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_第1页
14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_第2页
14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_第3页
14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_第4页
14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wd.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罗甸民中 七 年级 语文 科教学设计方案课题14 植树的牧羊人课型新授课课时二课时设计人黄巧执教人授课日期审核人教材分析?植树的牧羊人?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记叙文。本文是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让.乔诺18951970的作品。?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学习目标1.

2、 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要点,理清文章思路。2. 通过揣摩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品味环境描写,理解文章主题。3. 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法制德育渗透学习牧羊人坚韧、勤劳的品质,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关注环境保护。重点1. 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要点,理清文章思路。2. 通过揣摩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品味环境描写,理解文章主题。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品味环境描写。教具准备纸质导学案 教学方式合作、交流与探究 点拨、启发与引导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一、 学前准备一、导入画家,用他的画笔,在一卷长长的宣纸上,在大片的空白中,绘出青山的苍翠。有一个人,

3、他不是画家,却也凭借自己的双手在荒漠上绘出了绿洲。他远离急躁,回归自然,孤独地行走在茫茫荒漠中,挥起锄头,把一片荒漠变成绿洲,一个简单而深邃的形式,便承当起此重任,那瑰丽的风光将永远深深地印在我们灵魂的深处。他是孤独而又伟大的牧羊人。二、作者及作品简介:1.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决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局部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让乔诺的作品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

4、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抑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正确动画短片奖。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2.知识链接: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

5、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3.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5.推动情节的开展 6.深化作品主题第一课时检查预习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废墟(x) 干涸(hé) 坍塌(tn) 戳(chu)酬劳(chóu) 流淌(tng) 水渠(qú) 乍看(zhà)2解释下面的词语: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

6、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溜达:散步,闲走。刨根问底:追究内幕。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地面上的植物。二、 课堂探究一、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筛选关键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牧羊人用几十年的坚持,不断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赞美了牧羊人的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勤劳朴实、自信平和、忠厚内敛、认真细致的高贵品质。告诉我们人类有潜藏的智慧和改天换地的能力,只要心存善念必有善报,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地努力去做,人类的可悲命运最终会被改变。 2、本

7、文是按什么顺序叙事的?请按这一顺序划分文章的段落构造并概括段落大意。按事情开展的先后顺序叙事。第一局部(1):开门见山,交代牧羊人是个大方无私、不图回报的好人。第二局部(212):初遇牧羊人。第三局部(1318):再见牧羊人。第四局部(1920):最后一次遇见牧羊人。第五局部(21):再次点题,抒发对牧羊人的敬仰之情,照应开头。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初遇牧羊人孤身住在石屋,放牧羊群,生活简单充实,沉默寡言,干净整洁,种橡树。一片荒凉,村庄废弃,狂风肆虐,没有水源。再见牧羊人身体硬朗,不放羊,改养蜜蜂,坚持种各种树木。成片的树林,有了溪流,各种树木生长得旺盛。最后一次相见老人87岁,仍然坚持种树

8、,双手创造幸福。到处都是绿色,充满生气富饶,人们生活幸福。2、 合作探究 请分别写出“我前后三次见牧羊人时,牧羊人与高原的情况。第二课时二、复习稳固: 1. 课文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尔泽阿·布菲耶种了多少年的树?文中“1913年,“1920年,“1945年,从前至后整整三十多年时间,说明时间之长;而对牧羊人几十年植树造林的关注那么说明了作者对他的敬仰和感动,这些照应了那句话。共种了35年。从1910年到1945年。 2.第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为后面写牧

9、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枯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生机勃勃、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3.“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吼叫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环境描写。渲染了荒凉的气氛,突出此地环境的恶劣,暗示了种树的困难,与下文改变后的环境形成鲜明的比照。同时衬托了牧羊人坚韧、顽强的品质。 4.牧羊人是个怎样的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他是个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人。牧羊人种

10、橡树,不在乎是谁的地,也不在乎能成活多少,也不在意别人知道不知道,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还是一个认真细致、做事一丝不苟的人。从他挑选橡子、房间收拾得整齐、餐具洗得干净等细节可以看出。举例说明,体会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三、技法赏析 1.本文运用第几人称来叙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第一人称叙事;采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种树人的故事,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所思所想,对种树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我在文中仅仅是个过客,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目睹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变成森林村庄。“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种树人的事迹具有极强的纪实性,使种树人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另外,“我并没有和种树人朝夕相处,对种树人的生活了解得并不是非常全面,但是这个地方沧海桑田的巨变却令“我震撼,这就使得种树人的生活具有神秘感和神圣感。 2.遇上牧羊人之前,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荒漠的毫无生气?这样有什么作用?与后文荒漠变成了绿洲形成鲜明的比照,突出牧羊人的奉献之巨大。 3.作者最后为什么还要写来到这里的居民的精神境界?通过写居民的精神境界的变化,从侧面衬托牧羊人的奉献之巨大,他不仅改变了荒漠,还改变了人。四、小结: 本文通过讲述牧羊人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赞扬了牧羊人大方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