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记录规定和用表_第1页
测量记录规定和用表_第2页
测量记录规定和用表_第3页
测量记录规定和用表_第4页
测量记录规定和用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记录、计算及成果处理的有关规定一、测量资料的记录要求测量资料的记录是测量成量的原始数据,十分重要。为河证原始数据的绝对可靠,实飞时即应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记录的要求如下:1 .实习记录必须直接填写在规定之表格上,不得转抄,更不得用零散纸张记录,再进行转抄。2 .所有记录与计算均用绘图铅笔(2H和3H)记载。字体应端正清晰,字体只应稍大于格子的一半,以便留出空隙作错误的更正。3 .记录表格上规定应填写之项目不得空白。4 .禁止擦试、涂改与挖补,发现错误应在错误处用模线划去。淘汰某整个部分时可以用斜线划去,不得使原字模糊不清。修改局部错误时,则将局部数字划去,将正确数字写在原数上方。5 .所有

2、记录之修改及观测结果之淘汰,必须在备注栏内注明原因。6 .禁止连环更改,即已修改了平均数,则不准再改计算得此平均数之任何一原始读数,改正任一原始读数,则不准改其平均数。假如两个读数均错误,则应重测重记。7 .原始观测之尾部读数不准更改,应将该部分观测结果废去重测。废去重测之范围如下:测量种类不准更改之部位应重测范围水平角分及秒的读数一测回竖角分及秒的读数一测回量距厘米及毫米一尺段水准厘米及毫米的读数一测站8.记录之数字应写齐规定的个数。规定如下:测量种类数字的单位记录字数水准角度的分角度的秒毫米分秒四个二个二个如水准测量中读数325毫米应记0325,角度测量中43'6”应记4:03&#

3、39;06"。9.外业的记录及计算部分取位如下:(1)水准测量视距(m)视距总和(Km)中丝读数(mm)高差(mm)中数Wj差总和(mm)0.10.011.00.11.0(2)角度测量(3)距离丈量读数(')一测回中数(')读数(cm)一测回中数(cm)1.01.00.51.0二、测量成果的整理、计算及计算作业要求1 .测量成果的整理与计算应用规定的印刷表格或事先画好的计算表格进行。2 .内业计算用钢笔书写,如计算数字有错误,可以用刀刮去重写,或将错字划去另写。3 .计算作业的取位如下:(1)水准测量改正数(mm)取后同差(mm)点的高程(m)1.01.00.01(2

4、)导线测量角度坐标方位角距离坐标增量坐标(')(“)(m)(m)(m)1.01.00.0010.0010.001(3)小三角测量角度坐标方位角坐标增量坐标(')(')(m)(m)1.01.00.0010.001(4)三角高程测量高度距离应关高程(')(m)(m)(m)100.010.010.014.上交计算成果应是原始计算表格,所有计算均不许另行抄录。5 .习题应练习本连续完成。不许用散面纸张做题。6 .教师批阅后要求改正或重做的部分应按时完成并交指导教师重新批阅。水准测量预习填空一、水准仪的认识1 .微倾式水准仪由,和三个主要部分组成。2 .视准轴是指望远镜与

5、的边线;水准管轴是指;圆水准器轴是指。3 .粗略整平可依据法则利用螺旋使气泡居中;而读数刖还必须用螺旋使气泡符合,从而视线精确水平。4 .视差是指,视差产生的原因是,清除方法是,二、普通水准测量1 .进行水准测量时应尽量保持距离与距离大致相等,这样做的好处是。2 .读数时,水准尺必须立,消除并且气泡符合。3 .当待测量点离已知水准点较远或高差较大时,需在其间设置转点,转点通常用固定,转点的作用是,但在水准测量的起始点上不能放置。4 .在同一测站上读取后视读数后再调转望远镜读数前,若圆水准器气泡不再居中,此时必须调节螺旋使气泡符合,而不能调节螺旋使气泡居中。5 .在计算检核中,如果等于,则说明高

6、差计算正确;如果等于,则说明高程计算正确。6 .水准测量读数必须位数齐全,高差有符号,高差的号也不能省略。三、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1 .圆水准器是用于的。利用其气泡居中,使处于铅垂位置,从而使大致水平。因此,必须满足与互相I2 .十字丝横丝是用于的。为使横丝不同部位得到的尺读数均相同,必须满足与互相的条件。3 .水准管是用于的。水准管气泡居中,表示水平。此时,若与平行,则也水平,因此,这两条轴线的平行,是水准仪能够给出一条的关键,该项校正后的残余误差,可用的方法消除或减少。水准仪认识记录计算表日期班组观测者仪器号呈像记录者测点名水准尺读数高差(米)仪器高1仪器高2仪器高1仪器高2普通水准测量记录

7、手簿自TV3测至BM1日期1995.5.20天气晴呈像清晰仪器号江光DS3-811334班组铁工93-1(2)观测者刘勇记录者张峰测站序号冽占八、名视距(m)水准又侠数(m)高程(m)备注后视(a)前视(b)+一1TV3503.5207350.118已知水准点ZD151.815262ZD145.616240.217ZD244.814073ZD281.216780.286ZD382.313924ZD375.115950.193ZD476.414025ZD435.819210.582BM136.3150350.784计算高程2579.87.8917.2301.2430.582£a

8、3;b=7.8917.230=加.661hh=+1.243+(-0.582)=十0.661H终一H始=40.666fh=-+0,661+(-0.671)=-0.010m<Fh=均0j0.579mm=±0.023m十0.661(-0.0671)“c”工h平均=0-=40.666自BM1测至TV3观测者刘勇记录者张峰测站序号测点名视距(m)水准尺读数(m)高程(m)备注后视(a)前视(b)+一1BM141.216020.35750.784计算高程ZD140.512452ZD170.315610.078ZD272.114833ZD284.413420.487ZD385.618294Z

9、D343.41549ZD445.716865ZD447.215260.482TV348.5200850.118已知水准点2578.97.5808.2510.4351.106£a-£b=7.580-8.251=-0.671hh=40.435+(T.106)=-0.671H终一H始=*0.666fh=-40,661+(-0,671)=-0,010m<Fh=±30j0.579mm=±0.023m下0_+0.661-(-0.0671)_h平均一2十0.666自测至日期天气呈像仪器号班组观测者记录者测点水准尺读数(m)仪器高程(m)高程(m)备注后视(m)中

10、视前视(b)+一2Za-Zb=2h=H终一H始=fh=FhZh平均二自测至观测者记录者测点水准尺读数(m)仪器高程(m)高程(m)备注后视(m)中视前视(b)+一2aaXb=2h=H终一H始=fh=Fh=Zh平均=自测至日期天气呈像仪器号班组观测者记录者测点水准尺读数(m)仪器高程(m)高程(m)备注后视(m)中视前视(b)+一2Za-Zb=2h=H终一H始=fh=FhZh平均二自测至观测者记录者测点水准尺读数(m)仪器高程(m)高程(m)备注后视(m)中视前视(b)+一2aaXb=2h=H终一H始=fh=Fh=Zh平均=自TV3测至BM1日期1995.5.21天气晴呈像清晰仪器号江光DS3-

11、811334班组铁工93-1(2)观测者刘勇记录者张峰测点水准尺读数(m)仪器高程(m)高程(m)备注后视(m)中视前视(b)+一TV320730.54750.118已知水准点计算高程ZD1162415260.217ZD2167814070.286ZD3159513920.193ZD4092114020.582BM1150350.7841.2430.582Z7.8917.230Xa-Zb=却.661Zh=相.661H终-$台=+0.666fh-0.010m:二Fh=:30,06mm=:0.023m%hp均=0.666自BM1测至TV3观测者刘勇记录者张峰测点水准尺读数(m)仪器高程(m)高程(

12、m)备注后视(m)中视前视(b)+一BM116020.35750.784计算高程已知水准点ZD115611245)0.078ZD2134214830487ZD315491829.0.137ZD4152616860.482TV3200850.1180.4531.106Z7.5808.251£a£b=-0.671£h=-0.671H终H始=也666fh=-0.010m<Fh=邙0/06mm=i0.023mZh平均=+0.666自测至日期天气呈像仪器号班组观测者记录者测点水准尺读数(m)仪器高程(m)高程(m)备注后视(m)中视前视(b)+一2Za-Zb=2h=H

13、终一H始=fh=FhZh平均二自测至观测者记录者测点水准尺读数(m)仪器高程(m)高程(m)备注后视(m)中视前视(b)+一2aaXb=2h=H终一H始=fh=Fh=Zh平均=自测至日期天气呈像仪器号班组观测者记录者测点水准尺读数(m)仪器高程(m)高程(m)备注后视(m)中视前视(b)+一2Za-Zb=2h=H终一H始=fh=FhZh平均二自测至观测者记录者测点水准尺读数(m)仪器高程(m)高程(m)备注后视(m)中视前视(b)+一2aaXb=2h=H终一H始=fh=Fh=Zh平均=自测至日期天气呈像仪器号班组观测者记录者测点水准尺读数(m)仪器高程(m)高程(m)备注后视(m)中视前视(b

14、)+一2Za-Zb=2h=H终一H始=fh=FhZh平均二自测至观测者记录者测点水准尺读数(m)仪器高程(m)高程(m)备注后视(m)中视前视(b)+一2aaXb=2h=H终一H始=fh=Fh=Zh平均=自测至日期天气呈像仪器号班组观测者记录者测点水准尺读数(m)仪器高程(m)高程(m)备注后视(m)中视前视(b)+一2Za-Zb=2h=H终一H始=fh=FhZh平均二自测至观测者记录者测点水准尺读数(m)仪器高程(m)高程(m)备注后视(m)中视前视(b)+一2aaXb=2h=H终一H始=fh=Fh=Zh平均=自测至日期天气呈像仪器号班组观测者记录者测点水准尺读数(m)仪器高程(m)高程(m

15、)备注后视(m)中视前视(b)+一2Za-Zb=2h=H终一H始=fh=FhZh平均二自测至观测者记录者测点水准尺读数(m)仪器高程(m)高程(m)备注后视(m)中视前视(b)+一2aaXb=2h=H终一H始=fh=Fh=Zh平均=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记录日期 班组1.圆水准器轴的检验与校正观测者观测者检验次第平转180后圆水准气泡偏离中心的距离(mm123校正意见A条件满足,不需要校正B条件不满足,需要校正2 .十字丝横丝检验与校正检验次第横丝偏离固定,点、的距离(mm123校正意见A条件满足,不需要校正B条件不满足,需要校正3 .视准轴与水准轴平行性的检验与校正检验次弟仪器在中间仪器在点近旁

16、远点_的校正尺读数附图A点尺读数aiB点尺读数biA点尺读数aiB点尺读数bi1仪器在中间仪器在点近旁Hi=ai-bi=H=a2-b2=2Hi=ai-bi=Hn=a2-b2=辅助计算远点A的校正尺读数a2=b2+hi=i远点B的校正尺计数b2=a2-hi=角的近似计算:h2-hin=:P=s+s'校正意见A条件满足,不需要校正或B条件不满足,需要校正4 .检验结论经检验,该仪器下列条件: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之条件(满足,不满足;)十字丝横丝垂直于仪器竖轴之条件(满足,不满足;)望远镜视准轴平行于水准管轴(在竖直面内投影)之条件(满足,不满足;)A.该仪器可以投入使用B.该仪器需校正

17、不满足之条件使其满足后方可投入使用三、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手簿自天气观测者:测至成象记录者:19年月日测站编号后尺下丝刖尺下丝向及尺号标尺读数K+里八、减红局差中数备考上丝上丝后距前距黑面红面视距差dEd后刖舟-前后刖舟-前后刖舟-前后刖舟-前后刖舟-前后刖舟-前自天气观测者:测至成象记录者:19年月日测站编号后尺下丝刖尺下丝向及尺号标尺读数K+里八、减红局差中数备考上丝上丝后距前距黑面红面视距差dEd后刖舟-前后刖舟-前后刖舟-前后刖舟-前后刖舟-前后刖舟-前自天气观测者:测至成象记录者:19年月日测站编号后尺下丝刖尺下丝向及尺号标尺读数K+里八、减红局差中数备考上丝上丝后距前距黑面红面视距差

18、dEd后刖舟-前后刖舟-前后刖舟-前后刖舟-前后刖舟-前后刖舟-前角度测量预习填空一、经纬仪的认识1 .光学经纬仪由、和三部分组成。2 .经纬仪有两对和螺旋,以控制照准部在方向和望远镜在方向的转动,从而保证仪器能方便地照准任何方向的目标。3 .仪器对中的目的是,对中的方法有锤球对中和光学对中两种,锤球对中的要领是先移动,使大致对准地面标志,再稍旋松在上平移仪器使其精确对中。光学对中的要领是先调节脚螺旋使地面标志点位于分划板中央,然后伸缩架腿使气泡居中,再稍旋松螺旋在架头上仪器使地面标志点位于分划板中央,最后将4 .仪器整平的目的是,整平分为粗略整平和精确整平,粗略整平是利用进行的,精确整平则利

19、用进行。最终整平是指仪器转至任何方向气泡居中,而是否严格居中则是次要的。二、测回法测水平角1 .测回法只适应于个方向的角度观测,其步骤2 .一测回是指观测和观测合起来的结果,而观测或观测分别只是半测回的结果,习惯上一测回总是先从位置开始观测的。3 .测水平角时目标的照准是利用十字丝的丝昼瞄准目标的部,同时要消除。4 .记录时读数的和都必须是位写齐全,若为分微尺读数法,读数只能估读至分,因而秒位只能是倍数。三、方向观测法测水平角1 .测回法只适用于个方向的角度观测,而方向观测法则适用于个个以上方向的角度观测,前者直接得到的是个方向间的值,而后者则直接得到的是各个方向的值。2 .方向观测法的步骤是

20、:1)安置仪器,选择并配置;2)盘左方向依次照准各目标交读数、记录;3)重新瞄准并读数、记录以检查观测过程中度盘位置是否变动,这一步骤称为;4)盘右从开始方向依次照准各目标并读数、记录,最后仍然并读数、记录。3.在观测、记录和计算中,必须依次检查的限差是,和。四、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1 .照准部水准管是用来的。利用其气泡居中,使处于铅垂位置,从面水平,因此必须满足与互相的条件。2 .十字丝纵丝是用来的。为使纵丝不同部位照准目标,所得水平度盘读数相同,必须满足与互相的条件。3 .若视准轴不垂直,则在同一竖直面内,不同倾角的视线所得的不同,产生误差。因此,应校正使与互相垂直的条件得到满足。4 .若横

21、轴与不垂直,由在同一竖直面内,目标高度不同,所得也不同。该项误差是由于所致。因此,应校正,使满足与互相的条件。5 .仪器检校不完善残存的及误差等,可用盘左、盘右两个位置测水平角,取平均值的方法消除其影响。仪器制造加工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也可以用此法消除。水平角观测手簿(测回法)日期1995.5.20天气阴班组工931(5)测站点名Cii仪器号观测者记录者测回序号竖盘昭准占八、1l"L-八名称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草图第测回左T500106783142783145/5C11(T9T9783248右T925832

22、42783148T51800054第测回左T5903012783136783142T91690148右T93490154783148T52703006第测回二测回平均值783144第测回第测回第测回日期天气班组测站点名仪器号观测者记录者测回序号竖盘昭准占八、1l"L-八名称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草图第测回第测回第测回第测回第测回第测回日期天气班组测站点名仪器号观测者记录者测回序号竖盘昭准占八、1l"L-八名称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

23、39;草图第测回第测回第测回第测回第测回第测回日期天气班组测站点名仪器号观测者记录者测回序号竖盘昭准占八、1l"L-八名称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草图第测回第测回第测回第测回第测回第测回日期天气班组测站点名仪器号观测者记录者测回序号竖盘昭准占八、1l"L-八名称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草图第测回第测回第测回第测回第测回第测回水平角观测手簿(方向观测法)测站点名A3天气晴呈像清晰仪器TDJ:838112观测者刘勇记录者张峰日期19

24、95.5.20测回序号照准点名盘左t卖数L盘右t卖数RL-(R±180°)2cL+(R土180°)归零力问值。各测回平均方向值°'备注2°'°'第测回A00231303018002272727+3(00225)002280000000000B611852545324118484948+5611850611625611624C1330941414131309363636+5133093813307131330714D198240200011823595758+3198243519821351982136A0022

25、6242518002192020+500222Afe=-5右=+7第测回A903025272627030212020+6(903024)90302300000B1514648494833146444344+41514646611622C223374141414337353636+522337381330714D278520103029851585657+527852001982136A903029282827030242524+4903026左=-+2'右二T水平角观测手簿(方向观测法)测站点名天气呈像仪器观测者记录者日期测回序号照准点名盘左t卖数L盘右t卖数RL_(R±18

26、0o)L+(R±180o)归零方向值。'各测回平均方向值°'备注°'°'2c2。'第测回第测回水平角观测手簿(方向观测法)测站点名天气呈像仪器观测者记录者日期测回序号照准点名盘左t卖数L盘右t卖数RL_(R±180o)L+(R±180o)归零方向值。'各测回平均方向值°'备注°'°'2c2。'第测回第测回水平角观测手簿(方向观测法)测站点名天气呈像仪器观测者记录者日期测回序号照准点名盘左t卖数L盘右t卖数RL_(R±

27、180o)L+(R±180o)归零方向值。'各测回平均方向值°'备注°'°'2c2。'第测回第测回竖直角观测手簿日期天气班组仪器号观测者记录者测站点名昭准占八、1l"L-八名称竖盘竖盘读数半测回角值坚盘指标差。,一测回角值。,仪器高(m)觇标高(m)照准觇标位置示意图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记录日期班组仪器号观测者记录者1、照准部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的检验检验次第123平均校正意见气泡偏离格数2、十字丝纵丝的检验检验次第123平均校正意见气泡偏离纵丝的最大距离(mm)3、视准轴误差的检验(1/4法)检验次第123

28、平均2C校正意见MN之长(mm)C=1吧P2OBOB之距离(m)检验略图AO4NBM4、横轴误差的检验检验次第123平均2i检验略图mim2之长(mm)1mim2-i=P2pmpm之距离(m)校正意见5、光学对中器的检验检验次第123平均校正意见旋转1800后之偏距(mm)改变仪器高旋转1800后之偏距(mm)6、竖盘指标差的检验照准点名盘左t如数L盘右t卖数Rx(L+R-3600)2R=R-x校正意见检验结论:校正后结论(供参考)该仪器的轴线关系已经过认真细致的检验,对不满足要求的轴线关系已仔细作了校正。校正后各项轴线关系均在限差要求以内,能满足作业要求,可以用于作业。检校者(签名)日期导线

29、测量预习填空1、测量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先建立,然后根据进行碎部测量或测设工作。导线测量属于。2、直线定向就是确定直线与基本方向的关系。直线定向的基本方向有,和。直线的方向可用或表不。3、常见的导线形式有,和。4、导线内业计算的目的要计算出各导线点的,它的步骤是导线略图(请将边长、角度、起始方位角和已知坐标标注在图上)导线测量记录日期班组一、转折角观测记录仪器类型仪器号观测者记录者测站盘位测占八、名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各测回平均值略图、磁方位角测量边号磁方位角三、测边记录观测者记录者边号往测或返测尺段序号长度(米)倾角°'改正后长度(米)单程长度(米)边长平均值(

30、米)导线坐标计算表计算表检验者占八、名角度观测值。'角度改正数改正后角度。'坐标方位角。'边长(m)坐标增量增量改正数改正后坐标增量坐标加(米)y(米)V占(mm)V&(mm)国(米)自y(米)x(米)y(米)辅助计算Z°理=角度闭合差作=2°测一£网坐标增量闭合差fx=Z&x算一2&x理=厂_rK'f=''晨+fy=导线相对闭合差Zd1容许闭1fy=工Ay算一Z&VL/fK容许=造邙二导线坐标计算表计算表检验者占八、名角度观测值。'角度改正数改正后角度。'坐标方位角。

31、'边长(m)坐标增量增量改正数改正后坐标增量坐标加(米)y(米)V占(mm)V&(mm)国(米)自y(米)x(米)y(米)辅助计算Z°理=角度闭合差作=2°测一£网坐标增量闭合差fx=Z&x算一2&x理=厂_rK'f=%'fx+fy=导线相对闭合差Zd1容许闭1fy=工Ay算一Z&VL/fK容许=造邙二碎部测量预习填空1、碎部测量是在测量的基础上进行的,即根据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确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2、碎部测量主要应测定地物和地貌的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3、用经纬仪视距法测图时,确定一个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必须读取,和。必要时还需读取。在一个测站上每观测一定数量的碎部点后必须以检查观测过程中水平度盘位置是否变动,若变动超出规定范围必须重新观测这些碎部点。4、用经纬仪视距法测图时,一个测站上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碎部测量记录测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