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控制测量长安大学公路学院7-1 7-1 概述概述v遵照遵照“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测量工作须先建立控制网,然后根据控制网进行测量工作须先建立控制网,然后根据控制网进行碎部测量或测设。碎部测量或测设。v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测定控制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点平面位置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制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 7-1 7-1 概述概述v一、控制测量一、控制测量v1 1、目的与作用、目的与作用v建立测区统一的控制基准建
2、立测区统一的控制基准v控制误差的积累控制误差的积累v便于开展细部测量工作便于开展细部测量工作v2 2、有关名词、有关名词v小地区小区域):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水平角小地区小区域):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水平角和水平距离影响的范围。和水平距离影响的范围。v控制点:具有精确可靠平面坐标或高程的测量基控制点:具有精确可靠平面坐标或高程的测量基准点。准点。v控制网:由控制点分布和测量方法决定所组成的控制网:由控制点分布和测量方法决定所组成的图形。图形。v控制测量:为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控制测量:为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7-1 7-1 概述概述v一、控制测量一、控制测量v3 3、控制测量分类、控
3、制测量分类v按内容分:按内容分:v 平面控制测量:测定各平面控制点的坐标平面控制测量:测定各平面控制点的坐标X X、Y Y。v 高程控制测量:测定各高程控制点的高程高程控制测量:测定各高程控制点的高程H H。v按精度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按精度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三级级、三级v按方法分:天文测量、常规测量按方法分:天文测量、常规测量( (三角测量、导线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测量、水准测量) )、卫星定位测量、卫星定位测量v按区域分:国家控制测量、城市控制测量、小区按区域分:国家控制测量、城市控制测量、小区域工程控制测量域工程控制测量7-1 7-1 概述概
4、述v二、国家控制网v平面:国家平面控制网由一、二、三、四等三角网组成。v高程:国家高程控制网是由一、二、三、四等水准网组成。v国家控制网的特点:高级点逐级控制低级点。二等三角网二等三角网一等三角网一等三角网7-2 7-2 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v一、平面控制测量 v平面控制测量方法:GPS测量、导线测量、三角测量或三边测量的方法。v v 平面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表7-2测量等级测量等级 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 测量等级测量等级 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 二等二等 1/100 000 1/100 000 一级一级1/20
5、0001/20 000三等三等1/70 0001/70 000二级二级1/10 0001/10 000四等四等1/35 0001/35 0007-2 7-2 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v一、平面控制测量一、平面控制测量 v 平面控制测量等级选用平面控制测量等级选用 表表7-3 7-3 高架桥、路线控制测量多跨桥梁总长 L(m ) 单跨桥梁 Lx(m)隧道贯通长度 LG(m)测量等级 L3000LK500LG6000二等2 000 L300 LK 5003000 LG6000三等高架桥1000 L 2000150 LK 3001000 LG 3000四等高速、一级公路L10
6、00 LK 150LG 1000一级二、三、四级公路二级7-2 7-2 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v一、平面控制测量 v1平面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 测量等级平均边长(km)测量等级平均边长(km)二等3.0一级0.5三等2.0二级0.3四等1.0相邻点间平均边长参照值相邻点间平均边长参照值 表表7-4 GPS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测量等级固定误差(mm)比例误码差系数b(mm/km)二等51三等52四等53一级103二级1057-2 7-2 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v一、平面控制测量v1平面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 n5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
7、要求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表7-6 测量等级附(闭)合导线长度(km)边 数每边测距中误差(mm)单位权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三等189141.81/52000四等1212102.51/35000一级612145.01/17000二级3.612118.01/11000n6 . 3n10n167-2 7-2 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v一、平面控制测量一、平面控制测量v1 1平面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平面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表7-7测量等级测角中误差()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三角形闭合差()测回数 DJ DJ
8、1 1 DJ DJ2 2 DJ DJ6 6二等1.01/250 0003.512_三等1.81/150 0007.069_四等2.51/100 0009.046_一级5.01/40 00015.0_34二级10.01/20 00030.0_137-2 7-2 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v一、平面控制测量v1平面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v 三边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三边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表7-8测量等级测距中误差(m)测距相对中误差二等9.01/330 000三等14.01/140 000四等10.01/100 000一级14.01/35 000二级11.01/25 0007-2
9、 7-2 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v一、平面控制测量 v1平面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表7-9边长测定方法测图比例尺导线全长(m)平均边长(m)测回数测角中误差()方位角闭合差()导线最大相对闭合差光电测距1:500750751201/40001:100015001501:20003000300钢尺量距1:500500501201/20001:10001000851:20002000180n40n407-2 7-2 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v一、平面控制测量 v2. 平面控制测量的观测技术要求 G
10、PS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表 7-10 测量等级项 目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卫星高度角(。)1515151515时段长度静态(min)24090604540快速静态(min)30201510平均重复设站数(次/每点)421.61.41.2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个)44444数据采样率(s)3030303030GDOP666667-2 7-2 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v一、平面控制测量一、平面控制测量 v2. 2. 平面控制测量的观测技术要求平面控制测量的观测技术要求水平角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水平角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表7-111 1 2 1 2 2626D
11、JDJDJDJDJDJDJDJDJ测量等级经纬仪型号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差()半测回归零差()同一测回中2C较差()同一方向各测回间较差()测回数二等169612三等169663813910四等16964381396一级121812224244二级1218121242437-2 7-2 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v一、平面控制测量 v2. 平面控制测量的观测技术要求光电测距仪的选用光电测距仪的选用 表表7-12测距仪精度等级公里测距中误差 (mm)适用的平面控制测量等级I级5二、三、四等,一、二级II级10三、四等,一、二级III级20一、二级,图根DmDmDmDm7-
12、2 7-2 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v一、平面控制测量 v2. 平面控制测量的观测技术要求光电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光电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表7-13测量等级观测次数每边测回数一测回读数间较差(mm)单程各测回较差(mm)往返较差往返往返二等114457三等113357四等1122710一级12710二级111217)(2Dba7-2 7-2 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v 一、平面控制测量 v 2. 平面控制测量的观测技术要求 普通钢尺丈量距离的主要技术要求普通钢尺丈量距离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表7-14定线偏差(mm)尺段往返高差之差(cm)最小读数(
13、mm)三组读数之差(mm)同段尺长差(mm)外业手簿计算取值(mm)尺长各项改正高差511341117-2 7-2 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v二、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高程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 表表7-15测量等级每公里高差中数中误差(mm)附合或环线水准路线长度(km)偶然中误差全中误差 路线、隧道桥 梁二等12600100三等366010四等510254五等816101.6MWM7-2 7-2 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v二、高程控制测量二、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等级选用高程控制测量等级选用 表表7-16高架桥、路线控制测量多跨桥梁
14、总长L(m)单跨桥梁LK (m)隧道贯通长度LG (m)测量等级L3000LK 500LG 5000二等1000L30001000 LK 5001000 LG 5000三等高架桥,高速、一级公路L1000LK 150 LG3000四等二、三、四级公路五等7-2 7-2 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v二、高程控制测量v1.高程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l12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表7-17测量等级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mm)平原、微丘重丘、山岭二等三等 或或四等 或或五等l4l20l30l4l5 . 3l0 . 6l45
15、l15l25iL6iL20iL30iL407-2 7-2 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v二、高程控制测量v1.高程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D30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表7-18D60D20测量等级测回内同向观测高差较差(mm)同向测回间高差较差(mm)对向观测高差较差(mm)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四等五等D8D8D10D15D407-2 7-2 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v二、高程控制测量v2.高程控制测量的观测技术要求水准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水准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表7-19测量等级仪器类型水
16、准尺类 型视线长(m)前后视较差(m)前后视累积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铺(黑红)面读数差(mm)基铺(黑红)面高差较差(mm )二等DS05铟瓦50130.30.40.6三等DS1铟瓦100360.31.01.5DS2双面752.03.0四等DS3双面1005100.23.05.0五等DS3单面100107.07-2 7-2 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v二、高程控制测量v2.高程控制测量的观测技术要求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表7-20 测量等级仪器测距边测回数边长(m)垂直角测回数(中丝法)指标差较差()
17、垂直角较差()四等DJ2往返均2600455五等DJ22600210107-2 7-2 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v二、高程控制测量v2.高程控制测量的观测技术要求图根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图根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表7-21每公里观测高差全中误差(mm)水准路线长度(km)视线长度(m)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附合路线或环线支线长度附合或闭合路线支线或与已知点联测平原、微丘重丘、山岭2063100往一次往返各一次L40n127-2 7-2 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v二、高程控制测量二、高程控制测量v2.2.高程控制测量的观测
18、技术要求高程控制测量的观测技术要求图根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图根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表7-22D60D40每公里观测高差全中误差(mm)最大边长(m)垂直角测回数指标差较差垂直较差()对向观测高差较差(mm)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20600中丝法2测回257-3 7-3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 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图形,称为导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图形,称为导线。构成导线的控制点,称为导线点,折线边称为导线边线。构成导线的控制点,称为导线点,折线边称为导线边 导线测量就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和各转折角;根据导线测量就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和各转折
19、角;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坐标。 一、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一、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 l l闭合导线闭合导线 2 2附合导线附合导线 3 3支导线支导线7-3 7-3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一、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一、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1 1闭合导线闭合导线多用于面积较宽阔多用于面积较宽阔的独立地区。的独立地区。A A、B B为已知点,为已知点,1 1、2 2、3 3、4 4、5 5为新建导线点。为新建导线点。已知数据:已知数据: , XB XB , YBYB观测数据:连接角观测数据:连接角B B; 导线转折角导线转折角
20、0 0 ,1 1 ,5 5; 导线各边长导线各边长SB1SB1,S12S12,S51S51。A AB12345B012345 (XB,YB)(XB,YB)SB1S12S23S34S45S517-3 7-3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v一、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一、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v2.2.附合导线附合导线v多用于带状地区及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的勘多用于带状地区及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的勘测与施工。测与施工。vABAB、CDCD为已知边,点为已知边,点1 1、2 2、3 3、4 4为新建导线点。为新建导线点。v已知数据:已知数据:AB,XB,YBAB,XB,YB;CD,XC,YCCD,XC,YC。v观测数
21、据:连接角观测数据:连接角B B 、C C ;v导线转折角导线转折角1, 1, 2, 2, 3 ,3 ,4 4 ;v导线各边长导线各边长SB1SB1,S12S12,S4CS4C。SB1S12S23S34S4CA AB B1234C CD DBC1234ABCD(XB,YB)(XC,YC)7-3 7-3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v一、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一、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v3.3.支导线支导线v支导线的点数不宜超过支导线的点数不宜超过2 2个,仅作补点使用。个,仅作补点使用。vA A、B B为已知边,点为已知边,点1 1、2 2为新建支导线点。为新建支导线点。v已知数据:已知数据:AB,XB,YBAB
22、,XB,YBv观测数据:转折角观测数据:转折角B, B, 1 1 v 边长边长SB1SB1,S12S12AB12SB1S12B1AB(XB,YB)7-3 7-3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v二、导线测量的外业二、导线测量的外业v1.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在现场选定控制点位置,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在现场选定控制点位置,建立标志。建立标志。v2 2量边量边 :测量各导线边新边的距离。:测量各导线边新边的距离。 v3 3测角测角 :观测导线各转折角。:观测导线各转折角。v4 4连测:观测导线连接角和连接边。连测:观测导线连接角和连接边。7-3 7-3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v三、导线坐标计算中的基本公式v1坐标方
23、位角的推算v留意:若计算出的方位角360,则减去360;若为负值,则加上360。180左后前180右后前7-3 7-3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v三、导线坐标计算中的基本公式三、导线坐标计算中的基本公式v2 2坐标正算坐标正算v由由A A、B B两点边长两点边长DABDAB和坐标方位角和坐标方位角vABAB,计算坐标增量。见图有:,计算坐标增量。见图有:DABABXy0XABYAB XAB =DAB cos AB YAB =DAB sin AB其中,其中,XAB=XB-XA YAB=YB-YA7-3 7-3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v三、导线坐标计算中的基本公式三、导线坐标计算中的基本公式v3 3、坐标反算公
24、式、坐标反算公式v由由A A、B B两点坐标来计算两点坐标来计算ABAB、DABDABXy0XABYABDABABABABABABABABxytgyxD22AB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ABABABAByyyxxx(1计算:计算:7-3 7-3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v三、导线坐标计算中的基本公式v3、坐标反算公式(2计算:计算:ABABABxyarctg锐7-3 7-3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v三、导线坐标计算中的基本公式三、导线坐标计算中的基本公式v3 3、坐标反算公式、坐标反算公式7-3 7-3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v四、闭合导线坐标计算四、闭合导线坐标计算v1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角
25、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v(1)(1)计算角度闭合差计算角度闭合差v(2)(2)计算限差计算限差v(3)(3)若在限差内,则平均分配原则,计算改正数若在限差内,则平均分配原则,计算改正数1802)(nf测nf40允nfV7-3 7-3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v四、闭合导线坐标计算v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v(4)计算改正后新的角值:v2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v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v3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v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v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Vii7-3 7-3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v四、闭合导线坐标计算v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v(1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v导线全长闭合
26、差:v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v(2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测理测测理测yyyfxxxfyx22yxfffXXXDfK/17-3 7-3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v四、闭合导线坐标计算v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v(1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v(2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v若K1/2000图根级),则将fx、fy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到v各坐标增量上去。并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iyyiixxiDDfVDDfVyiixiiVxyVxx7-3 7-3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v四、闭合导线坐标计算v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v5.各点坐标的计算v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经改正的新的坐标增量,来依次计v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27、12121212yyyxxx7-3 7-3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v四、闭合导线坐标计算v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v2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v3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v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v5. 各点坐标的计算7-3 7-3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v五、附合导线坐标计算五、附合导线坐标计算v阐明:与闭合导线基本相同,以下是两者的不同阐明:与闭合导线基本相同,以下是两者的不同点点: :v1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角度闭合差的计算v(2 2满足精度要求,若观测角为左角,则将满足精度要求,若观测角为左角,则将ff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上;若观测角为右角,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上;若观测角为右角,则将则将ff同
28、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上。同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上。终已知终计算f7-3 7-3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v五、附合导线坐标计算五、附合导线坐标计算v(1 1计算角度闭合差:计算角度闭合差:v(2 2满足精度要求,将满足精度要求,将ff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上。观测角上。理测f 其中,其中,理的计算公式如下:的计算公式如下:180180)()(nn始终左理左理始终180180)()(nn终始右理右理始终7-3 7-3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v五、附合导线坐标计算v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始终测理测始终测理测yyyyyfxxxxxfyx7-4 7-4 三角测量三角测量 将测区各控
29、制点组成相互连接的若干个三角形而构成三角网,这些三角形的顶点,称为三角点。 三角测量:由三角点构成三角形三角网),测量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加测12条基线,由起算数据、角度及1-2条基线进行三角点的定位坐标)。 小三角测量:建立小区域控制网的三角测量称为小三角测量 。 一、三角网的布设形式 点线形三角锁:加密控制制点多测量比大地四边形的控中点多边形:方圆地带网(地形范围较小)大地四边形:中小桥布用的最多。三角锁:桥梁、隧道上7-4 7-4 三角测量三角测量v一、三角网的布设形式一、三角网的布设形式7-4 7-4 三角测量三角测量v二、三角测量的外业 )(112030:26不能写成小数)基线丈量(方
30、向观测法测回法,测角轴线端点作为控制点隧道进出口控制、桥梁度最好是等边三角形动控制点。后实地检查、调整,变有地形图选控制点,然通视(踏勘):根据已选点平MDDKKDJDJ7-5 7-5 交会定点交会定点需要加密个别控制点时,可用交会定点的方法。交会定点的方法一、前方交会A,B已知点, , P:未知点, ;测角,测边角交会网)测边交会(加密小三角测角交会),(AAYX),(BBYX),(PPYXcotcot)(cotcotcotcot)(cotcotABBApABBApxxyyyyyxxx7-5 7-5 交会定点交会定点推导: 那么 )cos(cosABAPAAPAPApDXDXX)sin(si
31、nABAPDDctgctgYYctgXctgXctgctgYYctgXXXctgctgDctgDXDXDXXABBAABABAABABABABAABABABAABABABAP)()()(sincos)sin/(sin)cossincos(sin)sin/(sin)sinsincos(cossincossincossin)sinsincos(cossin7-5 7-5 交会定点交会定点v前方交会计算实例前方交会计算实例v计算坐标时,务必使实测图形的编号应与计算坐标时,务必使实测图形的编号应与推导公式时的编号一致。计算实例见推导公式时的编号一致。计算实例见p153p153页表页表7-257-25。
32、7-5 7-5 交会定点交会定点v二、测边交会二、测边交会v已知点已知点A A、B B、C C按逆时针方向编号,它们之按逆时针方向编号,它们之间的边长间的边长v分别用和表示,分别用和表示,a a、b b、c c为测定的边长。为测定的边长。APAPAPAPayyaxxsincosAABAPaSbaSA122212cos7-5 7-5 交会定点交会定点v二、测边交会二、测边交会v已知点已知点A A、B B、C C按逆时针方向编号,它们之按逆时针方向编号,它们之间的边长间的边长v分别用和表示,分别用和表示,a a、b b、c c为测定的边长。为测定的边长。v计算的两组坐标,如果点位较差在限差之计算的
33、两组坐标,如果点位较差在限差之内,则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内,则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CPCPCPCPcyycxxsincosCCBCPcSbcSC222222cos7-5 7-5 交会定点交会定点v三、测边角后方交会三、测边角后方交会vA A、B B为两个已知点,为两个已知点,p p点为未知点。点为未知点。v在在P P点安置全站仪,测得点安置全站仪,测得P P点至点至A A、B Bv两点的距离分别为两点的距离分别为a,b,a,b,测得测得PAPA与与PBPBv两方向的水平夹角为两方向的水平夹角为。BPBpBPBpAPAPAPApbxybxxayyaxxsincossincos2211A
34、BAPBABPABABABxxyy1tan221221sinsinsinsinABABABABxyxxaxyxxb7-7 7-7 三、四等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v三、四等水准测量一般用于建立小地区测图以及v一般工程建设场地的高程首级控制。v三、四等水准点的高程应从附近的一、二等水准点引测;如在独立地区,可采用闭合水准路线;v三、四等水准点一般须长期保存,点位须建立在稳固处。v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详见表7-16、表7-17和表7-19。 7-7 7-7 三、四等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v1 1测站观测程序测站观测程序v后视后视( (黑面黑面) ) 上丝读数,下丝读数,中丝上丝读数,下
35、丝读数,中丝读数读数v前视前视( (黑面黑面) ) 上丝读数,下丝读数,中丝上丝读数,下丝读数,中丝读数读数v前视前视( (红面红面) ) 中丝中丝读数读数v后视后视( (红面红面) ) 中丝中丝读数读数后视尺前视尺7-7 7-7 三、四等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双面尺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双面尺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双面尺法)(9)(10)后后-前前(15)(16)(17)(18)37.437.6后后-前前+0.8335.239-0.175+1+0.8325+1下丝下丝下丝下丝后后尺尺前前尺尺 上丝上丝上丝上丝测测站站编编号号点号点号后视距后视距前视距前视距
36、视距差视距差d(m)d(m)d(m)方向方向及尺及尺号号水准尺读数水准尺读数 ( m)K+黑黑-红红平均平均高差高差(m)备备注注黑面黑面红面红面(1)(2)(3)(4)(5)(6)(7)(8)(11)(12)后后前前(14)(13)K为尺为尺常数:常数:K105=4.787K106=4.68712BM.1-ZD.1ZD.1-ZD.21.5710.739后后105前前1061.1970.363-0.2-0.21.3846.17100.551-1+0.9322.1212.196后后105前前1061.7471.82137.437.5-0.1-0.3后后-前前1.9346.62102.0086.7
37、96-0.074-1-0.07457-7 7-7 三、四等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v2 2计算与校核计算与校核v(1 1视距计算视距计算v后视距离后视距离9 9)=100=100(1 1)- -(2 2) v前视距离前视距离1010)=100=100(4 4)- -(5 5) v前后视距差值前后视距差值1111)= =(9 9)- -(1010),此值应符合),此值应符合表表7-197-19的要求。的要求。v视距差累积值视距差累积值1212)= =前站前站1212)+ +本站本站1111),),v其值应符合表其值应符合表7-197-19的要求。的要求。7-7 7-7 三、四等水准测量三、四等水
38、准测量v2 2计算与校核计算与校核v(2 2高差计算高差计算v前视黑、红读数差:(前视黑、红读数差:(1313)=K106+=K106+(6 6)- -(7 7)v后视黑、红读数差:(后视黑、红读数差:(1414)=K105+=K105+(3 3)- -(8 8)v黑面高差:(黑面高差:(1515)= =(3 3)- -(6 6)v红面高差:(红面高差:(1616)= =(8 8)- -(7 7)v红、黑面高差之差:(红、黑面高差之差:(1717)= =(1515)- -(1616)0.1000.100v计算校核:(计算校核:(1717)= =(1414)- -(1313)v平均高差:(平均高
39、差:(1818)=(1515)+ +(1616)0.1000.1007-7 7-7 三、四等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v2 2计算与校核计算与校核v(3 3计算的校核计算的校核v高差部分按页分别计算后视红、黑面读数总和与高差部分按页分别计算后视红、黑面读数总和与前视读数总前视读数总v和之差,它应等于红、黑面高差之和。和之差,它应等于红、黑面高差之和。v对于测站数为偶数对于测站数为偶数v(3 3)+ +(8 8)- - (6 6)+ +(7 7)= = (1515)+ +(1616)=2=2(1818)v对于测站数为奇数对于测站数为奇数v(3 3)+ +(8 8)- - (6 6)+ +(7 7)
40、= = (1515)+ +(1616)=2=2(1818)0.1000.1007-7 7-7 三、四等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v3 3成果计算成果计算v1.1.检验测段检验测段( (两水准点之间的线路两水准点之间的线路) )往返测高差不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符值( (往、返测高差之差往、返测高差之差) )及附合或闭合线路的高及附合或闭合线路的高差闭合差差闭合差 v2.2.如果在容许范围以内,则测段高差取往、返测如果在容许范围以内,则测段高差取往、返测的平均值,线路的高差闭合差则反其符号按测段的平均值,线路的高差闭合差则反其符号按测段的长度成正比例进行分配的长度成正比例进行分配 7-8 7-8 三角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量u三角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宁建筑劳务合同》
- 2025自然人借款合同模板
- 2025家庭电路改造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建筑用木料及加工木材组件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物业管理简易劳动合同说明及范本
- 2025广告策划委托合同样本格式
- 2025附条件购买合同范本
- 2025年铬系铁合金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防洪设施管理服务项目建议书
- 2025办公家具买卖合同范本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一平台在线形考(形成任务1)试题及答案
- 对我国地方档案立法原则的探讨
- 新209道100以内四个数字的加减法混合题目
-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 非油气探矿权转让申请书
-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培训主题:构建和谐职场促进员工福祉
- 第七章第四节创新实验葡萄糖银镜反应实验的改进设计课件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
- 2023年法律职业资格《客观题卷一》真题及答案
- 民宿合同转让协议书
- 航天科工网上测评题库
- 【新课标】Unit 3 My weekend plan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5个课时 表格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