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基于全球贸易分析模型的初步评估李众敏/吴凌燕【专题名称】世界经济导刊【专 题 号】F8【复印期号】2009年01期【原文出处】世界经济(京)2008年11期第5764页【英文标题】On the Effect of RMB Appreciation on China's Economy: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Based on GTAP【作者简介】李众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北京 100732);吴凌燕,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北京 101101)【内容提要】本文使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宏观经
2、济、出口形势和国内价格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对产出、出口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且随着升值幅度的提高,负面影响呈现递进趋势。同时,升值对平抑国内资产价格、降低恶性通货膨胀风险有明显效果,以平抑国内资产和产品价格为政策目标的升值幅度应为高于10、接近20的水平。如果在人民币升值的同时存在技术进步,则不仅可以抵消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而且有利于国内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关 键 词】人民币升值/GTAP/中国经济/技术进步 截稿:2008年4月 一引言
3、; 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一直缓慢升值,但从市场的反应来看,人民币升值预期并没有完全消除。这使得中国的决策层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升值是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的有效途径之一;另一方面,升值必然使国内的出口面临挑战。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到升值带来的压力,决策层不得不考虑通过鼓励资本输出来替代人民币升值。尤其是2008年初,中国贸易顺差首度出现下降趋势,大大降低了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可能性。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前后,学界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进行了较多的定性分析(刘艳辉等,2003)和定量分析(管涛,2006;刘
4、昌黎,2006)。也有不少研究分析了升值对不同产业的影响,廖玉伟(2005)、邓伟荣和郦洁(2006)、吕玲(2005)、徐浩钿和戴纳(2006)、计志英(2006)分别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造船业、航运业、电力行业、纺织行业和汽车产业的影响。 有很多学者使用宏观计量、局部均衡或一般均衡的方法定量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何新华等(2003)、何新华(2005)运用China-QEM宏观计量模型分析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其中宏观变量包括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城镇人均工资等。魏魏贤(2006)分析了不同升值幅度对各行业产出、进出口和就业的影响,
5、分析使用的是Devarajan等(1994)开发的1-2-3模型,该模型是一个单国模型,没有考虑产业内贸易的情况。范金等(2004)根据Robinson等(2001)以及Byron(1996)提供的技术,得到中国2005年的社会核算矩阵,并依此分析汇率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的宏观变量包括国际贸易、外资、国内消费、收入分配和政府收支。万解秋和徐涛(2004)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就业的影响,因为中国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到了一定的比重,汇率调整通过影响出口从而影响就业,而且主要是负面影响。 上述分析主要使用宏观计量、单国模型和社会核算矩阵等方法,
6、使用多国一般均衡模型进行的研究比较少,主要原因是很多现有的各种分析贸易的多国模型没有包括金融部门,也不存在汇率这一变量。Zhang和Fung(2006)的分析在这一点上有所突破,他们利用由美国普渡大学开发的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GTAP)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全球主要国家(地区)宏观经济的影响,变量包括消费、私人投资、福利水平、进口份额和出口份额。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存在三个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首先是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同升值幅度对中国宏观经济与贸易的影响显然是不同的。其次是人民币升值的应对措施。从
7、日本“广场协议”后所采取的对策来看,微观主体主要采取缩减成本、加大技术升级的办法应对升值所带来的压力。仅就技术升级而言,在升值的情况下如果国内的全要素生产率同时提高,是否能够抵消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影响,或者是给中国经济带来结构性的变化,目前的研究尚没有回答这一问题。最后是人民币升值的速度问题。已有的研究多采用简单数据分析、宏观计量和静态模型,没能很好地回答这一问题。 在本文的分析中,我们使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Hertel,1997)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着重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宏观经济、贸易形势和国内价格的影响,力图回答上述三个问题中的前两
8、个问题。本文使用的GTAP模型为多国比较静态模型,受模型的局限,仍然无法分析升值速度的影响。 二分析框架与模型设定 本文的分析是基于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展开的,GTAP模型是由美国普度大学开发的一般均衡模型,该模型被广泛用于分析政策对贸易的影响。该模型是一个比较静态模型,假设条件如下: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生产规模报酬不变,生产者追求生产成本最小化,而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所有产品和投入要素全部出清。在要素市场,劳动力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而土地在部门间不是完全流动的,所以不同用途的土地价格可以不一致。每个国家只
9、有一个账户,所有的税收和要素收入都积聚到这个账户,并通过科布道格拉斯效用方程,以固定比例将收入分配到私人消费、存款和政府消费。在GTAP模型中,有两个国际部门(“国际银行”和“国际运输”部门)。各个国家的储蓄汇总到“国际银行”,并根据资本的回报率在各个国家间分配,“国际运输”部门可以平衡到岸价(CIF)和离岸价(FOB)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双边贸易将世界各国联系起来。本文所使用的GTAP为第6.0版,模型共分为87个国家(地区)和57个产品,模型数据库基期为2001年。 需要说明的是,在GTAP模型的理论框架中,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金融部门,也不存在汇
10、率变量,因此,在使用这一模型进行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对理论框架进行一定的变换,以适于本文研究的需要。 (一)分析框架 GTAP模型虽然不包括金融部门和汇率变量,但是根据GTAP模型的理论框架,通过对模型进行一定的变换,可以将汇率的变化间接地通过关税或出口补贴的变化反映出来。根据Feenstra(1989)的研究成果,汇率与关税变化所产生的效果是等同的。 我们现在以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产品为例,介绍所涉及到的变换。中国出口产品的离岸价(以人民币计价)为:
11、 分别表示中国国内的市场价(人民币计价)、中国的出口补贴、美国进口关税和人民币汇率。从式(2)可以看出,汇率变化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可以通过变换体现在出口补贴与关税的变动上。本文分析的是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为了方便模型分析,我们通过变换将汇率变化的影响体现在中国的出口补贴上。假设人民币升值,则相当于出口补贴变为,且有: 相当于新的出口补贴率。从式(3)可以看出,对于原来不存在出口补贴的产品,升值的影响等同于附加相等的负的出口补
12、贴,如升值10,就相当于对该产业实施-10的出口补贴。根据GTAP基础数据库(6.0版),中国大部分行业的出口补贴值基本为零,因此,对于这些产业而言,升值的效果等同于实施相同水平的负出口补贴。同时,中国出口到美国、欧盟和世界其他地区(rest of world,ROW)的纺织品存在一定的出口补贴,出口补贴率分别为11.2、16.5和0.6。根据式(3),我们可以计算出在不同升值幅度下所产生的“出口补贴等值”(表1)。 (二)模型地区分组、产品分组与模拟方案
13、;在模拟方案中,我们首先将GTAP模型原有的87个国家重新分为10个国家组,包括中国、美国、欧盟(25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ROW地区。其次,对GTAP原有的57个产品部门重新划分为10个产品组:农林渔业、能源、原材料、纺织服装业、化工、交通工具、电子、机器设备、其他制造业和服务业。各产品组所包括的产品如表2所示。 在对原有地区和产品进行重新分组后,本文选择2010年作为模拟的基期,并设定基期方案。基期方案模拟包括人口、熟练劳动力、非熟练劳动力、资本的变化情况以及中国入世导致的关税变化。相关的数据主要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
14、OSTAT数据库、世界银行发展指数、CPB(1999)、Ahuja和Filmer(1995)、Martin等(2000)以及Walmsley等(2000)的研究成果。除了基础方案以外,本文还按照两种模拟思路共设立了六种备选方案。 表3为本文所使用的GTAP模拟方案。第一种思路未考虑技术进步因素,只是根据升值的幅度选定了三种方案,升值10、20、30分别代表温和、中等和大幅度升值。第二种思路是在人民币中等程度升值的情况下,同时考虑技术进步因素,分零技术进步、技术进步5和技术进步10三种情况,以便于分析技
15、术进步是否可以抵消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或者仅仅是带来结构性变化。 三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可能影响 我们介绍了本文的分析框架与GTAP模型模拟的地区分组、产品分组和模拟方案设计,现在根据GTAP模型模拟的结果,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我们下面依次介绍不考虑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宏观经济、贸易形势和国内资产、产品价格的影响,以及考虑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人民币实施中等程度升值对宏观经济、贸易形势和价格的影响。 &
16、#160;图1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不考虑技术进步时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从模拟结果看,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与理论界通常的判断比较一致,在人民币升值10的情况下,GDP将下降0.8个百分点,但是,人民币升值不但对贸易平衡没有负面影响,反而有利于增加贸易顺差,虽然只是很小幅度的增加(4844万美元)。同时,随着升值幅度的提高,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在人民币升值20和30的情况下,GDP将分别下降2.78和5.64,同时,贸易顺差将减少34.9亿美元和108.3亿美元。
17、相对而言,中幅和大幅升值的负面效应非常明显(图1)。 从模拟结果中我们同时可以看出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那就是随着升值幅度的提高,其影响不仅会发生量的变化,而且会出现质的变化。在小幅度升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对改善贸易不平衡的影响非常有限,对GDP的负面影响也相对较小。但是,随着人民币升值幅度的提高,GDP对升值幅度的弹性值也不断提高,在升值10的情况下,GDP对汇率的弹性为-0.08,在升值20和30的情况下,弹性值则迅速提高到-0.139和-0.188。这一分析结果可以很好地解释中国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现象:首先是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并不明
18、显,因为人民币一直是缓慢、小幅升值;其次,从模拟结果判断,随着人民币继续升值,升值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将逐渐显现出来。由此看来,如果人民币选择继续升值,则为了应对升值的负面影响所需要进行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二)不考虑技术进步时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无论是决策层还是理论界,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升值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为了分析升值对不同产业出口的影响,我们列出了不同升值方案下各产业出口的变化(见表4)。 表4人民币升值对不同产业出口
19、的影响升值10升值20升值30农林渔业-26.50-36.93-48.25能源-42.20-76.61-96.85原材料-48.63-74.04-99.84纺织服装业104.24 81.08 53.50化工-55.73-84.28-111.42交通工具-58.46-88.05-116.26电子-80.53 -122.24-151.13机械设备-71.57 -106.27-137.44其他制造业-53.35-79.86-108.98 数据来源:GTAP模拟结果。 纺织服装业由于存在出口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减
20、小了升值对该产业的影响,由于其他产业的出口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致使生产要素从其他产业转向纺织服装产业,从而使得纺织服装产业的出口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对于大多数产业而言,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表4的结果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出,随着升值幅度的提高,各产业出口受到的影响呈现出递增特点。 根据各产业出口对汇率变化的弹性值,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国内的产业可以划分为三大类(括号内为弹性值,是根据升值20方案计算所得):一是需要高度关注的产业,包括电子产业(-6.1)和机械设备产业(-5.3),这两个产业出口对汇率变化的弹性值介于56之间,一
21、旦人民币升值幅度达到一定程度后,这些产业受到的冲击最严重。二是中等关注产业,包括能源(-3.8)、原材料(-3.7)、化工(-4.2)、交通工具(-4.4)、其他制造业(-4.0)。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中国在这些产业不具有比较优势,其产品不属于主要出口产品,因此,虽然这些产业出口对汇率变化的弹性值较高,但所受到的冲击却远不如第一类产品。第三类产品为农林渔业(-1.8),这是中国的传统出口产品,从模拟结果来看,这类产品出口对汇率变化的弹性值不是很高,相对而言,这些产业受到的冲击也会相对较小。 (三)不考虑技术进步时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国内价格的影响
22、160; 长期以来由于受双顺差的影响,中国国内的外汇储备迅速增长,这是导致国内流动性扩张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面对土地、房地产、证券等资本品价格不断高涨的局面及其所隐藏的风险,加速人民币升值、减少流动性、平抑资产价格曾经作为重要的备选政策方案之一,被理论界与决策层频繁讨论。近两年来,由于产品价格出现快速增长势头,国内通货膨胀也不断攀升,使得通过人民币升值抑制国内资产价格高涨、降低通货膨胀风险的呼声不断增强。 为了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要素价格和产品价格的可能影响,我们根据模拟结果(表5)进行讨论。从模拟结果来看,
23、无论是小幅升值,还是大幅升值,其平抑资产价格和抑制通货膨胀的效果都非常明显。在升值10的情况下,国内资本的价格将下降6.23,说明升值可以有效抑制国内的资产价格。当然,从政策的力度看,升值10对抑制通货膨胀的效果很微弱,在这一方案下,产品价格平均下降比例为2.6左右,虽对国内的通货膨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仍然不够。因此,综合考虑平抑国内资产价格和防范通货膨胀风险的需要,最优的升值幅度应为10以上而接近20的水平。 表5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国内价格的影响 升值10 升值20升值30要素价格土地 0.52 -10.11-21.95非熟练劳动力-4.38
24、-13.37-21.80熟练劳动力-4.93 -12.74-19.81资本-6.23 -15.90-24.70自然资源 -19.00 -26.72-30.74产品价格农林渔业-2.60-8.71-14.70能源-6.16 -10.72-14.26原材料-2.99-7.92-12.59纺织服装业-2.63-7.56-12.35化工-2.82-7.56-12.09交通工具-2.69-7.33-11.79电子-1.86-5.23 -8.58机械设备-2.69-7.32-11.77其他制造业-2.85-7.83-12.56 数据来源:GTAP模拟结果。
25、160; 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人民币实施大幅度升值(如升值30),则很可能导致经济陷入衰退,因为在这一方案下,要素价格将出现高达20左右的下降,同时产品价格的下降幅度也几乎都在1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发生衰退的可能性极大。从这一点上看,我们不建议实施高达30的大幅度升值。 (四)考虑技术进步时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上面所介绍的模拟结果都是没有考虑技术进步时的情况,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在考虑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的可能影响。在表3中,我们曾经介绍这一部分模拟的思路与方案
26、:在人民币升值20的情况下,考虑全要素生产率同时提高0、5和10时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宏观经济、出口形势和价格的影响。 从图2的模拟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技术进步对于缓解和抵消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有效的。在人民币升值20、全要素生产率提高5的情况下,中国的GDP将增长12.31,贸易顺差将会增加120亿美元;如果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达到10,则GDP的增速将达到26.41,贸易顺差将增加320亿美元。 图2考虑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中等幅度升值对中国宏观
27、经济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5”是指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因此,我们在看到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积极影响的同时还要认识到,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高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5实非易事。但是,模拟结果清楚表明,如果在人民币升值的同时,中国能够保持一定水平的技术进步,则不仅能够缓解升值给宏观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有利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从对各产业出口的影响看,技术进步对于抵消升值对出口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因此我们认为,如果在升值的同时存在技术进步的话,将给中国
28、经济带来结构性变化。由于受人民币升值影响,中国的出口将大大减少,但是由于国内技术进步,国内的生产和消费都有较大的提高,进口因此而下降,而贸易顺差的规模也同时扩大。 在人民币升值与技术进步的组合中,升值对减少国内通货膨胀的风险所起的作用有所加强。但是,对平抑国内资产价格的作用却有所减弱、甚至消失,因此,在人民币升值和技术进步的政策组合下,需要考虑通过其他有效的措施来平抑国内的资产价格。其主要原因在于,由于技术进步,国内的生产和消费都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导致对要素的需求也大幅度提高,因而不利于资产价格的下降。
29、0;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使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分析了不存在技术进步和存在技术进步两种情形下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宏观经济、出口形势和国内价格的影响。从分析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如下几点: 第一,升值对宏观经济、出口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且随着升值幅度加大,GDP和出口对汇率变化的弹性值将会增加,即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将呈现递进趋势。我们可以判断的是,一方面,在目前升值幅度下(小于10),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未完全表现出来,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升值幅度不断提高,其
30、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因此,应对人民币升值负面影响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第二,升值对抑制国内资产价格和通货膨胀有明显效果。虽然人民币升值对GDP增长、产品出口的影响不是很乐观,但对平抑国内资产价格、降低恶性通货膨胀风险的效果非常明显。根据平抑资产价格和抑制通货膨胀的需要,最优的人民币升值幅度应在10以上、接近20的水平。 第三,如果在升值的同时存在技术进步,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明显的积极影响。由于技术进步,国内的CDP增长速度和贸易顺差都能够有所改善。同时,人民币升值和技术进步的政策组合,有利于国内经
31、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国内的生产、消费都将出现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将会大大降低,致使中国经济逐步转型为内需拉动式的经济增长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模型及分析方法的局限,本文有两点有待于做深入探讨:一是本文使用的是比较静态模型,因此不能考虑升值速度的影响,不能分析人民币升值模式;二是在分析中我们没有考虑一些贸易实务中的现实问题,如美元结算、加工贸易等,使得本文的结论偏悲观,对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估计过高。 【参考文献】 1邓伟荣、郦洁(2006):人民币升值对国际航运企业的影响及
32、应对策略,交通财会第2期。 2范金、郑庆武、王艳、袁小慧(2004):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情景分析一般均衡分析,管理世界第7期。 3管涛(2006):汇制改革初见成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外贸进出口的影响评估,国际贸易第2期。 4何新华(2005):人民币汇率调整对就业的影响研究,世界经济统计研究第1期。 5何新华、吴海英、刘仕国(2003):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世界经济第
33、11期。 6计志英(2006):汇率改革对我国汽车业发展的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上海汽车第4期。 7廖玉伟(2005):人民币升值对造船业的影响评估及对策措施,船舶物资与市场第4期。 8刘昌黎(2006):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从中日比较看我国的出口贸易,国际贸易第3期。 9刘艳辉、张静、汪寿阳(2003):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影响的分析,国际技术经济研究第4期。 10
34、吕玲(2005):论人民币升值对电力行业的影响,亚太经济第6期。 11万解秋、徐涛(2004):汇率调整对中国就业的影响基于理论与经验的研究,经济研究第2期。 12魏魏贤(2006):人民币升值的宏观经济影响评价,经济研究第4期。 13徐浩钿、戴纳(2006):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纺织行业的影响分析,上海金融第7期。 14Ahuja, V. and Filmer, D. "Educational A
35、ttain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New Estimates and Projections Disaggregated by Gender."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1489, Washington D. C., July 1995. 15Byron, B. P. "Diagnostic Testing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Accounting
36、 Matrices." Journal of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A, 1996, 159, Part 1, pp. 133-148. 16CPB(Central Plan Bureau). "World Scan: the Core Version." CPB Netherlands Bureau of Economic Policy Analysis, December 1999. 17Devarajan, S.; Go, Delfin S.; Lewis, Jeffrey D.; Robinson, Sherman and Sinko, Pekka. "Policy Lessons from a Simple Open-economy Model." The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1994, No. 1375. 18Feenstra, Robert C. &q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专利技术价格保密合同书
- 2025年度休闲渔业发展鱼塘承包经营合同
- 2025年度护肤品专业渠道代理商招募合同
- 2025年度业主起诉解除物业服务合同法律依据与实践应用
- 2025年度商业街场地租赁合同解除书
- 2025年度大型活动安全预案人身免责及应急处理合同
- 2025年度山地滑雪场租赁管理服务协议
- 2025年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度智能公寓简易版租赁合同
- 2025年度教育培训机构中途入股投资及分红合作协议
- JJF1175-2021试验筛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产品结构设计概述课件
- 八年级下综合实践教案全套
- 胸痹心痛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 第8课《山山水水》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
- word 公章 模板
- 世界技能大赛PPT幻灯片课件(PPT 21页)
- 中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课件(PPT 44页)
- Python程序设计ppt课件完整版
- T∕ZSQX 008-2020 建设工程全过程质量行为导则
- 《腹膜透析》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