包括:a)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人员录用;b) 应对被录用人员的身
23、份和专业资格等进行审查,并确保其具有基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知识。. 人员离岗(G1)本项要求包括:a) 应立即终止由于各种原因离岗员工的所有访问权限;1) 应及时终止离岗人员的所有访问权限,至少包括物理访问权限、网络设备访问权限、操作系统访问权限、数据库访问权限、应用系统访问权限、用户终端访问权限等。 b) 应取回各种身份证件、钥匙、徽章等以及机构提供的软硬件设备。1) 应保存离岗人员的安全处理记录,详细记录交还出入机房和其他重要办公场所的证件、钥匙、胸卡以及单位提供的软硬件设备等情况。. 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G1)本项要求包括:a) 应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意识
24、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1) 应采取有效的培训方式,对各个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2) 对信息安全管理员应有特殊的培训内容,如:信息安全基础知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政策法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术知识等。b) 应告知人员相关的安全责任和惩戒措施。1) 应明确安全责任和惩戒措施,并向相关人员告知。. 外部人员访问管理(G1)本项要求包括:a) 应确保在外部人员访问受控区域前得到授权或审批;1) 应按照5.2.3.a)外部人员访问管理的要求,对外部人员访问重要区域(如:访问机房、重要服务器或设备区等)进行严格管理,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经有关部门或负责人批准后外部人员方能访问。b)
25、 应对外包运维服务商提出的安全要求进行书面规定,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1) 应按照5.2.3.a)外包运维服务商管理的要求,对外包运维服务商进行严格监督管理;2) 外包运维服务商应符合.a)、b)、c)的要求;3) 外包运维服务商必须服从本单位制订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方针、安全管理制度和运行维护流程规范的要求;4) 进行安全技术体系运行维护的服务商必须具备国家信息安全服务资质,并且不能同时承担网络基础设施、重要应用系统和重要数据库系统的外包运行维护工作。5.2.4. 系统建设管理. 系统定级(G1)本项要求包括:a) 应明确信息系统的边界和安全保护等级;1) 应参
26、照烟草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与信息安全事件定级准则(YC/T 3892011)确定本单位信息系统和信息子系统的安全级别。b) 应以书面的形式说明信息系统确定为某个安全保护等级的方法和理由;1) 应结合a)的要求,撰写信息系统定级报告,明确信息系统的边界和安全保护等级,说明定级的方法和理由。c) 应确保信息系统的定级结果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1) 信息系统的定级结果应通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保存烟草行业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审核表。. 安全方案设计(G1)本项要求包括:a) 应根据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选择基本安全措施,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补充和调整安全措施;1) 应根据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
27、,参考本要求规定的相应级别的最低保护要求,确定系统的基本安全措施;2) 应对系统进行风险分析,并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补充或调整已确定的基本安全措施。b) 应以书面的形式描述对系统的安全保护要求和策略、安全措施等内容,形成系统的安全方案;1) 应根据信息系统的等级划分情况,参考国家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如: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GB/T 250582010),遵循烟草行业的相关规定,建立系统的安全方案,明确系统的安全保护要求,详细描述系统的安全策略、系统采取的安全措施等方面内容。c) 应对安全方案进行细化,形成能指导安全系统建设、安全产品采购和使用的详细设计方案。1) 应根据信
28、息系统的等级划分情况,参考国家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如: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GB/T 250582010),遵循烟草行业的相关规定,对已形成的安全方案进行细化,建立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明确安全建设方案和安全产品采购方案等方面内容。. 产品采购和使用(G1)应确保安全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1) 系统使用的有关信息安全产品应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并根据信息系统安全需求选择使用相应等级的产品;2) 应按各单位规定的采购流程采购相关产品。. 自行软件开发(G1)本项要求包括:a) 应确保开发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物理分开;1
29、) 自主开发软件应在独立的模拟环境中编写、调试和完成,与实际运行环境物理隔离。b) 应确保软件设计相关文档由专人负责保管。1) 应保存软件设计的相关文档,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2) 软件设计的相关文档至少包括应用软件设计程序文件、源代码文档等。. 外包软件开发(G1)本项要求包括:a) 应对外包软件开发的控制方法和人员行为准则进行书面规定;1) 明确外包软件开发过程的控制方法(包括软件设计、开发、测试、验收过程);2) 明确外包软件开发活动的审批流程;3) 明确软件开发相关文档的管理措施;4) 明确外包开发商应具备的资质条件和外包开发人员的行为准则。b) 应根据开发要求检测软件质量
30、;1) 软件交付前应依据开发要求的技术指标对软件功能和性能等进行验收测试。c) 应在软件安装之前检测软件包中可能存在的恶意代码;1) 软件安装之前应使用第三方的检测工具检测软件包中可能存在的恶意代码。d) 应确保提供软件设计的相关文档和使用指南。1) 应要求开发单位提供需求分析说明书、软件设计说明书、软件操作手册等软件开发文档和使用指南,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工程实施(G1)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工程实施过程的管理。1) 应指定专门部门或人员对工程实施过程进行进度和质量控制。. 测试验收(G1)本项要求包括:a) 应对系统进行安全性测试验收;1) 在系统
31、建设完成之后,应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安全性测试和评估。b) 在测试验收前应根据设计方案或合同要求等制订测试验收方案,在测试验收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测试验收结果,并形成测试验收报告。1) 应根据设计方案或合同要求等制订测试验收方案,明确参与测试的部门、人员、测试验收的内容、现场操作过程等方面内容;2) 应保存测试验收记录,详细记录测试时间、人员、现场操作过程和测试验收结果等内容;3) 应保存系统测试验收报告,详细描述整体测试验收过程以及测试验收结果,必要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等内容。. 系统交付(G1) 本项要求包括:a) 应对负责系统运行维护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1)
32、 系统交付时,应由系统建设方对负责系统运行维护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保存培训记录,详细记录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参与人员等;2) 培训内容至少包括系统操作规程、运维注意事项等。b) 应确保提供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文档和指导用户进行系统运行维护的文档;1) 应保存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所有文档、指导用户进行系统维护的文档和系统培训手册等;2) 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所有文档包括工程实施、系统测试、系统验收等过程产生的文档,可参考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GB/T 202822006。c) 应制订系统交付清单,并根据交付清单对所交接的设备、软件和文档等进行清点。1) 应建立系统交付清单,分类列举
33、系统交付的各类设备、软件、文档等;2) 系统交接时应根据交付清单对所交接的设备、文档、软件等进行清点。. 安全服务商选择(G1)本项要求包括:a) 应确保安全服务商的选择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1) 选择的安全服务商应具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相关安全服务资质,包括安全咨询、监理、培训、规划、设计、实施、测评、运维等方面。b) 应与选定的安全服务商签订与安全相关的协议,明确约定相关责任;1) 应保存与安全服务商签订的安全责任合同书或保密协议等文档,明确保密范围、安全责任、违约责任、协议的有效期限等方面内容,并具有双方签字或盖章。c) 应确保选定的安全服务商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承诺,必要的与
34、其签订服务合同。1) 应保存与安全服务商签订的服务合同,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承诺、服务期限等方面内容,并具有双方签字或盖章。5.2.5. 系统运维管理. 环境管理(G1)本项要求包括:a) 应建立机房安全管理制度,对有关机房物理访问,物品带进、带出机房和机房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作出规定;1) 应制订机房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机房物理访问、物品带进/带出机房、机房环境安全(如:机房温湿度值)、机房消防安全等方面内容。b) 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定期对机房供配电、空调、温湿度控制等设施进行维护管理;1) 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机房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机房基础设施至少包括机房专用空调、机
35、房供配电设备等;2) 应至少每季度聘请维护商对机房基础设施进行维护,保存维护商提供的维护报告;3) 应制订机房巡检记录单,明确检查的设备、检查内容等,指定专人按照记录单内容每天对机房的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的相关设备、线路进行检查,详细记录检查时间、检查人、当前温湿度值、设备的运行状况、故障原因、维护结果等内容。c) 应对机房的出入、服务器的开机或关机等工作进行管理。1) 应指定专人负责机房的出入、服务器的开机或关机等工作。. 资产管理(G1)应编制与信息系统相关的资产清单,包括资产责任部门、重要程度和所处位置等内容。1) 应针对各个信息系统编制资产清单,明确资产责任部门、责任人、所
36、处位置和重要程度等方面内容;2) 建议各单位可从资产的重要程度、资产的价值、资产的类别等因素考虑,编制资产清单。. 介质管理(G1)本项要求包括:a) 应确保介质存放在安全的环境中,对各类介质进行控制和保护;1) 应对介质的存放环境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介质被盗、被毁、介质内存储信息被修改以及非法泄漏等。b) 应对介质归档和查询等过程进行记录,并根据存档介质的目录清单定期盘点。1) 应建立介质的目录清单,并根据该清单至少每季度对介质的使用现状进行检查;2) 应保存介质管理记录,详细记录介质的归档、查询和借用等情况。. 设备管理(G1)本项要求包括:a) 应对信息系
37、统相关的各种设备、线路等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定期进行维护管理;1) 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每天对各种设备、线路进行检查维护,具体要求按照.b)的要求执行;2) 维护人员使用各类测试工具之前应对工具进行有效性、安全性检查,使用之后删除工具中携带的敏感信息,保存工具检查记录。b) 应建立基于申报、审批和专人负责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对信息系统的各种软硬件设备的选型、采购、发放和领用等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1) 应制订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种软硬件设备选用的各个环节的申报和审批流程,至少包括选型、采购、发放和领用等环节。. 网络安全管理(G1)本项要求包括:a) 应指定人员
38、对网络进行管理,负责运行日志、网络监控记录的日常维护和报警信息分析和处理工作;1) 应指定专人负责网络运行日志、监控记录的日常维护,分析并处理报警信息等工作。b) 应定期进行网络系统漏洞扫描,对发现的网络系统安全漏洞进行及时的修补。1) 应每年对网络设备进行一次漏洞扫描,对漏洞风险持续跟踪,在经过充分的验证测试后对必要漏洞开展修补工作;2) 实施漏洞扫描或漏洞修补前,应对可能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充分准备,如选择恰当时间,并做好数据备份和回退方案;3) 漏洞扫描或漏洞修补后应进行验证测试,以保证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4) 应保存网络漏洞扫描报告,详细描述网络存在的漏洞、严重级别和结果处理等方面内容。5
39、.2.5.6. 系统安全管理(G1)本项要求包括:a) 应根据业务需求和系统安全分析确定系统的访问控制策略;1) 应根据业务需求和系统安全分析制订系统的访问控制策略,控制分配信息系统、文件及服务的访问权限。b) 应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对发现的系统安全漏洞进行及时的修补;1) 应每年对操作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进行一次漏洞扫描,对漏洞风险持续跟踪,在经过充分的验证测试后对必要漏洞开展修补工作;2) 实施漏洞扫描或漏洞修补前,应对可能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充分准备,如选择恰当时间,并做好数据备份和回退方案;3) 漏洞扫描或漏洞修补后应进行验证测试,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4) 应保存系统漏洞扫描报告,详
40、细描述系统存在的漏洞、严重级别和结果处理等方面内容。c) 应安装系统的最新补丁程序,并在安装系统补丁前对现有的重要文件进行备份。1) 系统管理员应及时跟踪国家有关部门(如:公安部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通报中心、信产部CNCERT)、操作系统开发商和数据库系统开发商最新发布的漏洞公告,为信息系统获取相关的补丁软件;2) 在安装系统补丁前,应对重要文件进行完全备份后,方可实施系统补丁程序的安装。.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G1)应提高所有用户的防病毒意识,告知及时升级防病毒软件,在读取移动存储设备上的数据以及网络上接收文件或邮件之前,先进行病毒检查,对外来计算机或存储设备接入网络系统之前也应进
41、行病毒检查。1) 应对员工进行基本恶意代码防范意识教育,告知员工应及时升级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使用外来设备、网络上接收文件和外来计算机或存储设备接入网络系统之前应进行病毒检查等。. 备份与恢复管理(G1)本项要求包括:a) 应规定备份信息的备份方式、备份频度、存储介质、保存期等。1) 应制订备份管理文档,明确备份方式、备份频度、存储介质和保存期等方面内容。b) 应识别需要定期备份的重要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及软件系统等;1) 应根据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业务需求,明确需要定期备份的数据,至少包括业务信息、系统数据、软件系统等;2) 系统数据包括:权限设置、网络地址、硬件配置、系统配置参数
42、等;3) 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的执行程序及可获取的源代码等;4) 备份频度至少为每周一次。. 安全事件处置(G1)本项要求包括:a) 应报告所发现的安全弱点和可疑事件,但任何情况下用户均不应尝试验证弱点;1) 要求用户在发现安全弱点和可疑事件时应及时报告。b) 应制订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管理制度,规定安全事件的现场处理、事件报告和后期恢复的管理职责。6. 第二级基本要求6.1. 技术要求6.1.1. 物理安全应对机房内安装/部署的所有基础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具体要求按照.b)的要求执行。. 物理位置的选择(G2)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
43、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1) 机房和办公场地的环境条件应满足信息系统业务需求和安全管理需求;2) 机房和办公场地选址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3) 建议保存机房或机房所在建筑物符合当地抗震、防风和防雨等要求的相关证明。. 物理访问控制(G2)本项要求包括:a) 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1) 应按照.a)机房物理访问的要求,对机房的出入进行管理;2) 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负责值守,保存值守记录;3) 值守人员应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机房的人员,保存人员进入机房的登记记录。b) 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
44、,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1) 来访人员进入机房,应通过书面申请和审批流程,说明需访问的范围;2) 来访人员访问机房时,应由专人全程陪同,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防盗窃和防破坏(G2)本项要求包括:a) 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内;1) 主要设备应放置在机房内或其它不易被盗窃和破坏的可控范围内。b) 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1) 设备或主要部件应当安装、固定在机柜内或机架上;2) 设备或主要部件应贴有明显且不易除去的标识,如粘贴标签或铭牌等。c) 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1) 通信线缆可铺设在地下、管道、桥架或线槽中。d)
45、 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1) 应对介质进行分类标识管理,如:磁介质、纸介质等;2) 应对介质进行分类存放,存放于介质库或档案室中,并且满足介质的存放条件;3) 介质的存放环境应具备防盗、防火、防潮等基本条件,对于磁介质还应有防止介质被磁化的措施。e) 主机房应安装必要的防盗报警设施。1) 主机房应安装防盗报警系统,当发生异常情况时,可自动报警并保存报警记录。. 防雷击(G2)本项要求包括:a) 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1) 机房或机房所在大楼应安装避雷装置,如:避雷针或避雷器等;2) 应具有经国家有关部门验收或检测合格的相关证明文件。b) 机房应设置交流电源地
46、线。1) 机房计算机供电系统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2) 机房建筑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防火(G2)本项要求包括:a) 机房应设置灭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 应按照.a)机房消防安全的要求和2.a)的机房应急预案,对相关人员进行消防培训;2) 机房应配备有效的灭火设备,摆放位置合理;3) 机房应设置有效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当发现火灾隐患时,可自动报警并保存报警记录。b) 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房应采用具有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1) 机房和重要的记录介质存放间,其建筑材料的耐火等级,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中规定的二级耐火等级
47、;机房相关的基本工作房间和辅助房,其建筑材料的耐火等级,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中规定的三级耐火等级。. 防水和防潮(G2)本项要求包括:a) 水管安装,不得穿过机房屋顶和活动地板下;1) 水管安装,不得穿过屋顶和活动地板下,穿过墙壁和楼板的水管应使用套管,并采取可靠的密封措施。b)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1) 机房外墙壁若有对外的窗户,应对窗户进行密封、防水处理;2) 应对机房屋顶、地面和墙壁进行防水处理,防止出现漏水、渗透和返潮现象;3) 应对机房屋顶进行保温处理,防止产生冷凝水。c) 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
48、转移与渗透。1) 应指定机房管理员每天负责机房防水防潮事宜,保存防水防潮处理记录;2) 对湿度较高的地区,机房应配备有效的除湿装置,防止机房出现水蒸气结露的现象,并且保存除湿装置运行记录;3) 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如:在机房地面修建地漏、泄水槽等。. 防静电(G2)关键设备应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1) 机房设备应有安全接地。. 温湿度控制(G2)机房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1) 机房应配备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按照.a)的温湿度值要求,对机房温湿度进行控制,但必须满足电子信息系统
49、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中的“环境要求”A级或B级的技术要求。. 电力供应(A2)本项要求包括:a) 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1) 计算机系统供电线路上应设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如:UPS),有效控制电源稳压范围满足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b) 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关键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1) 应配备短期备用电源设备(如:UPS),按照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技术要求GB/T 210522007的规定,保证系统至少正常工作30分钟。0. 电磁防护(S2)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1)
50、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铺设在不同的桥架或管道,使用交叉走线,避免并排敷设;当不能避免时,应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6.1.2. 网络安全. 结构安全(G2)本项要求包括:a) 应保证关键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1) 应保证关键网络设备的CPU使用率在业务高峰期阶段不超过30%;2) 应使用监控系统监控关键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b) 应保证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1) 应保证主要网络设备接口带宽配置满足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c) 应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1) 应绘制完整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包含相应的网络配置表、设备IP地址等主
51、要信息,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且及时更新。d) 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1) 根据实际情况和区域安全防护要求在主要网络设备上进行VLAN划分。. 访问控制(G2)本项要求包括:a) 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1) 应在网络边界处部署防火墙并配置访问控制列表;2) 若网络边界处未部署防火墙或其他安全访问控制设备,则应启用路由器或交换机的访问控制功能。b) 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网段级;1) 网络边界访问控制
52、设备应设定过滤规则集。规则集应涵盖对所有出入边界的数据包的处理方式,对于没有明确定义的数据包,应缺省拒绝。c) 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1) 应在防火墙或其他设备上设置用户或用户组,结合访问控制规则实现用户认证功能。d) 应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1) 原则上不应通过互联网对重要信息系统进行远程维护和管理。. 安全审计(G2)本项要求包括:a) 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1) 应开启网络中设备的日志功能。b)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
53、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1) 日志的信息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等与审计相关的信息。. 边界完整性检查(S2)应能够对内部网络中出现的内部用户未通过准许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1) 建议部署的系统能够检查网络用户终端采用双网卡跨接外部网络,或采用电话拨号、ADSL拨号、手机、无线上网卡等无线拨号方式连接其他外部网络,如部署内网安全管理系统或可监控非法外联的系统。. 入侵防范(G2)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1) 应在网络
54、边界处部署入侵检测系统等包含入侵防范功能的安全设备。. 网络设备防护(G2)本项要求包括:a) 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1) 应设置设备的登录口令;2) 应删除默认用户或修改默认用户的口令,根据管理需要开设用户,不得使用缺省口令、空口令、弱口令。b) 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1) 应设置路由器的VTY数量,配合ACL完成登录地址限制;2) 应设置交换机的ACL,配合VLAN限制登录地址;3) 在防火墙等设备中通过设置限制某一特定的IP地址或是地址范围完成管理员登录地址限制。c) 网络设备用户的标识应唯一;1) 应为网络设备配置不同的用户名,避免多人共用一
55、个账户,且不允许配置用户名相同的用户。d) 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1) 口令应符合以下条件:数字、字母、符号混排,无规律的方式;2) 管理员用户口令的长度至少为12位;3) 管理员用户口令至少每季度更换一次,更新的口令至少5次内不能重复;4) 如果设备口令长度不支持12位或其他复杂度要求,口令应使用所支持的最长长度并适当缩小更换周期。e) 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1) 应设置非法登录次数为3次,登录连接超时时间为3分钟。f) 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
56、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1) 应采用ssh,https等加密协议方式对设备进行交互式管理。6.1.3. 主机安全. 身份鉴别(S2)本项要求包括:a) 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1) 登录用户的身份标识应采用用户名,鉴别方式采用口令。b)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用户身份标识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1) 口令应符合以下条件:数字、字母、符号混排,无规律的方式;2) 操作系统口令的长度至少为8位;数据库口令长度至少为12位;3) 口令至少每个月更换1次,更新的口令至少5次内不能重复。c) 应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管道设备工程计量与计价》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互联网医疗模式分析与展望
- 中小学生学习方法与策略指导
- 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方案
- 《他克林(Tacrine)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 《杉木间伐材的炭化理论及其炭化物在环境保护中应用的研究》
- 《园林古籍《园冶》编撰与传播研究》
-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个人理财规划指南
- 小说艺术特色课程设计
- 国有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办法模版
- yy娱乐频道设计方案模板(简约版)
- 胃舒平药片中Al2O3及MgO含量的测定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
- 烹饪英语 试卷
-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培训PPT课件
- 中国农业银行流水单(共5页)
- NICU护理交班PDCA
-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之光刻与刻蚀工艺
- (完整版)英语绘本导读课教学设计
- 第六章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