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幼儿数学教育之我见》_第1页
论文《幼儿数学教育之我见》_第2页
论文《幼儿数学教育之我见》_第3页
论文《幼儿数学教育之我见》_第4页
论文《幼儿数学教育之我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幼儿数学教育之我见【摘要】:幼儿数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直接指导或间接影响),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包括数、量、形、时、空等几方面)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幼儿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多年的幼教实践,我发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包含了许多的数学元素,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引导,并为幼儿提供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有自主操作和摆弄的空间,就能帮助幼儿建构有效的数学经验。数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的特点。4-6岁的幼儿尚处于直觉思维阶段,他们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缺乏分析、理解、概括的能力。多年的数学教育实践让我深深地感觉到,要使幼儿获得一些数学的

2、概念,单靠老师注入式的教是难以让幼儿真正理解和接受的,即使运用了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幼儿的学习也只能停留在模仿和记忆上,只有让抽象的数学生活化、游戏化,让幼儿在自主操作中通过自身的实践获得的数学知识,才能让幼儿一辈子受用。一、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是指数学活动应当在生活场景或模拟情境中展开,解决真实的数学问题。我们知道,人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数学,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包括花儿、大树、小鸟、鸟笼等也都包含着数学元素,现结合以下两个案例,谈谈我对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理解和运用:案例一:一天午餐时,A组的一幼儿来报告:“老师,我们这一组值日生多发了一双筷子”,我一看,果然是这样,于是我

3、让其他组的幼儿一起来点数A组的人数,并说一说应该给A组发几双筷子,再指名说一说一双筷子是几只,五双筷子是几只呢?接着,我又让每组的幼儿和该值日生一起检验筷子发得是否正确。(析:在真实生活情景中或模拟的情境中开展数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学习数学行之有效的途径。在点数小朋友、点数筷子的数量时,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给每个幼儿分发筷子时,幼儿匹配的知识也得到了巩固。)案例二:当我出示一幅画有“三只小兔在草地上玩和迎面走来了两只小兔”以及“大树上停了2只小鸟,还有3只小鸟作飞走状”的画面时,问幼儿:“来了(走了)几个好朋友”,幼儿一眼便看出“来了(走了)几个好朋友”,并正确说出了相应的数学算

4、式。(析: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选择幼儿能理解、感兴趣的数学内容,淡化了数学概念的灌输,这样幼儿易于也乐于接受,在一问一答“来了(走了)几个好朋友”中,幼儿学会了看图口编应用题,并真正认识和理解了“+、=”符号的含义,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生活情景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和经验。)幼儿生活中的物品:房顶、桌子、碗等可让幼儿进行图形的认知;幼儿玩图形片片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将图形按颜色、大小、形状进行分类;带幼儿散步时,上下楼梯的过程中幼儿数数的积极性很高,为此可引出序数及单数、双数,幼儿能很快理解和接受;孩子们对自己的性别了解后,在队列训练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孩子的队形排成“一男一女”或“一男两女”,

5、孩子们会在排列中找出其排列规律等,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太多这样学习数学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二、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在游戏中向儿童展现,儿童的创造性才能在游戏中显示,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满的智力发展。3-6岁的儿童正处在意识、随意注意、随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高级心理机能以及个性的形成与迅速发展的时期,而这些高级心理现象在学前期恰恰是通过游戏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游戏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

6、结合起来,能使幼儿自发的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数学经验。下面两个案例是我对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的理解和运用。案例一:为了帮助大班孩子复习巩固6以内数的组成,我在区域游戏中专门设了一个“超市”,超市里的商品分别是5元一件、6元一件,然后发给每个幼儿五张面值分别是15元不等的纸币,幼儿只有将纸币组合成5元钱或6元钱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商品,最后引导幼儿讲一讲自己买了什么商品,分别用了哪几张纸币。(析:活动场景的真实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他们在拟真的买卖游戏中,发现了“自己的商品没人买”,“自己看中的、喜欢的商品钱不够怎么办”等问题后,能积极动脑思考,主动解决这些问题,在买卖游戏中,他们学会了使用

7、人民币,增长了有关商品买卖的知识,同时幼儿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通过模拟生活中的超市购物游戏达到了帮助幼儿巩固6以内数的组成的目的。)案例二:班上一些幼儿对“多少”的数概念掌握不是太好,一次体育游戏“插红旗”中,我让幼儿分小组站队,在音乐声中拿着红旗跑至前方各自的“堡垒”处,将红旗插好后立即返回跑,拍击下一个幼儿的手心后站至队尾,被拍幼儿再次出发,直到听到信号停止游戏,孩子们玩得很开心,我便随机对幼儿进行了“多少”的教育,让孩子们数一数哪一组插的红旗多,以红旗数多的队为胜,调动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后,作规则调整:在每队“堡垒”上贴上不同数量的小旗标贴,让幼儿目测“堡垒”上小旗标贴的个数,规

8、定各队在相同的时间内插红旗要比“堡垒”上的小旗标贴数多一或少一,然后说说“几比几多一,几比几少一”“比几多1的数是多少,比几少1的数是多少”。(析:和区域游戏一样,体育游戏往往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在“插红旗”游戏中,幼儿往返跑的兴致得到满足的同时,数概念“多少”的知识经验也得到了巩固,这则游戏用“多一”、“少一”明确量化规则,不仅渗透了数学教育,也有助于幼儿在竞赛游戏中掌握和遵守规则。)实践证明,平时挖掘不同类型游戏中与幼儿息息相关的数学因素,将“学数学”和“用数学”有效结合起来,能促进幼儿在各类有趣的游戏中积极思考,自主学习。维果茨基特别提到:游戏也像教学一样创造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事

9、实证明,在游戏中幼儿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要超出平时。由此可见,如果教育活动能够以游戏的活动为起点,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组织,不仅可以调动幼儿的兴趣和热情,还可以使他们不自觉地在探究中去获取各种形式的数学经验。三、幼儿数学教育经验化一次在给孩子们复习5的组成时,全班幼儿都能很整齐、很准确地说出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可是当复习6的组成时,有个别幼儿总是说“6可以分成2和3”,我帮他们纠正了多次:“6可以分成2和4”,他们好不容易记住了,过一会再叫他们说,他们还是说错,这不禁使我想起了教育家卢梭的一句话:“当我们按照自己的推理过程办事而不考虑孩子的特点时,我们简直是在往他的头脑里灌

10、输荒唐和谬误”。于是我拿来6支铅笔让这个幼儿分,再让这个幼儿说出自己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2和几”时,该幼儿释然。腼腆地笑了。事实上,如果教师尊重幼儿的所思所想,给予幼儿自主动手演示的机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效。“儿童经验” 替代了过去的“学科知识”,已成为幼儿园课程的核心概念,相对于知识的理性、抽象化、体系化、符号化等特征而言,经验是情理融合的、情境化的、难以用知识符号表达的,知识可以通过书本、被告知等方式来获得,而经验只有通过自己做(操作)来获得。我这里所谈到的经验化,就是让幼儿手脑并用,在自己操作(提供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幼儿自己摆弄)的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实践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从

11、而调动起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索精神。幼儿数学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如分类、排序、比较、分合、计数、测量等,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成为幼儿的经验呢,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尝试。1、环境孕育自主,材料引发实践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学习,记得刚开学时,我们的活动室内除了一面空白的主题墙和一面幼儿绘画展览墙面外,就是一些玩具和幼儿画册等用书,幼儿的数学学习也只能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后来随着我们的主题墙逐步完善,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也随之增强了,印象最深的是:当主题墙上出现了小熊和小狗等动物玩跷跷板的画

12、面时,幼儿很感兴趣,来到主题墙前议论开了:“小熊比小狗重”、“大象比小熊重”、“大象最重、小熊最轻”、“不,小狗最轻”幼儿自发地研究起了动物的“轻重”,我见时机成熟,就在活动室窗口下的台板上、活动区域中等地方摆放了许多幼儿随手可取的操作材料:自制的天平、水果积塑、雪花片、乒乓球等,这些材料摆放出来,激起了幼儿更大的热情,他们自发地来到台板旁、区角中亲自体验了“谁轻谁重”,讨论并验证了如果1个苹果的重量=2根香蕉的重量,1根香蕉的重量=2个草莓的重量,那么,1个苹果的重量=4个草莓的重量,他们在自主操作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理解了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大班数学谁轻谁重的教育也在孩子们的自主实践中得以

13、完成。由此可见,环境是幼儿接触密切、使用频率较高的幼教内容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环境里材料的投放也要体现其多样性、可变性,让孩子保持对空间材料的新鲜感,这样才能促使孩子自发地、自主地去尝试、验证、实践、修正,建构自己认识事物的模式,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数学经验。二、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发现乐趣幼儿学习数学是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材料来完成的,因此,操作材料不仅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必要条件,而且还可以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热情,那么,如何让幼儿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自

14、我发现的乐趣呢?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幼儿需要用手引导脑的活动,需要自由摆弄的空间,于是,实践中,我把幼儿数学内容设计成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让幼儿在亲自动手操作材料、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发现数学关系,从而获得数学经验。比如前面提到的幼儿数学教育谁轻谁重,我就是在室内投放幼儿随手可取的操作材料:天平秤及各种积塑,让幼儿通过自主操作,获得了谁轻谁重的事实,获得了1个苹果的重量=2跟香蕉的重量,1根香蕉的重量=2个草莓的重量,那么,1个苹果的重量=?个草莓的重量呢,活动中幼儿有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心智需要,探究活动满足了幼儿的这种需要,当他们通过猜想和实践得出了1个苹果的重量=4个草莓的重量时,他

15、们是那样的高兴和自豪。前段时间,班上开展了种植大蒜的活动,孩子们很关心自己的小种植的变化,几乎每天都要到自然角中去看一看,他们对各自种的大蒜的高矮产生了兴趣,有一天在自然角中争论很激烈:“我的大蒜高”、“我的大蒜比你的高”他们争论得不可开交时把我拉过去评理,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几位能力强的幼儿说说比较的结果,并说说“你的结果是怎么得来的”,有的说“我是用眼睛看的(目测)”,有的说:“我是用手指量的(测量)”,我说:“你们的方法都很好,但有没有更准确的方法测出谁的大蒜更高呢?”,我的问题一抛出,“还有更准确的方法”幼儿的好奇心再一次被激起,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探索中:他们或拿来胶棒进行比划

16、,或找来铅笔进行测量,或把绘画纸折成细长条状的“尺”进行测量他们在测量及创造测量工具以及寻找简单易行的测量方法等过程中,满足了求知的需要,激起了探究的兴趣,体验着自己发现的快乐,还锻炼和提高了实践操作的能力,从而获得了多种不同的测量经验。幼儿数学教育经验化可以给孩子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孩子得以自主探究和发现;幼儿数学教育经验化是一个既动脑又动手的过程,是一个使幼儿思维活跃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激发孩子灵感、发挥孩子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尊重孩子个体差异,重视幼儿自主性的过程;幼儿数学教育经验化能激活幼儿已有经验,并使已有经验升华,产生新的经验因此,幼儿数学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幼儿的自主操作活动,让幼儿在自主操作中感知、了解,获得数学经验,从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