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大气污染与防治措施方案_第1页
浅析我国大气污染与防治措施方案_第2页
浅析我国大气污染与防治措施方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学院:人文学院班级:2015级汉语言文学(1)班 姓名:毛凤英学号:内容摘要:大气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要素之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 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而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更 是在大气环境污染与发展问题上有巨大而尖锐的矛盾,我国大气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市, 而且日益严重,对我国各方面造成了很大影响,这与我国近几年来工业发展离不开关系,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大气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谈谈相关治理措施。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一、中国大气污染状况(一)中国大气污染我国目前的大气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大气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市, 但也

2、有向中小城镇和农村转移的趋势。据测算,目前中国二氧化硫和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氮氧化物和其他粉尘颗粒也居世界前列。而我国的140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都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属于严重污染性城市。 同时,据世界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环境检测总站测算,在全球30个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20个;全球污染十大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6个。我国是世界上的燃煤大国,居于世界第一位,尤其以二氧化硫和粉尘为代表的煤烟型大气污染环境范围最 广,其次光化学烟雾,机动性和尾气排放污染也有加重的趋势。大气污染会造成局部地区空气混浊,能见度降低,交通事故增多。其次加剧了城

3、市的”热岛效应”,在工业城市上空,因为工程的废热大量排入大气,使近地面气温比四周郊区高1%-5%形成局部环流。再次犹豫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灰尘等污染物,对水蒸气有凝结作用,使下风地区的降雨量增加。而废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还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酸雨。 而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呼吸系统会有大的危害,导致肺部疾病发病率大大增加。(二)中国大气污染带来的不良影现在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人们的健康状况。比如说在我国目前比较严重的大气污染就是雾霾。汽车尾气的排放,煤炭的大量燃烧,工厂有毒气体的排放等等,这些都是 造成雾霾的重要原

4、因, 雾霾不仅会使人患上癌症, 也会使人们的出行发生困难,交通事故频繁发生,最终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国家之间的和平关系的发展,比如说2017年韩国和日本,各自都发生雾霾现象,而他们却把责任归结于我国,这引起了我国居民的强烈不满,广大网友都在网上进行了口舌之战。不管怎样大气污染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不仅要从社会方面,国家制度层面提出提出缓解措施, 还要法律法规层面提出建议。二、造成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一)能源结构和城市规划不合理首先,上文提到我国是全世界第一燃煤大国,除了取暖燃烧等燃煤之外,大部分燃煤用于发电,而火电占到我国每年发电总量的70%以上。而加上石油天

5、然气等各种能源消耗,煤炭也占到了能源总消耗量的72%虽然三峡水力工程已经开始进入并网输电阶段,但由于国家总体电力需求过大,火电的发电量依旧是国家不可减少的电力来源。正因为此,燃煤所产生的大量碳氧化物、硫化物等导致的大气污染愈发严重。其次,由 于我国大多数城市发展速度过快,导致其城市发展进程中规划跟不上发展的变化,工厂等大型重工业选址不合理。而即使选址合理,但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城市规模也数倍于以往,直接导致曾经远离市区的工厂矿区等污染较重的区域接近城市 边缘,甚至被城市所包围。又因为我国大多数工厂技术水平落后,生产工艺较差,导致大量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进入大气,其排污标准也是

6、远远超过国家标准。(二)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滞后将机动车尾气排放作为单独的一部分讨论,是因为近年来各大中型城市包括小型城市,机动车数量大幅度增长, 远远超过道路建设速度, 导致各个城市交通拥堵情况频 繁发生,机动车尾气污染程度加大。2009年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 7619万辆, 而到了 2011年末中国数字就达到了 10578万辆,增长速度和幅度极其惊人,汽车尾气 排放成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三)环境执法监督管理没有完全到位地方政府变相干预环保执法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是能源资源消耗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 不执行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三同时

7、”制度,盲目建设了一些布局不合理、污染物超标排放的项目。受到执法机构、 人员不全和执法经费不足的限制,环境执法机构不能很好的开展对污染点源污染物的 检测及排污单位的监理,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排污单位和排污源的正常监督管理, 导致没有污染治理设施的单位长期没有污染治理设施,有污染治理设施的单位污染物 处理设施运行率低,污染物超标排放。而执法机构也存在问题。一是环境执法监管不 力、执法不严,”不愿查”的问题依然存在;二是环境执法人员作风不硬、素质不高,”不会查”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环境执法”不能查”的问题依然严重。如前文所讲,部分 地方党委政府的执政理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对环境执

8、法造成阻 力。最后,环境司法未能发挥应有作用。一是司法介入不足, 受理案件太少。2010年,全国共发生环境污染纠纷 52299起,只有很少部分起诉到人们法院,大部分环境污染 纠纷未能进入司法领域处理;二是环境司法受到各种干扰,审判实践中法院对污染受 害者的支持不够有力、全面;三是对污染受害者有利的判决执行难,生效的法律文书 由于地方保护往往很难执行。(四)环境立法工作亟待完善我国的环境立法上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一是我国的环境立法存在重环境资源单项法轻综合规划法、重实体法轻程序法、重污染防治法轻自然保护法、重强制类法 律轻经济刺激和公众参与等现象。二是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不完善,环境法律体系内的

9、 法律存在着效力层次的混乱。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与各个单项的污染防治法和资源保护法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处于同等法律位阶,环境保护法难以发挥其母法的作用,在实施中被虚置起来。再如,国家层面的立法为了照顾各地发 展不平衡的国情,大多只规定了基本的法律制度,法律设施也比较原则,其实施就需 要国务院及有关行政部门出台实施细则予以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应当及 时制定的相关配套法规的出台往往过迟或者遥遥无期。还如,有关环境保护规章、法 规之间也存在冲突,尤其是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之间的冲突更为严重。三是 一些重要环境经济政策缺乏法律法规支撑。目前我国一些重要环境经济政策,如排污

10、 权交易、生态补偿和环境责任保险等环境经济政策,尚缺乏明确、具体的法律法规依 据。这些政策的试点和全面推行面临诸多法律障碍。四是环境保护立法质量不高,突 出表现为立法重点选择适当、部门立法色彩浓重、缺乏可操作性等;五是官方认定的 法律体系,依然没有将环境法认定为独立的法律部门,而是将其纳入到经济法或行政 法等法律部门中。三、对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建议(一)大气污染治理应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无论是西方社会曾经经历过的 ”先污染后治理”,还是我国现在努力实行的”节能 减排”,都是社会发展历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而社会要发展,经济要增长,其不可避免的对环境造成影响,而我们要做的不是西方社会的不顾一切的发展

11、, 之后再进行治理,也不是不发展只为了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也不是单纯的所谓的减少 能源消耗,停止生产和日常的生活需求,而是科学合理的利用资源,发展创新,利用新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了,以最小的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来发展进步。同样的,环境治理也需要整个社会发展的全局考虑,而不是孤单的一个方面,一个点。把环境治理置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的蓝图中来,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工厂的设施,或者一个时期的口号,而是像日常生活中的公交车,公共绿地,生活用水用电等,融入人们 的生活中去。从每个人身边最小的事情开始,到社会发展的总布局,每一点一滴,都贯彻环境治理的思想, 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在发展中

12、解决问题。例如在日本,垃圾分类是很正常的事情,小孩子都懂得垃圾需要分类才可以丢弃。而日本的节能设施也是遍及各个商业、工业、办公和住宅园区。这就是我们应该努力和学习的方向,环境保护如果从每个人做起了,那 么环境治理也就真的是不再需要了。(二)立法防治的的建议1. 完善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把细微颗粒物、氮氧化物、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新污染物纳入大气污染防治的范围。广东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4月通过了广东省珠江三角州大气污染防治办法。对主要大气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制度,控制范围由常规的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机 物、可吸入颗粒物等。这在全社会尚属于首次。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 展,细颗粒物、臭氧

13、、挥发性有机物等新污染物纳入全国大气污染防治的范围迫在眉 睫。2. 建立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制度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北京和周边地区采取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制度。这期 间,北京市和华北地区空气质量较好,完全兑现了奥运会空气质量承诺,为我国区域 化空气质量管理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建立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制度。划定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将珠三角、长三 角和京津冀等区域作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点区域,建立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合作组 织。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合作组织负责实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组织考核区域 内各级人民政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定期通报区域内大气污

14、染防治规划实施进展、大 气环境质量;协调解决跨地市行政区域大气污染纠纷等。3修改有关机动车污染防治的规定将现有的机动车船污染防治扩大到整个交通大气污染防治的范围,突出城市交通规划和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对控制机动车大气污染的重要作用。实施全国统一的用车环保 标志管理制度;提高机动车排放的标准,使我国的机动车排放标准达到先进国家的水 平;突出生产企业和个人在机动车污染防控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鼓励使用车用燃 油清洁剂,鼓励使用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混合动力、生物柴油和燃料电池的清 洁能源车辆;增加环保部门制定车用燃料有害物质控制标准的规定,强化环保部门在车用燃料标准方面的参4.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

15、罚力度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应加大处罚力度,增强违法行为的震慑力,进一步强化大气环境监督管理的作用针对新增和修订的条款,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细化限期治理条款,将限期治理 决定权授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限期治理期间要险僻新建项目;规定违法排 污拒不改正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按照相应的罚款数额,按日累计罚款;增 加大气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的诉讼和赔偿等相关规定;细化环境监管人员的法律责 任。"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 "一直是大气污染治理的瓶颈,因此提高处罚大气污染 行为的力度势在必行。例如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

16、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监督 管理权的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罚款"和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及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区域内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的,由所在 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 以处二百元以下罚款。”这里五万元和二百元以下罚款的处罚标准就过低。这对违法者而言明显太轻了,不足以达到阻止其违法的目的。建议提高处罚的上限标准,对于没 有按期整改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过期按日处罚,累计处罚的方式,从而实际上加大处罚 的力度。(

17、三)国家要积极投入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对此提出以下两大点建议1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第一,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必须在全社会、全领域、全过程都加强节约,要大 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 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 再利用、资源化。通过狠抓节能减排降低消耗、狠抓水资源节约利用、狠抓矿产资源 节约利用、狠抓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资源节约。第二,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 为主。在保护工作中,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 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第三,着力推

18、进绿色发展、循环发低碳发展。 要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进,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更加自 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积极发展节能产业,推广高效节能产品; 加快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矿产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环保 产业,壮大可再生能源规模。第四,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尽可能集中集约 利用国土空间,减少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 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 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2.完善生态文明体系第一,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最重要的是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纳入经济社 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第二,划定生态保 护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生态红线就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这个红线不 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将危机生态安全、人民生产生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要让生态红 线的观念广为人知、根深蒂固。第三,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保护管理制度。顺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