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1 .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2 .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z。?、Si。2、AI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设计了如下流程:卜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选用铁粉B.固体1中一定含有SiO2,控制pH是为了使Al3+转化为Al(OH)3,进入固体2C.从溶液2得到FeSO4?7H2。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D.若改变方案,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晶分离也可得到FeSO4?7H2O
2、3 .四氯化钛(TiCl4)极易水解, 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即产生“白烟”, 常用作烟幕弹。 其熔点-25C,沸点136.4C。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装置(部分加热和夹持装置省略),C.制取并收集乙快Na2CO3的热稳定性吸收多余的NH典用Cb与炭粉、丁1。2制备丁此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分别盛装饱和食盐水和NaOH溶液B.冷凝管有冷凝、回流和导气的作用C.反应结束时,应先停止处加热,后停止处加热D.该设计存在不足,如之间缺少防水蒸气进入的装置4.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是()甲乙丙A.甲用于实验室制取少量CO2B.乙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C.丙用于模
3、拟生铁的电化学腐蚀D.丁用于蒸干A1C13溶液制备无水AICI35.“侯氏制碱法”是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的突出贡献。某实验小组模拟“侯氏制碱法”的工艺流程及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省略)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忖明co,I过IftnJMLA.实验时先点燃装置的酒精灯,过一段时间后再打开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旋塞B.装置的干燥管中可盛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作用是吸收多余的NH3第2页,共22页C.向步骤I所得滤液中通入氨气,加入细小的食盐颗粒并降温可析出NH4clD,用装置加热碳酸氢钠可实现步骤n的转化,所得CO2可循环使用6.三氯化碘(ICl3)在药物合成中用途非常广泛,其熔点为33C
4、,沸点为73C,氯气与单质碘需在温度稍低于70c下反应制备ICI3。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制取ICI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A可选用的药品为二氧化镒与浓盐酸B.装置B的作用是除杂,也作安全瓶,能监测实验进行时装置C中是否发生堵塞C.装置C中的硅胶可用碱石灰代替D.装置D最恰当的加热方式为酒精灯直接加热7.实验室从含碘废液(除H2O外,含有CC4、I2、等)中回收碘,其操作流程如下:N N前沁溶液CkCk晋陕废液一还原一 T 操作K K- -气化一富含0I ICCI,CCI,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还原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SO3-+I2+H2O=SO4-+2I-+2H+8 .加入Na2S
5、O3溶液的目的是使碘元素进入水层C.操彳X的名称为萃取,应在分液漏斗中操作D.氧化时,应控制在较低温度(40C左右),可增大Cl2的溶解度并减少I2的损失8 .在一定条彳下,向Al2O3和过量C粉的混合物中通入氯气,可制得易水解的AlCl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中盛装的是浓硫酸B.实验时应先点燃d处酒精灯,再点燃a处酒精灯C.此反应中的尾气,除氯气外都可直接排放到大气中D.该装置不完善,其中应改进的一项是在d、e之间添加一个干燥装置9 .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NO2并回收硝酸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甲乙丙丁A.用装置甲制取NO2B.用装置乙除NO2中的少量HNO3C.
6、用装置丙收集NO2D.用装置丁蒸干Cu(NO3)2溶液制Cu(NO3)276H2O10.某化工厂为了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生成的CaSQ,与相邻的合成氨厂联合设计了以下制备(NH4)2Sd的工艺流程:卜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将滤液蒸干,即可提取产品(NH4)2SC4B.通入足量氨气使悬浊液呈碱性有利于CQ的吸收C.副产品是生石灰,X是CQ,其中CO2可循环利用D.沉淀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aSO4+CO2+2NH3+H2O=CaCQJ+(NH4)2SO4COCO 工 CaSO4CaSO4 悬浊液 X X11 .2018年10月15日,中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以“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北斗三
7、号全球组网卫星系统第15、16号卫星,其火箭推进剂为高氯酸俊(NH4CIO4)等。制备NH4c104的工艺流程如下:饱和食部水电解,%门2 2艺电解NGCJOU除杂NQCJOI”缱NHiCHANHiCHA粗品+ +kAkAT卜列说法错误的是A.NH4c104属于离子化合物B.该条件下溶解度:NaC104NH4CIO4C.电解NaC103溶液时阳极反应式为C103+H2O-2e-=C104+2HD.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H4C112.无水MgBr2可用作催化剂。某兴趣小组同学采用镁屑与液澳为原料制备无水MgB2,设计装置如图所示。已知:Mg与82反应剧烈放热;MgBr2具有强吸水性。下列说
8、法正确的是()A.冷凝管中冷水进、出口方向错误B.实验中可以用干燥的空气代替干燥的N2C.为防止反应过于剧烈,不能用装置C代替装置BD.装有无水CaC2固体A的作用是吸收挥发的澳蒸气,防止污染环境13.实验室根据反应SC2+2CUSO4+2NaBr+2H2O=2CuBrJ+2H2SO4+NazSQ可制取澳化亚铜 (易氧化, 见光或潮湿时受热易分解)。下列装置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从含有FeCl2、FeCl3、CuCl2的工业废液中回收铜并制备氯化铁晶体的流程如下所示:卜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剂a是铁、试剂b是稀硫酸B.操作I、操作n、操作出所用仪器相同C.试剂c是氯气,相应的反应为
9、2Fe2+Cl2=2Fe3+2Cl-D.用酸性KMnO4溶液可检验溶液W中是否含有Fe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装置(略去夹持仪器)在实验A.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为:Na2SO3+H2SO4=Na2SO4+SO2T+H2OB.装置B中盛有饱和Na2SO3溶液,可用来观察S6的生成速率C.装置C中生成Na2s2O3,且Na2s2O3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D.装置E中可盛装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多余的SO2等酸性气体FeCl3易潮解、易升华,实验室制备FeCl3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4.D.干燥CuBr?15.16.或B.制取CuB
10、r喝血泡室制取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导管g的作用是增强装置的气密性B.试剂X和试剂丫分别为浓硫酸、饱和食盐水C.直接用E接收产物比用导管连接的优点是可防止堵塞D.出于简化装置的目的,F装置可拆除。17 .如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b,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18 .CI2O是黄棕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一种强氧化剂,易溶于水且会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与有机物、还原剂接触或加热时会发生燃烧并爆炸。一种制取CI2O的装置如图所示。A. abcdeihfC.adecbhigB. aedcbhi-gD.acbdehifC,沸点为3
11、.8C;CI2的沸点为-34.6C;HgO+2cI2=卜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装置中盛装的试剂依次是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B.通入干燥空气的目的是将生成的CI2O稀释,减小爆炸危险C.从装置中逸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I2OD.装置与之间不用橡胶管连接,是为了防止橡胶管燃烧和爆炸已知:CI2O的熔点为-116HgCl2+CI2OO19 .实验室可以利用镁粉在加热条件下与氮气反应制备氮化镁。用一瓶氮气样品(含少量CQ、CO、O2)制备氮化镁。已知:连苯三酚碱性溶液定量吸收02;CuCl的盐酸溶液能定量吸收CO且易被02氧化。卜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连接顺序:氮气样品一d-c一a-bB.装置a可以
12、用盛装浓硫酸的洗气瓶替代C.若先点燃酒精灯后通气体,产品纯度降低D.d装置中的CuCl在除杂中表现还原性20 .实验室根据反应SC2+2CuSO4+2NaBr+2H2O=2CuBrJ+2H2sQ+Na2sq可制取澳化亚铜(易氧化,见光或潮湿时受热易分解)。下列装置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21 .黄血盐亚铁氧化钾,K4Fe(CN)6?3H2。可用作食盐添加剂,一种制备黄血盐的工艺如下所示:CdSOj卜列说法错误的是()A.HCN溶液有剧毒,含CN-的废水必须处理后才能排放B.“废水”中含量较多的溶质为CaC2C.“试剂X”可能是K2CO3D.“系列操作”为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22 .有
13、关下列制备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制漂白粉纯碱工业中将氨气与二氧化碳先后通入饱和食盐水中,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将氢气和氯气混合后点燃,产物用水吸收制备盐酸制备硫酸亚铁俊晶体时,最后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溶液时,需要用小火加热,直至溶液全部蒸干实验室将苯和浓硝酸混合后加热制备硝基苯油脂皂化液中加食盐粉末、搅拌、静置、过滤,可获得高级脂肪酸钠(肥皂)向煮沸的1molL-1NaOH溶液中滴加FeCb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A.B.C.D.23 .硫酰氯(SO2c可用作杀虫剂,通常条件下为无色液体,熔点为-54.1C,沸点为69.1C在潮湿空气中“发烟”;100c以上开始分解,生成
14、二氧化硫和氯气,长期放置也可分解,制备时以活性炭为催化剂,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Q(g)+Cl2(g)=S6Cl2(l)AH=-97.3kJmol-1,所用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球形冷凝管B应从a口进水b口出水B.可通过观察D和E中气泡产生速率控制通入A中的SO2和Cl2的体积比C.仪器C,D,E中盛放的试剂依次为无水氯化钙、浓硫酸、浓硫酸D.长期放置的硫酰氯液体会发黄的原因是溶解了氯气24.铝(Mo)最重要的用途是作为铁合金的添加剂,用CO还原MoO3制备单质Mo的装置如图所示(尾气处理装置已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一Ck(H7O)2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5、选项实验方案实验目的A.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草酸溶液,观察紫色是否消失验证草酸具有还原性B.向相同浓度的NaBr和KI溶液中分别滴加足量氯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比较澳元素和碘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C.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收集后用冰水混合物冷却降温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D.将Mg(OH)2沉淀转入烧杯中,加足量稀硫酸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制备硫酸镁晶体27 .亚硝酸钙Ca(NO2)2是水泥混凝土外加剂的主要原料,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制备A,装置中的药品为石灰石粉末B.装置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在装置中生成了铝单质中盛有澄清石灰水D.中溶液变浑浊,说明产生的CO2一定是来自25.实验
16、室制取纯净氯气的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实验装置是()A.AB.BC.CD.DCa(NO2)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已知:2NO+CaO,=Ca(NO2)2;2NO2+CaO2=Ca(NO3)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林配的A.实验开始时,先通一会儿氮气再加入稀硝酸B.装置B,D中的试剂可分别为浓硫酸和水C.装置F中酸性K2Cr2O7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未反应的氮氧化物D.将铜片换成铁片也可以制备纯净的亚硝酸钙卜图是以市售铁屑(含少量锡、氧化铁等杂质)为原料生产纯净绿矶的一种方法:* *4 4,|ttatta,溶解一莉 i i| |一撵作口. .M M 提作皿|一T T- -1
17、1鼓 flUpH-2).flUpH-2).冷却77II IttSI*ttSI*逮 atUFeSO*7HjOatUFeSO*7HjO通至慎将已知:室温下饱和电0液的pH约为3.9,SnS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为1.6,FeS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为3.0,沉淀完全时的pH为5.5。根据以上流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操彳I所得滤液中不含有Fe3+B.操作n中用硫酸酸化至pH=2的主要目的是抑制Fe2+的水解C.操作n中,通入H2s至饱和的目的是使Sn2+转化为SnS沉淀并防止Fe2+被氧化D.操作W中所得的晶体最后用乙醇洗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水分28.门口、炉制片Q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
18、【分析】本题考查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尾气处理、乙酸乙酯的制取等知识点,难度不大,注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处理装置中要考虑防止倒吸。【解答】A.乙快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6,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29,所以乙快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且乙快和氧气在常温条件下不反应,所以乙快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B.该装置中加热碳酸氢钠的温度大于碳酸钠的温度,所以不能证明碳酸钠的稳定性比碳酸氢钠的强,应该碳酸钠放置在大试管中,碳酸氢钠放置在小试管中,加热后,温度低的碳酸氢钠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而碳酸钠不分解,故B错误;C.氨气极易溶于水和酸性溶液,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且和水、硫酸不反应,所以和
19、稀硫酸混合后分层且处于下层,四氯化碳和氨气不反应,所以四氯化碳有缓冲作用,且稀硫酸能吸收氨气,所以该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正确;D.实验室中制取少量乙酸乙酯时,右边试管中应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而不是氢氧化钠溶液,且导气管不能伸入溶液中,故D错误。故选C。2.【答案】D【解析】解: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z。?、SiO2、AI2O3,不考虑其他杂质),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硫酸,Fe25、AI2O3与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铁、硫酸铝,二氧化硅不反应,过滤,固体1为二氧化硅;在滤液中加入铁粉将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调节pH值使铝离子完全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过滤,固体2为氢氧化铝,溶液2为硫酸亚铁,
20、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晶体,A.由流程分析可知,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X为铁粉,故A正确;B.由流程分析可知,固体1中一定含有SiO2,调节pH值使铝离子完全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则固体2为氢氧化铝,故B正确;C.亚铁离子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且受热易失去结晶水,所以从溶液2得到FeSQ?7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故C正确;D.在溶液1中含有铁离子和铝离子,加过量的氢氧化钠,铝离子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所以最终得到的是硫酸铁而不是硫酸亚铁,故D错误。故选:Do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I
21、2O3,不考虑其它杂质),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硫酸,Fe2O3、AI2O3与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铁、硫酸铝,二氧化硅不反应,过滤,固体1为二氧化硅;在滤液中加入铁粉将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调节pH值使铝离子完全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过滤,固体2为氢氧化铝,溶液2为硫酸亚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晶体,以此进行解答。本题考查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工艺流程的分析应用,题目难度中等,侧重学生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把握常见物质的分离方法。3.【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结合物质制备考查了基本实验操作,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实验题,考查考生分析实验装置并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难度中等,掌握基
22、本的实验操作为解答关键。【解答】A、装置中用于制备氯气,为二氧化镒和浓盐酸的反应,获得的氯气中含有HCl、水等杂质,但是HCl不会干扰实验,可以用浓硫酸吸收水,剩余的氯气是有毒的,可以用氢氧化钠来进行尾气处理,故、中分别盛装浓硫酸和NaOH溶液,故A错误;B、冷凝管有冷凝、回流和导气的作用,故B正确;C、反应完毕后,继续通入氯气使四氯化钛在氯气氛围中冷却,防止空气进入装置中与四氯化钛反应,应先停止处加热,后停止处加热,故C正确;D、中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可能会有水蒸气进入装置,所以之间缺少防水蒸气进入的装置,故D正确。故选Ao4.【答案】C【解析】解:A.生成硫酸钙微溶,包裹在碳酸钙的表面,
23、应选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制备,故A错误;B.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应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故B错误;C.食盐水为中性,Fe为负极失去电子,正极上氧气得到电子,图中观察红墨水的移动可说明,故C正确;D.加热促进水解,且生成盐酸易挥发,应在HCl气流中蒸发,故D错误;故选:CoA.生成硫酸钙微溶,包裹在碳酸钙的表面;B.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C.食盐水为中性,Fe为负极失去电子,正极上氧气得到电子;D.加热促进水解,且生成盐酸易挥发。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制备、盐类水解、电化学腐蚀、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反应原理
24、与实验的结合,题目难度不大。5.【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是利用侯氏制碱法的原理考查了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原理分析,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可得到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镂溶液,过滤得沉淀物为碳酸氢钠,经洗涤、干燥得碳酸氢钠固体,滤液中主要溶质为氯化镂,再加入氯化钠和通入氨气,将溶液降温结晶可得氯化镂晶体,题目难度不大,答题时要注意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与应用。【解答】A.氯化钠、水、氨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氯化镂,反应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J+NH4CI,由于氨气在水中溶解度较大,所以先通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故A正确;B.氨气是污染性气体不能排放到
25、空气中,装置的干燥管中可盛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作用是吸收多余的NH3,故B正确;C.通入氨气的作用是增大NH+的浓度,使NH4CI更多地析出、使NaHCO3转化为NazCQ,提高析出的NH4CI纯度,故C正确;D.用装置加热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可实现步骤n的转化,但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被收集循环使用,故D错误;故选D。6.【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质制备实验, 涉及氯气的性质和净化、 尾气处理和实验装置的评价, 难度一般。【解答】A.装置A未加热,不可选用二氧化镒与浓盐酸,不加热二氧化镒与浓盐酸不反应,故A错误;B.装置B的作用是除出C12中HCl杂质,也能作安全瓶
26、,能监测实验进行时装置C中是否发生堵塞,故B正确;C.装置C中的硅胶是干燥氯气的,不可用碱石灰代替,因为碱石灰与氯气反应,能吸收氯气,故C错误;D.装置D需要在温度稍低于70C下反应,最恰当的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故D错误。故选Bo7.【答案】C【解析】解:A.碘具有氧化性,能氧化亚硫酸钠生成硫酸钠,自身被还原生成碘离子,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O3-+I2+H2O=SO2-+2I-+2H+,故A正确;8 .碘微溶于水,而碘离子易溶于水,为了使更多的I元素进入水溶液应将碘还原为碘离子,故B正确;C.四氯化碳难溶于水,溶液分层,操作X的名称为分液,故C错误;D.易升华,且氯气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7、,温度越高,氯气的溶解度越小,反应越不充分,所以应该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反应,故D正确。故选:C。碘废液加亚硫酸钠溶液,把单质碘还原为I-,四氯化碳难溶于水,溶液分层,则分液即可得到四氯化碳,剩余的溶液中加氯气氧化I-得到I2,富集,最后得到较纯的I2,以此解答该题。本题以物质的制备为载体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明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根据物质的特殊性质、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取等方面来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中等。8.【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注意把
28、握实验知道碘的检验方法,室常见仪器、盐类水解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等,充分利用所给信息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在一定条彳下,向Al2O3和过量C粉的混合物中通入氯气,可制得易水解的AlCl3,由装置图可知a为氯气发生装置,由于氯气中混有HCl、水力为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HCl,c为浓硫酸,用于干燥氯气,d中氯气、氧化铝、碳反应生成氯化铝、CO,c为尾气吸收装置,防止氯气污染环境,以此解答该题。【解答】A.由以上分析可知C中盛装的是浓硫酸,用于干燥氯气,防止氯化铝水解,故A正确;B.加热时氧化铝和碳不反应,先加热d装置,有利于氯气充分反应,减少污染物,故B正确;C.尾气除氯气外还有CO,不能
29、直接排放,故C错误;D.氯化铝易水解,则应在d、e之间添加一个干燥装置,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d中,故D正确。故选Co9.【答案】C【解析】解:A.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不能制备二氧化氮,故A错误;B.硝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图中洗气装置不能除杂,故B错误;C.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图中向上排空气法可收集,故C正确;D.加热促进Cu(NO3)2溶液的水解,且生成硝酸易挥发,应结晶法制备Cu(NO3)2?6H2O,故D错误;故选:CoA.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B.硝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C.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D.加热促进
30、Cu(NO3)2溶液的水解,且生成硝酸易挥发。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制备、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10.【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制备流程、发生的反应、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不大。【解答】A、(NH4)2SQ是强酸弱碱盐,容易水解,最后生成的(NH4)2SO4不可直接加热蒸干溶液得到,故A错误;B、 在上述流程的沉淀池中通入足量氨气的目的是一方面提供反应物, 另一方面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CO2的吸收,故B
31、正确;C、在煨烧炉中发生(为mj哆CM+厂。上1,则从绿色化学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说明产生的CO2循环使用,得到副产品为生石灰,故C正确;D、沉淀池中硫酸钙和二氧化碳、氨气、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硫酸俊,故化学方程式为CaSC4+CC2+2NH3+H2O?CaCQJ+(NH4)2SC4,故D正确,故选A。1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对比和判断,需要根据制备的流程和条件现象去做判断,难度一般。【解答】A.高氯酸钱由高氯酸根和俊根构成,属于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B.高氯酸钠和氯化钱反应可以生成高氯酸俊,可以说明高氯酸钠的溶解度大于高氯酸俊,故B正确;C.电解NaClO3溶液时阳极
32、反应式为ClO3+H2O-2e-=ClO4+2H+,故C正确;D.NaClO4和NH4Cl反应生成NH4cIO4和NaCl,循环利用的是NaCl,而不是NH4Cl,故D错误。故选Do12.【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分离提纯的综合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解答】A.冷凝管中下口进水、上口出水方向正确,故A错误;B.本实验要用镁屑和液澳反应生成澳化镁,所以装置中不能有能与镁反应的气体,例如氧气,镁屑与氧气反应,生成MgO,所以不能用干燥的空气代替干燥的氮气,防止镁屑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镁阻碍Mg和Br2的反应,故B错误;C.Mg与Br2反应剧烈
33、放热,实验必须要缓慢通入干燥的N2,将澳带入三颈瓶中,用装置C是直接将大量澳压进瓶中,反应难以控制,故C正确;D.MgBr2具有强吸水性,装有无水CaC2固体A的作用是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反应装置,故D错误。13.【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评价,实验基本操作,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应用,题目难度不大。【解答】A.浓硫酸与铜只有在加热时才反应,故不能用此装置制取S6,故A错误;B.由已知反应方程式可知,可用此装置制取CuBr,故B正确;C.澳化亚铜易氧化,不能在空气环境中过滤,故C错误;D.潮湿的CuBr易氧化,受热易分解,不能在空气中干燥CuBr,故D错误。故选Bo14
34、.【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推断,难度不大,推断物质是关键,主要依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解答】从某含有FeCl2、FeCl3、CuCq工业废液中回收铜,工业废水中加入试剂a为过量的铁,操作I为过滤,得到滤渣Y为Fe、Cu,滤液为氯化亚铁溶液,滤渣Y中加入试剂b为盐酸溶解过量的铁生成氯化亚铁溶液,铜不溶,操作n过滤得到铜和滤液Z为氯化亚铁溶液,滤液Z和X合并通入氯气,氧化亚铁离子为氯化铁溶液,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氯化铁晶体,据此回答。A.由最终得到FeCl3及其流程图可知,b为盐酸,若为硫酸会引入硫酸根杂质离子,故A错误;B.上述分析可知,操作I、n是过滤,操
35、作出是蒸发结晶,过滤,所用仪器不同,故B错误;C.滤液X、滤液Z中均含有FeCl2,c为氯气,氯气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反应为:2Fe?+CI2=2Cl-+2Fe3+,故C正确;D.酸性KMnO4溶液可氧化氯离子而使溶液颜色褪去,所以不能检验溶液W中是否还有Fe2+,故D错误。故选Co15.【答案】B【解析】解:A.装置A中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发生反应为:Na2SO3+H2SC4=Na2SC4+SO2T+H2O,故A正确;B.SO2气体与NazSQ溶液反应,应该使用饱和NaHSO3溶液,故B错误;C.装置C中硫化钠、二氧化硫和亚硫酸钠混合液加热发生反应:Na2S+SO2+H2O
36、=?Na2SO3+H2S、2H2S+SO=3SJ+2H2O、Na2SO3+SNa2S2O3Na2S2O3?5H2O,反应Na2SO3+S彳Na2s2O3中,。价S被氧化为+2价的Na2s2O3,NazSQ中+4价S元素被还原生成+2价的Na2s2O3,所以Na2s2O3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C正确;D.SO2有毒,多余的氯气需要用装置E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避免污染空气,故D正确;故选:Bo制取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的流程为:装置A用于制取二氧化硫,发生反应为Na2SO3+H2SO4=Na2SO4+SQT+H2。,装置B盛放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可用第17页,共22页
37、来观察SQ的生成速率;装置C中硫化钠、二氧化硫和亚硫酸钠混合液加热发生反应:Na2S+SO2+H2O=Na2SO3+H2S、2H2S+SO2=3SJ+2H2O、Na2SO3+?SNa2s2O3生成Na2s2O3?5H2O,该反应中Na2s2O3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装置D为安全瓶,避免发生倒吸现象;装置E为尾气吸收装置,避免多余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据此解答。本题考查制备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实验目的、制备原理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16.【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氯化铁的制备为载体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难
38、度中等,根据实验目的确定每一个装置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解答】A.导管g的作用是保持分液漏斗与烧瓶内压强相等,保证分液漏斗内液体顺利流下,故A错误;B.除去氯气中氯化氢和水蒸气,应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试剂X和试剂Y分别为饱和食盐水、浓硫酸,故B错误;C.直接用E接收产物比用导管连接的优点是可防止堵塞,故C正确;D.FeC3易潮解,而浓硫酸起到干燥的作用,F装置不能拆除,故D错误。故选C。17.【答案】B【解析】【分析】实验室制备无水氯化铁,需要先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用a装置制备氯气,制取出的氯气中有HCl和水蒸气,应先用饱和食盐水洗气除去HCl,选用ed,由于无
39、水氯化铁遇潮湿空气极易吸水生成FeC3?nH2。,cb用于干燥氯气,制取了纯净干燥的氯气后,通入铁粉,在加热条件下与铁粉反应,氯气是污染性气体,连接尾气处理装置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根据实验原理和目的及各装置的作用决定仪器排列组装顺序。【解答】实验室制备无水氯化铁,需要先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用a装置制备氯气:2KMnO4+16HCI(浓)=2KCl+2MnCl2+5cI2T+8H2O,所以最先使用的仪器是a;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制取出的氯气中有HCl和水蒸气,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食盐水溶液中的氯离子
40、抑制氯气的溶解,降低氯气的溶解度,所以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而洗气时,气体要长进短出,故接下来的气流的方向是e-d;然后用浓硫酸干燥氯气,故接下来的气流的方向是c-b;制取了纯净干燥的氯气后,通入铁粉,在加热条件下与铁粉反应,故接下来连h;氯气是污染性气体,对空气有污染,故应连接尾气处理装置,考虑到氯气是酸性气体,故要用碱液来吸收,故接下来通入NaOH溶液,气流的方向是i-g;故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a-e-d-c-b-h-i-g。故选Bo18.【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和试验流程中的试剂使用的原理进行判断,题目难度一般。【解答】A.装置、中盛装的试
41、剂依次是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故A正确;B.分析反应可知,是氯气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通入干燥空气的目的是将生成的C12丽释减少爆炸危险,故B正确;C.液氨冷却,从装置中逸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12,故C错误;D.因为橡胶管是有机物,C12。 是一种强氧化剂, 与有机物、 还原剂接触或加热时会发生燃烧并爆炸,故D正确。故选Co19.【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物质性质、实验过程分析判断等知识,理解题目所给的信息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解答】A.连苯三酚碱性溶液定量吸收02;CuCl的盐酸溶液能定量吸收CO且易被。2氧化,则先吸收氧气再吸收CO,碱石灰既能吸收二氧化碳又能干燥气体
42、,装置连接顺序:氮气样品c-dfa-b,故A错误;B.装置a主要是吸收氮气样品中的水蒸气和少量C0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能用于吸收C02,故B错误;C.若先点燃酒精灯后通气体,会有一部分二氧化碳和镁粉反应生成氧化镁,产品纯度降低,故C正确;D.d装置中的CuCl能定量吸收CO,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则CuCl在除杂中表现氧化性,故D错误。故选Co20.【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评价。【解答】A.浓硫酸与铜只有在加热时才反应,故不能用此装置制取S02,故A错误;B.由已知反应方程式可知,可用此装置制取CuBr,故B正确;C.澳化亚铜易氧化,不能在空气环境中过滤,故C错
43、误;D.潮湿的CuBr易氧化,受热易分解,不能在空气中干燥CuBr,故D错误。故选Bo2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制备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提纯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的结合,题目难度中等。【解答】将石灰乳、硫酸亚铁及过量HCN溶液混合可得Ca2Fe(CN)6,过滤除去含有CaSQ的滤渣,滤液中加入KCl,可得K2caFe(CN)6沉淀,经过滤后,滤液中加入K2c03进行脱钙处理,最终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并洗涤干燥得产品K4Fe(CN)6?3H2O,以此解答该题。A.CN-水解产生HCN,故含CN-
44、的废水必须处理后才能排放,故A正确;B.加入KCl是为了交换Ca2+,故“废水”中含量较多的溶质为CaCb,故B正确;C.“脱钙”应加入可与Ca2+反应同时补充K+的物质,故所用的“试剂X”可能是K2cO3,故C正确;D.产品为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故“系列操作”应该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故D错误。故选:Do22.【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物质制备的应用。难度一般。【解答】由于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含量较少,故应使用石灰乳,故错误;纯碱工业中将氨气与二氧化碳先后通入饱和食盐水中,生成碳酸氢钠沉淀,正确;将氢气和氯气混合后点燃,会发生爆炸,不易操作,故错误;由于亚铁离子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如果蒸干的话,硫酸亚铁镂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铁镂,故错误;制备硝基苯,需要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故错误。油脂皂化液中加食盐粉末、搅拌、静置、过滤,可获得高级脂肪酸钠(肥皂),正确;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继续加热煮沸至溶液出现红褐色,制备Fe(OH)3胶体,故错误。故正确,故B正确。故选Bo23.【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实验制备方案,涉及对反应原理、装置及操作的分析评价、对仪器的识别、物质的分离提纯等,注意对物质性质信息的应用,难度中等。【解答】A.球形冷凝管B应从a口进水b口出水,冷凝回流效果好,A项正确;B.可通过观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7《我坚持我成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 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冰融化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章 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第三节 呼吸保健与急救教学设计设计(新版)济南版
- 2018春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24章同步教学设计:8.24.1人体的免疫防线
- 行政工作总结课件
- 2023三年级英语上册 Unit 4 I have a ball Lesson 20教学设计 人教精通版(三起)
- 9 端午粽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下册统编版
- Unit 2 No Rules No Order Section A(2a~2f)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Unit 9 Section B 2a-2e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细胞课件 细胞死亡
- 严格执法【知识 精讲精研 】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 内科学肺炎(课件)
- 左拉精选课件
- 国际外贸模板:装箱单
- LY/T 1831-2009人造板饰面专用装饰纸
- 检验科标本采集手册(新版)
-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自考课件
- 第7课《大雁归来》课件(共41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农业面源污染进展课件
- DB44-T 2267-2021《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限额》-(高清现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