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班幼儿告状行为调查研究报告 进入了大班的幼儿,时常是无论遇到事大事小都要告上一状:“老师,XXX 打我!”“老师,XXX抢我的东西!”诸如此类,多不胜数。遇到这种情况有些教师会采取敷衍的态度,“噢,知道了,过一会老师批评他!”或采取训斥的态度,“这么一点事还来告状,先想想你自己!”其实,不管如何“受理”幼儿的告状,作为教师都应该了解“告状”到底好不好?有哪些因素会使孩子告状?如何正确对待“告状”行为?告状行为是指儿童处于同伴侵犯或发现同伴某种行为不符合集体规则等原因而发起的指向教师的言语行为。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社会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还有些薄弱
2、,于是告状频频发生。事实上,在幼儿告状的背后,在他们自己的内心中,自有着他们的想法和心思。如果教师能够弄清幼儿告状的原因并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会有利于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形成健全人格。幼儿的告状行为是其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众多行为偏差中的一种普遍行为,也是他们在社会性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若教师一概而论地把这种现象作为幼儿本身的错误加以否定,或任意把它作为幼儿的“犯规”行为加以贬斥,必然带来一些负效应。本文试图通过个案研究和探究孩子“告状”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可行的教育引导方法,以期能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从实习的这段时间的观察来看,幼儿告状的表现形式不外乎这几个方面: 一
3、、自我为导向的告状行为。包括:求助、保护型:通过告状希望得 到老师的帮助,在课间,总是有幼儿跑来报告:“老师XX 打我了!”“XX 弄坏了我的小椅子!”等;自我辩解型:希望通过辩解推卸自己的责 任,逃避老师的批评,每次生活老师在擦桌子时总会发现桌面上有笔 画过的痕迹,问起原因,总是有幼儿会推脱:“是XX 小朋友让我画在桌上的!”“XX 也画了!”等。 二、他人为导向的告状行为。包括:嫉妒、报复型:希望贬低同伴,抬高自己,有时还带有幸灾乐祸的心理,如“XX 什么都不会做他还抢我的剪刀!”“老师,你看,XX 故意在教室捣乱!”等;挑剔型:希望通过 挑出别人的错掩盖自己的错误,如“XX 的玩具比我的
4、多,为什么我不能再多拿几个?” 三、规则为导向的告状行为。包括:试探、询问型:如果老师对这种现象没有反应,告状的孩子也会加入到讲话的行列,其目的是为了寻 求老师的隐性支持,如“老师XX 在讲话!”“老师,他上完厕所没洗手就吃点心了!”检举揭发型: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或表扬,如“老师,XX 打XX 小朋友了”“XX 的图画画错了!”等。大班幼儿在认知水平、判断能力和道德评价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自我意识和社会性发展有了明显的进步,对周围的事物也多了更多观察,所以在他们身上出现较多的是“以规则为导向”的告状行为,其次是“以他人为导向”的告状行为,“以自我为导向”的告状行为最少,且呈现出由单一化转向复杂
5、化的发展趋势,即幼儿在同一事件中有时使用一种告状策略,有时会多种策略同时使用。在一日活动中,每天都会接收到小朋友的无数条告状消息,通过观察发现,每天的告状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并且内容也是大相径庭的。每当我主动和他们交流告状的情况,他们也只是呵呵一笑或哑口无言,因为他们根本就没弄明白自己告状的动机,告状过后他们又会得到什么。通过仔细观察和研究发现,幼儿告状的原因主要有这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教 养方式对孩子行为影响较大。有些家长经常拿表现好的小朋友和自己 的孩子做比较,这样引发了幼儿和小朋友之间的“妒忌”意识,久而久 之会产生告状行为来打击小
6、朋友,提高自己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 二、 教师因素。面对幼儿的告状行为,教师更多的反应是“出了什么 事?”“怎样迅速解决纠纷?”“怎样使幼儿不要来告状?”其目的是在最 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没有考虑这一行为对幼儿造成的影响。还有些教师对被告状的幼儿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先批评一通,这 会让幼儿在心理产生“告状是对的”这一概念,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告状,喜欢上告状。 三、心理因素。心理学家告诫我们:大人们永远不要把自己对事物的 认识强加给孩子。这从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孩子对事物有着自己独 特的认识和理解,这些也许和我们相去甚远,但这正符合了人生发展 的阶段性认知规律,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认
7、知特点和思维特点。一位 特级教师说:如果孩子的某个阶段的认知特点被扭曲,他以后的心理 有可能向畸形发展。让我们带着这些理念来分析孩子的心理因素。 四、 倾诉、求助。不要认为倾诉是成人宣泄情感的专利,其实幼儿也 需要倾诉。幼儿被别人欺负了,感到委屈时,成人便是他心中最好的倾 诉对象。向成人告状,是孩子的一种倾诉方式。五六岁的孩子在一起玩 的时候可以很忘我、很开心,可是当出现分歧、意见不合或者不够友好 的行为的时候,他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和处理了,尤其是当自己感 受到了压力、委屈的时候,他们就会向老师教师,希望能得到教师的 “保护”和“帮助”。这种告状是他们宣泄情绪,求得心理平衡的过程。 五、获得
8、关注。有时,幼儿告状是为了表现自我,以吸引成人的注 意,讨得成人的欢心。这是一种检举心理的告状,也是希望得到教师关 注的告状。大班年龄的幼儿会对平日里教师和家长给他们立的规矩特 别敏感,如果别的幼儿违背了这些他们熟悉的规矩,他们就会予以特 别的关注在幼儿的心里,规矩应该是大家都遵守的,怎么能有例 外呢?另外,在幼儿的眼睛里,教师是最受崇拜的。幼儿惧怕被教师忽 视,对于教师的称赞十分在意。有人违反规矩而正巧被小朋友看到,这 可是得到老师认可的最好机会,因此“报告老师”不失为讨得关注的好办法。 六、逃避责任。有些“告状行为”来自逃避责任甚至还有些“报复”的 心理。教师对他人的批评会使他们产生心理上
9、产生一定的满足。这种告状行为如果一开始教师让了步,缺乏正确的引导教育,幼儿就会变 的不辨是非,以自我为中心,会给其他幼儿带来不良影响,教师要及时对这种告状行为进行引导。 幼儿的“告状”看起来事小,但处理不当,便会影响幼儿之间、幼儿 与教师的关系,还会对幼儿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教师 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告状行为,针对性的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 处理和引导。首先要了解幼儿说谎的动机。大班幼儿已经具有初步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幼儿之所以会有经常“告状”行为的出 现,这也是幼儿逐渐成熟的表现。大班幼儿自我意识有了 进一步发展但是对自己的评价能力还很差。成人对幼儿的评价在其个 性发展上起着重要
10、作用。如果成人过分鼓励这种告状行为,就会出现 一些问题。因为喜欢“告状”的幼儿,总把眼睛盯在别人身上,往往不注 意自己的言行;喜欢“告状”的幼儿,容易因为自己的“告状”而影响与 其他小朋友的交往。因此,在面对和处理每一次报告时,针对不同的告 状教师应了解幼儿的动机,从而区别对待。其次,认真和幼儿交流,倾听幼儿的语言。 对幼儿的各种告状行为,不管孩子的告 状原因是什么,教师都要认真倾听,因为这个时候教师就是幼儿心目 中至高无上的大法官。任何简单,敷衍的态度都是对孩子的不礼貌,不 尊重,甚至伤害孩子心灵。 再次适当的忽略幼儿的告状行为。教师适当的忽略可有效的解决问题,当第二名、第 三名幼儿来告同样的状时,教师可以采取忽略的方式,使他们意识到 跟风的行为不会引起教师注意,可淡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媒体短视频制作(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知到智慧树答案
- 财务主管的领导能力提升计划
- 人造岗石树脂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
- 井下波速测量仪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
- 秋季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计划
- 高中生素质教育方案计划
- 幼儿教师培训课件:幼儿素质发展课程-美术活动中班
- 《小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 博才中学《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课件
- 《解破学生殖系统》课件
- 薪酬管理体系的公平性与公正性要求
- 护理质量管理实践课件
- 三维可视化虚拟仿真培训演练系统建设方案
- 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脐血流检查疾病演示课件
- 2023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总
- 厂内机动车辆的安全
- 医院信息系统运行事件(瘫痪)相关应急处理预案
-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课件
- 心肺复苏CPRAED培训第六期
- 《体育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