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类毕业论文北川羌族聚居地重建与旅游发展分析_第1页
旅游管理类毕业论文北川羌族聚居地重建与旅游发展分析_第2页
旅游管理类毕业论文北川羌族聚居地重建与旅游发展分析_第3页
旅游管理类毕业论文北川羌族聚居地重建与旅游发展分析_第4页
旅游管理类毕业论文北川羌族聚居地重建与旅游发展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 / 15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北川羌族聚居地重建与旅游发展分析北川羌族聚居地重建与旅游发展分析摘要:摘要:作为绵阳市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县,北川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特别是作为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独特的羌族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非常值得旅游者前去观光体验。 “5.12”大地震在给北川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也留下了灾难的象征和人类面对灾难书写的无惧无畏、众志成城的史实,以及众多的遗迹、遗物和遗存,这些都构成了北川的多重特殊的价值。灾后,全国人民都非常关注北川,关注羌族这个少数民族,而北川所面临的不仅是重建,还有快速恢复经济发展的现实。本文主要是在对北川羌族地区震后重建及旅游发

2、展方面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北川羌族地区震前旅游的缺陷以及灾后旅游发展的现状,并根据科学的分析,对其灾后旅游重建及发展提出可行的建议。关键词关键词:羌族文化保护 震后特色旅游 灾后重建II / 15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Qiang settlements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f BeichuanAbstract:As the foc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of Mianyang , Beichuan have high value to tourism

3、 development, especially as the countys only Qiang Autonomous County, Qiang peoples unique culture and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are very worthy of tourists to go sightseeing and experience. 5.12 earthquake in the Beichuan peoples lives and causes huge losses of property, but also a symbol of the di

4、saster has left the face of disaster and human writing a fearless and concerted efforts of the historical facts, as well as a large number of relics, artifacts and relics , which constitutes a special multi-kitagawa value. Disaster, the National People are very concerned about Beichuan, the Qiang et

5、hnic minority concerns, and facing kitagawa is not only a reconstruction, as well as the rapid restoration of the re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mainly in the Beichuan Qiang area of post-earthquake reconstru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conduct that the Beichuan Qian

6、g tourism region defects pre-earthquake and post-disaster status quo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based on scientific analysis of its post-disaster tourism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Key words:The Qiang cultural protection; Tourism after the earthquake; Post-d

7、isaster reconstructionIII / 15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目录目录1 引言:.12 北川羌族地区震后情况介绍.12.1 北川羌族的传统文化及特色.12.1.1 北川的地域位置及文化背景.12.1.2 北川羌族的传统文化及特色.22.2 北川羌族地区震后旅游现状.32.2.1 北川震后羌族文化现状.32.2.2 震后北川旅游资源现状.33 北川震后羌族地区旅游业 SWOT 分析.43.1 S:优势.43.2 W:劣势.43.3 O:机会.53.4 T:威胁.54 北川羌族地区震后旅游业发展方向建议.64.1 震后北川旅游发展方向.64.2 震后北川羌族地区旅游发展建议.74

8、.2.1 震后合理旅游规划.74.2.2 尽早完成旅游环境与安全评估.84.2.3 尽快完成羌文化灾后普查.84.2.4 完善旅游功能配套.84.2.5 引进旅游专业人才.94.2.6 明确市场定位.94.2.7 注重网络营销.10结论.11参考文献.12致 谢.131 / 15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1 1 引言:引言: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中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以“大禹故乡” 、 “北川羌族自治县猿王洞” 、 “小寨子沟” 、 “熊猫保护区” 、 “千佛山”等景区发展最快。北川境内有 21 个羌族乡和羌族藏族乡,少数民族风情浓郁。但因交通条件、资金问题等种种原因的限制,其

9、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旅游业也不被当地政府重视,年旅游收入在北川的财政收入中所占比例也不大。“5.12 大地震”使北川县城毁于一旦,也使北川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北川羌族自治县的重建以及怎样重建被提上重要日程,但由于受灾地区大部分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发展传统工业制约因素相对较多,发展传统农业的带动性和附加值相对较小,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是科学客观的选择。因此发展旅游对羌族百姓而言既是经济也是文化。另外,旅游业对许多产业或行业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带动和促进作用。优先发展旅游业可以比较快地推动灾后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因此发展旅游业,并把旅游业作为灾区重建的优势产业和

10、先导产业,这不仅有利于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可解决大批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使旅游业成为灾区的富民产业和经济支柱。本文简要介绍北川的现状及羌族文化背景,对北川羌族地区旅游业进行SWOT 分析,并找出北川羌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从而提出旅游重建的建议。2 2 北川羌族地区震后情况介绍北川羌族地区震后情况介绍2.12.1 北川羌族的传统文化及特色北川羌族的传统文化及特色2.1.12.1.1 北川的地域位置及文化背景北川的地域位置及文化背景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中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其境内居住着大量的羌族同胞。羌族是与汉族同样古老的民族,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

11、” 。根据史书记载,大禹就是出生于北川的羌族人。后来,大禹的儿子启更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历史上羌族还涌现出了不少民族英雄,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羌族无本2 / 15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民族文字,通用汉文,但有自己的语言。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南北两大方言。羌族居住在独具特色的羌寨中,羌寨中的碉房是羌族的石砌民居,一般高达三四层。羌族信仰主要为原始宗教,也有一部分羌族人信仰藏传佛教。巫师称“许”或“释比” ,羌族的历史传说等大都由他们代代相传。2.1.22.1.2 北川羌族的传统文化及特色北川羌族的传统文化及特色羌族历史可追溯到

12、古殷商时代,早在 3000 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今天的羌族只是古代一部分羌人的后裔。北川县在历史上是羌族和藏族的聚居地域,至今仍为汉族和羌、藏两族杂居。由于这种民族杂 居的情况,各民族的生活习俗相互影响,特别是受到汉文化强大影响,生活习俗均与汉族无异;但在县境西北部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仅一山之隔的青片羌族藏族乡聚居的羌族,却还保留着相对浓郁的羌族风情。男子穿长袍和羊皮褂,大脚裤,打腰带,打毛麻织绑腿,脚登“云纹鞋” ;妇女头裹青布帕或白布帕,身着窄袖短长衣,衣领、衣襟、袖口等处均绣织花寨房和石寨房。木寨房屋顶“人”字形,上盖青瓦,房屋四周为木板墙,共分三层,底层圈养牲畜

13、、中层住人,上层为粮仓;石寨房为石条垒砌,外观呈方形,平顶上盖石板,在靠后墙中处砌一石塔,上供三至五个白石头并插旗幡,房屋一般为三层,下层圈养牲畜,中层住人,上层为粮仓。羌族无文字,语言为羌语;信仰藏传佛教,亦信奉白石神。在羌寨里,白石作为神的代表,无处不在。羌族对白石的无比崇敬,反映了他们的白石崇拜观念也寄托着他们对美好人生、年景丰收、山寨兴旺的憧憬与企盼。 古老的原始宗教信仰是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有自己的历法,传统的羌历新年是每年的农历十月,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届时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年轻人跳起节奏明快、舞姿雄健的“沙朗舞” 、 “皮鼓舞”等民族舞蹈,显示了羌族人勇敢豪迈的

14、性格。除羌历新年外,羌族还有:祭山会、传歌节(妇女节) 、祭天会、川主会等重大节日。羌族社会在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处处表现出对长者和老人尊重。过去凡婚丧节日聚饮咂酒时,都由最年长的人先致开坛词,说吉利话。随即开坛先饮,然后依长幼次序饮酒,虽寨首、团总、乡保长亦不在长者先。老人进屋,屋内的人要起立相迎让座。宴席由老人坐上位,待其坐定后,他人才能入座。3 / 15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路遇老人,必侧身让路,骑马遇老人,要下马行礼。群众性的歌舞时,也往往由老人领唱领舞。新中国建立后这一礼俗得到继承并发扬。羌族人民历来尚礼好客。有所谓进门三礼:“烟、酒、茶”一说,一些地区在贵客临门时要鸣枪欢迎,并邀亲

15、邻陪席,共饮咂酒,演唱歌舞以助兴。客人在主家也不随意进侧房或上楼。羌族传统科技和工艺美术有其独到之处。羌碉的建筑技术和工艺几千年来独树一帜;溜索、索桥的发明也贡献不小;冶炼和锻打技术已较发达。其他制硝、制硫、制黄烟等技术也名盛一时。羌族数学、历算、天文等知识自成一体,羌医羌药几千年为羌人的健康和世代传承贡献巨大。改革开放以来,现代科技深入羌族地区。羌族现在有了自己的科学家和学术带头人,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成倍增长,羌族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22.2 北川羌族地区震后旅游现状北川羌族地区震后旅游现状2.2.12.2.1 北川震后羌族文化现状北川震后羌族文化现状地震后的

16、北川县城已经变成一片废墟,许多街道根本无法通行。在北川羌族文化遗产中,有许多民俗民风保护得较完整,历史久远的村寨、古建筑、遗迹也受到严重破坏。许多建筑古迹已经无法恢复,给羌族文化和当地旅游资源带来严重损失。北川县约 7 万的羌人,在地震中死伤过半。北川文化馆全体工作人员遇难,两位对羌族音乐、舞蹈有深入研究的退休人员也同时遇难;北川羌族研究所从事羌族文化、大禹文化、红军文化研究工作的主要人员都不幸遇难。特别是口弦演奏者幸存不到 10 人,羌笛演奏者仅存 2 人。县档案馆 85000档案损失过半,其中国家重点档案有 8801 件,包括晚清时期文物档案 100 多件、民国时期文物档案 8000 多件

17、。这本是北川经济、民生和羌族文化恢复重建的重要依据。有上万件实物文物全部被埋在废墟下,永平堡、伏羌堡、曲山关、禹王庙、东岳宫、 “禹穴”石刻等 100 多处省、市、县级地面文物、名胜古迹完全损毁。2.2.22.2.2 震后北川旅游资源现状震后北川旅游资源现状“5.12”汶川大地震使羌族聚居地博物馆倒塌,大量文物被毁,碉楼、吊脚楼倾覆, “释比”身亡或失踪,古村落遍布瓦砾,中国乃至世界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更是满目疮痍,传统民居建筑普遍倒塌。 “5.12”地震灾害后,北川加紧4 / 15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了对主要旅游景区、景点的恢复重建工作。目前,西羌九黄山景区;小寨子沟自然风景区;药王谷休闲度

18、假旅游区;寻龙山景区;禹穴沟景区;玉皇山休闲度假旅游景区,均已完成恢复重建研究报告,完成抢险排危任务,各项重建正紧张有序的推进。各景点已经开始接待游客。另外,北川利用老县城地震废墟建设国家地震博物馆,目前,已完成项目定位。世界首座以整体保存地震灾难遗址原貌,结合多元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手段,集见证、展示、纪念、警示、科普、科研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文化、科学理论、自然遗产保护展示体系。北川旅游资源也更加丰富,更多样化。由于政府大力发展旅游,旅游接待能力也得到了恢复,并逐步提高。3 3 北川震后羌族地区旅游业北川震后羌族地区旅游业 SWOTSWOT 分析分析3.13.1 S S:优势:优势(1)北川

19、羌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是羌族文化最丰富、最有内涵、最具有羌族文化气息的地区。羌族自治县的唯一性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对羌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2)北川是统一的国家政权夏王朝的奠基人大禹的故里,大禹治水的神话与历史,在中华大地家喻户晓。大禹故里的称号对于提升北川的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促进大禹故里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将产生积极影响。(3)北川老县城地震废墟遗址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一个垄断性、无法复制性的资源。可以打造为北川独有的核心旅游产品。(4)旅游资源丰富。北川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丰富多彩。人文景观包括有:大禹故里、茶马古道、明朝永平堡、千

20、佛山革命根据地等;自然景观包括有:禹穴沟、小寨子沟、千佛山、猿王洞、寻龙山等。还有很多地方由于交通、经济的限制尚未开发。 “5.12 大地震”使北川在全国的知名度大幅提高,也使北川又多了一个特殊的旅游资源地震遗址。(5)位于九环线上,是九寨沟黄龙旅游线路的一条必经之路。3.23.2 W W:劣势:劣势(1)羌民族文化被汉化的现状非常明显,不利于羌民族文化的发展;分布5 / 15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格局成碎片的状态,不利于羌民族文化的修复。(2)对大禹文化宣传推介不够,没有充分挖掘大禹精神的内涵。(3)由于北川本身的地域和经济的限制,导致其境内交通非常不便,从而使旅游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21、(4)现有旅游景区多由私人企业经营,没有经过专业的旅游规划,景区游览内容单调,设施不完善,宣传工作不到位,景区管理人员旅游思路传统、封闭。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乏真正的旅游方面的人才。景区旅游接待水平不高。(5)由于北川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震前政府为发展经济,鼓励开采矿山,而没有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因此,北川境内的大山经常发生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很大程度的破坏了旅游资源,自然景观也遭到了很大的破坏。虽然大自然的自身修复能力很强,但需要很长的时间,也需要当地政府花很大的精力去治理,这对北川羌族地区的旅游发展极为不利。3.33.3 O O:机会:机会 (1) “5.12”地震灾害,让全中国、全世界的

22、目光都聚焦灾区,聚焦北川,极大地提高了北川羌族自治县的知名度,汶川地震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唐家山堰塞湖等新的旅游景点将大大地吸引世人的眼球。人们将通过了解“5.12”地震,了解、认识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唐家山堰塞湖,从而了解、认识北川,继而来北川,看北川,游北川,赏北川,品北川。 (2) “5.12”大地震,使北川的交通状况也备受关注,地震后,在国务院的指示下多条能快速到达北川的高速公路、轻轨开始规划或建设。为北川羌族地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机会。 (3)震后,全国人民高度关注“云朵上的民族”羌族,关注这个本来就是少数民族的命运。如何保护好羌族文化,使羌族文化在震后不仅不会消亡,反而更加昌盛。这也

23、给北川羌族地区发展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有利于北川羌族地区民俗旅游的发展。 (4)震后,大批旅游专家为北川的旅游发展出谋划策,为北川羌族地区旅游发展提供了专业支持,和人才资源。对北川地区旅游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6 / 15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3.43.4 T T:威胁:威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使北川地区随时面临着洪水、泥石流、滑坡等气候及地质灾害。这对旅游业的发展有很大的限制性,要发展好旅游,就要保护好自然环境,保护好旅游资源。4 4 北川羌族地区震后旅游业发展方向建议北川羌族地区震后旅游业发展方向建议综上,北川羌族地区在震后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恢复民生、重建家园的重要产业,是正确的。对

24、此有以下几点建议。4.14.1 震后北川旅游发展方向震后北川旅游发展方向1、方向一:大力发展观光游及民俗游北川地区风景秀丽,羌族民风浓厚,极具旅游开发价值,非常适合发展观光旅游和民俗体验旅游。地震使羌族这个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备受关注,发展以羌族民风、民俗为主的观光度假旅游是适应现实情况发展的。时至今日,北川羌族地区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一些受地震影响较小的风景区已经开门迎客,它们改变了以前的经营理念,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开发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把观光度假旅游搞得红红火火。最近,互联网上有网友爆料说:北川政府将斥资二千万修建羌族民俗博物馆。不管这个消息是真是假,有一点是可以肯

25、定的,那就是:北川政府看到了发展民俗旅游是有优势的,北川将把“民俗旅游”作为震后旅游恢复与发展的重点。但我个人认为:发展民俗旅游这个大体方向是正确的,但没有必要巨资重建。因为,民俗旅游最重要的就是:民风、民俗,只需要将震前的羌族古村落聚集,并原样重建就行。2、方向二:震后遗址保护,地震追思游“5.12”地震使北川羌族地区的知名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保护好地震遗址,既有利于北川申报世界遗产,又有利于发展特色旅游,增加财政收入,同时可以安抚地震灾区人民。因此加强地震遗址保护,发展特色追思游是明智之举。关于“震后追思游” ,北川政府已经在开始试探性的开发了,比如:2008年农历 7 月 15 日,北川

26、政府首次对灾区前去祭奠的民众开放北川任家坪,以供民众祭奠亲朋,远眺北川老县城(即,地震遗址) ;去年农历新年,北川首次向7 / 15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民众开放北川老县城,这次多了前去旅游的游客;2009 年清明节,北川政府第三次向民众开放地震遗址。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地震追思游”一定是北川羌族地区开展旅游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3、方向三:兼具方向一、二发展震后旅游 北川羌族地区有着悠久的羌文化发展背景,并且北川作为治水英雄大禹的出生地全国闻名,北川境内山清水秀, “5.12”大地震为北川的旅游业发展打响了知名度。这些条件都有利于北川发展震后旅游,北川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手段保护和挖掘羌族文

27、化,整合旅游资源,规范旅游线路,发展具有羌民族特色的震后旅游。这样,既实现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保护了羌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发展了旅游经济,一举多得。4.24.2 震后北川羌族地区旅游发展建议震后北川羌族地区旅游发展建议4.2.14.2.1 震后合理旅游规划震后合理旅游规划 羌民族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迁徙过程,其文脉的展示也应适当把握这一脉络。总体布局可遵从由高原河谷,从远古现代的迁徙轨迹的构思,建设相对完整的羌文化旅游带,包括:低山现代羌文化展示带和中山近古羌文化博览带。(1)低山现代羌文化展示带:在黄金旅游九环线上,平通河沿河两岸,以朴素的生态意识,顺应自然,因地制宜,错落有致,创造以人为本的居

28、住环境,建设几个典型羌族聚居点,可用于北川县政府安置因地震移居的羌族人。建筑群展示羌族建筑形式丰富多样,同时也反映了北川现代羌、汉民族在文化上的融合。完善居民点的道路交通组织,建设典型羌族索桥,形成九环线上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中山近古羌文化博览带:羌族,历史上他们曾经强大过,曾经没落过,曾经称霸过,曾经屈辱过,他们曾经在西北的大草原上挥舞马鞭,弯弓搭箭,扬刀立马,他们曾经在横断山脉的崇山峻岭中艰苦跋涉,向南迁徙,一往无前;他们曾经在西南的大高原上披荆斩棘,开拓荒野,建造家园;“5.12”震后,他们抹去热泪,自强不息,重建家园。这种民族的气节可歌可泣,这种民族的精神值得我们现代人大力宣扬。

29、8 / 15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从历史、名人、建筑、民风民俗、宗教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深度挖掘,综合开发,多方位展示羌族灿烂的历史文化。本着从今到古,从低到高,从南到北的总体规划思路,选址建“巨达尔国城” (传说羌人祖先阿巴白构的第九个儿子尔国住在巨达即北川) ,再现羌民族丰富多彩的神秘文化底蕴。用古老的文化、传承很久的原始生活方式,将古羌风俗定格在现代的空间,用熟悉的生命之体,继承古羌民族演化的过程,再现其历史辉煌。与建筑结合分布不同主题的手工商业、民族歌舞、特色餐饮、宗教信仰等复合功能的古羌民族“步行街区” ,使每个景点实现历史事件、杰出人物、建筑风格和旅游主题的互补,寓教于游,寓教于乐,丰富

30、和提升其文化景观价值和商业旅游价值。使之成为开启式的博物馆,集羌族人居住、游人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和谐”之地。4.2.24.2.2 尽早完成旅游环境与安全评估尽早完成旅游环境与安全评估 要大力发展旅游,旅游地的硬件设施和安全设施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北川经历过“5.12 大地震” ,其地质环境对旅游者来说其实是一个风险。因此,尽快、尽早地完成旅游环境与安全评估,并将其评估结果进行公示,是对旅游者负责任的表现,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复苏与发展。4.2.34.2.3 尽快完成羌文化灾后普查尽快完成羌文化灾后普查由于历史的原因,北川地区的羌族已经逐渐被汉化,仅有几个地处偏僻的古村落还保持着羌族的原始风貌,要

31、发展北川羌族地区的特色旅游,就必须要对羌文化进行普查、摸底,整理出完整的一套发掘和保护模式,加强对羌族文化的保护和发掘。如何对羌文化进行保护与旅游开发呢?我们应建立羌族文化保护区,进行重点保护,同时培育有利于民族文化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进行整体保护。针对不同的情况,甄选几个民族文化保存最为完好,最能代表羌族文化的羌族聚居区,建立羌族文化保护区,进行重点保护,避免这些遗存下来的珍贵的民族文化活化石受到破坏。对羌族文化保护区进行重点保护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外来文化对区域内羌族文化的影响。如果只是对重点区域进行保护,这些羌族文化保护区将成为一个个的文化孤岛,最终被主流文化淹没。对羌族地区进行整体保护,

32、培育有利于民族文化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保障羌族文化在现有范围内在文化语境方面的主体地位和话语控制权也是保护羌族文化获得持续发展的9 / 15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必要条件。 4.2.44.2.4 完善旅游功能配套完善旅游功能配套 旅游区的功能总是由其自身结构决定的,区域旅游是旅游活动与商业活动的结合体,它的发展必须符合旅游区结构与功能协调发展的规律。旅游功能系统包括:吸引物聚集体、旅游服务设施、交通、信息与引导和旅游者五个要素。北川羌族地区旅游重建应在充分考虑到以上五个要素的基础上做调整,如:(1)加强各旅游区的联系,改变以前的各自经营、互不交流的形势。北川老县城大区域本就有一些很好的旅游区(北

33、川猿王洞景区、北川小寨子沟风景区等) ,现在北川县城搬至安昌,安昌隶属于安县行政区域,本区域内有:桑枣罗浮山温泉、茶坪千佛山、雎水春社踩桥、安县溶洞、永安世界最大空气动力研究所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旅游资源,且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开发,最重要的是:它们都在一个旅游片区,交通方便。北川可以在加强发展本有的一些旅游风景区的基础上,连接安县各风景名胜区,形成一个大的旅游片区,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2)加强对旅游区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北川安县旅游区域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旅游配套设施问题。该区域各旅游景点宾馆、饭店、旅游产品缺乏,要大力发展旅游,这些配套设施不可或缺。(3)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由此可见, “交通”对一个地方的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同样,发展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先行条件就是“交通” 。便利的交通不仅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是旅游业的载体。(4)发展旅游业,要加强对旅游景点及旅游地的宣传。增强宣传攻势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提升旅游地名气。(5)旅游者。开发的旅游地要有主要的消费群体定位,旅游者是发展旅游业的必要条件。4.2.54.2.5 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引进旅游专业人才震前,可能大多数四川人,甚至成都人、绵阳人对北川羌族地区的一些旅10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