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教育学原理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2页
教育学原理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3页
教育学原理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4页
教育学原理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谢谢观赏教育学原理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40101,授教育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2 .使学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 .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 .教育基本理论2 .教育研究方法论3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2、类别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普通博士研究生总学分>53学分>29学分修课学分>34学分,其中:高水平课程6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9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硕一外2学分;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校级公共选修课1学分>10学分,其中:高水国际化课程>2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其中: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学科基础与专业课24学分,其中:跨一级学科课2学分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硕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跨一级学科课4学分(任选)博士专

3、业课4学分(任选)(任选)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修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19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19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学位论文15学分学位论文15学分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季节开课单位备注408.60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1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408.6

4、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究生阶段必修公共411.500A外国语(英语)322秋、春外国语学院>6学学位课程必修课程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它类课程1分408.810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2秋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必修411.800英语论文写作322秋外国语学院>4学分一级学科420.615教育基本理论(国际化课程)322秋教育科学研究院必修>8学基础课420.50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22秋教育科学研究院分(硕士420.631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国际化课程)322春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阶段)420.515教育哲学322秋教育科学研究院420

5、.652学校德育原理(待评估国际化课程)322春教育科学研究院二级学科基础课420.653教育研究前沿讲座(待评估高水平课程)322秋2教育科学研究院限定选修>4学分(硕士研究生阶段)420.654教育学名著导读322秋教育科学研究院420.655外国课程改革专题研究(待评估国际化课程)322春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专业选修课程420.509教育社会学322春教育科学研究院420.503教育统计方法322春教育科学研究院>4学分420.512课程论322春教育科学研究院420.511教学论(待评估高水平课程)322秋教育科学研究院420.502质的研究方法322春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专修

6、课程420.853教育基本理论专题研究(待评高水平国际化课程等)322秋教育科学研究院>4学分420.854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研究(待评估国际化课程)322春教育科学研究院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非学位课补修课程420.512课程论322春教育科学研究院本科非教育类的硕士生必修420.511教学论322秋教育科学研究学研究环节650.8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博)1教育科学研究院650.802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博)1650.803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1650.804发表论文(博)1650.805学位论文(博)15650.5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硕)1650

7、.502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硕)1650.503学位论文(硕)10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由的具体要求1 .博士生必须修完规定课程,按期完成课程所要求的相关文献研究和课程论文。2 .博士生修完规定课程并全部合格,可申请进入中期考核。博士生中期考核的核心内容是综合考试,其他还包括学术活动情况、论文发表情况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由研究所给出学生综合成绩。综合考试由研究所组织教师命题,考试内容应涵盖本专业基本理论和前沿动态。未通过综合考试者视为中期考核未通过。博士生只有在通过中期考核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开题撰写阶段。未通过中期考核的博士生半年后方可再次申请进行中期考核。第二次未通过中期考核或四年内

8、未通过中期考核且无特殊理由者,将被中止学业。3 .博士生通过中期考核后进入开题环节时,须提交文献综述报告和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报告中博士生应阅读大量中外文献,相关文献的阅读量不少于80篇(部),其中外文文献至少应占1/3。博士生应对所读的重要文献加以分析和综合归类,阐述其主要理论、观点和方法,指出现有研究已经解决的问题、所做出的贡献和不足之处,由此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开题报告未获通过者,可在半年内再次开题;再次开题仍未获通过者,将被中止培养。开题报告获通过后最少1.5年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4 .博士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必须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同时须在全院性学术活动上做一次

9、学术报告,或在研究所组织的学术活动上做两次学术报告。5 .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具有较高的难度和创新性,反映学位申请人综合运用理论和科学方法探索与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论文研究应具有创新性,研究问题明确,文献综述全面,研究意义表达准确,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得当,研究设计合理,观点明确,有自己的独立见解。6 .博士生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后必须按照研究生院相关规定向学院申请论文答辩,办理答辩手续。申请者通过答辩审批后须按规定提交学位论文,由学院委托研究生院组织双盲评审,通过评审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环节。7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应公开举行,并于答辩前两天张贴海报;已办理保密手续

10、的论文,可在一定范围内组织答辩。答辩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是否通过论文答辩。对论文答辩未获通过者,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然后重新申请答辩。若重新答辩仍未获得通过,我院及相关部门将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教育学原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40101,授教育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1 .系统掌握教育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2 .了解当前国内外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3 .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熟练掌握多种教育研究方法;4 .能够独立从事本专业理论研究、教学和社会服务工作。二、主要研究方向1

11、.教育基本理论;2 .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3 .教育社会学;4 .德育原理;5 .教育研究方法论;6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总学分>36学分修课学分>24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4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硕外2学分;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学分;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任选专业课4(任选)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任选)修修

12、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12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1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类别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季节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程408.60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1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阶段必修>6学分408.6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411.500A外国语(英语)322秋、春外国语学院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一级学科基础课420.615教育基本理论(国际化课程)322秋教育科学研究院必修>8学分420.50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3、322秋教育科学研究院420.631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国际化课程)322春教育科学研究院420.515教育哲学322秋教育科学研究院420.652学校德育原理(待评估国际化课程)322春教育科学研究院二级学科基础课420.653教育研究前沿讲座(待评估高水平)322秋2教育科学研究院限定选修>4学分420.654教育学名著导读322秋教育科学研究院420.655外国课程改革专题研究(待评估国际化课程)322春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专业420.509教育社会学322春教育科学研究院>4学分选修课程420.503教育统计方法322春教育科学研究院420.512课程论322春教育

14、科学研究院420.511教学论(待评估高水平课程)322秋教育科学研究院420.502质的研究方法322春教育科学研究院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非学位课补修课程须在一级学科基础课中修满10学分教育科学研究院本科非教育学类的硕士生必修650.5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硕)1研究环节650.502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硕)1教育科学研究院650.503学位论文(硕)10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1 .硕士生应阅读大量中外文献,在课程学习期间至少就一个方面的问题提交一份文献研究报告。开题报告的文献最小阅读量为40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应占三分之一。选题报告中应对所读文献加以分析和综合归类,阐述现有文献的主要

15、理论、观点、方法,指出现有文献已经解决的问题、所做出的贡献和不足之处,由此而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选题报告中对注释和参考文献的标注要规范。2 .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研讨活动,至少在研究所或学院组织或其他场合组织的学术活动做一次学术报告,方可参加进入中期考核。3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应做到研究问题明确,文献综述全面,选题意义表达准确,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得当,研究设计合理等。选题报告存在研究问题不明确、文献阅读不充分、思路不清晰等重大问题,需重新开题。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应同时具有博士学位和副教授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三至五名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正、副教授或相当

16、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指导教师如果参加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至少应由五人组成,但指导教师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会对学位论文的水平以及答辩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含三分之二)同意,方可做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对论文答辩未通过者,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可在六个月内修改论文后重新答辩一次。再次答辩时一般不得更改答辩委员和论文评阅人。若重新答辩仍未获得通过者,将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硕士生用于学位论文研究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谢谢观赏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4010

17、2,授教育学学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具有良好理论和人文素养,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知识,具备一定实践技能,熟悉并能运用多种教育研究方法,进行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宜到各级大专院校和中小学校从事课程与教学的开发、评估以及研究、管理工作,也可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和教育培训等相关工作,还可继续攻读课程论、教育学原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主要培养以下几方面人才:1 .各级各类学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学与研究人员;2 .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行政管理人员;3 .各级各类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人员;4 .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教育培训工作的人

18、员。二、主要研究方向1.课程理论与学科教学2.课程社会学3.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4.当代国内课程改革与发展5.当代国际课程改革与发展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总学分36学分修课>24学分,其中高校级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水平国际化课程程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硕外2学>4学分分;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学分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任选专业课4(任选)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任选)

19、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12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1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类别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季节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程408.60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1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阶段必修>6学分408.6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411.500A外国语(英语)322秋、春外国语学院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一级学科基础课420.615教育基本理论(国际化课程)322秋教科院必修>8学分420.50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

20、22秋教科院420.511教学论(待评估高水平课程)322秋教科院420.512课程论322春教科院420.631基础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国际化课程)322春教科院二级学科基础课420.618课程与教学论流派322春教科院限定选修>4学分420.513现代课程开发与评估322秋2教科院420.655外国课程改革专题研究(待评估国际化课程)322春教科院硕士专业选修课程420.653教育研究前沿讲座(待评估高水平课程)322秋2教科院>4学分420.503教育统计方法322春教科院420.654教育学名著导读322秋教科院420.509教育社会学322春教科院420.515教育哲

21、学322秋教科院420.652学校德育原理(待评估国际化课程)322春教科院420.502质的研究方法322春教科院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非学位课补修课程须在一级学科基础课中修满10学分322秋教科院本科非教育类的硕士生必修650.5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硕)1650.502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硕)1650.503学位论文(硕)10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1 .硕士生应阅读大量中外文献,在课程学习期间至少就一个方面的问题提交一份文献研究报告。开题报告的文献最小阅读量为40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应占三分之一。选题报告中应对所读文献加以分析和综合归类,阐述现有文献的主要理论、观点、方法,指出现有文

22、献已经解决的问题、所做出的贡献和不足之处,由此而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选题报告中对注释和参考文献的标注要规范。2 .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研讨活动,至少在研究所或学院组织或其他场合组织的学术活动做一次学术报告,方可参加进入中期考核。3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应做到研究问题明确,文献综述全面,选题意义表达准确,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得当,研究设计合理等。选题报告存在研究问题不明确、文献阅读不充分、思路不清晰等重大问题,需重新开题。硕士学位轮评阅人应同时具有博士学位和副教授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三至五名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正、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指导教

23、师如果参加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至少应由五人组成,但指导教师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会对学位论文的水平以及答辩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含三分之二)同意,方可做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对论文答辩未通过者,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可在六个月内修改论文后重新答辩一次。再次答辩时一般不得更改答辩委员和论文评阅人。若重新答辩仍未获得通过者,将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硕士生用于学位论文研究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40106,授教育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通过本专业的

24、培养,使学生:1 .具备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开拓创新的治学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2 .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工作;3 .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具体培养(1)教育学科教学研究人员;(2)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3)其他相关人员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高等教育原理2.高等教育政策与管理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4.区域高等教育研究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类别

25、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普通博士研究生总学分>53学分>29学分修课学分>34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6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9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硕一外2学分;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校级公共选修课1学分>10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2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其中: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学科基础与专业课>24学分,其中: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硕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跨一级学科课4学分(任选)博士

26、专业课4学分(任选)跨一级学科课2学分(任选)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修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19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19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学位论文15学分学位论文15学分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类别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季节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程408.60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

27、81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阶段必修>6学分408.6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411.500A外国语(英语)322秋、春外国语学院校级公共选修课1408.810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2秋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必修>4学分411.800英语论文写作322秋外国语学院一级学科基础420.615教育基本理论(高水平课程)322秋教科院必修>8学分(硕士420.509教育社会学322春教科院课420.50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22秋教科院研究生阶段)420.517高等教育学(待评估高水平国际化课程)322秋教科院420.518中外高等教育史322

28、秋教科院420.519高等教育管理学322秋教科院二级学科基础课420.659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322春教科院限定选修>4学分(硕士研究生阶段)420.660社会学理论与高等教育研究(待评估高水平课程)322春教科院420.661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待评估国际化课程)322春教科院420.554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论与方法322春教科院420.662国际高等教育认证与评估(待评估国际化课程)322春教科院硕士专业选修课程420.521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322春教科院>4学分420.625高等教育管理的国际比较待评估国际化课程)322春教科院420.545院校研究概论(待评估高水平国际化

29、课程)322秋教科院420.52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题研究(国际化课程)322秋教科院420.663大学教学与教师发展研究322秋教科院420.504SPSS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322秋/春教科院博士专修课程420.801高等教育理论专题研究(高水平国际化课程)322秋教科院>4学分420.850中国高等教育问题与政策专题研究(待评高水平国际化课程)322春教科院420.812教育研究方法局级讲座(待评高水平国际化课程)483秋教科院跨一级学科课程跨一级学科课程(博士可选修硕士生课程)2全体必修>2学分非学位课补修课程本科非本学科硕士生必修研究环节650.8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博

30、)1教科院650.802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博)1650.803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1650.804发表论文(博)1650.805学位论文(博)15650.5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硕)1650.502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硕)1650.503学位论文(硕)10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由的具体要求1 .博士生必须修完规定课程,按期完成课程所要求的相关文献研究和课程论文。2 .博士生修完规定课程并全部合格,可申请进入中期考核。博士生中期考核的核心内容是综合考试,其他还包括学术活动情况、论文发表情况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由研究所给出学生综合成绩。综合考试由研究所组织教

31、师命题,考试内容应涵盖本专业基本理论和前沿动态。未通过综合考试者视为中期考核未通过。博士生只有在通过中期考核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开题撰写阶段。未通过中期考核的博士生半年后方可再次申请进行中期考核。第二次未通过中期考核或四年内未通过中期考核且无特殊理由者,将被中止学业。3 .博士生通过中期考核后进入开题环节时,须提交文献综述报告和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报告中博士生应阅读大量中外文献,相关文献的阅读量不少于80篇(部),其中外文文献至少应占1/3。博士生应对所读的重要文献加以分析和综合归类,阐述其主要理论、观点和方法,指出现有研究已经解决的问题、所做出的贡献和不足之处,由此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

32、题。开题报告未获通过者,可在半年内再次开题;再次开题仍未获通过者,将被中止培养。开题报告获通过后最少1.5年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4 .博士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必须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同时须在全院性学术活动上做一次学术报告,或在研究所组织的学术活动上做两次学术报告。5 .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具有较高的难度和创新性,反映学位申请人综合运用理论和科学方法探索与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论文研究应具有创新性,研究问题明确,文献综述全面,研究意义表达准确,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得当,研究设计合理,观点明确,有自己的独立见解。6 .博士生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后必须按照研究生院相关规

33、定向学院申请论文答辩,办理答辩手续。申请者通过答辩审批后须按规定提交学位论文,由研究生院组织双盲评审,通过评审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环节。7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应公开举行,并于答辩前两天张贴海报;已办理保密手续的论文,可在一定范围内组织答辩。答辩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是否通过论文答辩。对论文答辩未获通过者,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然后重新申请答辩。若重新答辩仍未获得通过,我院及相关部门将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40106,授教育学硕士学位)、培养目标1 .教育学科教学研究

34、人员2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3 .高校辅导员及学生事务工作人员4 .其他2.高等教育政策与管理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6.区域高等教育、主要研究方向1.高等教育原理3 .比较高等教育5 .高校德育与学生事务管理7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以学校批准年限为准)。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总学分>36学分修课学分>24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程4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外国语2学分;校级公共

35、选修课程1学分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专业选修课4(任选)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任选)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12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1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类别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季节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程408.60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1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阶段必修>6学分408.6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411.500A外国语(英语)322秋、春外国语学院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一级学科基础课420.615

36、教育基本理论(高水平课程)322秋教科院必修>8学分420.509教育社会学322春教科院420.50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22秋教科院420.517高等教育学(待评估高水平国际化课程)322秋教科院420.518中外高等教育史322秋教科院420.519高等教育管理学322秋教科院二级学科基础课420.659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322春教科院限定选修>4学分420.660社会学理论与高等教育研究(待评估高水平课程)322春教科院420.661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待评估国际化课程)322春教科院420.554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论与方法322春教科院420.662国际高等教育认证与评估(待

37、评估国际化课程)322春教科院硕士专业选修课程420.521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322春教科院420.625高等教育管理的国际比较(待评估国际化课程)322春教科院420.545院校研究概论(待评估高水平国际化课程)322秋教科院420.52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题研究(国际化课程)322秋教科院>4学420.663大学教学与教师发展研究322秋教科院分420.504SPSS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322秋/春教科院跨学科课程非学位课补修课程教育学原理教科院非类士>|>育硕必本教的生中外教育史教科院650.5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650.502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1650.503学

38、位论文10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1 .硕士生应阅读大量中外文献,在课程学习期间至少就一个方面的问题提交一份文献研究报告。开题报告的文献最小阅读量为40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应占三分之一。选题报告中应对所读文献加以分析和综合归类,阐述现有文献的主要理论、观点、方法,指出现有文献已经解决的问题、所做出的贡献和不足之处,由此而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选题报告中对注释和参考文献的标注要规范。2 .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研讨活动,至少在研究所或学院组织或其他场合组织的学术活动做一次学术报告,方可参加进入中期考核。3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应做到研究问题明确,文献综述全面,选题意义表达准确,研究思路清晰

39、,研究方法得当,研究设计合理等。选题报告存在研究问题不明确、文献阅读不充分、思路不清晰等重大问题,需重新开题。硕士学位轮评阅人应同时具有博士学位和副教授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三至五名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正、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指导教师如果参加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至少应由五人组成,但指导教师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会对学位论文的水平以及答辩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含三分之二)同意,方可做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对论文答辩未通过者,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

40、决),可在六个月内修改论文后重新答辩一次。再次答辩时一般不得更改答辩委员和论文评阅人。若重新答辩仍未获得通过者,将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硕士生用于学位论文研究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40202,授教育学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本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系统地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研究方法,具有较为开阔的学术视野,独立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熟悉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进行对外学术交流。本专业主

41、要培养以下方面人才:1.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学教学、科研、管理的高层次人才。2,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层次人才。3.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和项目策划的高层次人才。二、研究方向1.学习与发展心理2.人格与心理健康3.认知发展与测量4.人事测评与人力资源管理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图:总学分>36学分修课学分>24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4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马克思主义

42、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硕外2学分;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学分: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任选专业课4(任选)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任选)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12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1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类别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季节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程408.60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1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阶段必修>6学分408.6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411.500A

43、外国语(英语)322秋、春外国语学院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一级学科基础课420.646人格与社会心理研究(待评估国际化课程)322秋教科院必修>8学分420.621教育心理学研究322秋教科院420.647毕生发展心理学322秋教科院420.649认知发展(待评估国际化课程)322秋教科院二级学科基础课420.537心理学研究方法322秋教科院限定选修>4学分420.663大学生心理研究(待评估国际化课程)322春教科院420.542心理学研究新进展(待评估国际化课程)322春教科院硕士专业选修课程408.538团体心理辅导322秋大学生发展研究与指导中心>4学分404.648多

44、元统计322春教科院408.565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322春马克思主义学院跨一级学科课程300.517人力资源管理(硕士)322秋管理学院>2学分420.504SPSS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322秋/春教科院非学位课补修课程普通心理学教科院本科非教育学类硕士必修心理学史教科院650.5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硕)1650.502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硕)1650.503学位论文(硕)10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1 .硕士生应阅读大量中外文献,在课程学习期间至少就一个方面的问题提交一份文献研究报告。开题报告的文献最小阅读量为40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应占三分之一。选题报告中应对所读文献加以分析

45、和综合归类,阐述现有文献的主要理论、观点、方法,指出现有文献已经解决的问题、所做出的贡献和不足之处,由此而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选题报告中对注释和参考文献的标注要规范。2 .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研讨活动,至少在研究所或学院组织或其他场合组织的学术活动做一次学术报告,方可参加进入中期考核。3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应做到研究问题明确,文献综述全面,选题意义表达准确,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得当,研究设计合理等。选题报告存在研究问题不明确、文献阅读不充分、思路不清晰等重大问题,需重新开题。硕士学位轮评阅人应同时具有博士学位和副教授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三至五名本专业

46、和相关专业的正、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指导教师如果参加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至少应由五人组成,但指导教师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会对学位论文的水平以及答辩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含三分之二)同意,方可做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对论文答辩未通过者,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可在六个月内修改论文后重新答辩一次。再次答辩时一般不得更改答辩委员和论文评阅人。若重新答辩仍未获得通过者,将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硕士生用于学位论文研究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

47、代码:120403,授管理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 .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2 .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 .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院校研究2.教育管理理论与方法3.教育经济与财政4.高等教育政策研究5.高等教育管理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类别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普通博士研究生

48、总学分>53学分29学分修课学分>34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6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9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科)1学分;硕外2学分;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10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2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其中:中国马克思主义2学分;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校级公共选修课1学分学科基础与专业课>24分,其中: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硕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跨一级学科课4学分(任选)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跨一级学科课2学分(任选)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修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19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19学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