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记承天寺夜游资料导入:上课以前,老师先请同学们一起来认一个字:出示:閒猜猜这是什么字?明确:从门,从月,月光照入门内,闲的繁体字古人将“闲”写成这样,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呢?我们再来猜一猜!月色入门,月色入户,真是一派悠闲自得的景象,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来赏一赏美丽的月色,谈一谈有关“闲”的学问。一解“闲人”: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词的正确读法。请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等一下我请同学站起来范读。正音,全班齐读。说说文中写到了哪些人?明确:苏轼 张怀民这两位闲人是什么样的关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欣然”一词说明苏轼非常喜欢这大好的月色,很高兴的样子,写出了作者闲适、喜悦的心境,
2、有了好东西,就想到要和他人分享,使快乐加倍。于是就想到去找朋友。“为乐者”分享快乐的人“遂至张怀民”说明苏轼去找张怀民是毫不犹豫、不假思索的,“遂”译为“于是,就”“怀民亦未寝”说明二人的“心有灵犀”,可见都是月亮惹的祸。“亦”译为“也”“相与步于中庭”,说明肩并望肩走在庭院中,甚至还有可能手牵着手,虽静默无声,却似有千言万语,一切尽在不言中。“相与”译为“一起”明确:朋友作者苏轼将两人自称为什么?闲人(这里的闲人是什么意思:清闲的人、空闲的人)也就是至少在那一晚没什么事情可做,不用劳动,生活经历相同,在身体上比较清闲。板书:身闲二解“闲人”: 那一夜,他们两人看到的景色如何?“庭下如积水空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究竟看到了哪些景物?写得怎么样?明确:月色、竹柏“庭下如积水空明”采用比喻手法,将月光比喻成水,月色笼罩下的庭院犹如注满了水。好处:水本来就是无色之物,看有却无,月光也正是如此,亦真亦幻,似有似无。“空明”一词更是写出了月色笼罩下的庭院空灵明澈。好处:使整个景致亦真亦幻,犹如人间仙境。“盖”字,表现了苏轼的恍然大悟,说明苏轼已完全沉醉在这美丽的月色当中,产生了幻觉。无一字着月,却处处写月,18字写景。苏轼真是一位写景描景的高手。比喻空明的意思“盖”字表现出来的恍然大悟无一字着月,却处处写月。后人认为此句为著名的18字写景,谁能做到快速背诵下来?(请学生背诵
4、)月光如水,美景无边,苏轼是不是完全陶醉在这美景当中,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苏轼说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树和柏树,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一个病句?明确:这里的月、竹柏,只是代指所有的美景,说的就是“哪里没有美?哪里没有美景?”(对照导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苏轼在这里自称为“闲人”,对于苏轼和张怀民这两位能发现美,能发现常常被他人忽略的“美景”的“闲人”,我们又应该作何理解这一“闲”的含义呢?他们是有生活情趣的人,有闲情逸致的人。热爱生活,会发现美、会欣赏美的人。板书:情闲三解“闲人”: 这一个夜晚,苏轼欣赏着大好的月色,心情如何?非常闲适、愉悦、轻松、
5、快乐。似乎当时的苏轼正人生得意,平步青云,可事实并非如此,注解告诉我们当时的苏轼正在一种怎样的处境当中?明确:人生中的第二次被贬官。“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为了度过困境,苏东坡辞退了身边的仆人,并给自己制订了每天的开支计划。东坡并不是特别有空闲的时间,他还要开荒种地,要种黄麻桑树,要造房建家,要养活一家老小,并不是无事可做啊。再看看同为闲人的张怀民的有关介绍:张怀民字梦得,1083年被贬黄州,坦然自适,心胸坦然,决不挂怀与谪贬之事,在其宅西南长江边筑亭,作为陶冶性情之所。苏轼贬黄州后,与张心境相同。他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景致,而更钦佩张的气度。所以,苏轼为张的亭台取
6、名为 “ 快哉亭 ”。而那一晚,苏轼特地从黄州的东面东坡不打的,不坐公交地步行到黄州的南面承天寺,难道仅仅是为了看月色,仅仅因为他们是能够赏景取乐的好朋友吗?他们还是一对怎样的朋友?明确:他们不仅仅是朋友,而且是志同道合的朋友那一晚,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没有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互诉衷肠?他们完全沉浸在这大好的美景中来,无限喜悦无限欣喜,他们应该是一对怎样的人?同样的超脱俗世,同样的乐观旷达。你们还有没有对“闲人”更加深刻的理解?我请同学们来读这样一段文字: “闲”字从门从月,从外形解来,就是日落月升之后,闭门静坐,疏淡的月辉洒满庭院,清风送过阵阵花香,心无旁杂,约二三好友,院中
7、散坐,随心所欲浅吟低唱,谈古论今,无怨气、怒气、丧气、悲愤之气,直至夜深人静,这便是闲的至高境界了 苏轼就是这样一个闲人。无论是进与退、还是荣与辱,遭受多少挫折和屈辱,他都能做到毫无怨气、怒气、丧气、悲愤之气。他看淡名利,悟透人生,身处逆境,依然能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明朝僧人无愠曾写到:“闲到心闲始是闲。”苏轼和张怀民就达到了闲人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心闲”之人。下面我们一起来展开苏轼的人生地图眉山开封凤翔(今宝鸡附近)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黄州南京颖州(今安徽阜阳)扬州定州惠州儋州(今海南岛内)常州这就是苏轼一生的经历,他历典八州,屡遭谪贬,一次比一次贬得荒远,他过着颠沛流离,妻离子散,饱尝酸辛的生活。他虽然遭受小人陷害,冤屈入狱,险些断送性命,却依然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人不是好人”。他虽然被排挤于杭州,郁郁不得志,却依然赞美杭州道“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他虽然流放至黄州,生活极其艰辛,却依然在他初到之时赞叹道: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他虽历典八州,屡遭谪贬,却依然能够随遇而安,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