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节水灌溉的讨论 摘要:本文介绍了灌溉合理利用的方法,分析了节水灌溉的潜力,希望对提高节水灌溉效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节水灌溉;讨论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ational irrigation utilization method, and analyzes the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efficiency. Key words: water-saving irriga
2、tion; discuss 中图分类号:TV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水资源在大自然中的含量巨大,但如何使用好水资源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点。为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采取的措施包括: 加大力度维持水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生态自然环境的动态协调关系,对水资源做好优化配置。为满足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则需要将资源、经济、环境和人口的有效运作当成重要指导,将各类水资源的调控机制不断完善。另一方面,从宪法规定的内容看,水资源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必备资源,能够为国家各个时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设计和使用灌溉系统时,对土壤能力的把握、对天气气候的判断、对植物
3、类型的了解,都是决定水量的重要标准。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灌溉,从而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做到节约用水节约资源。 1 灌溉水合理利用的方法 避免过量灌溉。灌溉水一旦超过某个额定值就不能被植物吸收,而正常情况下土壤的含水量是有限的。一旦超过这个额定值,多余的水很容易形成水流沿着土壤流入沟槽,或者直接蒸发为水汽而浪费掉。因此在灌溉时,灌溉深度切不可超过植物主要根茎的活动深度(大约为 80%的土层厚度)考虑土壤的渗透能力。在坡度大和土壤渗透能力差的地方,需将灌水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进行以免产生径流损失。比如在某个灌溉区域,根据植物需水量的要求需要灌溉20 分钟,但是当灌至 5 分钟时径流产生,如果继续灌溉,大
4、量的水都将流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这20 分钟分成 4 个时间段,每段灌5 分钟,中间间隔 15 分钟以供土壤渗透。灌溉控制器一般每个程序都设有 4 到 8 个启动时间, 可以通过多次启动来实现分段灌溉。有些控制器(比如雨鸟 MC 等系列控制器)更是专门为此设计了“循环+入渗”功能。 合理选择灌溉的时间。就一天的三个时段(早晨、中午、傍晚)来说,很多人选择在傍晚进行灌溉,认为这时候灌溉能让水份在土壤中保留较长时间,其实这是个误区。傍晚灌溉导致农作物几乎整晚都保持湿润状态,这不仅容易使作物的根茎腐烂,还给真菌的滋生提供的有利环境。而中午灌溉对植物来说比较适宜,在阳光水份充足的情况下生长也比较
5、有利。但是,中午时段阳光会使得水份过快的蒸发。这也会导致损失比较大。于是相对来说早晨灌溉就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了。造成的风力、阳光、温度都比较适合植物的生长,也不会对水份有负面的影响。 分区灌溉。对植物的灌溉切记不能一视同仁。各种植物对水份的需求量各不相同。于是我们必须把不通的植物分离开,从而把灌溉区划分成一个个小区域,每个区域单独设置灌溉时间。比如说,灌木、树木的根系比较深,草坪根系比较短,因此草坪对水的需求量要高的多,必须给予更多的灌溉。 适当覆盖。在土壤表面进行一层适当的覆盖有助于保持土壤的湿润和防止蒸发,但是这种覆盖要建立在不影响植物的正常呼吸和种子的发育的前提下。这种覆盖可以采用多种方
6、法比如木屑、有机物、透气塑料等等。 雨水的利用。雨水作为一种上天给予的资源,可以为我们节约一定量的水资源。当雨水的量到达灌溉水平的时候,传感器会自动报警以停止对灌溉区域的水资源供应,这样就能在雨水天气做到最大程度的节约利用。 2 灌溉系统水运行的三个环节及其利用效率 对于灌溉用水的运行阶段,可分为三个环节。而在这三个环节中我们都可以就利用效率问题作一下探讨。 第一个环节:灌溉水引入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把水源的水引入灌溉区间。目前,我国综合的渠系水利用系数比较低,约为0.5左右。因此,进行以渠系防渗为中心的灌区工程改造与建设是节水灌溉的主攻方向之一。 第二个环节:区间运送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把第
7、一环节的水进行分流并送人指定田区,这部分水在我国的利用率大约在80%,而改进灌溉方式,加强田间建设等方法有利于提高利用率。这是节水的主要方向。 第三个环节:作物水份利用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指田间的农作物对水的利用率,为了防止很多灌溉水未经作物吸收就被排出或蒸发,应大力培育耐旱高产的作物以及改进耕作方式。 3 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与节约水资源量的关系 3.1 提高输水、灌水效率与节约水资源量的关系 在灌溉系统的第一和第二个环节,灌溉水的利用率反映的是在输水和灌溉过程中有多少水利用了,或说多少水量损失了。按目前灌溉水利用率为 0.4,灌溉引用水量 3500 亿m3计算,相应灌溉水量损失为 2100
8、亿 m3,若灌水利用率提高到 0.6,相应损失水量为 1400亿m3,减少水量损失700亿m3,其节水效益是十分显著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节约了水资源700亿m3,因为输水及灌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无效的资源损失量(如水面蒸发,渠系两侧地表蒸发,未被利用的退水等),另一部分是地表水通过渗漏补给了地下水,转化为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后者又可能是无效损失、低效利用或有效利用。 在某些地区,尤其是半干旱井灌发达的区域,灌溉水过多而渗入地下转化为地下水的情况比较多,这无形之间减少了水分的损失。而在半干旱的纯自流灌区,形成的地下水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却被无效的通过蒸发而消耗掉了。 因此在干旱
9、的内陆,多通过转化进行水分补充可以提高利用效率。因此,实行节水灌溉要着眼于提高灌溉系统的输水和灌水效率。但科学地估计其水资源节约量还是一个比较重要,也是比较复杂的问题。 3.2 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与节约水资源量的关系 在灌溉系统中,作物的水分生产率提高了,势必就降低了水分的浪费。在一定的产量要求下,减少水资源的消耗是重中之重。随着农业技术(新灌溉理论等)的发展,我相信我国的灌溉技术会突飞猛进,从原先的1.0kg/ m3的水分生产率尽早赶上农业技术先进的过家的 2.0kg/ m3水平。这都是我国农业领域短期内的目标。 4 节水灌溉潜力分析 在灌溉系统的前两个环节,通过工程措施和先进的灌水措施,可
10、以将灌溉水的利用率由现在的 0.4 提高到 0.8。在总引用水量3500 亿m3条件下,灌溉水量损失可由现在的 2100 亿m3减少到700 亿m3,减少了 1400 亿m3。若水量损失中因无效消耗形成的真正意义上的水资源损失按总损失量的 25-50%,则节约水资源 350-700 亿m3。这可能是我国在灌溉前两个环节节水最大的潜力。以未来灌溉农田生产粮食 4500 亿 kg 计,当作物水分生产率为1kg/ m3,作物耗水量为4500 亿m3,作物水分生产率提高到1.5kg/ m3,作物耗水量为3000 亿 m3,减少了1500 亿m3。如果两者雨水利用量相同,由于前两个环节必然存在的水资源无效消耗,水资源节约量约为1800 亿m3。 5 结束语 中国农业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告诉了我们,水资源的利用决定了农业的发展和粮食的丰收。但是,水的利用不是越多约好,而是要合理的灌溉。而在合理灌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护理工作方案
- 汽车使用与维护 课件 项目五 车身外表及内饰的维护
- 2025年Q1漏洞态势分析报告
- 海口市2025届高三年级仿真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环氧聚酯粉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牛里脊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吉林省长春五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3月综合练习(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国文学A(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生物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兴伟学院《进化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2030中国电子支付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年湖南常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公司安全事故隐患内部举报、报告奖励制度
- 纸箱钉箱质量检测记录表
- 抛光机毕业设计
- 幼儿园军事教育课新版ppt
- 田野考古工作规程附录一
- 气柜施工方案(修改)
- 钢管据切机的PLC控制设计毕业论文
- 毕业设计(论文)-电话听筒塑料模具设计说明书
- 道路竖曲线高程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